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凝胶包裹的透水材料在寒区河道工程中应用及性能分析
1
作者 昝鹏 谢新生 《粘接》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道工程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寒区透水混凝土铺装使用时间的重要举措就是在防冻胀设计上做到有效性。将实际工程作为对象,利用现场试验方法,分别设定3种找平层材料和基层材料,分析不同方案下寒区河道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道工程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寒区透水混凝土铺装使用时间的重要举措就是在防冻胀设计上做到有效性。将实际工程作为对象,利用现场试验方法,分别设定3种找平层材料和基层材料,分析不同方案下寒区河道工程的抗冻胀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河道工程基层与找平层材料可使用透水水稳与中粗砂材料。建议使用相应的工程技术机制,对滞留基层的径流进行及时排空,最大限度弱化冻胀的破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河道工程 水凝胶透水材料 铺装构造 抗冻胀
下载PDF
山西大同盆地口泉断裂全新世古地震活动 被引量:32
2
作者 谢新生 江娃利 +2 位作者 王瑞 王焕贞 冯西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9-374,共16页
野外调查表明 ,口泉断裂断错了断面附近的 3级地貌面 ,包括大同盆地西侧全新世形成的洪积扇后缘及位于洪积扇冲沟内的Ⅰ ,Ⅱ级阶地。其中冲沟内Ⅱ级阶地为剥蚀阶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Ⅰ级阶地面的地层时代距今 2 52ka。在该断裂的... 野外调查表明 ,口泉断裂断错了断面附近的 3级地貌面 ,包括大同盆地西侧全新世形成的洪积扇后缘及位于洪积扇冲沟内的Ⅰ ,Ⅱ级阶地。其中冲沟内Ⅱ级阶地为剥蚀阶地 ,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 ,Ⅰ级阶地面的地层时代距今 2 52ka。在该断裂的悟道及上黄庄 2个地点开挖的大探槽表明 ,在距今 1 2 3万年以来该断裂曾发生 4次古地震事件 ,其中 3次分别发生在接近距今 2 52 ,5 6 8,13 73ka。另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 6 76~ 10 82ka。这些数据有可能反映了口泉断裂具备准周期的强震活动。这 4次古地震事件的平均间隔约为 3 74ka ,最新一次古地震与上一次事件的时间间隔约为 3 16ka。 2个大探槽各次事件的平均最小同震垂直位移为 1 8m。这些资料对重新评价口泉断裂未来的地震潜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大探槽 古地震 全新世 口泉断裂
下载PDF
山西交城断裂带多个大探槽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谢新生 江娃利 +2 位作者 孙昌斌 闫成国 冯西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2-430,共19页
介绍了沿交城断裂带5个地点开挖探槽揭示的古地震情况。这5个大探槽分别沿交城断裂带北、中、南段分布,其中北段和中段各有2个地点,南段1个地点,探槽之间相距11~35km。位于该断裂带北段和中段的4个探槽出露了断错全新世地层的断面,在这... 介绍了沿交城断裂带5个地点开挖探槽揭示的古地震情况。这5个大探槽分别沿交城断裂带北、中、南段分布,其中北段和中段各有2个地点,南段1个地点,探槽之间相距11~35km。位于该断裂带北段和中段的4个探槽出露了断错全新世地层的断面,在这4个探槽中,位于断裂带北段的西张探槽和位于断裂带中段的新民探槽揭示的全新世3次古地震事件可进行对比,具有活动的同步性。由此显示交城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在距今3060~3740a、接近5910a及8530~8560a期间,曾发生3次有地表破裂的古地震事件。位于断裂带北段的冶峪探槽,由于探槽位于台地内冲沟右旋扭曲处,断错的最新地层的年代距今10730a,其它断面断错晚更新世地层。位于断裂带中段的上固驿探槽地处洪积扇,断层带宽70m,断层走向N58°~74°E,断错的最新地层距今11570a,揭示了NEE向田庄断层晚更新世时期的活动。位于断裂带南段窑头探槽所在的原始地形受到人工改造影响,探槽剖面揭示全新统覆盖在显示距今3.0~3.5万年期间受到断裂活动影响的地层之上。交城断裂带5个地点的探槽开挖结果显示,该断裂带全新世时期的活动自南向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全新世 探槽 交城断裂带 山西
下载PDF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谢新生 高聆 +3 位作者 宋玉琴 王春霞 赵家军 徐功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515抗瘤方剂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及结构,流式细胞术测量凋亡率,原位末端标记检测DNA断裂。结果:细胞与药物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药物浓度在0... 目的:观察中药515抗瘤方剂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及结构,流式细胞术测量凋亡率,原位末端标记检测DNA断裂。结果:细胞与药物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药物浓度在0013~004g/ml之间,药物组与对照组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15抗瘤方剂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增加,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HL-60细胞 白血病 515抗瘤方剂
下载PDF
山西交城断裂带西张探槽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新生 赵晋泉 +8 位作者 江娃利 安卫平 李自红 张大卫 程新源 高树义 王春和 孙昌斌 闫成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4-755,共12页
西张探槽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10km,沿交城断裂带北段NNW方向高4.6m的低陡坎前缘开挖。探槽长108m,宽8m,深10m,揭露18层地层。探槽上部地层为亚砂土,探槽内断层下降盘的上部地层为一套砾石层,下部地层为一套褐色垆土与亚砂土互层,断层... 西张探槽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10km,沿交城断裂带北段NNW方向高4.6m的低陡坎前缘开挖。探槽长108m,宽8m,深10m,揭露18层地层。探槽上部地层为亚砂土,探槽内断层下降盘的上部地层为一套砾石层,下部地层为一套褐色垆土与亚砂土互层,断层的上升盘地层以亚砂土为主夹砾石层。探槽揭露出3条断面,断面的上断点距地表1.5m,断错的最新地层距今(3.74±0.06)ka。探槽揭示出断面、地层断错、崩积楔、地层倾斜等现象。由探槽揭露出的地层与断层的关系可知早全新世以来交城断裂带曾发生3次断层活动事件,其时间分别为距今(3.74±0.06)~(3.06±0.26)ka、(8.35±0.09)~(3.74±0.06)ka与(10.66±0.85)~(8.35±0.09)ka,具有2.6~3.6ka的强震重复间隔;3次同事件最小垂直位移分别为3.0m、2.5m及3.2m。西张探槽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历史上未有强震记载的晋中盆地几千年前有过多次强震活动。西张探槽获得的交城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活动的依据,对评价太原市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全新世 西张探槽 交城断裂带 山西
下载PDF
Holocene activities of the Taigu fault zone, Shanxi Province,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the 1303 Hongdong M=8 earthquake 被引量:21
6
作者 谢新生 江娃利 +1 位作者 王焕贞 冯西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93,共13页
The Taigu fault zone is one of the major 12 active boundary faults of the Shanxi fault-depression system, located o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Jinzhong basin. As the latest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e fault zone ha... The Taigu fault zone is one of the major 12 active boundary faults of the Shanxi fault-depression system, located o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Jinzhong basin. As the latest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e fault zone had dislocated gully terrace of the first order, forming fault-scarp in front of the loess mesa. It has been discovered in many places in ground surface and trenches that Holocene deposits were dislocated. The latest activity was the 1303 Hongdong earthquake M=8, the fault appeared as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ith normal faulting. During that earthquake, the Taigu fault together with the Mianshan western-side fault on the Lingshi upheaval and the Huoshan pediment fault o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Linfen basin was being active, forming a surface rupture belt of 160 km in length. Moreover, the Taigu fault were active in the mid-stage of Holocene and near 7 700 aB.P. From these we learnt that, in Shanxi fault-depression system, the run-through activity of two boundary faults of depression-basins might generate great earthquake with M=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断裂 全新世活动 1303年洪洞地震 地表破裂带
下载PDF
多孔生态混凝土强度与孔隙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谢新生 汤巍 王锦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探索适合多孔生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多孔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试样的实测孔隙率13.8%~31.5%,平均值为25.24%,与目标值相近;实测抗压强度为3.49~18.2 MPa,平均... 为探索适合多孔生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多孔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试样的实测孔隙率13.8%~31.5%,平均值为25.24%,与目标值相近;实测抗压强度为3.49~18.2 MPa,平均值9.75 MPa,仅为理论值的9.21%~48.02%。孔隙率超过20%时,强度随孔隙率的增加快速下降。在孔隙率为31.5%时,强度仅3.49 MPa,与目标强度相差较大。试验结果也表明,多孔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和孔隙率除受水灰比的影响外,灰集比是主要影响因素。灰集比越大,抗压强度越高,但孔隙率也随之减小,说明现有混凝土的强度理论不适合多孔生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孔隙率和混凝土强度设计公式(4)和(5),综合考虑了水灰比、灰集比和外加剂的影响,可联立用于多孔生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孔隙率 抗压强度 配合比设计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53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新生 万鼎铭 +3 位作者 孙慧 孙玲 刘林湘 姜中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3-406,共4页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T)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 背景与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T)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本研究观察了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于2003年7月~2006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PBSCT治疗,中位年龄37岁。采用G-CSF或化疗联合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自体移植患者接受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3.0×106/kg,异基因移植患者接受CD34+细胞的中位数为6.2×106/kg;自体移植采用MAC预处理方案,异基因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采用MTX、环孢菌素A联合骁悉,1例1个点不合患者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结果: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的天数在自体移植中分别为13天和19天,在异基因移植中分别为12天和15天;异基因移植中Ⅰ~Ⅲ度急性GVHD(aGVHD)的发生率为31.4%,慢性GVHD(cGVHD)的发生率为71.4%,复发率在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分别为38.9%和5.7%,700天无病生存率在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分别为57.9%和69.5%。结论:自体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很快地重建造血,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重建造血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白血病HL-60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谢新生 张秀丽 高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3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NO对髓系白血病细胞HL - 6 0的作用。方法 :以SNP为NO供体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DNA电泳、FCM检测凋亡率等方法。结果 :SNP在 0 .5~ 4 .0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HL - 6 0细胞... 目的 :探讨NO对髓系白血病细胞HL - 6 0的作用。方法 :以SNP为NO供体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 ,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DNA电泳、FCM检测凋亡率等方法。结果 :SNP在 0 .5~ 4 .0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抑制HL - 6 0细胞的生长 ,此作用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且在作用 12h后细胞出现凋亡 ,SNP2 .0mmol/L浓度作用 36h ,凋亡率达 6 8.71% ,DNA电泳出现梯形带。NO清除剂N -乙酰半胱氨酸能显著降低SNP的这种作用 (P <0 .0 1)。结论 :NO对HL - 6 0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白血病 HL-60细胞 研究
下载PDF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新生 张秀丽 +1 位作者 孙慧 徐功立 《医师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 (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 ,TA组 )和对照组 (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 ,DA组 ) ,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2 9例。结果 TA组有效率 87 50 % ,DA组有效率 82 76 % (P...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 (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 ,TA组 )和对照组 (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 ,DA组 ) ,治疗组 32例 ,对照组 2 9例。结果 TA组有效率 87 50 % ,DA组有效率 82 76 % (P >0 .0 5) ,TA方案的心脏副作用小于DA方案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柔比星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联合化疗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的变化——以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新生 王维襄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6-174,共9页
许多震例表明 ,地震可以形成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 ,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 ,温、压越高 ,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 (温、压减小 ) ,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 ,地震烈度共轭角也减小。本文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 许多震例表明 ,地震可以形成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 ,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 ,温、压越高 ,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 (温、压减小 ) ,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 ,地震烈度共轭角也减小。本文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 ,探讨了海城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壳深度 共轭破裂 共轭破裂角 共轭等震线 极限主应力 温度 压力
下载PDF
高拱坝砼自生体积变形模型分析及其对抗裂性能影响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新生 唐天国 +1 位作者 段绍辉 陈春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0,共4页
水工高坝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对其各项性能影响显著,尤其是对抗裂性能。依托锦屏一级拱坝混凝土的全级配、湿筛试件所测试的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结果,结合欧洲、日本混凝土自生体积分析模型,建立锦屏拱坝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模型,并分析其... 水工高坝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对其各项性能影响显著,尤其是对抗裂性能。依托锦屏一级拱坝混凝土的全级配、湿筛试件所测试的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结果,结合欧洲、日本混凝土自生体积分析模型,建立锦屏拱坝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模型,并分析其对坝体抗裂性能的影响。结论表明:锦屏一级拱坝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量仍较大,最大值达-29.8×10-6,且全级配试件120 d龄期测试的自生体积变形值略低于湿筛试件所测试的结果,150 d龄期后全级配试验所测得自生体积变形量则要高于湿筛试验的测试值。建议施工中掺加膨胀型外加剂,以抑制自生体积收缩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体积变形 湿筛试验 全级配试验 锦屏一级拱坝
下载PDF
穿山甲煎液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新生 张秀丽 +2 位作者 赵家军 高聆 徐功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穿山甲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 HL - 6 0的作用。方法 :以人白血病细胞株HL- 6 0为研究对象 ,采用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Caspase- 3酶活性测定、免疫组化等方法。结果 :穿山甲浓度在 2 .5~ 10 mg/ ml范围内可抑制... 目的 :探讨中药穿山甲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 HL - 6 0的作用。方法 :以人白血病细胞株HL- 6 0为研究对象 ,采用形态学观察 ,流式细胞仪、Caspase- 3酶活性测定、免疫组化等方法。结果 :穿山甲浓度在 2 .5~ 10 mg/ ml范围内可抑制 HL - 6 0细胞生长 ,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并激活 Caspase- 3酶活性 ,下降 bcl- 2基因表达。结论 :穿山甲对 HL -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甲 HL-60细胞 细胞凋亡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新生 万鼎铭 +2 位作者 孙慧 孙玲 张秋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1期6661-6665,共5页
背景:CD4+CD25+FOXP3+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推测可能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变化,并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异基... 背景:CD4+CD25+FOXP3+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推测可能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变化,并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方法: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90例及其供者为研究对象,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1次/12 h,连续5 d后,采集干细胞;分别于动员前后采集供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及受者接受移植物中此类细胞含量;根据接受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分为高剂量组(细胞比例≥5%)及低剂量组(细胞比例<5%),比较两组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供者在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1.3%和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组所接受移植物中该群细胞比例为3.4%,阴性组为1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造血重建后高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18.4%,低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48.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而,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应用能降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加可以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CD4^+CD25^+FOXP3^+Treg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雁行构造力学解析与控震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新生 阮小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48,共8页
用弹性稳定理论和非线性破裂准则研究雁行褶皱及其次生断裂的力学成因和规律,得出剪切带在广义边界(拉剪、纯剪或压剪)力作用下的雁行褶皱雁列角与边界应力比值,以及与雁列间隔的定量关系.作为应用实例,研究了太行山东麓雁行褶皱... 用弹性稳定理论和非线性破裂准则研究雁行褶皱及其次生断裂的力学成因和规律,得出剪切带在广义边界(拉剪、纯剪或压剪)力作用下的雁行褶皱雁列角与边界应力比值,以及与雁列间隔的定量关系.作为应用实例,研究了太行山东麓雁行褶皱构造的位移场、应力场、形变能分布、次生破裂状态以及破裂释放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雁行褶皱核部为最大主(压)应力、最大剪应力、形变能高值区.在该区容易产生与褶皱轴接近平行或成小角度斜交的压剪性破裂,从而证明雁行褶皱的次生断裂是控制强烈地震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行构造 应力比值 构造控震 地震
下载PDF
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53例(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新生 万鼎铭 +3 位作者 孙慧 孙玲 刘林湘 姜中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3167-3170,共4页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目的:观察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得到很大的改观,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逐渐取代了骨髓移植而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目的:观察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对象:选择2003-07/2006-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男33例,女20例,平均37岁。35例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18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病3例。33名供者与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2名1个位点不合,男20例,女13例,平均35岁。性别不相合者16例。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利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或化疗联合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自体移植患者接受CD34+细胞中位数为3.0×10^6/kg,异基因移植患者接受CD34+细胞中位数为6.2×10^6/kg;自体移植采用MAC预处理方案,异基因移植采用改良的Bu/Cy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甲氨喋呤、环孢菌素A联合骁悉,1例1位点不合患者加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②观察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1和血小板〉20×10^9L^-1恢复时间。③观察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④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复发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②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③随访结果。结果:纳入患者5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自体移植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1、血小板〉20×10^9L^-1的恢复时间分别为13和19d,在异基因移植患者中分别为12和15d。②异基因移植患者中Ⅰ-Ⅲ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31.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71.4%。③术后患者自体移植和异基因移植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8.9%和5.7%。结论: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较快建立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能力,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 血液病 恶性
下载PDF
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0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新生 孙慧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7-337,共1页
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是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1998年2月至2002年2月,以THP代替阿霉素,与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组成VTD方案对40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VTD方案 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THP 吡柔比星 临床资料 MM 不良反应 肿瘤
下载PDF
旋卷构造应力场与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断裂系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当外力的合力不通过活动地块的质量中心时 ,该地块将产生旋扭运动 ,运动的结果在其周边形成旋卷构造应力场 .在该应力场作用下 ,与主应力作用面方向一致的断裂将由作用面的力学性质决定其活动方式 .与主张应力作用面一致的断裂将产生张... 当外力的合力不通过活动地块的质量中心时 ,该地块将产生旋扭运动 ,运动的结果在其周边形成旋卷构造应力场 .在该应力场作用下 ,与主应力作用面方向一致的断裂将由作用面的力学性质决定其活动方式 .与主张应力作用面一致的断裂将产生张破裂 ,长期作用下将形成断陷盆地 ;与主压应力作用面一致的断裂将产生逆冲或逆掩活动 ,或形成褶皱 .地质资料表明 ,长期稳定的华北地块在早第三纪初期解体 ,其中晋冀陕地块发生过逆时针转动 ,形成其周缘断陷系 ;上新世时晋冀陕地块解体 ,地块东边界西移 ,出现山西地堑系 ,形成鄂尔多斯地块 .晋冀陕地块周缘的一些主要断裂的构造形迹及力学性质可用旋转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作用面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转动 旋卷构造 主应力作用面 晋冀陕地块 鄂尔多斯地块
下载PDF
挤压带褶皱构造力学解析及其地震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4,共7页
提出了“串珠状”褶皱构造体系的概念,用弹性稳定理论、数学力学方法以及流变学得出了这种构造系的力学解析、褶皱挠度与时间和外力的关系以及应力和应变能密度分布。
关键词 挤压带 褶皱构造力学 地震意义 地震地质
下载PDF
盐源-宁蒗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新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于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高烈度等震线共轭角也减小。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探讨...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于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高烈度等震线共轭角也减小。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探讨了1976年盐源 宁蒗6 7和6 4级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宁蒗地震 共轭破裂 极限主应力 共轭等震线 烈度 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