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狗颌面高速投射伤区小血管病理改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谭颖徽 周树夏 +3 位作者 刘宝林 刘荫秋 程学明 赖西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用光镜、电镜观察狗颌面高速投射伤区小血管的病理变化。实验发现:伤区小血管可见内皮细胞缺失、管壁断裂及细胞内的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外径1.0~2,5mm的小血管损伤可远达距伤缘3.0cm处,该处血管7d后基本恢复。提示:临床运用血管化... 用光镜、电镜观察狗颌面高速投射伤区小血管的病理变化。实验发现:伤区小血管可见内皮细胞缺失、管壁断裂及细胞内的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外径1.0~2,5mm的小血管损伤可远达距伤缘3.0cm处,该处血管7d后基本恢复。提示:临床运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移植修复颌面部火器伤后的组织缺损时,其血管蒂应与距伤缘3.0cm以外的受区血管吻合,手术最好在伤后7d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 损伤 病理学 颌面部
下载PDF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虞积耀 赖西南 +6 位作者 李辉 陆松敏 王育红 王正国 鹿尔训 孙笑非 王大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 观察各类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方法 建立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烧伤、失血性休克 合并海水浸泡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类致伤动物合并海水浸泡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平均存活时间... 目的 观察各类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方法 建立胸部开放伤、腹部开放伤、烧伤、失血性休克 合并海水浸泡的动物模型,观察各类致伤动物合并海水浸泡的生存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胸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平均存活时间为 45min,腹部开放伤为162min。30%深Ⅱ度烧伤海水浸泡4h死亡率为50%,而同样程度烧伤死亡率为6%。中度失血性休克浸泡海水 中90min死亡率为90%,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 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存活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升高,其原因与海水高渗、 高钠、低温对机体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 海水浸泡 存活时间 死亡率
下载PDF
现代火器伤远达效应发生机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荫秋 李曙光 +3 位作者 王建民 安波 赖西南 陈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现代火器伤远达效应发生机制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刘荫秋,李曙光,王建民,安波,赖西南,陈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826远达效应是高速投射物伤的重要特点之一,关于远达效应的定义与内涵,发生率、发生条件... 现代火器伤远达效应发生机制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刘荫秋,李曙光,王建民,安波,赖西南,陈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826远达效应是高速投射物伤的重要特点之一,关于远达效应的定义与内涵,发生率、发生条件,已有报道”’,本文重点探索高速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 创伤 火器伤 远达效应
下载PDF
海水浸泡弹道伤骨骼肌组织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宏 王正国 +3 位作者 赖西南 吴国萍 王丽丽 张良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探讨海水浸泡火器伤骨骼肌组织的病理特点 ,为海上战伤早期伤口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滑膛枪发射质量为 0 .3 8g的钢珠 ,速度为 60 0~ 80 0m/s ,钢珠击中兔后肢 ,分别将致伤兔浸泡于海水中 3 0min和 1h ,于伤后取材光镜观... 目的 探讨海水浸泡火器伤骨骼肌组织的病理特点 ,为海上战伤早期伤口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滑膛枪发射质量为 0 .3 8g的钢珠 ,速度为 60 0~ 80 0m/s ,钢珠击中兔后肢 ,分别将致伤兔浸泡于海水中 3 0min和 1h ,于伤后取材光镜观察。结果 海水浸泡火器伤肌组织损伤程度、范围以及过度炎症反应明显重于单纯火器伤组 ,浸泡时间越长 ,组织损伤越重。结论 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可加重组织继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火器伤 骨骼肌 病理
下载PDF
感觉神经肽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晖 赖西南 +2 位作者 王正国 付小兵 王丽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新生 3~ 4天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SP组、辣椒素组 ,采用BrdU标记干细胞结合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K19和β1整合素表达 ,观察皮肤全层缺损后 2 ...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创面表皮干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 新生 3~ 4天Wistar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SP组、辣椒素组 ,采用BrdU标记干细胞结合检测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K19和β1整合素表达 ,观察皮肤全层缺损后 2 1天伤口局部应用SP对伤口表皮干细胞迁移及伤口愈合的影响 ,并与预先注射辣椒素毁损感觉神经元 (辣椒素组 )和单纯皮肤损伤 (正常组 )比较。结果 致伤后 18天SP组伤口闭合 ,较正常组提前 3天 ,而辣椒素组仅闭合创面面积的 2 5 5 4%。伤后SP组创缘及肉芽组织出现较多表皮干细胞 ;而抑制感觉神经肽SP的辣椒素组仅在创缘观察到少量表皮干细胞 ;正常组在肉芽组织中尚未发现表皮干细胞 ,在创缘的表皮干细胞数介于SP组和辣椒素组之间。结论 感觉神经肽SP能明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并具有诱导表皮干细胞向创缘和肉芽组织中迁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感觉神经肽 P物质 溴脱氧尿苷 伤口愈合 迁移
下载PDF
舱内腹部爆炸伤大鼠血清及肠道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力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聂海 黄显凯 +3 位作者 赖西南 王丽丽 康建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舱内爆炸致大鼠腹部损伤后血清及肠道组织MDA含量及SOD、GSH-Px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2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舱内组、舱外组,各60只,采用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建立腹部爆炸伤模型;另设立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舱内爆炸致大鼠腹部损伤后血清及肠道组织MDA含量及SOD、GSH-Px活力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12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舱内组、舱外组,各60只,采用DDNP纸质点爆源在模拟装甲舱室和舱外开阔地爆炸建立腹部爆炸伤模型;另设立正常对照组(10只)。爆炸后0.5h内、3、8、24、48h和72h采集血液和肠道组织标本,检测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大鼠爆炸后血清和肠道组织内MDA水平持续升高,伤后0.5h内升高显著(P<0.05),3~8h上升最快,24h达峰值;舱内组较舱外组升高显著(P<0.05)。SOD、GSH-Px活性在伤后早期略有升高,继而进行性下降,24h达最低值;舱内组下降速度较舱外组快(P<0.05)。MDA水平达峰值及SOD、GSH-Px活性达低谷后逐渐恢复,舱内组恢复较慢。血清和肠道组织MDA含量及GSH-Px活力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鼠舱室爆炸致腹部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较开阔地爆炸出现早、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大鼠腹部爆炸伤后肠道的继发性损害。检测血清MDA含量和GSH-Px活性可作为伤后肠道组织过氧化损伤的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损伤 冲击波 腹部损伤 氧化应激 大鼠
下载PDF
狗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中TNF-α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侯立军 张光霁 +7 位作者 卢亦成 朱诚 刘荫秋 李兵仓 赖西南 李曙光 李薇 蔡文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1-553,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狗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中 TNF-α m RNA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狗颅脑爆炸伤后 30 min和 1、3、6 h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和脑干等不同脑区脑组织中 TNF-α m RNA的表达情况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目的 :探讨狗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中 TNF-α m RNA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狗颅脑爆炸伤后 30 min和 1、3、6 h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和脑干等不同脑区脑组织中 TNF-α m RNA的表达情况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其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狗脑组织内 TNF-α m RNA即有表达 ;颅脑爆炸伤后不同脑区脑组织中 TNF-α m 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 ,变化幅度以大脑皮质挫伤区和同侧海马最为显著。 TNF-αm RNA在伤后 30 m in表达量即明显增加 ,至伤后 1h达到高峰 ,伤后 3h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伤侧大脑半球TNF- α m 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侧大脑半球。结论 :TNF- α m RNA在生理状态下即有表达 ,TNF- α参与正常的生理功能 ;颅脑爆炸伤后早期脑组织中 TNF- α的表达增多 ,提示 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火器伤 肿瘤坏死因子 mRNA TNFΑ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波对污染伤口的细菌清除和促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菁 赖西南 +5 位作者 王丽丽 樊亚文 黄宏 吴国萍 陈志强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7-619,共3页
关键词 开放性损伤 战伤 促愈作用 低强度超声波 伤口污染 细菌清除
下载PDF
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大鼠失能性脑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洁 康健毅 +5 位作者 王丽丽 杨策 伍亚民 李兵仓 王建民 赖西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大鼠失能性脑损伤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开阔地爆炸组(OTB组,n=32)和舱室爆炸组(ECB组,n=32)。舱室爆炸组和开阔地爆炸组分别在模拟装甲舱室内和舱外以60... 目的探讨密闭舱室内爆炸致大鼠失能性脑损伤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 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开阔地爆炸组(OTB组,n=32)和舱室爆炸组(ECB组,n=32)。舱室爆炸组和开阔地爆炸组分别在模拟装甲舱室内和舱外以600mg雷管电起爆,动物距爆点21.5cm。观察大鼠伤前及伤后1、3、5、8、12、24、72h(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失能性脑缺血面积和诱发电位的改变。结果舱室内、外爆炸后30min大鼠失能程度均为25%。TTC染色显示开OTB组伤后5h出现肉眼可见脑缺血区域,12h缺血区面积最大,至72h基本恢复正常;ECB组伤后3h即可见缺血区,至72h缺血区仍存在。诱发电位检测显示,ECB组伤后5h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伤后8h运动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且感觉变化先于运动变化。结论舱室爆炸致脑失能较开阔地爆炸更早且伤情更重,缺血区域和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可能与失能性脑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空间 复合冲击波 脑损伤 诱发电位
下载PDF
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江 赖西南 +4 位作者 王正国 王丽丽 向德兵 黄晖 陈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9,F005,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肽 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胎兔背部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神经肽 SP和 CGRP在胎兔创伤愈合中的动态变化特点 ,并与正常胎兔、创伤成兔和正常成兔进行... 目的 探讨神经肽 P物质 (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胎兔背部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神经肽 SP和 CGRP在胎兔创伤愈合中的动态变化特点 ,并与正常胎兔、创伤成兔和正常成兔进行比较。结果 胎兔皮肤愈合快 ,伤后 3~ 5 d完全无瘢痕愈合 ;成兔伤后第 7d瘢痕愈合。胎兔皮肤伤后 SP和 CGRP阳性表达降低 ,以第 2 d最明显 ,分别为正常胎兔的 75 %和 80 % (P均 <0 .0 1) ,然后逐渐恢复正常 ;成兔皮肤伤后第 1d SP和 CGRP表达明显降低 ,分别为正常成兔的6 0 %和 76 % (P均 <0 .0 1) ,以后明显增加 ,第 7d达高峰 ,为正常成兔的 16 8%和 12 6 % (P均 <0 .0 1) ,然后下降 ,第 14 d与正常成兔基本相似。结论 神经肽 SP和 CGRP的低表达在胎兔皮肤无瘢痕愈合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降钙素 基因相关肽 胎兔 皮肤无瘢痕愈合 CGRP 神经肽
下载PDF
海水浸泡弹道伤骨骼肌组织TNF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赖西南 陈蕾 +1 位作者 王丽丽 陈志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0-221,共2页
本实验以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为实验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弹道伤骨骼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探讨与过氧化脂质反应以及Na+-K+-ATP酶活性的关系,为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5~... 本实验以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为实验模型,观察海水浸泡弹道伤骨骼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探讨与过氧化脂质反应以及Na+-K+-ATP酶活性的关系,为进一步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5~3.0kg的日本大白兔14只,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海水浸泡 骨骼肌组织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枪弹伤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远隔脏器损伤作用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曙光 刘荫秋 +7 位作者 王建民 安波 陈菁 练伟坤 王大田 赖西南 吴国萍 陈志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本文以五六式7.62mm和5.56mmM193两种枪弹对狗和模拟介质射击为致伤模型,以高速摄影、瞬态测压和病理解剖等手段,观察了致伤瞬间血管移位变形和不同管径内压力呈梯度衰减规律,并证实了致伤瞬间确有血流扰动的存在,... 本文以五六式7.62mm和5.56mmM193两种枪弹对狗和模拟介质射击为致伤模型,以高速摄影、瞬态测压和病理解剖等手段,观察了致伤瞬间血管移位变形和不同管径内压力呈梯度衰减规律,并证实了致伤瞬间确有血流扰动的存在,结合远端组织脏器的病理变化特点,阐明了远隔脏器的损伤与致伤瞬间所致血流剧烈扰动的强度之间的关系,为判定严重创伤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远达效应 血流扰动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枪弹所致血流强扰动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对伤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曙光 王建民 +7 位作者 刘荫秋 陈志强 王大田 张良潮 练伟伸 赖西南 吴国萍 陈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2,共4页
采用M193556mm枪弹对犬双后肢致伤、双侧股动静脉结扎后致伤及单纯放血致休克三组实验模型,重点观察了血液流变学发生的一系变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其在伤情转归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速投射物所产生的血流强烈扰动,可导致... 采用M193556mm枪弹对犬双后肢致伤、双侧股动静脉结扎后致伤及单纯放血致休克三组实验模型,重点观察了血液流变学发生的一系变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其在伤情转归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速投射物所产生的血流强烈扰动,可导致全血粘度急剧增高、红细胞聚集增加及血液浓缩等流变学变化,可能与血流强烈扰动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血液中细胞成分的破坏有关。上述变化可导致微循环的改变和物质传输的紊乱,进而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供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枪弹伤 血流强扰 血液流变学 伤情转归 失血性休克 并发症
下载PDF
兔肢体火器伤海水浸泡后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特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方强 黄宏 +3 位作者 王正国 赖西南 王丽丽 张良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 观察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确实可靠 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高速钢珠射击兔后肢,速度为600~800m s,伤后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和单致伤组。将浸 泡组兔浸泡于人工... 目的 观察兔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时伤道周围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确实可靠 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高速钢珠射击兔后肢,速度为600~800m s,伤后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和单致伤组。将浸 泡组兔浸泡于人工配制的海水中30min,于伤前及伤后3、6、12、24h分别切取距伤道壁0.5cm(挫伤区,A区)、1.5cm(振荡 区,B区)处组织,测定Na+- K+ -ATP酶活性和ATP含量,以及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海水浸泡组各区骨骼肌组织Na+- K+- ATP酶活性、ATP含量均呈伤后3h较伤前明显下降的趋势(P<0.01),6~12h回升,24h再次呈下降的趋势,这与病理观 察发现的挫伤区和振荡区肌组织的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动态变化时相是一致的。结论 肢体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后6 ~12h骨骼肌组织能量代谢有一代偿过程,为外科清创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火器伤 NA^+-K^+-ATP酶 ATP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海水浸泡兔股动脉火器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鹏 赖西南 +4 位作者 彭学良 刘晋才 吴国萍 张良潮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将大白兔 3 0只随机均分为单一致伤组、海水浸泡 3 0min组和海水浸泡 60min组 ,用钢珠弹致伤兔单侧股动脉后 ,将海水浸泡组动物置于海水中浸泡 3 0min或60min ,单一致伤...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火器伤合并海水浸泡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将大白兔 3 0只随机均分为单一致伤组、海水浸泡 3 0min组和海水浸泡 60min组 ,用钢珠弹致伤兔单侧股动脉后 ,将海水浸泡组动物置于海水中浸泡 3 0min或60min ,单一致伤组动物不浸泡 ,于伤后 2、4、6、8、12h取弹着点中心两端股动脉 ,做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动脉损伤类型主要为完全断裂伤和挫伤。完全断裂伤的动脉分为原发伤道区、挫伤区和震荡区。与单一致伤组相比 ,海水浸泡组的原发伤道区和挫伤区的血管壁显著肿胀 ,以中膜外 2 3为甚 ,肌浆内空泡样结构常见 ,内皮细胞之间纵行皱褶紊乱、变平。浸泡 3 0min组与 60min组之间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 3组中动脉挫伤和完全断裂伤的震荡区的病理表现类似。结论 兔股动脉完全断裂伤合并海水浸泡时 ,其原发伤道区和挫伤区的细胞、细胞间隙显著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火器伤 海水浸泡 病理学 合并症
下载PDF
枪弹射击致防弹衣后长白猪远达脑组织损伤特点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苏正林 许民辉 +3 位作者 赖西南 张波 黄艺峰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995-1999,共5页
目的观察防弹衣后远达脑组织的损伤特点及探讨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18只雄性长白猪分成假致伤组(n=4),子弹速度910 m/s组(n=6),740 m/s组(n=4)和590 m/s组(n=4)。致伤模型为麻醉后长白猪右侧卧位,胸前包裹外层为防护等级NIJⅢ级陶... 目的观察防弹衣后远达脑组织的损伤特点及探讨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18只雄性长白猪分成假致伤组(n=4),子弹速度910 m/s组(n=6),740 m/s组(n=4)和590 m/s组(n=4)。致伤模型为麻醉后长白猪右侧卧位,胸前包裹外层为防护等级NIJⅢ级陶瓷硬式防弹衣,内层为警用Ⅱ级超高分子聚乙烯软式防弹衣,小口径弹道枪以25 m射距、3种不同弹速瞄准左锁骨中线4、5肋间(心脏窗)射击,假致伤组行空爆弹射击。持续监测致伤前后脑电图、心电图、有创动脉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取伤前,伤后1、2、3 h血浆进行脑损伤标志物检测,伤前及伤后3 h脑脊液进行特异性脑损伤蛋白检测。伤后3 h深麻醉后放血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另取4只雄性长白猪行生物力学测试,在上述模型基础上于弹着点心前区皮下、心包腔、左侧胸腔、左侧颈总动脉及颅内布放压力传感器,心前区锁骨中线第6肋骨布放加速度传感器及力传感器,测试命中时各部位生物力学参数及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3种不同速度组致伤后2 min内脑电图低频Delta、Theta波定量分析频谱强度幅值与致伤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降幅约10%,伤后5 min后回升恢复到伤前水平,3种速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3 h光镜下尼氏染色海马存在急性损伤改变,910 m/s组海马神经元胞体萎缩,细胞核大小不等;740 m/s组神经元胞体萎缩,细胞核偏位;590 m/s组神经元轻度肿胀,损伤分级910 m/s组>740 m/s组>590 m/s组>假致伤组。3种速度子弹击中心前区防弹衣时心包腔、胸腔、颈内动脉及颅内压力瞬间急速上升,590 m/s组(23.32±4.41)kPa,740 m/s组(45.52±27.38)kPa,910 m/s组(88.27±8.81)kPa,两两比较3组压力有显著差异(P<0.01)。在外层NIJⅢ内层为警用Ⅱ级防护下,随着子弹速度的增加,长白猪出现中枢神经脑电抑制,在海马区出现中枢神经元变性、脱髓鞘改变,可能产生早期症状及中晚期效应。生物力学检测提示在硬质防弹衣防护下,子弹高速打击长白猪心前区防弹板,使动物产生了较小的位移,瞬间子弹动能由极高降为0。结论子弹制动所释放出的能量通过防弹衣的变形传递给生物体,通过对空腔脏器(肺脏、心脏)冲击及通过骨性传递可以到达远端中枢神经,可能是产生远达损伤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衣后钝性损伤 脑损伤 脑电图 生物力学
下载PDF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立军 卢亦成 +7 位作者 张光霁 朱诚 江基尧 白如林 丁学华 刘荫秋 李兵仓 赖西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 :探讨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方法 :1 8条犬随机分为人工脑脊液组( ACSF)、正义链组和反义链组 ,利用已建成的颅脑爆炸伤模型装置致伤 ,伤前经小脑 -延髓池分别注入 ACSF、TNF-α正义寡核苷酸和 T... 目的 :探讨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方法 :1 8条犬随机分为人工脑脊液组( ACSF)、正义链组和反义链组 ,利用已建成的颅脑爆炸伤模型装置致伤 ,伤前经小脑 -延髓池分别注入 ACSF、TNF-α正义寡核苷酸和 TNF-α反义寡核苷酸 ,比较 3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伤前经小脑 -延髓池脑内局部应用 TNF-α反义寡核苷酸组 ,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内含水量较 ACSF组和正义链组明显减少 ( P<0 .0 5)。 结论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减轻颅脑爆炸伤后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反义寡核苷酸类 脑水肿 颅脑损伤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皮肤中神经肽P物质与皮肤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文治 赖西南 +2 位作者 刘育杰 黄晖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64-867,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条件下大鼠皮肤感觉神经肽P物质与皮肤病理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分别在1~8周的不同时间背部皮肤取材并做以下处理:①苏木精 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并测量皮肤全层及表皮厚度;②免疫组化染色观... 目的 研究糖尿病条件下大鼠皮肤感觉神经肽P物质与皮肤病理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后分别在1~8周的不同时间背部皮肤取材并做以下处理:①苏木精 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并测量皮肤全层及表皮厚度;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P阳性神经的分布变化;③透射电镜观察皮肤结构及真皮中感觉神经变化;④ELISA测定皮肤中P物质含量。结果 随糖尿病大鼠发病时间的延长,表皮及真皮变薄,皮肤细胞外基质成分减少;SP阳性神经减少;电镜下真皮组织水肿,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减弱;有髓鞘Aδ类及无髓鞘C类神经纤维均存在水肿及变性,4~6周时变化最为明显。酶联免疫结果显示P物质在皮肤含量逐渐下降,同样在4~6周变化显著,8周后有所恢复。统计分学析表明:皮肤中P物质含量与表皮及皮肤全层厚度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感觉神经肽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局部皮肤含量的减少可能是其皮肤发生病理改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P物质 皮肤 病理学变化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工事舱室内动物损伤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俊奇 董宏晓 +2 位作者 高永红 楼梦麟 赖西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5-39,共5页
利用TNT装药在爆炸波模拟装置爆室内爆炸产生的复杂波,对模拟工事舱室内绵羊进行开口及封闭两种情况下生物致伤效应系列实验,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复杂波A波与B波。结果表明两种复杂波的波形、作用时间、舱室内分布规律及对动物损伤效应... 利用TNT装药在爆炸波模拟装置爆室内爆炸产生的复杂波,对模拟工事舱室内绵羊进行开口及封闭两种情况下生物致伤效应系列实验,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复杂波A波与B波。结果表明两种复杂波的波形、作用时间、舱室内分布规律及对动物损伤效应均明显不同。通过对实验数据及动物致伤程度的医学分析,获得两类复杂波作用下动物损伤阈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波模拟装置 复杂波 损伤效应 损伤阈值
下载PDF
犬颅脑爆炸伤后早期脑组织病理改变 被引量:9
20
作者 侯立军 张光霁 +5 位作者 朱诚 卢亦成 吴国萍 刘荫秋 李兵仓 赖西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研究犬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的病理特点.方法:24条犬随机分为颅脑爆炸伤组和单纯颅脑弹片伤组.观察比较两组动物局部伤道、脑挫伤出血区范围、血脑屏障破坏程度、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和脑水肿等病理变化.结果:爆炸伤组颅骨骨折、急性硬... 目的:研究犬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的病理特点.方法:24条犬随机分为颅脑爆炸伤组和单纯颅脑弹片伤组.观察比较两组动物局部伤道、脑挫伤出血区范围、血脑屏障破坏程度、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和脑水肿等病理变化.结果:爆炸伤组颅骨骨折、急性硬膜下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比例均明显高于弹片伤组(P<0.01),挫伤区蓝染范围明显大于弹片伤组(P<0.01),爆炸伤后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弹片伤组(P<0.05).爆炸伤组脑组织伤道呈梭形,约10 mm×15 mm大小,脑组织挫伤区与震荡区边界不清,全脑和颈髓有点状出血;弹片伤组脑组织伤道呈漏斗形,约8 mm×12 mm大小,挫伤区宽度约为(12±1.8) mm.光镜下,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损伤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变性和水肿为主.结论:爆炸冲击波和弹片在对脑组织的致伤效能上具有叠加效应;原发性脑损伤多为可逆性损伤,继发性脑损伤出现早且较为严重,积极的早期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枪击 弹片伤 爆炸伤 颅脑损伤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