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早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郑可中 陈松 +4 位作者 贺智翔 王国斌 赵红川 耿小平 黄帆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5,共11页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早期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肝移植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2周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无感染组(n=52)和感染组(n=119);感染组86例未检出KP(非KP感染组),33例培养出KP(KP感染组)。比较无感...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早期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肝移植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2周细菌培养结果分为无感染组(n=52)和感染组(n=119);感染组86例未检出KP(非KP感染组),33例培养出KP(KP感染组)。比较无感染组和感染组、非KP感染组和KP感染组受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K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受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总胆红素水平高,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长,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多,住院费用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14 d和30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高,术后14 d淋巴细胞绝对数低,术后30 d血红蛋白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非KP感染组比较,KP感染组MELD评分、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高,手术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术后90 d病死率高,术后14 d白蛋白低,术后30 d总胆红素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3例KP感染受者中,16例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其中7例在术后90 d内死亡;17例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介或敏感,4例在术后90 d内死亡。术前MELD评分≥17分、手术时间≥415 min是肝移植术后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术后ICU治疗时间≥44 h和KP感染是肝移植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KP感染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MELD评分高和手术时间长是肝移植术后早期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革兰阴性菌 终末期肝病模型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预后
下载PDF
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1例附手术视频
2
作者 叶征辉 赵红川 +8 位作者 耿小平 黄帆 王国斌 王伟 余孝俊 吴若林 侯刘进 张兴华 贺智翔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5-860,共6页
目的总结经腹腔心包路径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BCS合并肝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肝静脉和肝上下... 目的总结经腹腔心包路径供肝肝上下腔静脉与受者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肝癌的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BCS合并肝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肝静脉和肝上下腔静脉局部闭塞,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采用经腹腔心包路径完成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此外,由于受者肝动脉病变,采用受者脾动脉切断,远端结扎,近端反转与供肝肝总动脉吻合,完成肝动脉重建,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周左右移植肝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25 d出院,随访8个月余无BCS复发征象。结论经腹腔心包路径肝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吻合肝移植治疗BCS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肝癌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移植 肝癌 经腹腔心包路径 肝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肝动脉重建 肝硬化
下载PDF
lbp基因敲除改善脓毒症大鼠肝脏炎症性损伤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文潇 陈姝文 +9 位作者 刘海峰 易昕睿 王永 贺智翔 何茂章 薛敏 唐云书 闫妍 程文慧 朱亚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95-1800,1806,共7页
目的探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对大鼠脓毒症的作用及其重要调节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肝脏炎症损伤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评估肝损伤程度,利用RT-PCR检测促炎... 目的探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基因对大鼠脓毒症的作用及其重要调节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肝脏炎症损伤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评估肝损伤程度,利用RT-PCR检测促炎因子TNF-α和IL-6评估炎症水平,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情况,并通过RNA-Seq技术对比lbp基因敲除(lbp-/-)大鼠和野生型(WT)大鼠的转录组表达差异情况,挖掘lbp基因在LPS诱导的肝脏炎症损伤中调控的下游基因,通过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探索其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与WT组相比,lbp-/-大鼠血清中ALT、AST和促炎因子水平降低(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肝组织转录组学分析显示,敲除lbp基因后共有168个基因差异性表达(P<0.05),其中Cyp7a1、Cyp4a2等上调基因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和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P<0.05)。结论lbp-/-可能通过促进PPAR信号通路参与细菌清除及脂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性损伤,减缓脓毒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LBP LPS 差异基因 RNA-SEQ 肝脏失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