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悦 邢梓轩 +8 位作者 李婷 高旭 谢恩睿 袁骁 胡晓琴 赵玉珍 纪泛扑 杨明博 高宁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根据ICIs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分为甲...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根据ICIs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8例)和异常组(17例),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免疫应答情况,主要终点指标为中位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指标为疾病控制率(DCR)。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OS、PFS分别为10.8个月(95%CI:3.0~18.6)和5.0个月(95%CI:3.0~12.2)。正常组中位OS为5.8个月(95%CI:3.7~7.9),异常组中位OS尚未达到(P=0.026)。异常组中位PFS长于正常组(8.2个月vs.3.1个月,P=0.011),DCR高于正常组(52.9%vs.21.5%,P=0.0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达到6个月OS(HR=0.213,95%CI:0.048~0.944,P=0.042)和PFS(HR=0.383,95%CI:0.151~0.967,P=0.042)的独立影响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HR=0.403,95%CI:0.185~0.877,P=0.022)、基线无大血管侵犯(MVI)(HR=2.848,95%CI:1.406~5.768,P=0.004)、Child-Pugh A级(HR=2.404,95%:1.099~5.255,P=0.028)与12个月PFS相关。结论:免疫治疗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预期生存和免疫应答效果更佳。治疗期间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基线无MVI、Child-Pugh A级与患者预后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老年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成龙 张悦 +17 位作者 刘毓屾 杜肇清 郭朝阳 樊扬威 李婷 高旭 谢恩睿 邢梓轩 武文华 吴胤瑛 杨明博 李婕 张煜 康文 王文俊 纪泛扑 郭江 高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4-2041,共8页
目的探究老年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效果并评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6家医院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8... 目的探究老年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效果并评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6家医院的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84.8%的患者同时联合了靶向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及非老年组(<65岁),评估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 AE)发生情况。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确定6个月PFS和DC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9例患者,其中老年组27例,非老年组72例。老年组12个月总生存率、ORR和DCR分别为67.8%、44.4%和74.1%,中位PFS为6.4(3.0~12.4)个月,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老年组的中位OS尚未达到,非老年组中位OS为18.9(13.0~2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大血管浸润(MVI)是6个月PFS(HR=2.603,95%CI:1.136~5.964,P=0.024)和DCR(HR=3.963,95%CI:1.671~9.397,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HBV感染病因、出现肝外转移、Child-Pugh B级和AFP>400 ng/mL与6个月PFS和DCR无关。老年组患者中任何级别的ir AE和3/4级ir AE发生率分别为51.9%和25.9%,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最常见的ir AE为皮肤疾病(39.4%)。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65岁不可切除/晚期HC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与<65岁患者相当。MVI与免疫治疗应答不佳和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抗体 单克隆 分子靶向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比伐芦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术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
作者 刘畅 谢恩睿 +4 位作者 段一璇 倪雅娟 李青 高登峰 邓捷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13-416,421,共5页
目的探索比伐芦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PCI治疗且术前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作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309例,根据围术期... 目的探索比伐芦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PCI治疗且术前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作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309例,根据围术期应用的抗凝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和肝素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GPI)组(肝素GPI组),分别收集到58例和251例。进行1:1比例的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均n=50),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统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术后30 d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发生率,定义为包括符合美国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出血标准(BARC)的全部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即包括各种原因引起死亡、紧急的靶罪犯血管需行再次血运重建(uTVR)、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术后30 d和6月内的MACCE事件及全部出血,以及术后6月内的NACE。结果两组术后30 d的NACE事件、MACCE事件、全部出血事件以及术后6月发生的NACE事件、MACCE事件及全部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发生符合BARC(3~5)型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在CRUSADE评分>30分的中-高危出血风险的人群中应用比伐芦定可以降低PCI术后30 d的NACE事件发生率(P<0.05)(比伐芦定组与肝素GPI组的N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与6.0%)。结论①比伐芦定在给予替格瑞洛的ACS患者PCI围术期时应用具有有效的抗栓作用且不增加临床大出血风险;②应用比伐芦定可以降低CRUSADE评分>30分的中-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术后30 d发生NACE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芦定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 替格瑞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出血风险
下载PDF
利用随机森林联合人工神经网络基于外周血细胞易感基因建立冠心病诊断模型
4
作者 谢恩睿 段一璇 +1 位作者 刘畅 邓捷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联合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筛选冠心病外周血细胞易感基因并构建冠心病诊断模型,为临床提供筛查冠心病潜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3个基因表达谱数据(GSE20680、GSE20681和GSE12288),基...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联合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筛选冠心病外周血细胞易感基因并构建冠心病诊断模型,为临床提供筛查冠心病潜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3个基因表达谱数据(GSE20680、GSE20681和GSE12288),基于GSE20680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GO和KEGG富集分析,然后运用随机森林的机器学习算法对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关键基因的获取,最后综合利用这3个数据集建立1个训练集和2个测试集分别进行ANN诊断模型的构建和性能的验证。结果:利用GEO数据库中得到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基于随机森林的机器学习算法从28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21个与冠心病相关的关键基因,利用ANN计算关键基因的权重,成功地构建冠心病诊断模型,最后利用2个测试集对该诊断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AUC均较高(分别为0.9024和0.8153)。结论:本研究筛选出21个冠心病相关的基因生物标志物,并建立冠心病诊断模型,该模型对冠心病有较好的分类效果,有助于冠心病筛查和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生物信息学 神经网络 基因分析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恩睿 刘畅 +2 位作者 倪雅娟 高登峰 邓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7-123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同时查阅心血管专业相关网站。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9月。收集关于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原发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613例患者,其中4篇文献达到低度偏倚风险,其余3篇达到中度偏倚风险。荟萃分析结果显示,DCB组和普通球囊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65,95%CI 0.39~1.08,P=0.10)、心肌梗死(RR=0.68,95%CI 0.25~1.80,P=0.4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RR=0.94,95%CI 0.53~1.67,P=0.8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球囊组(WMD=-0.25,95%CI-0.41~-0.09,P<0.01)且分支血管再狭窄发生风险较普通球囊组低(RR=0.47,95%CI 0.22~0.98,P<0.05)。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所纳入国内文献和国外文献在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分支血管再狭窄上得出的结论有差异: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治疗后发生分支血管再狭窄的风险较普通球囊低(RR=0.29,95%CI 0.15~0.57,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国内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示DCB组的分支晚期管腔丢失少于普通球囊组(WMD=-0.32,95%CI-0.51~-0.13,P<0.05),而国外文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结论在冠状动脉原发分叉病变治疗中,与普通球囊相比运用DCB有降低分支血管再狭窄率、减少分支晚期管腔丢失的可能,但鉴于目前已发表研究的数量、质量及结果,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