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宁市城市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贾海发 赵发兰 马超达 《价值工程》 2015年第17期258-259,共2页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城市,对其城市发展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交通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条件和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着手对西宁市城市发展条...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城市,对其城市发展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交通区位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态条件和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着手对西宁市城市发展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市 发展条件 分析评价
下载PDF
规划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海省高校为例
2
作者 贾海发 《科技风》 2023年第35期20-22,共3页
规划相关专业涉及地理科学、地质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日益密切。本文以青海省高校为例,通过不同高校规划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对比和对学生... 规划相关专业涉及地理科学、地质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日益密切。本文以青海省高校为例,通过不同高校规划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对比和对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青海省规划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但仍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需进一步强化错位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科核心优势,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并结合社会需求推动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青海省高校
下载PDF
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评价研究
3
作者 陈舒 贾海发 李云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0期75-77,共3页
随着西宁市的城市规模效应愈加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西宁市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下滑的趋势。为了缓解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间的矛盾与冲突,文章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 随着西宁市的城市规模效应愈加突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西宁市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下滑的趋势。为了缓解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间的矛盾与冲突,文章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CRITIC法计算2008—2020年西宁市人居环境系统的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2008—2020年人居环境建设水平逐年提高,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基于CRITIC法综合评价能够充分发掘西宁市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从而为制定改善人居环境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系统 西宁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西宁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研究
4
作者 石婷婷 贾海发 赵玉辉 《青海交通科技》 2023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地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经济、产业发展、民生都有着重要影响。为定量测度和评价西宁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本文从价格、供求、结构、规模以及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体系,对西宁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状况进行了综... 地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经济、产业发展、民生都有着重要影响。为定量测度和评价西宁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本文从价格、供求、结构、规模以及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体系,对西宁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0年西宁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总体较健康,出现过热和过冷的年份不多,在出现过热和过冷情况之后,在政府和市场的调节下也能很快回归到相对健康的状态。研究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其他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健康评价 西宁市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 被引量:45
5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罗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5-220,共6页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文中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文中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8—2018年青海省经济发展实现了大幅度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2018年青海省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2010年一直保持在严重不协调阶段,2011-2016年持续提升,并保持在基本不协调阶段,2017-2018年进一步提升,并保持在基本协调阶段。基于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生态文明 青海省
下载PDF
西宁市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测度 被引量:14
6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1 位作者 刘成奎 薛霁雯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在房地产持续过热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与耦合协调性,有利于深刻认识房地产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二者的协调状况,为政府调控房地产投资和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以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为... 在房地产持续过热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与耦合协调性,有利于深刻认识房地产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二者的协调状况,为政府调控房地产投资和制定城市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以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为例,分析了2000-2015年西宁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概况及房地产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房地产投资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学耦合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西宁市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西宁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类型经历了从基本不协调到基本协调再到高级协调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 城市经济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类型 西宁市
下载PDF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草案) 被引量:1
7
作者 邵磊 张晓明 +2 位作者 顾朝林 贾海发 傅强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44-167,共24页
1.0.1为促进县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范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县域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编制技术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县、县级市和旗以及具有县级行政级别的林区、特区和矿区.设区城... 1.0.1为促进县域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范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县域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编制技术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县、县级市和旗以及具有县级行政级别的林区、特区和矿区.设区城市的外围市辖区,也可以参照本导则编制行政辖区镇村体系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编制工作 技术导则 县域规划 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 法律法规 县级市 严肃性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3期37-41,共5页
综合评价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社会发展竞争机制,推动西部地区社会有序均衡和健康发展。建立了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 综合评价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社会发展竞争机制,推动西部地区社会有序均衡和健康发展。建立了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排序。通过比较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发现:内蒙古、重庆、四川和西藏排名靠前,是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宁夏、陕西、云南和新疆位于中间位置,广西、青海、贵州和甘肃排名靠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且由于各省区市内部的差异性使其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社会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公众参与的都市区周边小城镇旧城更新规划策略研究--以新郑市龙湖镇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小城镇建设》 2018年第8期62-67,共6页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作为大城市功能外溢的重要承接地,将逐步实现从小城镇向都市区功能组团的转变。在进行此类小城镇的旧城更新规划时,需更加突出人居环境的宜居性,重视过分依赖大都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本文以...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作为大城市功能外溢的重要承接地,将逐步实现从小城镇向都市区功能组团的转变。在进行此类小城镇的旧城更新规划时,需更加突出人居环境的宜居性,重视过分依赖大都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本文以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为例,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旧城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对策,以期对龙湖镇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有效指导,并对类似小城镇的旧城更新提供规划方法和内容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都市区周边 小城镇 旧城更新 龙湖镇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住宅区无障碍设施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0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张雅敬 《住区》 2018年第6期51-55,共5页
无障碍设施已成为住宅区环境建设的重点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体系和量化方法来评价和衡量住宅区无障碍设施的服务水平。因此,本文在参照相关文献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从住宅、道路、绿... 无障碍设施已成为住宅区环境建设的重点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国内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体系和量化方法来评价和衡量住宅区无障碍设施的服务水平。因此,本文在参照相关文献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从住宅、道路、绿地及公共建筑四个方面构建了住宅区无障碍设施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既有住宅区无障碍设施改造前的需求评估,或对无障碍设施改造后的效果评估提供指导。通过对两个实际案例的评价测试发现,该评价体系的实际操作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区 无障碍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西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测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海发 卿鑫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综合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有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3个维度对西宁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间西宁市生... 综合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有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3个维度对西宁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发展概况进行分析,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间西宁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生态文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西宁市经济发展实现了大幅度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西宁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受经济和社会发展制约较大。因此,西宁市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并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08—2018年西宁市生态文明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基本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2008—2009年呈上升趋势,但一直处在严重不协调阶段;2010—2017年,耦合协调度持续提升,并且一直保持在基本不协调阶段;2018年,西宁市生态文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升,并达到基本协调阶段。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生态文明测度方法,能够有效挖掘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适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耦合协调 发展测度 西宁市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发兰 贾海发 +1 位作者 刘延存 刘成奎 《青海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8-74,共7页
为了探明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揭示其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8年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有了较大程... 为了探明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并揭示其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8年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8—2018年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其中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2008—2018年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严重不协调—基本不协调—基本协调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乡村人居环境 耦合协调 测度与评价
下载PDF
黄河流域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海发 马旻宇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8,共10页
以2010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可视化分析研究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差异,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定义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在研究期内均表现出了较大幅度的提... 以2010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可视化分析研究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差异,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定义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在研究期内均表现出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各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社会经济发展受政策影响产业升级进程加快;新能源发展已成为黄河流域中上游多数城市能源转型的核心任务;污染防治、大气防控和森林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持续有效的进展,但仍然有部分城市在绿色空间建设方面的发展不平衡;2017年之后多数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财政支持力度也有所减弱。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居住消费、第三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效用,常住人口、食品烟酒消费和城镇化率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时序演变 聚类分析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桂学文·说武汉
14
作者 桂学文 董英俊 贾海发 《城市设计》 2018年第2期64-71,共8页
Q1请您谈谈荆楚建筑文化的特色及其对塑造城市空间的影响。 荆楚是"两湖"区域的古称,以洞庭湖为界而分湖南、湖北。此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气候、地理特征明显。因此,荆楚建筑与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荆楚建筑中既有亲水、用水的一面... Q1请您谈谈荆楚建筑文化的特色及其对塑造城市空间的影响。 荆楚是"两湖"区域的古称,以洞庭湖为界而分湖南、湖北。此区域内水资源丰富,气候、地理特征明显。因此,荆楚建筑与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荆楚建筑中既有亲水、用水的一面,也有惧水、防洪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城市空间 建筑文化 资源丰富 地理特征 楚建筑 亲水 洞庭湖
下载PDF
基于居住融合指数的多民族城市居住融合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刘成奎 《住区》 202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研究不同民族群体在城市内部的居住分布格局和融合状态有助于优化城市居住空间,为住房规划和社区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并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基于2000-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居住融合指数法,分析居住融... 研究不同民族群体在城市内部的居住分布格局和融合状态有助于优化城市居住空间,为住房规划和社区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并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基于2000-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居住融合指数法,分析居住融合格局在城市和市辖区两个尺度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在城市尺度上,少数民族群体和汉族的居住融合呈现中度融合状态,且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回族群体呈现中度融合状态,融合程度缓慢下降,藏族群体呈现高度融合状态,融合程度不断加深。2.在市辖区层面,整个少数民族群体除了在城东区处于中度融合外,在其他三个区都处于高度融合状态。回族群体的居住融合格局与整个少数民族群体在四个辖区的分布状态基本上是一致的。藏族群体的居住融合格局变化不太显著,一直处于高度融合状态。3.少数民族文化、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郊区化和旧城改造是影响西宁市城市居住融合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居住融合指数 多民族城市 居住融合 影响因素 西宁市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秦岭河谷型乡镇镇村体系规划实践探析——以汉中市洋县桑溪镇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海发 李娟宜 王龙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1期66-69,共4页
乡镇作为城市与农村重要的结合点,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载体,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秦岭河谷型乡镇地形条件特殊,并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特色,在进行该类乡镇镇村体系规划时需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该文以汉... 乡镇作为城市与农村重要的结合点,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载体,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秦岭河谷型乡镇地形条件特殊,并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特色,在进行该类乡镇镇村体系规划时需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该文以汉中市洋县桑溪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为例,在分析镇域镇村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镇域发展战略和镇域镇村体系布局优化方案,以期对类似乡镇镇村体系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河谷型乡镇 镇村体系规划 总体规划 桑溪镇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规划策略研究——以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为例
17
作者 贾海发 邵磊 李鹏飞 《华中建筑》 2018年第4期91-95,共5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形势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大尺度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考验。传统的缺乏战略思考的城市设计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物质空间,而...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形势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大尺度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考验。传统的缺乏战略思考的城市设计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物质空间,而是应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等更宏观的领域。该文以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为例,结合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从空间、交通、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引导策略。期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探讨,为今后同类型的城市设计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尺度城市设计 东盟国际生态城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慧慧 贾海发 +1 位作者 李成英 刘成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2,共7页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揭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从居住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方面,构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区)为评价单元,运用熵... 为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揭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从居住条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5个方面,构建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区)为评价单元,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对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在西宁、海东2个行政区内均呈现出东南高周边低的空间格局,且大多处在较低水平。从各子系统来看,西宁、海东行政区内的居住条件均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环境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均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于周边地区的空间格局;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海东行政区内由北向南呈下降趋势,西宁行政区内则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基于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青海省东部地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测度方法具有典型、可定量的特点,可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测度与评价 空间差异 青海省东部地区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青海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小勇 贾海发 赵万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3,183,共9页
[目的]定量测度青海省以及各市州生态承载力,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为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采用TOPSI... [目的]定量测度青海省以及各市州生态承载力,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为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采用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19年青海省及其各市州的生态承载力,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从时间维度来看,2008—2019年青海省及各市州的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承载水平明显提升;从空间维度来看,青海省各市州间的生态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东部两市高于其他地区”的特征;从障碍度来看,2008—2019年青海省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整体上经历了社会发展—环境污染—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速的转变。[结论]2008—2019年青海省生态承载力显著增强,但生态形势仍然严峻。应积极落实生态保护的各项政策,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综合提升各市州生态承载力,从而实现青海省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DPSIR模型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青海省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0
作者 王雅博 贾海发 《青海交通科技》 2023年第5期24-31,共8页
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青海省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CRITIC法组合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组合权重,利用TOPSIS法客观评... 定量测度青海省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青海省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提供科学参考。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CRITIC法组合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组合权重,利用TOPSIS法客观评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采用基尼系数测度各区县发展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影响青海省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因素。研究表明:2010—2020年青海省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区域间差距明显。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应积极落实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各项政策,“以大带小”优化欠发达区县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缩小样本离散程度,最终提升整个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东部地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灰色关联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