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与摩擦特性的温升影响研究
1
作者 赵二辉 邵波 +2 位作者 乔妙杰 权龙 汪成文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41,共11页
针对湿式离合器因局部润滑工况恶化而加速失效的问题,本文中建立带有表面微凸峰接触的摩擦副微观润滑摩擦计算模型,并结合小试样销-盘试验,研究温升对湿式离合器润滑油膜承载力、微凸峰接触力和接触面积、载荷承担比、局部温升和摩擦系... 针对湿式离合器因局部润滑工况恶化而加速失效的问题,本文中建立带有表面微凸峰接触的摩擦副微观润滑摩擦计算模型,并结合小试样销-盘试验,研究温升对湿式离合器润滑油膜承载力、微凸峰接触力和接触面积、载荷承担比、局部温升和摩擦系数等的影响规律,揭示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与摩擦特性的温升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30℃升高到150℃,虽然湿式离合器摩擦副间润滑油膜的载荷承担比由约97%减小至约57%,但其仍是摩擦副间载荷的首要承担者,此外,温升过程中实际接触面积率快速增大,局部摩擦温度快速升高,摩擦系数从不足0.04快速增大到约0.11,当温度高于90℃时,摩擦系数的增大速度与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速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混合润滑 摩擦特性 温度影响 摩擦温升
下载PDF
压力脉冲测试系统滑模抗干扰控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勇 汪成文 +1 位作者 赵二辉 成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4,共11页
针对压力脉冲测试系统运用滑模控制在体积切换时抖振突出的问题,提出一种滑模抗干扰控制方法。采用奇异值摄动理论对压力脉冲测试系统进行降阶简化,方便控制器的设计以及应用。根据系统降阶模型,构建扩张状态观测器,用于估计系统中的不... 针对压力脉冲测试系统运用滑模控制在体积切换时抖振突出的问题,提出一种滑模抗干扰控制方法。采用奇异值摄动理论对压力脉冲测试系统进行降阶简化,方便控制器的设计以及应用。根据系统降阶模型,构建扩张状态观测器,用于估计系统中的不确定参数和工件体积切换等未知干扰,并将估计的干扰值作为前馈信号补偿给滑模控制器,从而减小干扰不确定上界,减小切换增益来达到抑制抖振的目的。通过选择合适的Lyapunov函数对所提控制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推导证明,使用AMESim、Matlab/Simulink构建的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压力脉冲测试台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跟踪性能方向,传统滑模控制方法相较于PID方法提升了21.10%,而所提控制方法相较于PID方法提升了30.86%,所提控制方法可以有效估计与补偿未知干扰,实现更小切换增益的同时保持控制精度,在工件体积切换时有效抑制了滑模抖振,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冲测试系统 滑模控制 未知干扰 奇异值摄动 扩张状态观测器
下载PDF
载荷对油膜界面滑移及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郭闯 赵二辉 +1 位作者 权龙 汪成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7-1574,共8页
为探究恶劣工况下机械传动系统中摩擦副润滑失效的形成和演变机理,建立考虑油膜界面滑移的点接触弹流润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开展双色光干涉弹流润滑试验,研究载荷对弹流润滑中油膜界面滑移的影响,进而研究界面滑移状态下卷吸速度、... 为探究恶劣工况下机械传动系统中摩擦副润滑失效的形成和演变机理,建立考虑油膜界面滑移的点接触弹流润滑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开展双色光干涉弹流润滑试验,研究载荷对弹流润滑中油膜界面滑移的影响,进而研究界面滑移状态下卷吸速度、流体动压、油膜厚度、滑移参数等随载荷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界面滑移幅度和滑移范围均显著增大,滑移区域卷吸速度明显下降,滑移区域动压分布趋于均匀,滑移区域产生膜厚堆积并出现入口凹陷特征,滑移区域形状逐渐呈“半月牙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滑移 点接触 弹流润滑 极限剪切力 滑移长度
下载PDF
双泵分腔调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复合滑模控制
4
作者 张俊琪 汪成文 赵二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2,共9页
针对阀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能耗高、非线性摩擦和舵机运动干扰等问题,提出双泵控制电液负载模拟系统的方案,并且采用滑模控制以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建立双泵分腔调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单泵控系统动态特... 针对阀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能耗高、非线性摩擦和舵机运动干扰等问题,提出双泵控制电液负载模拟系统的方案,并且采用滑模控制以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建立双泵分腔调控电液负载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单泵控系统动态特性差的问题,设计力-总压力复合控制策略,使其具有和阀控系统相似的动态特性;对于传统的滑模控制造成系统抖振而引起系统的跟踪效果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趋近律的等效滑模控制器,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经过联合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滑模控制电液负载模拟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且能够显著地降低系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模拟 双泵分腔调控 滑模控制 复合控制 模糊趋近律
下载PDF
泵阀复合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流量压力协调控制
5
作者 李标兵 汪成文 赵二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7,共8页
针对地面半实物负载模拟实验存在的被测试舵机运动干扰问题,提出流量压力协调控制电液负载模拟方法,并基于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加载给出方案。围绕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对泵阀职能分工的思想,利用反步滑模... 针对地面半实物负载模拟实验存在的被测试舵机运动干扰问题,提出流量压力协调控制电液负载模拟方法,并基于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的加载给出方案。围绕泵阀复合电液负载模拟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对泵阀职能分工的思想,利用反步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分别为泵控闭式子系统和阀控子系统设计速度伺服和力伺服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流量压力协调控制电液负载模拟方法具有优良的加载性能,且对降低系统功耗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模拟 泵阀复合 协调控制 职能分工 反步滑模法
下载PDF
转速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及摩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二辉 马彪 +3 位作者 李和言 杜秋 李慧珠 马成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5-633,共9页
针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及摩擦特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摩擦副微观混合润滑模型。考虑了微凸峰接触和局部温升的影响,分析了转速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局部压强分布、油膜和微凸峰承压比、实际接触面积、局部温升的影响。同时,利用摩擦磨损... 针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及摩擦特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摩擦副微观混合润滑模型。考虑了微凸峰接触和局部温升的影响,分析了转速对湿式离合器摩擦副局部压强分布、油膜和微凸峰承压比、实际接触面积、局部温升的影响。同时,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小试样柱销-摩擦盘试验,分析了不同转速下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润滑油膜动压作用显著增强,摩擦副实际接触面积明显减小,法向载荷最终主要由润滑油膜承担;摩擦系数主要受微凸峰实际接触面积变化的影响,变化规律与微凸峰实际接触面积呈大致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湿式离合器 混合润滑 摩擦特性 转速影响
下载PDF
非均匀接触对湿式离合器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赵二辉 马彪 +3 位作者 李和言 杜秋 吴健鹏 马成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1-669,共9页
利用接触比率的不同来模拟摩擦副的非均匀接触状态,建立摩擦副润滑摩擦模型,并在湿式离合器综合试验台上进行了相应试验。根据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接触比率的减小,摩擦副表面温度显著升高,局部摩擦因数及总摩擦因数明显增大,因... 利用接触比率的不同来模拟摩擦副的非均匀接触状态,建立摩擦副润滑摩擦模型,并在湿式离合器综合试验台上进行了相应试验。根据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接触比率的减小,摩擦副表面温度显著升高,局部摩擦因数及总摩擦因数明显增大,因此局部摩擦转矩和总摩擦转矩也明显增大。此外,由于接触比率的减小,摩擦副滑摩过程中振动明显增强。所以,由热翘曲所引起的非均匀接触严重劣化了摩擦副的摩擦性能,加速了离合器的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湿式离合器 铜基摩擦副 摩擦特性
下载PDF
孔隙度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及摩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二辉 马彪 +1 位作者 李和言 马成男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32,共8页
针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及摩擦特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摩擦副微观混合润滑模型.考虑了微凸峰接触和局部温升的影响,分析了孔隙度对湿式离合器局部压强分布、油膜和微凸峰承压比、实际接触面积、局部温升的影响.同时,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U... 针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及摩擦特性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摩擦副微观混合润滑模型.考虑了微凸峰接触和局部温升的影响,分析了孔隙度对湿式离合器局部压强分布、油膜和微凸峰承压比、实际接触面积、局部温升的影响.同时,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UMT)进行小试样销-盘试验,分析了不同孔隙度下离合器摩擦副局部摩擦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混合润滑中,随着孔隙度的增大,润滑油膜动压作用减小,局部微凸峰接触压强增大,微凸峰法向压力承载比增大,摩擦副实际接触面积增加,因此摩擦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混合润滑 局部摩擦特性 孔隙度影响
下载PDF
压力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与摩擦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二辉 郭闯 +1 位作者 汪成文 权龙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湿式离合器存在因局部润滑工况恶化而加速失效的问题,且目前很少有学者从局部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压力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与摩擦特性的影响。为此,从局部微观角度出发,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与摩擦的压力影响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测... 湿式离合器存在因局部润滑工况恶化而加速失效的问题,且目前很少有学者从局部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压力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与摩擦特性的影响。为此,从局部微观角度出发,对湿式离合器局部润滑与摩擦的压力影响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研究。首先,采用平面副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求解了微凸峰承载力和流体动压的大小;然后,设计了湿式离合器小试样销盘试验,测试了各压力工况条件下,离合器局部润滑和摩擦特性的变化规律;最后,结合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研究了压力对局部压强分布及承载比、实际接触面积、局部温升和摩擦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平均面压从1.4 MPa升高到4.2 MPa,润滑油膜厚度减小,更多的微凸峰开始接触,实际接触面积率从不足1%快速增大到约4.5%;同时摩擦系数从约0.047快速增大到约0.074,且摩擦系数的增大速度与实际接触面积率的增大速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传动 平面副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 摩擦磨损试验机 销盘试验 压力影响 摩擦温升
下载PDF
湿式多片离合器高温摩擦磨损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二辉 权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156,162,共6页
通过高温销-盘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湿式多片离合器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和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20℃升高到420℃,摩擦系数呈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当温度低于345℃时,主要以磨粒磨损和犁沟磨损为主,磨损量较少,摩擦系数... 通过高温销-盘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湿式多片离合器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和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20℃升高到420℃,摩擦系数呈先快速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当温度低于345℃时,主要以磨粒磨损和犁沟磨损为主,磨损量较少,摩擦系数波动也较小;当温度高于345℃时,摩擦副表面开始出现黏着磨损,磨损量急剧增大,摩擦系数出现剧烈波动。因此,湿式多片离合器的合理工作温度应控制在34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铜基摩擦副 摩擦温升 高温失效
下载PDF
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阳 马彪 +3 位作者 李和言 赵二辉 杜秋 李慧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考虑金属的热衰退特性及温度、压力和摩滑速度对混合润滑油膜的影响,建立了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摩擦因数计算模型,研究了摩滑过程中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状态下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销-盘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对摩擦因数计算模型... 考虑金属的热衰退特性及温度、压力和摩滑速度对混合润滑油膜的影响,建立了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摩擦因数计算模型,研究了摩滑过程中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状态下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销-盘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对摩擦因数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元件屈曲变形导致摩擦元件间摩擦状态发生变化,在局部接触条件下,接触区摩擦状态随温度升高可分为油膜主导阶段、微凸峰主导阶段、摩擦因数上升阶段和热衰退阶段4个阶段.其中,油膜主导阶段会随摩滑速度的减小而消失.干摩擦状态下,摩滑速度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在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因数随摩滑速度增加而下降,且温度越小摩擦因数衰减越显著.局部接触区平均面压较小时,压力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当压力超过100 MPa时,接触面压力开始对混合润滑中的油膜主导阶段产生影响,此时摩擦因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铜基摩擦副 局部接触 边界润滑 摩擦因数 油膜相对亏量
下载PDF
芬兰电力安全管理体制介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二辉 《电力安全技术》 2007年第6期61-62,共2页
  芬兰的电力安全管理自1929年芬兰电力安全管理系统成立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完善3个阶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电力安全管理 芬兰 北欧 电力设备 电气设备 监督者
下载PDF
泵阀双源协同驱动多执行器系统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涛 张晓刚 +1 位作者 权龙 赵二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针对工程机械等多执行器复合作业装备中阀控系统节流损失严重、泵控系统装机功率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泵阀双源协同驱动多执行器系统。首先对不同系统能效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明确了载荷差异造成阀控系统大量节流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各执行器... 针对工程机械等多执行器复合作业装备中阀控系统节流损失严重、泵控系统装机功率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泵阀双源协同驱动多执行器系统。首先对不同系统能效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明确了载荷差异造成阀控系统大量节流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各执行器驱动腔压力不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所提系统的极低压损控制策略。然后,借助SimulationX仿真软件,建立了37 t液压挖掘机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建立了泵阀双源协同驱动和电液流量匹配系统液压挖掘机联合仿真模型。最后,分析对比动臂和铲斗空载复合动作工况下,所提系统与电液流量匹配系统的运行特性和能量特性。结果表明:与电液流量匹配系统相比,所提系统显著改善了重载执行器响应滞后现象,提升了系统运行平稳性,同时大幅降低了载荷差异造成的轻载执行器回路压力损失,整机节流损失和能耗分别降低了67.2%和39.8%。本研究可为降低多执行器复合作业装备节流损失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系统 泵控系统 工程机械 多执行器载荷差异 节能
下载PDF
高纯盐酸生产过程的改进总结
14
作者 赵二辉 《中国氯碱》 CAS 2019年第10期17-18,21,共3页
依托操作理论基础优化设计,通过细化盐酸生产过程控制及认知装备结构特点,发挥了设备最佳性能,提升了安全和环保运行指数。
关键词 盐酸 氢气 吸收器 相界面
下载PDF
柱塞泵配流副滑摩界面摩擦磨损及热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窦振华 牛蔺楷 +1 位作者 赵二辉 黄家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96,共9页
针对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滑摩过程中由摩擦温升所引起的摩擦磨损问题,建立配流副轴对称非稳态热传导方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配流副摩擦磨损及热力耦合特性分析,并利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滑摩初期,相比于... 针对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滑摩过程中由摩擦温升所引起的摩擦磨损问题,建立配流副轴对称非稳态热传导方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配流副摩擦磨损及热力耦合特性分析,并利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滑摩初期,相比于中低压力,高压力工况更易发生磨粒磨损;随着滑摩进行,材料表面粗糙峰被磨平,加之温度上升,材料强度下降,高转速取代高压力成为接触面温度和摩擦系数增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此时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在滑摩过程中,外径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且接触压力高于内径;转速及压力对配流副摩擦温升及磨损特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相同PV值下,转速比压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配流副 热力耦合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结构简单无位移死区的比例流量阀原理与模型
16
作者 赵俊奇 汪成文 +2 位作者 赵二辉 赵赞魁 杜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75,共9页
针对具有内部机械反馈的比例阀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流量-位移反馈机制的三位四通比例流量阀原理与模型。给比例电磁铁施加电信号使先导阀芯产生运动,进而改变先导流量,使主阀芯两端压力失衡,主阀芯在压差作用下产... 针对具有内部机械反馈的比例阀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流量-位移反馈机制的三位四通比例流量阀原理与模型。给比例电磁铁施加电信号使先导阀芯产生运动,进而改变先导流量,使主阀芯两端压力失衡,主阀芯在压差作用下产生位移,而主阀位移又使主阀两端压力重新平衡,形成流量-位移反馈机制;以三位四通阀作为主阀使比例流量阀可以控制负载运动速度与方向;基于流量-位移反馈机制建立了三位四通比例流量阀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出主阀芯位移与先导阀芯位移的近似函数关系。通过分析比例流量阀模型控制腔压力调节的范围,发现控制腔压力的下限值由零位时可变液阻等效面积与固定液阻直径决定,当阀芯离开零位时控制腔压力升高,其上限值为油源压力值。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三位四通比例流量阀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比例流量阀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主阀芯位移与先导阀芯位移在零位附近为线性关系,且主阀阀芯位移在最大行程内没有死区;当控制腔压力为油源压力的0.3倍时,主阀阀芯位移在阶跃信号下响应时间为0.01 s,在同等条件下与传统比例阀相比提高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流量阀 流量-位移反馈 状态空间模型 AMEsim仿真软件 阶跃信号
下载PDF
高压叶片泵叶片-定子副弹流动压润滑特性研究
17
作者 赵二辉 邵波 +2 位作者 乔妙杰 权龙 汪成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8-319,共12页
目前高压叶片泵叶片-定子副间的弹流动压润滑特性尚不清楚,叶片-定子副的过早磨损失效已成为制约叶片泵高压化发展的瓶颈。建立叶片-定子副弹流动压润滑数学模型,结合双色光干涉弹流动压润滑试验和高压叶片泵台架试验,研究叶片-定子副... 目前高压叶片泵叶片-定子副间的弹流动压润滑特性尚不清楚,叶片-定子副的过早磨损失效已成为制约叶片泵高压化发展的瓶颈。建立叶片-定子副弹流动压润滑数学模型,结合双色光干涉弹流动压润滑试验和高压叶片泵台架试验,研究叶片-定子副间的压强分布特性、弹性变形特性、油膜厚度分布特性和油膜动压承载特性,并给出不同相位处叶片-定子副间的油膜动压承载分布图。结果显示,吸油区叶片-定子副间油膜较薄,最小油膜厚度约为0.45μm,且宽度方向两端油膜厚度比中部薄约0.01μm,因此,吸油区定子内壁两端边沿区域出现较宽且较严重的磨损。此外,吸油区流体动压也较强,最高局部压强可达1.2 GPa,吸油区油膜动压承担的载荷约占总载荷的14%。通过研究高压叶片泵叶片-定子副间的弹流动压润滑特性,揭示油膜动压承载对叶片-定子副的减阻抗磨机理,为高压叶片泵减阻抗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叶片泵 叶片-定子副 弹流润滑 油膜承载 减阻抗磨
原文传递
阀控电液伺服压力脉冲实验自抗扰控制方法
18
作者 苏春波 汪成文 +3 位作者 苑永亮 赵二辉 权龙 成磊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7-1935,共9页
针对压力脉冲疲劳测试系统在测试过程中工件体积的不确定性以及脉冲疲劳测试系统的机械与液压双动态耦合问题,首先,提出通过奇异值摄动理论将压力脉冲疲劳测试系统的多动态耦合进行解耦降阶;然后,利用自抗扰控制算法实现对系统模型降阶... 针对压力脉冲疲劳测试系统在测试过程中工件体积的不确定性以及脉冲疲劳测试系统的机械与液压双动态耦合问题,首先,提出通过奇异值摄动理论将压力脉冲疲劳测试系统的多动态耦合进行解耦降阶;然后,利用自抗扰控制算法实现对系统模型降阶误差以及体积参数不确定性等干扰的补偿,保证测试系统输出的压力对指令信号的准确跟踪;最后,对基于降阶模型的自抗扰算法的稳定性和误差收敛性进行理论和定量分析,并对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联合仿真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降阶模型的自抗扰控制算法对压力脉冲疲劳测试系统中工件体积参数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且能够有效估计和补偿系统模型降阶误差等干扰,其跟踪性能相比于传统的PID控制器最大提升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自抗扰控制 体积不确定干扰 压力控制 奇异值摄动 系统解耦
原文传递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热力学建模与分析
19
作者 张好明 汪成文 +1 位作者 赵二辉 权龙 《机床与液压》 2024年第22期168-173,共6页
为了精确分析非对称轴向柱塞泵各组件温度分布规律,考虑滑靴的自旋,建立非对称轴向柱塞泵摩擦副黏性摩擦功率损失和容积功率损失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柱塞泵发热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并讨论了柱塞泵转速、工作压力对柱塞泵组件发热情... 为了精确分析非对称轴向柱塞泵各组件温度分布规律,考虑滑靴的自旋,建立非对称轴向柱塞泵摩擦副黏性摩擦功率损失和容积功率损失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柱塞泵发热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并讨论了柱塞泵转速、工作压力对柱塞泵组件发热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对称柱塞泵最高温度出现在滑靴位置,转速和工作压力均会影响柱塞泵发热情况,其中转速的影响更为显著,当主轴转速由1000 r/min增大到2000 r/min时,最大功率损失增加幅值为269%,最高温升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 功率损失 温度场 热力学建模 摩擦副
下载PDF
液压直驱手腕基于积分滑模面的自适应鲁棒控制
20
作者 李虎林 汪成文 +1 位作者 赵二辉 成磊 《机床与液压》 2024年第21期103-111,共9页
针对液压直驱手腕在参数不确定和未知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存在情况下轨迹跟踪误差大的问题,对自适应鲁棒控制(ARC)算法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积分滑模面自适应鲁棒控制(ISMS-ARC)策略。基于手腕整体的高阶动力学模型引入积分滑模函数,并结合... 针对液压直驱手腕在参数不确定和未知干扰等不确定非线性存在情况下轨迹跟踪误差大的问题,对自适应鲁棒控制(ARC)算法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积分滑模面自适应鲁棒控制(ISMS-ARC)策略。基于手腕整体的高阶动力学模型引入积分滑模函数,并结合反步法和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构造控制器,在保证系统具有鲁棒性的同时实现对未知状态的解耦和对不确定参数的估计。结合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控制器的稳定性。搭建基于AMESim、MATLAB/Simulink、ADAMS的手腕联合仿真模型,并将ISMS-ARC与ARC、DRC控制方法进行关节轨迹跟踪的仿真对比。结果表明:ISMS-ARC方法不仅有效减小了跟踪误差,而且在跟踪参考轨迹恒定或系统受到常值干扰时依然能实现渐进跟踪;与其他2种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表现出更高的跟踪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直驱手腕 积分滑模面 自适应鲁棒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