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工河流域琵琶柴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学春 来利明 +7 位作者 朱林海 王健健 王永吉 周继华 姜联合 鲁洪斌 赵春强 郑元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8-889,共12页
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是我国荒漠地区分布最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对维系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以三工河流域两个琵琶柴群落为对象,在2010年主要生长季节(6—10月),通过群落和土壤调查,采用土钻法、土柱法... 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是我国荒漠地区分布最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对维系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以三工河流域两个琵琶柴群落为对象,在2010年主要生长季节(6—10月),通过群落和土壤调查,采用土钻法、土柱法、地上收割法对两个琵琶柴群落的土壤性质、生物多样性、细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琵琶柴群落在冠幅、盖度、多度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0—100 cm土壤层内,两个群落土壤电导率、pH值、容重、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除土壤容重外,群落2各个土壤因子的值均大于群落1,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两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从6月到10月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由于7、8月群落1有大量夏雨型短命植物和类短命草本植物的出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急剧降低,Simpson指数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群落2土壤电导率和pH值较高,草本植物鲜有出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均较为平缓。两个群落的Sorenson相似性系数较低,群落差异明显。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是导致两个琵琶柴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不同的主要因素。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可以增加琵琶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土壤容重抑制琵琶柴群落细根的生长,轻度的干旱胁迫促进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一定浓度的土壤pH值和土壤盐分可以促进琵琶柴群落细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琵琶柴群落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土壤因子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两种琵琶柴群落细根生物量、分解与周转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学春 来利明 +7 位作者 朱林海 王健健 王永吉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95-4303,共9页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连续土钻取样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节内,对三工河流域两处长势不同的琵琶柴群落的细根(φ<2mm)生物量、分解与周转规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连续土钻取样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节内,对三工河流域两处长势不同的琵琶柴群落的细根(φ<2mm)生物量、分解与周转规律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1和群落2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和电导率等土壤因子差异显著。两群落的细根生物量表现出相同的季节和垂直变化趋势,即在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值,9—10月份逐渐下降。平均月细根生物量分别为51.55g/m2和133.93 g/m2。群落1的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69.68%和30.32%,群落2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72.61%和27.39%。在垂直变化上,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生物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其中10—20cm土壤层次细根生物量比例最大,群落1和群落2分别占46.48%和29.15%。群落1和群落2的细根年分解率分别为34.82%、42.91%。达到半分解和95%分解时,群落1需要630 d和2933 d,群落2需要467 d和2238 d。群落1和群落2的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50.67 g/m2和178.15 g/m2,细根年周转率分别为1.41次、1.69次。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细根动态受土壤水分、pH值、电导度等土壤因子的显著影响,琵琶柴细根具有相对较低的分解速率和较高的周转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柴 细根周转 凋落物分解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及植皮术治疗小儿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附7例报告)
3
作者 赵学春 王慧 +1 位作者 李来峰 刘晓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7-1007,共1页
本科室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dressing,VSD)技术及植皮术治疗小儿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7例,9个跟部创面,其中男童4例,女童3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 本科室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dressing,VSD)技术及植皮术治疗小儿足跟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7例,9个跟部创面,其中男童4例,女童3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85岁。有2例累及个跟部,例患者皆为自行车或摩托车车轮绞擦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软组织缺损 足跟部 植皮术 皮肤 小儿 治疗 DRESSING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不同气候带成熟林凋落物生产和分解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健健 王永吉 +7 位作者 来利明 赵学春 王飞 申国珍 赖江山 鲁洪斌 赵春强 郑元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818-4825,共8页
在大尺度气候梯度上研究森林凋落物生产分解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呼中、温带的吉林长白山、暖温带的北京东灵山、北亚热带的湖北神农架、中亚热带的四川都江堰和浙江古田山,选... 在大尺度气候梯度上研究森林凋落物生产分解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对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呼中、温带的吉林长白山、暖温带的北京东灵山、北亚热带的湖北神农架、中亚热带的四川都江堰和浙江古田山,选择典型地带性成熟林,设置72个样地。观测和研究各地点森林凋落物的产量、凋落动态和分解速率,分析三者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年产量为亚热带森林>暖温带森林>温带森林>寒温带森林。随纬度的增加,凋落物产量逐渐减少,凋落物产量与森林类型极显著相关,与年均温显著相关,而与年均降水关系不显著。凋落物生产动态表现为亚热带地区3个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为双峰型,暖温带、温带、寒温带3个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为单峰型。凋落物分解速率k表现出了与凋落物产量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随着纬度的增加,分解速率k值逐渐降低,分解速率与年均温极显著相关,与年均降水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产量 凋落物动态 气候因子 凋落物分解
下载PDF
荒漠化对毛乌素沙地土壤呼吸及生态系统碳固持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丁金枝 来利明 +3 位作者 赵学春 朱林海 姜联合 郑元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4-1603,共10页
荒漠化极大地影响着包括毛乌素沙地在内的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呼吸及碳固持潜力,因而,可能对区域或全球的碳循环造成一定影响。为揭示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理解荒漠化对毛乌素沙地土壤呼吸及碳固持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地荒... 荒漠化极大地影响着包括毛乌素沙地在内的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呼吸及碳固持潜力,因而,可能对区域或全球的碳循环造成一定影响。为揭示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理解荒漠化对毛乌素沙地土壤呼吸及碳固持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类型的研究结果,以毛乌素沙地固定沙地本氏针茅群落(FS)、固定沙地油蒿群落(FA)、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SFA)、流动沙地一年生植物群落(AL)等4个代表毛乌素沙地荒漠化主要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其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和月动态,结合植物群落生产力的野外调查,分析了荒漠化对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FA、FS、SFA、AL不同月份之间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变化显著,4个群落5月份土壤呼吸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8:00,但6-9月份土壤呼吸最高、最低值却分别出现在12:00以后和7:00。FA、FS、SFA、AL在主要生长季(5-9月)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99.79、88.13、47.95、13.82 mg.m-.2h-1。FS、FA和SFA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显著,5月最低,7月最高,AL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相对较小。FS、FA和SFA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FS、FA、SFA和AL的Q10值依次为5.87、5.05、4.02、0.64。FS和FA的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湿度显著正相关,而SFA和AL的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与土壤湿度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土壤呼吸与10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回归模型表明土壤温度和湿度可以解释不同群落土壤呼吸月变化的69%-87%。FS、FA、SF和AL的月土壤呼吸速率与根系生物量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在主要生长季(5-9月)平均根系呼吸速率和平均土壤微生物呼吸随荒漠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FS、FA、SFA和AL根系呼吸与土壤呼吸的比率分别为51.40%、59.99%、70.85%、45.86%。在主要生长季(5-9月)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别为36.16、18.56、-11.29和-22.49 C g/m2。随荒漠化程度的加重,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逐渐降低。因此,采取合理措施使荒漠化土地向以油蒿或本氏针茅为主的固定沙地演替,有助于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的提高和植物群落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荒漠化 土壤呼吸速率 碳固持
下载PDF
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华水 楚万忠 +6 位作者 栾涛 谢新敏 李强 布金鹏 李来峰 赵学春 刘晓萌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龄7~59岁,平均34岁。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1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8例,内踝及足内侧区21例,足跟及足底13例。创面Ⅰ期用VSD技术清创培养,Ⅱ期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18 cm×15 cm,最小6 cm×5 cm。住院时间14~30 d,平均18 d。79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皮瓣大部分坏死,3例皮瓣皮缘坏死,5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感染。结论:通过VSD技术可尽快形成一个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的创面;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二者联合应用创面愈合快,修复后外形好,耐磨擦,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引流术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新疆三工河流域柽柳群落细根生产与周转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健健 赵学春 +7 位作者 来利明 朱林海 王永吉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4,共6页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 在2010年整个生长季内,采用土钻法和内生长法,对新疆干旱区柽柳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分解与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随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的月平均值为54.51 g·m^-2,群落细根生产量为58.64 g·m^-2.细根生物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即5-9月逐渐增加,9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在土壤剖面垂直变化上,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各土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19.53%、30.05%、26.41%、12.01%、7.33%、4.67%.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取样时间、不同土层之间的活细跟生物量、死细根生物量均差异极显著.柽柳群落细根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净生产力分别为17.41、33.75、83.60 g·m^-2 ·a^-1年周转率为1.98次·a^-1,通过细根死亡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为(42.68±5.40)g·m^-2·a^-1,占土壤有机碳含量的2.12%.这表明,尽管柽柳群落通过细根周转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仅占现存土壤有机碳的一小部分,但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柽柳群落细根对干旱区生态系统地下有机碳的补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群落 细根生物量 细根分解与周转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三工河流域梭梭群落细根生长动态及周转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永吉 赵学春 +7 位作者 来利明 朱林海 王健健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内,对三工河流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的细根生物量以及分解和周转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群落细根生... 细根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内,对三工河流域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的细根生物量以及分解和周转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群落细根生物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9—10月逐渐下降。细根生物量月平均值为183.76 g·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分别占细根总生物量的72.59%和27.41%。梭梭群落细根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51.36%的活细根和51.81%的死细根生物量分布在>10~30 cm土层。梭梭群落细根年分解率为58.76%,达到50%和95%分解率所需时间为279和1 302 d。梭梭群落细根净生产力为110.73 g·m-2·a-1,年周转速率为1.2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细根周转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腓骨中上段骨折对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新敏 李来峰 +4 位作者 赵学春 李强 刘华水 布金鹏 张太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对踝关节力学的影响,并为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应进行有效内固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病人20例,拍摄双侧踝关节标准正位片,测量踝穴宽度、...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对踝关节力学的影响,并为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应进行有效内固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病人20例,拍摄双侧踝关节标准正位片,测量踝穴宽度、腓骨远端上移之数值,来观测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检测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距下关节角度范围,进行健患侧对比。[结果]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畸形愈合后,会导致踝穴增宽、外踝上移[(平均值分别为(1.260±0.339)mm;(1.045±0.276)mm],致使踝关节稳定性下降。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足底压力分析,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偏移,距下关节角度范围比健足明显增大(P<0.01),即足踝部存在不稳。[结论]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应解剖复位并进行有效内固定,恢复踝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中上段骨折 踝关节 生物力学 足底压力分析
下载PDF
沙枣人工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周转过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吉 赵学春 +7 位作者 来利明 朱林海 王健健 周继华 姜联合 马远见 赵春强 郑元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8-554,共7页
细根是植物根系中直径<2 mm的部分,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对人工林的研究相对较少。沙枣人工林是西部荒漠地区重要的人工林类... 细根是植物根系中直径<2 mm的部分,对植物群落功能的发挥和土壤碳库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对人工林的研究相对较少。沙枣人工林是西部荒漠地区重要的人工林类型,目前对于其固碳能力的研究尚属空白。利用土柱法和分解袋法,于2010年5~10月整个生长季节内,对三工河流域人工沙枣群落的细根生物量、分解与周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枣群落的细根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即在5~8月逐渐增加,8月达到最大值,9~10月逐渐下降。平均月细根生物量为146.24 g/m2,活细根和死细根分别占总细根生物量的73%和27%。在垂直变化上,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其中,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比例最大,占总生物量的44.63%。沙枣群落的细根年分解率为58.5%。达到半分解和95%分解时,分别需要277d和1093d。沙枣群落的细根净生产力分别为151.99 g·m-2·a-1,细根年周转率分别为1.43次。实验证明,沙枣人工群落地下根系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是适合在荒漠地区大力推广的人工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细根周转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布金鹏 赵学春 +3 位作者 谢新敏 刘华水 李来峰 张太元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30例足踝部创面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威克伤(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创腔内,维持负压在-125~-450 mm Hg之间,5~7 d后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 30例完全治愈...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30例足踝部创面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威克伤(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创腔内,维持负压在-125~-450 mm Hg之间,5~7 d后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 30例完全治愈,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有25例一次性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另有5例更换敷料2~3次后,行手术修复创面;采用游离皮瓣关闭2个,局部转移皮瓣关闭25个,植皮关闭3个。结论 VSD治疗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剌激创面肉芽生长、缩短疗程和消除感染,对治疗足踝复杂创面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足踝部创面 修复
下载PDF
血管介入栓塞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华水 段升军 +4 位作者 刘士懂 谢新敏 张太元 李来峰 赵学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止血和减少术中出血联合早期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症行血管介入栓塞患侧髂内动脉,术后5~8 d行髂腹股沟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止血和减少术中出血联合早期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症行血管介入栓塞患侧髂内动脉,术后5~8 d行髂腹股沟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平均止血时间为8 min,无一例再出血.手术平均时间150 min,术中平均输血250 ml.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24月,骨折均愈合,Majeed骨折评价:优14例,良8例,可5例.结论:血管介入栓塞在骨盆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同时较少后期手术中的出血;髂腹股沟入路骨折复位直观,操作方便,在骨盆不稳定骨折手术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放射学 介入性 骨折固定术 治疗
下载PDF
关节内外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
作者 谢新敏 赵学春 布金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8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结合力线矫正及骨减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行关节清理后行胫骨高位截骨纠正力线及骨减压。结果本组34例(36膝)获得随访,随访1—4年平均28个月,优良率92.7%。结论关节内外联合治疗膝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结合力线矫正及骨减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行关节清理后行胫骨高位截骨纠正力线及骨减压。结果本组34例(36膝)获得随访,随访1—4年平均28个月,优良率92.7%。结论关节内外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截骨 骨减压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的治疗体会
14
作者 薛景新 赵学春 周华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34-334,共1页
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暴力所致创伤,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常合并盆腔脏器损伤,伴发休克,并发症多,处理难度大,病死率高。我们1995-2005年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直肠损伤7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合并症 直肠损伤 创伤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喀斯特山区牧草栽培区划及其适宜性分析
15
作者 张金平 金宝成 +10 位作者 杨琴 蒲红梅 汪欢欢 贺登明 赵学春 董瑞 陈玉连 程华 韩敏 彭婧 李中才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目的】在贵州喀斯特山区进行牧草栽培区划,评价牧草栽培区划适宜性,为提高牧草产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海拔高度和土壤pH,考虑降水量、最高... 【目的】在贵州喀斯特山区进行牧草栽培区划,评价牧草栽培区划适宜性,为提高牧草产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贵州喀斯特山区草地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海拔高度和土壤pH,考虑降水量、最高温、平均温、最低温、太阳辐射和水汽压等六个因素,实现了贵州省牧草栽培分区。【结果】低海拔酸性土壤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等县区;中低海拔酸性土壤区和中高海拔酸性土壤区均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遵义等县区,高海拔酸性土壤区分布在黔西南的晴隆等县区;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黔东南的台江等县区;中低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毕节织金等县区;中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黔南三都等县区;高海拔中性碱性土壤区分布在北部道真等县区。降水量、最高温、平均温、最低温、太阳辐射和水汽压均与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关系,但太阳辐射与海拔高度相关关系弱于其他因子。同时最低温在各个分区的变异率均大于10%。【结论】未来,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除海拔高度和土壤pH外,还应进一步探索最低温和太阳辐射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合理的牧草栽培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降水量 气温 土壤PH 牧草 喀斯特
下载PDF
不同杜鹃属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对萌发的影响
16
作者 李识君 张瑶瑶 +3 位作者 汪月凤 王灵军 王吉高 赵学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6期77-86,共10页
杜鹃属植物为黔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种质资源,存在种群老化、结构不稳定、生境零碎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杜鹃属植物种群的天然更新。为验证种子形态对杜鹃属植物萌发和种群更新是否存在限制作用,本研究以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4种优势杜鹃... 杜鹃属植物为黔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种质资源,存在种群老化、结构不稳定、生境零碎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杜鹃属植物种群的天然更新。为验证种子形态对杜鹃属植物萌发和种群更新是否存在限制作用,本研究以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的4种优势杜鹃种群为对象,研究杜鹃植物种子的产量、形态、大小和重量对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子长度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与萌发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缨杜鹃和迷人杜鹃种子的C组(长度>1.5 mm)和B组(1.1 mm<长度<1.5 mm)的萌发指标显著高于A组(长度<1.1 mm)。马缨杜鹃和露珠杜鹃幼苗的根与芽的长度均呈现C组>B组>A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千粒重和种子大小指数是影响杜鹃属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北地区 杜鹃属植物 种子形态 种子萌发
下载PDF
25000 DWT化学品船计算机电子辅助拉锚实验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学春 刘志强 董帆 《江苏船舶》 2017年第5期15-16,25,共3页
对25 000 DWT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锚系运用计算机虚拟拉锚仿真实验系统实现了锚系三维模型的虚拟建模以及虚拟装配,并且对船舶锚系泊锚系统进行运动仿真分析,重点对锚唇与锚座进行优化设计分析,最终确定船舶锚系的修改方案。实践证明:这... 对25 000 DWT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锚系运用计算机虚拟拉锚仿真实验系统实现了锚系三维模型的虚拟建模以及虚拟装配,并且对船舶锚系泊锚系统进行运动仿真分析,重点对锚唇与锚座进行优化设计分析,最终确定船舶锚系的修改方案。实践证明:这项虚拟模拟仿真比当下根据制作木模或者刚模确定方案的方法更加精准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品船 三维模型 虚拟 拉锚 仿真实验 设计 装配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草地根系分解与周转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晓龙 汪依妮 +6 位作者 柳鑫 金宝成 何胜江 田思惠 张乾 陈超 赵学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203-4212,共10页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不同草地根系动态及其对石漠化的响应,本文以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中度和强度)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根钻法和分解袋法,于2017年3月—2018年1月,分析了不同石漠化草地的根系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分解、周转及...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不同草地根系动态及其对石漠化的响应,本文以3种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中度和强度)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根钻法和分解袋法,于2017年3月—2018年1月,分析了不同石漠化草地的根系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分解、周转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石漠化草地的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层的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潜在和中度石漠化草地的根系生物量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变化,强度石漠化草地的根系生物量变化不显著。3种石漠化草地的根系分解速率受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水量、电导率、温度等的影响显著,随分解时间均表现为"快—慢—快"的变化趋势,根系的年分解率分别为64%、56%和58%。3种草地根系完全分解(分解率为95%)时,分别需要1174天、1351天和1878天。随石漠化程度的加剧,3种草地的根系周转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分别为1.70次/a、1.36次/a和0.87次/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根系分解 根系周转 石漠化
下载PDF
项目教学法在“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贵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学春 金宝成 李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0期157-160,共4页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现今“草地生态学”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为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校草业科学专业人才要求,改革“草地生态学”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项目为依托、实践为主线、能...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现今“草地生态学”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为满足用人单位对高校草业科学专业人才要求,改革“草地生态学”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势在必行。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项目为依托、实践为主线、能力为核心,融合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术科研整合等方式,阐明了项目教学法在贵州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中的操作和使用过程,充分挖掘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构建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和项目实践的探究性教学体系,探索了“草地生态学”项目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新方法、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草地生态学 课程教学 学生培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空间分布 被引量:4
20
作者 蒲红梅 杨琴 +8 位作者 赵正学 赵学春 黄其河 陈玉连 董瑞 陈超 程华 何进 金宝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50-1259,共10页
利用调查问卷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贵州61个县(区)冬季耕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冬季耕地利用率、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为46.4%,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油菜和其他蔬菜,主要因为它们的种植能够产生较高的直接经... 利用调查问卷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贵州61个县(区)冬季耕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冬季耕地利用率、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为46.4%,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油菜和其他蔬菜,主要因为它们的种植能够产生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与务农劳动力投入成正比,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将会造成耕地粗放经营。利用率与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无关,但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下耕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研究区可划分为东北部白菜区、南部油菜区、温度较低的西北部土豆区、降水量较大的东南部养鱼区。未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家庭劳动力结构和气候条件推广相应的冬季耕地利用方式,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冬季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耕地利用方式 耕地利用率 贵州省 家庭劳动力结构 蔬菜 油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