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青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旭芳 王卫真 +3 位作者 赖全图 屈新辉 曹文锋 张昆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4004-4007,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12例年龄小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CRP水平测定及颈动脉血管彩色B超检查(观察...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12例年龄小于45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CRP水平测定及颈动脉血管彩色B超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稳定性),并与对照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血清HCY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例急性脑梗死中,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和CRP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斑块组血清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HCY和CRP水平升高,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既往无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青年患者,应将血清HCY和CRP测定作为与血糖、血脂一样重要的常规检测项目。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高水平的HCY和CRP可能是预防脑梗死尤其是青年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青年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谢旭芳 刘诗英 +3 位作者 金光华 屈新辉 张昆南 吴晓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1期2955-2957,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尽早进行康...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每周1次,两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观察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移植后3、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移植术后3例出现低热,4例出现头痛,均未经治疗症状自行消失。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脑梗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谢旭芳 屈新辉 +2 位作者 高幼奇 吴晓牧 张昆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根据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记录卒中部位;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老年PSD... 目的研究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根据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记录卒中部位;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老年PSD发生率为59.1%(71/12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脑卒中患者中伴发危险因素者、左前大脑半球损害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差者PSD发生率高。结论老年PSD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相关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20例烟雾病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旭芳 熊英琼 +2 位作者 刘维捷 张昆南 吴晓牧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不同年龄发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20例经DSA确诊的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常规脑电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20例烟雾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两组。儿童组12例,发病年龄8~15岁,临床表现为梗塞4例,短暂脑... 目的:探讨烟雾病不同年龄发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的特点。方法:对20例经DSA确诊的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及常规脑电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20例烟雾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两组。儿童组12例,发病年龄8~15岁,临床表现为梗塞4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6例。癫痫2例,10例患儿常规脑电图(EEG)出现再次慢波增强。占儿童组83%。成人组8例,发病年龄25~40岁,临床表现为脑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实质出血1例,脑梗塞1例,8例患者常规脑电图均未见再次慢波增强现象。20例DSA检查均显示颈内系统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且见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结论;烟雾病儿童发病较成人多见(本组儿童占60%),临床以缺血性表现为主,而成人发病以出血性表现为主。再次慢波增强为儿童烟雾病的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因此结合临床,常规脑电图对儿童烟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可作为DSA的重要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常规脑电图 再次慢波增强
下载PDF
毫针蝶骨电极及日间睡眠诱发试验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旭芳 熊英琼 +2 位作者 邹冬琴 吴晓牧 张昆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59-3561,共3页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与日间睡眠诱发试验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的患者依次进行常规头皮电极、蝶骨电极以及日间睡眠诱发脑电图描记,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常规加蝶骨电极脑电图的癫痫波检出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与日间睡眠诱发试验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的患者依次进行常规头皮电极、蝶骨电极以及日间睡眠诱发脑电图描记,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常规加蝶骨电极脑电图的癫痫波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P<0.01);日间睡眠脑电图的局限性异常率与癫痫波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P<0.01);在睡眠诱发中检出癫痫波的45例患者中,37例癫痫波发生在NREM睡眠Ⅰ~Ⅱ期,占82.2%。结论: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至关重要,加做蝶骨电极及睡眠诱发脑电图可比常规脑电图提高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脑电图 蝶骨电极 日间睡眠诱发试验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脑梗塞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旭芳 熊英琼 +1 位作者 张昆南 吴晓牧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例青年脑梗塞患者及30例同龄健康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塞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年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例青年脑梗塞患者及30例同龄健康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塞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青年脑梗塞的独立致病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控制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一个新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梗塞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旭芳 杨赟 吴晓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011-01—2013-01在我院住院的150例青年脑梗死(年龄<45岁)患者进行血尿酸水平测定及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并与对照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011-01—2013-01在我院住院的150例青年脑梗死(年龄<45岁)患者进行血尿酸水平测定及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并与对照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颈动脉有斑块组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高尿酸血症可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青年脑梗死患者,尤其是那些既往无传统脑血管病危因素者,应将血尿酸水平测定作为常规生化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青年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旭芳 熊英琼 +3 位作者 刘维捷 吴晓牧 张昆南 高幼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规脑电图加用蝶骨电极的指征。方法102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分别对其癫痫波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χ2检验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可...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规脑电图加用蝶骨电极的指征。方法102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分别对其癫痫波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χ2检验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可提高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3种发作类型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中以复杂部分性癫痫尤为显著;此外发现43例常规脑电图描记时耳垂单极导联可见单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或正相尖(棘)慢波,而在蝶骨电极描记时均记录到明显的癫痫波。结论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常规脑电图描记发现耳垂单极导联出现正相尖(棘)波或正相棘(尖)慢波,加用蝶骨电极多可记录到典型的癫痫波,具有临床确诊价值,应列为临床脑电图的常规描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脑电图 蝶骨电极 癫痫 正相尖(棘)波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浆中TF、TFPI、t-PA、PAI的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9
作者 谢旭芳 张昆南 陈婷 《江西医药》 CAS 2000年第3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脑血栓 TF TFPI T-PA PAI
下载PDF
葡萄糖-PEG_(2000)-DSPE修饰卡马西平纳米系统对癫痫大鼠海马线粒体内氧化应激作用
10
作者 赵斐 谢旭芳 +1 位作者 吴成斯 梁慧婷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9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基于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机制,探究葡萄糖(GLU)-PEG_(2000)-DSPE修饰卡马西平纳米系统脑靶向效果。方法制备GLU-PEG_(2000)-DSPE修饰卡马西平纳米系统,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检测不同浓度卡马西平纳米粒子的... 目的基于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线粒体内氧化应激机制,探究葡萄糖(GLU)-PEG_(2000)-DSPE修饰卡马西平纳米系统脑靶向效果。方法制备GLU-PEG_(2000)-DSPE修饰卡马西平纳米系统,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检测不同浓度卡马西平纳米粒子的毒性作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马西平组、纳米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大鼠均构建癫痫大鼠模型。检测卡马西平在癫痫大鼠脑部的蓄积情况,分析卡马西平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100μg/mL卡马西平纳米粒子溶液对神经元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高于100μg/mL单纯的卡马西平溶液(P<0.05)。卡马西平纳米组大鼠脑组织中卡马西平含量(1.69±0.17)μg/mL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大鼠脑组织中卡马西平含量(1.02±0.10)μg/mL(P<0.05)。卡马西平组、纳米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相较于模型组均有所改善,且纳米组大鼠改善效果更佳。与模型组相比,卡马西平组、纳米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OD、GSH-Px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卡马西平组相比,纳米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OD、GSH-Px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GLU-PEG_(2000)-DSPE修饰卡马西平纳米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状态,缓解其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靶向纳米粒子 癫痫 氧化应激 SD大鼠
下载PDF
Binswanger's病的临床探讨
11
作者 谢旭芳 高幼奇 王细福 《江西医药》 CAS 1996年第5期270-271,共2页
观察40例Binswanger's病患者,其均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伴有不同的神经局灶症状和体征。脑磁共振(MRI)T2加权像表现为两侧侧脑室旁。
关键词 BINSWANGER病 痴呆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丙戊酸钠脑病1例
12
作者 谢旭芳 喻灿如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66-67,共2页
丙戊酸钠(VPA)脑病是一种少见的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意识水平迅速下降、呕吐、谵妄、易怒甚至癫痫发作。近日我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丙戊酸钠脑病 丙戊酸钠 癫痫
下载PDF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谢旭芳 张昆南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脊髓型 MS 临床表现 MRI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及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刚 邹雪琴 +3 位作者 王燕梅 张冀 谢旭芳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及复发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我科诊治的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辅助检查等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男2例,女8例,年龄为16~60岁。首次发病的起病症状包括:精神异常3例... 目的:探讨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及复发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我科诊治的复发性抗NMDA受体脑炎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辅助检查等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男2例,女8例,年龄为16~60岁。首次发病的起病症状包括:精神异常3例,癫痫5例,中枢性通气障碍3例,神志不清4例,自主神经障碍4例。复发时症状:精神异常8例,癫痫4例(2例癫痫持续状态),中枢性低通气2例,视神经损害2例,意识水平下降3例,自主神经障碍1例。复发次数为1~2次,首次发病及复发期的抗NMDA受体抗体滴度阳性率为100%;首次发病及复发期脑电图均异常。头部MRI首次发病检查中3例异常,复发时原有病灶消失或减小,2例见新病灶。1例于复发期发现卵巢畸胎瘤并手术切除。8例给予一线免疫治疗。全部病例经免疫治疗后病情缓解。缓解期2例抗NMDA受体抗体滴度阳性,2例脑电图异常。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具有复发性,其复发的原因可能与肿瘤、病毒等有关。临床表现、抗体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改变等为诊断和评估复发的重要方法。长时间的小剂量免疫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同时需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MDA受体脑炎 复发性 治疗 脱髓鞘
下载PDF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细福 高幼奇 +3 位作者 张昆南 赖瑶 谢旭芳 屈新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26-227,共2页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t-PA、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血浆 T-PA PAI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刚 高幼奇 +5 位作者 李明智 张昆南 屈新辉 吴凌峰 谢旭芳 吴晓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方法应用MRS检测50例一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双侧基底节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和乳酸(Lac)水平及...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方法应用MRS检测50例一侧基底节区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双侧基底节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和乳酸(Lac)水平及NAA/Cr、Cho/Cr比值。结果脑梗死组病灶侧Cho及Cr水平均显著低于非病灶侧(均P<0.05),NAA、Lac水平及NAA/Cr、Cho/Cr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病灶侧及非病灶侧Cho、NAA及C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灶对应区(P<0.001~0.05),而L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灶对应区(均P<0.05)。与对照组病灶对应区比较,脑梗死组病灶侧Cho/Cr比值显著升高,非病灶侧NAA/Cr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基底节区梗死急性期病灶侧及对侧脑组织均有明显的代谢障碍,且病灶区代谢异常较对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波谱 镜像对比 代谢障碍
下载PDF
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刚 梅竹君 +3 位作者 高幼奇 谢旭芳 张昆南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曾经被诊断为脑梗死3例、出血性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 目的探讨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曾经被诊断为脑梗死3例、出血性脑梗死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颅内高压1例,最终均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经过静脉放血、羟基脲及抗凝治疗,10例患者症状缓解,半年随诊未复发。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继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头部MRV或DSA检查、血液形态学、骨髓穿刺及基因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治疗仍对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MRV 治疗
下载PDF
在不同气温条件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诗英 张昆南 +6 位作者 俞慧强 曹文峰 屈新辉 谢旭芳 高幼奇 吴凌峰 吴晓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40-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6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起病前7 d的平均气温分3组,(1)低温... 目的:探讨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合并有高血压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260例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起病前7 d的平均气温分3组,(1)低温组(平均气温<15℃)(n=99)。(2)常温组(平均气温15~28℃)(n=70)中。(3)高温组(平均气温>28℃)(n=91)入院后每8小时监测血压1次共10d。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用病程第14天的NIHSS评估。SBP、DBP、MAP与其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低温组和常温组患者病程第2天到第5天的MAP、SBP、DBP与其近期预后负相关,其中第3天MAP、SBP、DBP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均P<0.01)。而高温组患者急性期血压与近期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痛患者急性期第2天到第5天的血压与近期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气温 血压 预后 高血压病
下载PDF
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洪连 谢旭芳 +5 位作者 吴凌峰 王朝东 邓平 杨海玉 孔卫国 吴晓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采用粘附实验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直接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采用粘附实验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NSE、Nogo-A、SYN、Ki-67、GFAP、VEGF表达;Bielshowsky's-Luxol fast blue双染检测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 BMSCs中表达CD106,低表达CD34、CD45、CD11b,高表达CD90、CD29。BMSCs移植后MCAO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明显好转(P<0.05),梗死侧的神经纤维明显增多,脑组织SYN、Ki-67、GFAP、VEGF的表达增多(P<0.05),Nogo-A表达降低(P<0.05),NSE无显著变化(P>0.05),脑梗死体积和胶质瘢痕厚度与PB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移植BMSCs能改善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血管再生和突触重建,增强神经纤维修复和内源性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静脉移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Iba1、IL-1β和IL-10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项正兵 曾红 +4 位作者 柴文 屈新辉 曹文锋 吴晓牧 谢旭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的小胶质细胞Iba1、IL-1β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的小胶质细胞Iba1、IL-1β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MOG 35-55)免疫诱导C57BL/6雌性小鼠制备EAE小鼠模型。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BMMSCs移植组、EAE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和脊髓的Iba1(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L-1β和IL-10的表达。结果 BM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要轻于EAE组,BMMSCs移植组脑和脊髓的Iba1和IL-1β表达水平低于EAE组(P<0.05),而BMMSCs移植组脑和脊髓的IL-10表达水平高于EAE组(P<0.05)。结论 BMMSCs能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了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IL-1β及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Iba1 IL-1Β IL-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