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WS/T 321—2010)在福建省和云南省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春燕 刘榆华 +1 位作者 谢汉国 俞铖航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WS/T 321—2010)(简称《标准》)的实施情况,为《标准》的推广和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福建省和云南省的省、市、县和乡镇4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 目的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WS/T 321—2010)(简称《标准》)的实施情况,为《标准》的推广和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福建省和云南省的省、市、县和乡镇4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的方式开展《标准》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共调查工作人员308人,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标准》知晓率为71.10%(219/308),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中,≥50岁(81.40%,35/43)、市级单位(79.76%,67/84)、疾控机构(88.24%,105/119)、从事寄生虫病防治工作(85.71%,114/133)、高级职称(82.86%,58/70)、本科文化程度(77.09%,138/179)、公共卫生专业(86.21%,75/87)等人群的《标准》知晓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和职称升高,《标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8.272、8.258,P均<0.01);知晓途径主要是业务培训(65.30%,143/219)和自主查阅(60.73%,133/219)。在《标准》的使用情况方面,知晓《标准》的调查对象中,有75.34%(165/219)会在工作中使用,15.98%(35/219)会经常使用。不同宣贯方式中,宣传资料的普及率最高(58.77%,181/308);75.32%(232/308)的调查对象认为专题讲座的宣贯效果好。能正确且完整掌握诊断原则、感染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和诊断类型等知识的调查对象人数分别为292人(占94.81%)、102人(占33.12%)、130人(占42.21%)、117人(占37.99%)和152人(占49.35%)。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占89.61%,276/308)认为标准的可操作性好或较好。宣贯力度对标准实施的影响最大(占80.84%,249/308)。91.88%(283/308)的调查对象认为现行标准不需要修订。结论《标准》仍适用于当前阶段的诊断需求,应继续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宣贯力度,提高其认知和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诊断标准 问卷调查 跟踪评价
下载PDF
福建省首例人附红细胞体病报告 被引量:18
2
作者 谢汉国 朱明 +1 位作者 李莉莎 林金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人附红细胞体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省 首例 2004年 抗感染治疗 头痛症状 内蒙古 感冒药
下载PDF
股二头肌部分肌腱转位修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解剖与临床
3
作者 谢汉国 张发惠 +1 位作者 刘经南 钟桂午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8-10,共3页
在30 侧常规防腐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股二头肌腱部分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股二头肌腱长(23 .1 ±2 .3) cm ,肌腱上、中、下部宽分别为(3.5 ±0 .9) cm ,(2 .7±0.6) cm 和(1 .8 &#... 在30 侧常规防腐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股二头肌腱部分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股二头肌腱长(23 .1 ±2 .3) cm ,肌腱上、中、下部宽分别为(3.5 ±0 .9) cm ,(2 .7±0.6) cm 和(1 .8 ±0 .4) cm ,肌腱上、中、下部厚分别为(0 .4 ±0.1) m m 、(1 .0 ±0 .4) m m 和(2 .1 ±0 .5) m m 。3 例临床应用,获得良好效果。提示,股二头肌部分肌腱转位修复后交叉韧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二头肌 后交叉韧带 转位
下载PDF
福建省莆田市2007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翁育伟 洪荣涛 +8 位作者 张山鹰 陈端 谢汉国 蔡少健 许龙善 严延生 郑金凤 周剑平 黄文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并对病原体的可能来源进行追踪。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数据以及病毒分离株的序列信息,分析、阐明暴发的流行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感染者体内分离病毒并进... 目的调查分析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并对病原体的可能来源进行追踪。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报告数据以及病毒分离株的序列信息,分析、阐明暴发的流行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感染者体内分离病毒并进行病毒序列测定,分析本次暴发可能的病毒来源。结果本次暴发为登革II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暴发流行。共报告确诊病例103例,波及5个乡镇,发病主要集中在9月8日-10月8日,多数病例发生在1-2个村(街道),发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特征,病例临床表现均为典型登革热特征,无临床严重或死亡病例。从病毒分离株的序列分析表明,导致暴发的病毒来源可能为东南亚。外界病毒传入、高白纹伊蚊密度和临床漏诊可能是导致该起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本次暴发流行为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在当地扩散造成的登革II型病毒暴发,病毒的来源可能是东南亚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序列分析 传染源追踪
下载PDF
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18
5
作者 欧阳榕 陈朱云 +3 位作者 谢汉国 林耀莹 肖丽贞 张山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1-2017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福建省顺利实现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SPSS 18.0软件对输入性疟疾的虫种、输入来源以及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输入性疟疾...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1-2017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福建省顺利实现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SPSS 18.0软件对输入性疟疾的虫种、输入来源以及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输入性疟疾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7年福建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32例,以恶性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6%(427/632)。输入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占总比例数的85.1%(533/632);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占总病例数的50.6%(320/632),其余地区散在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约占总病例的85.1%(533/632),男女性别比例为9.2∶1(570/62)。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大多在10 d以内,占总病例数的82.9%(524/632);首诊确诊455例,约占总比例的72%.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中,患者就诊前服用抗疟药物与首诊确诊率呈负相关[OR=0.175,95%CI(0.061~0.509)],就诊前告知去过疟区[OR=132.964,95%CI(41.601~424.973)]及首诊机构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OR=27.951,95%CI(13.285~58.806)]这两个因素与首诊确诊率呈正相关;就诊前是否患过疟疾对首诊确诊率无影响(OR=1.496,95%CI(0.735~3.044))结论为适应我省目前的疟疾流行态势,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疟区回国人员的疟疾诊断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继发性传播风险,确保我省消除疟疾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流行态势 防控策略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州和厦门市售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莉莎 张榕燕 +6 位作者 方彦炎 欧阳榕 谢汉国 江典伟 谢贤良 陈朱云 郑国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调查福州、厦门两市销售的食用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于2009-2012年每月2次对福州、厦门菜市场各2个点和餐馆各5个点出售的生鲜食用福寿螺、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进行定点监测。每点每次采集福寿螺和圆田螺各50只以上,铜锈... 目的调查福州、厦门两市销售的食用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方法于2009-2012年每月2次对福州、厦门菜市场各2个点和餐馆各5个点出售的生鲜食用福寿螺、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进行定点监测。每点每次采集福寿螺和圆田螺各50只以上,铜锈环棱螺500 g。用肺检法检查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匀浆法检查铜锈环棱螺和圆田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采集福州、厦门两地菜市场销售的福寿螺共112份5 744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13.8%(753/5 744),以2009年感染率最低,为8.4%(28/334),2011年感染率最高,为16.7%(361/2 160),感染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采集厦门餐馆出售的福寿螺共176份6 879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12.8%(877/6 879),不同年份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菜市场和餐馆出售的福寿螺,一年四季均可检出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季节的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两地菜市场销售的铜锈环棱螺共73份19 843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0.2%(31/19 843),其中以2011年感染率最高,为0.3%(16/5 953),2010年感染率最低,为0.04%(2/4 706)。采集两市圆田螺共7份361只,均未检出阳性螺。结论福州、厦门菜市场和餐馆不同季节销售的福寿螺和铜锈环棱螺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菜市场 餐馆 螺类 感染率
下载PDF
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守森 王如密 +5 位作者 章翔 张发惠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荆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 :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 0 .4~ 4.6mm ,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 ,鞍结节均较平坦 ,多数视... 目的 :研究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 15个尸体标本的视神经和视交叉的形态特征及毗邻关系。结果 :镰状皱襞沿视神经的长度为 0 .4~ 4.6mm ,1/3的视神经前段隆突 ,鞍结节均较平坦 ,多数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后方。视神经主要由垂体上前动脉供血 ,半数有分支沿视神经前行。视交叉的上面多由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供血 ,下面的内侧部多为垂体上动脉供血 ,外侧部多为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分支供血。视神经上面覆有一层蛛网膜 ,再上面为直回下面的软脑膜 ,二膜间多数分开。结论 :国人鞍结节边界不易确定 ,按传统方法将视交叉分型有困难 ,所以宜按蝶棱与视交叉前缘间距判断前置或后置。手术中易损伤沿视神经行走的小动脉 ,电凝须特别小心。贴视神经上抬直回 ,实际上是沿粘着较少的界面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视交叉 镰状皱襞 局部解剖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福建省1例人巴贝虫病的诊断与鉴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欧阳榕 陈朱云 +2 位作者 林耀莹 肖丽贞 谢汉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分析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实验室资料,提高对巴贝西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外周血中虫体的形态;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DNA核酸,采用田鼠巴贝虫种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PCR扩增田鼠巴贝虫18S rRNA片段,取阳性PCR产物... 目的分析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实验室资料,提高对巴贝西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外周血中虫体的形态;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DNA核酸,采用田鼠巴贝虫种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PCR扩增田鼠巴贝虫18S rRNA片段,取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外周血中见大量疑似恶性疟原虫虫体;PCR产物测序结果经过BLAST比对,与田鼠巴贝虫18s核糖体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结论感染的虫体为田鼠巴贝虫。福建省部分地区鼠类(尤其是野鼠)存在田鼠巴贝虫感染,是巴贝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巴贝虫病 田鼠巴贝虫 感染 诊断
下载PDF
福建省人体肠道原虫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宝建 谢汉国 +5 位作者 张榕燕 李燕榕 林陈鑫 谢贤良 江典伟 张山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2-545,549,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个调查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调查5个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每份标本采用卢戈氏碘液涂片法与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肠...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肠道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个调查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调查5个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每份标本采用卢戈氏碘液涂片法与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结果共调查15县(市、区)75个点(村)10 652人,阳性者222人,各种肠道原虫总感染率为2.08%。检出6种肠道原虫,即人芽囊原虫、微小内蜒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波列基内阿米巴及蓝氏贾第鞭毛虫,其感染率分别为0.79%、0.58%、0.41%、0.18%、0.09%与0.02%。男性感染率为0.84%,女性为1.25%,女性高于男性(χ~2=8.8126,P<0.05)。感染者最大年龄86岁,最小3岁,以高年龄组(56岁以上)为主,占38.3%。感染者分布于多种职业,其中农民占77.9%,其次为学生占14.4%。调查地区感染率以平潭为最高7.04%,其次为漳浦4.62%与周宁3.92%。浙闽山地丘陵生态功能区感染率为1.52%(83/5469),滇桂粤中部闽南山地丘陵生态功能区为2.68%(139/518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4,P<0.01)。结论本次调查的人群原虫总感染率大幅降低,感染虫种明显减少,并以人芽囊原虫为常见的肠道原虫,应列为今后防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原虫 调查研究 感染率 福建
下载PDF
垂体柄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4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柄的显微解剖特点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1 5个成人尸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垂体柄的大小、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垂体柄上粗下细 ,平均长度约为 1cm ,血管丰富 ,有径直、“V”形和螺旋状三种形态。其上端含有... 目的 :探讨垂体柄的显微解剖特点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1 5个成人尸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垂体柄的大小、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垂体柄上粗下细 ,平均长度约为 1cm ,血管丰富 ,有径直、“V”形和螺旋状三种形态。其上端含有漏斗隐窝 ,隐窝下端呈圆顶状而非锥状。垂体柄常通过一些纤维小梁与周围结构相连 ,上端前面与视交叉间的连系尤为紧密。结论 :垂体柄中点均较基底动脉细 ,是影像判定垂体柄增粗的重要指标。在视交叉池内操作时 ,对纤维小梁网的处理要轻柔 ,防止垂体柄的粗暴牵拉损伤。经翼点入路手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垂体柄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下载PDF
辽宁与四川两省嗜人按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保海 许龙善 +5 位作者 刘成模 李凤华 李莉莎 谢汉国 欧阳榕 刘庆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 确定辽宁省可疑按蚊与嗜人按蚊的遗传关系。方法 以人工诱导法和自然交配法对辽宁省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省嗜人按蚊进行杂交实验 ,观察杂交卵的孵化率、幼虫生长情况、化蛹率、羽化率 ,判定辽宁省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省嗜人按蚊是... 目的 确定辽宁省可疑按蚊与嗜人按蚊的遗传关系。方法 以人工诱导法和自然交配法对辽宁省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省嗜人按蚊进行杂交实验 ,观察杂交卵的孵化率、幼虫生长情况、化蛹率、羽化率 ,判定辽宁省可疑嗜人按蚊与四川省嗜人按蚊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按Kanda法制作幼虫唾腺染色体 ,观察杂交F1代幼虫唾腺染色体联会情况。结果 两地按蚊人工诱导杂交卵的孵化率为 72 36 % ,化蛹率 70 13% ,羽化率 92 5 4 % ;自然交配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 87 72 %、70 99%和 95 0 9%。杂交F1代与亲本回交和自交 ,杂交F2 代均能正常发育。杂交F1代幼虫唾腺染色体完全联会。结论 两地嗜人按蚊不存在生殖隔离 ,辽宁省可疑按蚊确系嗜人按蚊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四川 嗜人按蚊 细胞遗传学 唾腺染色体
下载PDF
嗅池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守森 章翔 +5 位作者 荆俊杰 张发惠 谢汉国 郑和平 王如密 张锡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2,F003,共4页
为探讨嗅池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手术意义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 15个成人尸体标本的嗅池。结果发现 ,嗅池位于直回与眶回之间的嗅束沟浅部 ,横断面呈三角形。池前端包绕嗅球 ,宽而高。后端位于颈内动脉内上方 ,亦较宽 ,5 3 4 %的底壁有孔... 为探讨嗅池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手术意义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 15个成人尸体标本的嗅池。结果发现 ,嗅池位于直回与眶回之间的嗅束沟浅部 ,横断面呈三角形。池前端包绕嗅球 ,宽而高。后端位于颈内动脉内上方 ,亦较宽 ,5 3 4 %的底壁有孔窗与周围脑池交通。中间部越向后越窄小。多数池腔较宽大 ,嗅神经与池壁间的纤维小梁、膜片较少。 2 3%的池腔狭小 ,池壁紧裹嗅神经。嗅神经以细而长的多支动脉供血为主 ,少数动脉血供呈节段性。作者认为 ,多数嗅池宽松 ,动脉血供相对独立 ,术中可将嗅束游离 1~ 2cm。但约有 1/ 4的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池 显微解剖 临床意义 嗅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方震 张山鹰 +3 位作者 许龙善 黄江宏 谢汉国 欧阳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3-816,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PvMSP-3α)基因多态性。方法套式PCR分别对PvMSP-3α和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基因进行扩增,并应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对PvMSP-3α的PCR扩增产物酶切进行分析。结果31... 目的分析我国部分地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PvMSP-3α)基因多态性。方法套式PCR分别对PvMSP-3α和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vMSP-1)基因进行扩增,并应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对PvMSP-3α的PCR扩增产物酶切进行分析。结果31个PvMSP-3α基因型中Ⅰ型、Ⅱ型和Ⅲ型比例分别占77.42%、6.45%和16.13%。其中云南勐腊24份样本中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79.17%、4.17%和16.17%。PvMSP-3α的Ⅱ型和Ⅲ型均为PvMSP-1的Belem型,而PvMSP-1的Sal-1型均为PvMSP-3α中的Ⅰ型。结论云南分离株的PvMSP-3α存在广泛多态性,PvMSP-3α和PvM-SP-1之间的联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3α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效果的评价与监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保海 许龙善 +7 位作者 张山鹰 杨发柱 谢汉国 吴金俊 屠昭平 欧阳榕 叶道光 张芝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评价灭蚊效果,监测和清除残存嗜人按蚊,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重新暴发流行。方法对嗜人按蚊分布区实施以2g/m2DDT滞留喷洒和20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开展复查评价防制效果。停止灭蚊后,继续开展媒介和疟疾的监测。以叮人率和... 目的评价灭蚊效果,监测和清除残存嗜人按蚊,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重新暴发流行。方法对嗜人按蚊分布区实施以2g/m2DDT滞留喷洒和20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开展复查评价防制效果。停止灭蚊后,继续开展媒介和疟疾的监测。以叮人率和人房捕获蚊数计算密度。结果闽北14个嗜人按蚊分布县(市、区)258个分布点已全部完成灭蚊后效果考核,平均每个分布点复查3.18次,浦城县部分点监测30年复查20余次。第一次复查发现,80.01%的分布点嗜人按蚊已被清除,残存嗜人按蚊从灭蚊前人房按蚊的34.1%降至4.02%。经继续实施灭蚊措施,1995年后未再捕及嗜人按蚊。1996停止灭蚊措施后,1996-2007年监测期间复查276村(次),捕获人房按蚊13408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证明福建省嗜人按蚊已被清除。嗜人按蚊媒介区灭蚊前1980年疟疾发病12921例,发病率44.90/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为23.00%。实施灭蚊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1992年发病率降至0.43/万,1990-2007年嗜人按蚊媒介区未再出现疟疾暴发流行,1998年以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病人。结论DDT滞留喷洒和溴氢菊酯浸泡蚊帐可有效防制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是阻断疟疾流行,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媒介 嗜人按蚊 防制效果 清除与监测
下载PDF
福建省3例输入性卵形疟的实验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耀莹 张山鹰 +3 位作者 杨发柱 谢汉国 欧阳榕 陈朱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随着输入性疟疾的增加,通过镜检结合PCR方法,提高检出率。方法福建省2013年成立基因诊断参比实验室,用PCR方法回顾性筛查过往病例时发现有3例卵形疟原虫误诊为间日疟。结果镜检结合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FJ1、FJ2为卵形疟亚种curtis... 目的随着输入性疟疾的增加,通过镜检结合PCR方法,提高检出率。方法福建省2013年成立基因诊断参比实验室,用PCR方法回顾性筛查过往病例时发现有3例卵形疟原虫误诊为间日疟。结果镜检结合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FJ1、FJ2为卵形疟亚种curtisi和恶性疟混合感染,FJ3为单一卵形疟亚种curtisi感染。结论福建省以往卵形疟报道很少,需要加强诊断培训,镜检结合PCR检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输入性 卵形疟原虫
下载PDF
福建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rDNA ITS2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岩 张山鹰 +4 位作者 林耀莹 薛灵抒 许龙善 谢汉国 方义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不同地理环境白纹伊蚊rDNA ITS2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在闽东福鼎市、闽北武夷山市、闽中涵江区和闽南东山县分别现场采集5个点的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饲养,收集羽化成蚊,用75%酒精-20℃保存,PCR特异扩增白纹伊蚊rDNAITS2,用... 目的探讨福建省不同地理环境白纹伊蚊rDNA ITS2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在闽东福鼎市、闽北武夷山市、闽中涵江区和闽南东山县分别现场采集5个点的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饲养,收集羽化成蚊,用75%酒精-20℃保存,PCR特异扩增白纹伊蚊rDNAITS2,用生物信息系统进行白纹伊蚊rDNAITS2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结果 PCR特异扩增福建省4个不同地理环境白纹伊蚊rDNA ITS2,在琼脂凝胶电泳上获得500bp左右的扩增片段。序列分析福建不同地理环境的白纹伊蚊在rDNA ITS2表现了基因的多态性,其rDNA ITS2基因单核苷酸存在转换、颠换和缺失,而同一地理环境的5只白纹伊蚊rDNA ITS2基因序列没有差异。结论福建省不同地理区域的白纹伊蚊在rDNA ITS2区表现的遗传多态性,可能与蚊虫生态环境如海拔高度、气温、降雨量和湿度等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白纹伊蚊 RDNA ITS2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温度对DEN-2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外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方震 张仪 +5 位作者 谢汉国 施文琦 何似 邓艳琴 周晓农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登革2型病毒在蚊体内的外潜伏期的影响。方法登革2型病毒人工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冻麻挑出吸饱血的雌蚊放入新的蚊笼,分别置于18℃、21℃、26℃、31℃和36℃中饲养,第3d、4d、5d、7d、10d、14d、20d、25d分别收集并解剖白... 目的研究温度对登革2型病毒在蚊体内的外潜伏期的影响。方法登革2型病毒人工经口感染白纹伊蚊,冻麻挑出吸饱血的雌蚊放入新的蚊笼,分别置于18℃、21℃、26℃、31℃和36℃中饲养,第3d、4d、5d、7d、10d、14d、20d、25d分别收集并解剖白纹伊蚊,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蚊虫头部、唾液腺和胸腹部的登革2型病毒抗原。结果置于18℃、21℃、26℃、31℃和36℃饲养的白纹伊蚊分别在第25d、7d、5d、4d、3d时胸腹部中开始检出阳性。21℃、26℃、31℃和36℃饲养的蚊虫唾液腺阳性检出的时间分别为10d、7d、4d、4d,18℃在感染后的25d内,唾液腺均未检出阳性。结论随着温度的升高,登革2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外潜伏期逐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外潜伏期 温度 登革病毒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4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 5例后交通动脉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后交通动脉池出现率为 86.7% ,其长、宽、高均约 1cm ,外侧壁为颞叶内侧面 ;顶壁几乎均为视束及视交叉下...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池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 ,观测 1 5例后交通动脉池的构成及其结构特点。结果 :后交通动脉池出现率为 86.7% ,其长、宽、高均约 1cm ,外侧壁为颞叶内侧面 ;顶壁几乎均为视束及视交叉下面 ;外上壁是脚池底壁 ,多呈网膜样 ;底壁主要是动眼神经和Liliequist膜的间 /中脑膜 ;内下壁是liliequist膜的下丘膜。主要含有后交通动脉及其几乎所有分支。结论 :后交通动脉池是由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达到脚间窝的必经之路 ,需沿后交通动脉下面切开liliequist膜的下丘膜。若见后交通动脉外上面有网膜样结构 ,不可轻易打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池 显微解剖 神经外科
下载PDF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守森 张发惠 +5 位作者 章翔 王如密 郑和平 谢汉国 张锡增 荆俊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毗邻关系、分支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3 0侧标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实为出海绵窦后的一段 ,常以纤维结构与周围牵连 ,主干分为眼动脉段、后...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毗邻关系、分支特点及其手术意义。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 3 0侧标本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形态及周围关系。结果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实为出海绵窦后的一段 ,常以纤维结构与周围牵连 ,主干分为眼动脉段、后交通动脉段及脉络膜动脉段 3段。后交通动脉大致发自中点水平 ,脉络膜前动脉大致发自后半的中点。眼动脉段均发出垂体上动脉 ,多数还发出眼动脉 ,少数发出前床突支。在视交叉池内 ,垂体柄前方所见的小动脉几乎均属于垂体上动脉的分支。结论 :有些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术中推移有困难 ,需先松解其纤维连系。打开颈动脉池时应特别留意前床突支 ,防止损伤出血。供垂体柄的分支可以切断 1~ 2支小支 ,而至视路的分支均宜妥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分支 显微解剖 显微神经外科
下载PDF
宁化县人体假性感染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燕榕 林耀莹 +3 位作者 李莉莎 谢汉国 林开铅 方彦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07,共2页
目的分析宁化县人体假性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结合当地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对水茜、淮土和河龙3个自然村的居民,以常规粪便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共查881人,发现感染者8人,感染率为0.91%。经追踪调查,8例感染者在1周... 目的分析宁化县人体假性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结合当地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对水茜、淮土和河龙3个自然村的居民,以常规粪便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共查881人,发现感染者8人,感染率为0.91%。经追踪调查,8例感染者在1周前均有吃过熏烤老鼠干史。结论证实当地人体粪便内发现的肝毛细线虫卵,是吞食含有该虫卵的熏烤鼠干所致。故8例的肝毛细线虫卵阳性是通过性的假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毛细线虫 假性感染 感染率 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