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慢性脓胸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尧平 于双 +2 位作者 郑少强 陶岩 王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 ESP)阻滞对慢性脓胸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慢性脓胸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复合...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 ESP)阻滞对慢性脓胸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慢性脓胸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ESP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E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两组均行全身麻醉,E组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ESP阻滞,术毕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E组超声下胸椎旁间隙显示情况,ESP阻滞20 min后在锁中线处感觉阻滞范围;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1、4、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结果 E组有24例胸椎旁间隙显示不清,ESP阻滞20 min后感觉阻滞节段为4.9±1.0。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G组(P<0.05),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5),术后1、4、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阻滞对慢性脓胸患者是一种安全的镇痛方法,能够提供有效的术中及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脓胸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双 王笑凡 +3 位作者 林艳君 郑少强 杨占民 赵尧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多发肋骨骨折(MRFs)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多发肋骨骨折(MRFs)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择期行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ESPB联合全身麻醉组(E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9例。E组于麻醉诱导后在侧卧位下实施超声引导下ESPB,给予0.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麻醉诱导前、出PACU时、术后24、48 h的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气分析、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0~24 h、24~48 h的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24、48 h的IL-6和TNF-α浓度。结果与G组比较,E组出PACU时、术后24、48 h的FVC明显增大(P<0.05),PaCO_(2)、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E组术后0~24 h、24~48 h的PCI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与G组比较,E组术后24、48 h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为MRFs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促进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肋骨骨折 炎性因子 用力肺活量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 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7
4
作者 郑少强 周雁 +3 位作者 赵尧平 张文超 许莉 王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8-952,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与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间隙阻滞(I-FICB)在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镇痛作用。方法限期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男43例,女3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与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间隙阻滞(I-FICB)在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镇痛作用。方法限期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FICB组(S组)和I-FICB组(I组),每组40例。S组和I组分别注射0.4%罗哌卡因40 ml行S-FICB和I-FICB。记录阻滞操作时间、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阻滞操作时间、股神经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I组(P<0.05),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I组(P<0.05)。S组术后2、6、12 h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I组(P<0.05)。两组术后自控镇痛、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I-FICB比较,S-FICB阻滞起效更快,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效果更好,患者术后变换体位时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间隙阻滞 腹股沟韧带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镇痛 超声引导
下载PDF
椎板后阻滞和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7
5
作者 蔡楠 胡焱 +3 位作者 宁少南 程龙 赵尧平 王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4-79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男57例,女23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RLB组和ESPB组,每组40例。两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板后阻滞(R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男57例,女23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RLB组和ESPB组,每组40例。两组在全身麻醉后实施超声引导下RLB和ESPB,均给予0.5%罗哌卡因0.4 ml/kg。术后两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前静息以及术后2、4、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PACU滞留时间、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穿刺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EAPB组比较,RL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PACU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ESPB比较,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RLB可以有效减少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后阻滞 竖脊肌平面阻滞 超声引导 多发肋骨骨折 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蔡楠 曲向东 +2 位作者 郑少强 赵尧平 王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892-5893,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作用效果及对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0.5%罗哌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神经阻滞作用效果及对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0.5%罗哌卡因3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0.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ml)及地塞米松组(E组: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各30例。比较3组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术后4、8、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术后12、24、48 h 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D、E组(P<0.05)。P组阻滞持续时间显著少于D、E组;术后镇痛药用量显著多于D、E组(P<0.05)。D、E组术后VAS评分、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及地塞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均具有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增强镇痛效果,降低术后VAS评分作用,且两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佐剂 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陶岩 赵尧平 +2 位作者 张伟 周雁 王庚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3期4621-462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I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0.3%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SPDI组采用SPDI内收肌管阻滞(ACB)+前路坐骨神经阻滞(SNB),对照组采用ACB+腘窝入路SNB。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术后恢复室患者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拔管后恶心呕吐及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SPDI组的阻滞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188±75)s比(296±120)s](P<0.05)。SPDI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3例(15.0%),对照组2例(10.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24 h的FLACC评分呈升高趋势,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均未使用辅助镇痛药物。结论超声引导下SPDI的ACB和前路SNB的操作时间短,可达到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收肌管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超声
下载PDF
围手术期自体血回收分离机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和自体凝血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少强 张文杰 +3 位作者 何锡强 周雁 赵尧平 王庚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4期4985-4989,4998+5004-5008,共5页
目的验证围手术期使用自体血回收分离机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制备自体凝血酶并用以制备富血小板凝胶(PRG)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验证围手术期使用自体血回收分离机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制备自体凝血酶并用以制备富血小板凝胶(PRG)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30 min使用自体血回收分离机制备PRP,采血前后检测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PLT)及白细胞(WBC),并检测PRP中的PLT及WBC水平及富集程度。其中,观察组取PRP 1.5 mL加入10%葡萄糖酸钙,经水浴、离心制备自体凝血酶,使用自体凝血酶激活PRP制备PRG;对照组使用10%葡萄糖酸钙激活PRP,30 min内观察并记录两组PRP被激活形成凝胶的时间。结果30例患者PRP制备均完成,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波动。两组患者的PRP生成量、PLT基础值、PRP中PLT含量及富集度,WBC基础值、PRP中WBC含量及富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物与PRP混合后,观察组12例2 min时凝集成凝胶,3例3 min时凝集;对照组15例30 min时均未凝集。结论围手术期可利用自体血回收分离机制备自体PRP,其所得产物PLT及WBC可达到治疗水平,且使用PRP水浴离心制备自体凝血酶,作为激活剂制备PRG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收分离机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凝血酶 富血小板凝胶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程龙 郑少强 +2 位作者 陈晨 赵尧平 王庚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5期578-580,共3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和传统腰丛阻滞方法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阻滞方法不同分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组(P组)和腰丛阻滞组(L组)... 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和传统腰丛阻滞方法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阻滞方法不同分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组(P组)和腰丛阻滞组(L组),每组各30例。P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L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8h、12h、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为(9.3±2.6)min,L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为(14.3±1.5)min,P组患者麻醉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L组,差异有显著性(t=-9.447,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显著缩短患者麻醉操作时间,且不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腰丛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在女性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龙 郑少强 +2 位作者 赵尧平 周宁 王庚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11期1232-1234,共3页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在女性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5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历号尾号单双数随机分为胸椎旁阻滞组...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在女性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5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历号尾号单双数随机分为胸椎旁阻滞组(单数)和胸椎旁阻滞联合腰麻组(双数),每组25例。胸椎旁阻滞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胸椎旁阻滞联合腰麻组患者给予实施胸椎旁阻滞联合L3~L4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胸椎旁阻滞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显著短于胸椎旁阻滞联合腰麻组患者(P<0.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胸椎旁阻滞可为女性经皮肾镜碎石术提供完善的术中及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超声引导 胸椎旁阻滞 经皮肾镜碎石术 椎管内麻醉
下载PDF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4 位作者 何冰源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显影定位组和旁正中入路组。超声显影定位组采用低频超声探头扫描腰椎旁正中矢状位腰椎影像,确定椎管内前后复合物显影最佳的位置,标记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椎管内穿刺。旁正中入路组采用触感体表标志进行定位,旁正中入路进行椎管内穿刺。记录两组穿刺相关指标(首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进针次数、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以及两组术后24 h感觉异常、神经损伤、穿刺出血及腰疼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显影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32例(71.11%)、穿刺针进针次数1.00(1.00, 2.00)次、穿刺针重新定位次数1.00(1.00, 2.00)次,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15例(33.33%)、2.00(1.00, 3.00)次、2.00(1.00, 2.00)次;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定位时间、穿刺操作时间比较P均>0.05。超声显影定位组术后感觉异常5例(11.11%)、神经损伤1例(2.22%)、穿刺出血2例(4.44%)、腰疼3例(6.67%),旁正中入路组分别为6例(13.33%)、3例(6.67%)、5例(11.11%)、6例(13.3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超声辅助定位椎管内穿刺技术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进针次数,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穿刺定位 髋部骨折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晨 陶岩 +3 位作者 王庚 周雁 张伟 赵尧平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80例拟行足趾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组(A组)和腘窝入路坐...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80例拟行足趾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组(A组)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神经阻滞时均使用0.5%罗哌卡因,A组患者依次阻滞隐神经、胫后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每一根目标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3ml。P组患者腘窝坐骨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5ml。观察并记录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术后2h、6h、12h、24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4个时间段足部背屈趾屈出现的例数(2~6h、>6~12h、>12~24h、>24h)。结果A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足部背屈趾屈运动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足部背屈趾屈运动功能影响小于P组患者,且运动恢复快于P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均能为足趾畸形矫正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前者操作时间较长,但是对患者足部运动功能影响小,在保留患者足部背屈和跖屈的运动方面有优势,而且运动恢复快,便于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坐骨神经阻滞 踝阻滞 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婧娴 许莉 +2 位作者 赵尧平 程龙 王庚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6期674-676,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板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椎板...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板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椎板阻滞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照组患者无特殊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情况: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椎板阻滞组患者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8h、12h,椎板阻滞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两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椎板阻滞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椎板阻滞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均未出现误入血管、刺破胸膜、气胸、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扩散、严重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能够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板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晓娜 赵尧平 史晓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6期928-931,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以105例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以105例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μg/kg,时间为15 min,对照组以同样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对比两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躁动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结束拔管前(T1),观察组与对照组MAP、HR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观察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0.3%)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5%)(P<0.05);观察组(20.7%)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19.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应用于骨肉瘤股骨肿瘤瘤段截除术患者有助于保持患者MAP与HR的稳定,降低患者躁动发生率,且对患者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 骨肉瘤 股骨肿瘤 瘤段截除术 苏醒期
下载PDF
肩关节镜术后苏醒期不同体位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祁祺 秦雪娇 +3 位作者 赵尧平 赵霞 曾艳利 肖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6,共6页
目的:评价苏醒期不同体位对肩关节镜全身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关节镜下冈上肌腱缝合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平卧位组和头高30°组。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取平卧位,B超下采集... 目的:评价苏醒期不同体位对肩关节镜全身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关节镜下冈上肌腱缝合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平卧位组和头高30°组。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取平卧位,B超下采集膈肌移动度作为基线。术后平卧位组拔除气管插管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进行血气分析,常规面罩吸氧,监测心率、呼吸、无创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体表加温,记录生命体征。头高30°组在进入麻醉苏醒室将床头抬高30°后再进行同样护理操作。比较两组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脱氧5分钟和脱氧15分钟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神经阻滞前(术前)及苏醒期(患者离开麻醉苏醒室前)两时刻深呼吸状态下的膈肌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低氧血症、憋气、舌后坠等。结果:与平卧位组相比,抬高床头30°组在术后苏醒期脱氧15分钟的PaO_(2)、SpO_(2)明显升高(P<0.05),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明显增大(P<0.05),术后憋气、舌后坠发生率较低(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无变化(P>0.05),舒适度明显增加(P<0.05)。两组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脱氧5分钟的PaO_(2)、PaCO_(2)、Sp 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平卧位组相比,抬高床头30°体位可以改善全麻插管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肩关节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在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方面虽无明显变化,但憋气、舌后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改善,并且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护理 低氧血症 神经阻滞 膈肌移动度
下载PDF
不同剂量肝素治疗肿瘤患者术后合并DIC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王磊 姜丽华 赵尧平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肝素治疗实体肿瘤术后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实体肿瘤术后合并DI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剂量肝素组30例,中小剂量肝素组28例.微剂量肝素组每天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量为10~25 mg;中...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肝素治疗实体肿瘤术后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实体肿瘤术后合并DI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剂量肝素组30例,中小剂量肝素组28例.微剂量肝素组每天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量为10~25 mg;中小剂量肝素组每天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量为50~100 mg;疗程3~5天,两组其他治疗原则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记录治愈率、出血情况、入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及28天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PT、APTT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剂量肝素组和中小剂量肝素组治愈率分别是46.7%和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剂量肝素组的1例患者用肝素后出血情况加重;中小剂量肝素组7例患者用肝素后出血情况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微剂量肝素组明显低于中小剂量肝素组(P<0.01);两组比较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剂量肝素治疗实体肿瘤术后合并DIC较中小剂量肝素疗效好,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治愈率,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内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术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素 疗效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尧平(综述) 姜丽华(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82-284,共3页
食管癌是目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时问长,对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术后常伴有并发症。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如何... 食管癌是目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由于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时问长,对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术后常伴有并发症。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如何减少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近年来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手术。相关研究证明胸段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少阿片类镇痛药、吸人麻醉药及肌肉松驰药的用量,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促进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本文就胸段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及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麻醉 食管癌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尧平 陶岩 +3 位作者 蔡楠 郑少强 程龙 王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椎板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R组患者全身麻醉...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椎板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R组患者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阻滞20 min后测量患者感觉阻滞平面。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后2、6、18、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副作用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R组椎板阻滞20 min后测量锁骨中线处感觉阻滞节段为(5.7±0.9)个,R组患者术后2、6、18、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明显低于G组(P<0.05);R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后PCIA按压次数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其中R组2例(10%)患者、G组13例(65%)患者追加了曲马多补救镇痛,两组补救镇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可安全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并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板阻滞 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胸腔积液对胸椎旁神经阻滞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尧平 蔡楠 +2 位作者 陶岩 林惠华 王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97-600,共4页
目的 观察胸腔积液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分为合并胸腔积液组(P组)和未合并胸腔积液组(N组),每组30例... 目的 观察胸腔积液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 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分为合并胸腔积液组(P组)和未合并胸腔积液组(N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PVB,两组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记录患者TPVB注药后1、15 min时感觉阻滞节段,记录入室后、诱导前、手术开始时及术毕时MAP、HR,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术后1、4、8、24、36 h VAS评分。 结果 TPVB注药后1 min P组与N组感觉阻滞节段分别为(4.1±1.2)个、(3.3±0.7)个,TPVB注药后15 min P组与N组感觉阻滞节段分别为(5.8±1.4)个、(5.0±1.0)个。P组患者TPVB注药后1、15 min时感觉阻滞节段明显多于N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HR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PVB应用于胸腔积液患者感觉阻滞平面更为广泛,且应用于胸腔积液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积液 感觉阻滞平面 多发性肋骨骨折
原文传递
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与腰丛阻滞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镇痛效果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双 刘硕 +2 位作者 郑翔丽 赵尧平 杨占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比较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和腰丛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LPB)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直接前入路TH... 目的比较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和腰丛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LPB)对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直接前入路THA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组(S组)和腰丛阻滞组(L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前实施神经阻滞,S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S-FICB,L组患者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下实施LPB。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两种阻滞方法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以及阻滞30 min后患者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皮肤感觉阻滞情况;记录患者术后2、8、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结果S组超声成像时间、穿刺时间短于L组(P<0.05),L组患者大腿内侧皮肤感觉消失的患者例数多于S组(P<0.05),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30 min后大腿前侧、外侧、内侧感觉阻滞率,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ICB对于直接前入路THA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术后镇痛效果与LPB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腰丛阻滞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超声引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