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态磷酸锡去除高盐介质中Pb(Ⅱ)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祝春水 王丽萍 +1 位作者 贡梅玲 曹文秀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96,共7页
利用合成的非晶态磷酸锡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多种因素(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对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Pb2+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态磷酸锡对Pb2+的吸附量随着pH(3~6)以及吸附时间的增大而增加。用Freundlich、Langmuir模... 利用合成的非晶态磷酸锡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多种因素(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温度、离子强度)对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Pb2+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态磷酸锡对Pb2+的吸附量随着pH(3~6)以及吸附时间的增大而增加。用Freundlich、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处理,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20℃时饱和吸附量达到377.36 mg/g。Dubinin-Radushkevich(D-R)模型研究表明,吸附机理属于化学离子交换。反应机理为非晶态磷酸锡中的H+与溶液中的Pb2+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研究表明,非晶态磷酸锡对Pb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的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离子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高盐强度对非晶态磷酸锡吸附Pb2+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幅度不大,可以用于去除养殖海水中的Pb2+。所吸附的Pb2+可以用HCl解吸,说明非晶态磷酸锡具有重复利用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磷酸锡 高盐介质 离子交换
下载PDF
连云港市地下水质安全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照祥 张萌 +3 位作者 崔野洲 贺启燕 贡梅玲 孙海龙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6-49,共4页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指数法评价了连云港市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和健康安全性,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结果表明,新浦区的NO2-介于Ⅰ类和Ⅱ类水之间,其他3个区的NO2-均在Ⅲ类和Ⅳ类水之间;海州区的N...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指数法评价了连云港市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和健康安全性,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结果表明,新浦区的NO2-介于Ⅰ类和Ⅱ类水之间,其他3个区的NO2-均在Ⅲ类和Ⅳ类水之间;海州区的NO3-处于Ⅳ类水质,其他3个区的NO3-均是Ⅲ类水质;4个区的挥发性酚质量浓度处在Ⅳ类水质;其他污染物和10种重金属离子几乎都处于Ⅰ类和Ⅱ类水质之间。综合评价认为,新浦和连云区的地下水属于轻微污染水平,海州和开发区的地下水属于中等污染水平;4个区的10种易致癌污染物中的NO2-,Cr6+和Pb的年健康风险较大,危害指数较高,在饮用地下水时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 地下水 评价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