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硕士课程的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为例
1
作者 赵春雨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翻译硕士的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从教师观念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观念上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发挥育人主体功能;从教学设计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中确立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 翻译硕士的翻译赏析与批评专业选修课从教师观念和教学设计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观念上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功能,发挥育人主体功能;从教学设计上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中确立思政育人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资源,在教学实施中挖掘思政元素,以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课程思政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硕士课程 翻译赏析与批评 课程思政
下载PDF
1961-2007年辽宁省积雪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春雨 严晓瑜 +2 位作者 李栋梁 王颖 罗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1-468,共8页
使用辽宁省5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积雪初、终日期、积雪期(积雪初、终间日数),以及同期温度、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积雪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积雪初日为11月19日,终日为3月23日,平均积雪期为125 d;... 使用辽宁省5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积雪初、终日期、积雪期(积雪初、终间日数),以及同期温度、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积雪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积雪初日为11月19日,终日为3月23日,平均积雪期为125 d;近47 a积雪初日无显著变化趋势,积雪终日提前约13 d,主要分布于辽宁南部沿海地区,积雪日数缩短约13 d,主要位于辽宁中部、东部大部分地区及北部部分地区.近47 a中,辽宁省积雪初日在1998年发生了突变;积雪终日发生了2次突变,分别是1974年和1992年;积雪期未出现显著突变点.积雪初、终日及积雪期具有一定的周期变化特征,积雪初日与11月份气象要素具有很好相关性,且受0℃开始日期制约,积雪终日与4月份气象因子相关性较与其它各月高,且与10℃结束日期有较强相关性.积雪初、终日期对温度较对降水敏感,且与平均地面温度较与平均气温关系更为密切;温度越低,降水量越多,积雪持续时间越长,且温度在积雪维持方面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积雪日 终积雪日 积雪期 温度 降水
下载PDF
辽宁省冬半年降雪初终日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春雨 王颖 +2 位作者 李栋梁 罗勇 严晓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5-762,共8页
利用1961—2007年降雪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资料,详细地分析了降雪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情况、突变和周期性特征。辽宁省降雪的初始日期主要集中在10、11月,终止日期主要在3、... 利用1961—2007年降雪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资料,详细地分析了降雪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情况、突变和周期性特征。辽宁省降雪的初始日期主要集中在10、11月,终止日期主要在3、4月。降雪初始日期在近47年有所推迟;降雪终止日期明显提前,平均每10年提前2.2天。降雪初、终日间天数明显缩短,平均每10年减少3天。降雪的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均存在突变现象。降雪的初始日期、终止日期以及降雪初、终日间天数均存在2~6年的周期。气温与降雪初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降雪的初始日期与同年10月和11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相关关系最好,其次是10月和11月的平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降雪 初始日期 终止日期 降雪初、终日间天数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及其区划 被引量:30
4
作者 赵春雨 王冀 +2 位作者 严晓瑜 王颖 罗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5,共7页
根据东北地区19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冬季(12-2月)的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突变分析、t-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R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和CAST(聚类统计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 a来冬季降雪的气... 根据东北地区19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冬季(12-2月)的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突变分析、t-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R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和CAST(聚类统计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 a来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45 a冬季降雪呈下降趋势,每10 a下降0.2mm。降雪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为偏少时段,1970年代中期以后到1980年代中期为偏多时段,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降雪基本持平,在2000年之后降雪量有所增加。东北地区冬季降雪在45 a间始终存在着10 a左右的长周期,1980年代以后存在着6 a左右的周期,而在1970-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后存在着4 a的短周期。EOF分析结果表明:全区一致由北向南的正变化趋势为主要模态,大值区主要位于吉林东部和辽宁西北部,西北-东南反向变化,黑龙江北部同其它区域表现出反向变化特征,也是重要的异常模态。REOF/CAST方法的区划表明:东北地区降雪主要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辽宁-吉林东部、吉林北部-黑龙江南部、辽宁西南部和黑龙江北部地区,不同区域降雪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冬季降雪 气候特征 降雪区划
下载PDF
同向回转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频率俘获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春雨 王得刚 +2 位作者 张昊 李洁 闻邦椿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287,共5页
提出了改进小参数平均法,将两个转子的同步问题转化为相位差及平均转速扰动参量微分方程的零解存在与稳定性问题,得出了同步实现与稳定性条件,提出了频率俘获力矩的概念,解释了两个转子自同步的奇特现象。自同步产生于系统的运动选择动... 提出了改进小参数平均法,将两个转子的同步问题转化为相位差及平均转速扰动参量微分方程的零解存在与稳定性问题,得出了同步实现与稳定性条件,提出了频率俘获力矩的概念,解释了两个转子自同步的奇特现象。自同步产生于系统的运动选择动力学特征,即两偏心转子激励起机体的圆运动和绕质心的摆动运动,圆运动对频率俘获力矩贡献驱动相位差向π趋近,实现摆动运动;摆动运动对频率俘获力矩贡献驱动相位差向0趋近,实现圆运动。频率俘获力矩与两电动机的输出力矩之差的比值称为同步指数,实现同步条件为同步指数的绝对值大于1。当同步指数绝对值远大于1,摆动运动占优势时,系统实现圆运动;而圆运动占优势时,实现摆动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俘获 机电耦合 非线性动力学 自同步 振动系统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过程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春雨 苏勤 +1 位作者 李飞 田艳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8-426,共9页
从农村劳动力的微观主体视角,通过转移就业动机、环境认知与决策方式的路径分析,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决策过程及其内部关系,揭示了其空间决策机制。对合肥市的实证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动机对环境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 从农村劳动力的微观主体视角,通过转移就业动机、环境认知与决策方式的路径分析,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决策过程及其内部关系,揭示了其空间决策机制。对合肥市的实证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动机对环境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地距离对决策方式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地形象对决策方式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其它环境认知对决策方式没有显著影响,进而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空间决策 合肥市
下载PDF
反向回转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自同步理论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春雨 刘戡 +2 位作者 叶小芬 王得刚 闻邦椿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30,共7页
利用异步电动机电压同步坐标系,得出电动机稳态运行时电磁转矩与转速的关系。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反向回转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建立系统频率俘获的方程,得到实现频率俘获的条件及俘获频率和两偏心转子相位差的理论计算方程。... 利用异步电动机电压同步坐标系,得出电动机稳态运行时电磁转矩与转速的关系。运用动力学理论分析反向回转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建立系统频率俘获的方程,得到实现频率俘获的条件及俘获频率和两偏心转子相位差的理论计算方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频率俘获的稳定方程。利用Routh-Hurwitz准则获得系统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俘获 机电耦合 非线性动力学 自同步 振动系统
下载PDF
辽宁省近44年夏季降水变化及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赵春雨 张运福 王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1,共6页
利用辽宁省3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4年夏季(6—8月)的降水资料,通过趋势系数、REOF、滑动均方差等方法,对辽宁省近44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夏季降水长期变化呈微弱的减少趋势,以14mm/10a的速率减少... 利用辽宁省3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4年夏季(6—8月)的降水资料,通过趋势系数、REOF、滑动均方差等方法,对辽宁省近44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夏季降水长期变化呈微弱的减少趋势,以14mm/10a的速率减少。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降水以偏多为主,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降水偏少,80年代中期降水偏多,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降水偏少,90年代中期降水偏多,90年代后期至今降水一直持续偏少。辽宁夏季降水分为中北部地区及盘锦、抚顺、营口地区、辽河以西部地区、东南部地区3个不同的区域,3个区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都为减少趋势,其中东南部地区降水减少趋势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夏季降水 趋势分析 区域特征
下载PDF
近50年辽宁省作物生长季气候条件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赵春雨 王颖 +1 位作者 张玉书 严晓瑜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利用辽宁省35个气象观测站点1956-2005年的逐月地面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近50年的农业气候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省生长季(4-9月)日照... 利用辽宁省35个气象观测站点1956-2005年的逐月地面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近50年的农业气候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省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明显减少,每10年减少29.4 h;生长季日照百分率减少也很明显,平均每10年减少1.2%;生长季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蒸发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17.3 mm。潜在蒸发量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生长季≥10℃界限温度的积温值在近50年明显增加,且全省≥10℃界限温度开始的日期明显提前,大部分地区近50年提前6 d左右。辽宁省生长季3 350℃积温等值线在最近的10年里有明显的北移和东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辽宁
下载PDF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春雨 方觉曙 朱永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6-543,共8页
以芜湖市作为案例地,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入手,探求两者的互动发展,努力寻求促使有效就业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解决迅速工业化地区社会发展问题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芜湖市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研究——以江苏、山东、安徽三个样本村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春雨 苏勤 徐波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流动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是目前研究的传统思路。从行为地理学视角,以就业感知行为、就业决策行为、就业行为、就业体验行为为基本内容,建立了农...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流动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是目前研究的传统思路。从行为地理学视角,以就业感知行为、就业决策行为、就业行为、就业体验行为为基本内容,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江苏、山东、安徽的三个样本村为典型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统计分析后,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类型主要有本地农业就业型、本地非农就业型、外地流动就业型三种类型,分析了各就业类型的空间行为特征: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前对预期就业的环境感知都不强,感知强度与距离和生活环境关联密切;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空间类型劳动力的影响程度不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普遍存在兼业现象,且从事的行业、部门也在不断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满意度以本地非农就业型为最高,其它两类满意度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空间行为 就业感知 就业决策 就业体验
下载PDF
辽宁省近48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77
12
作者 赵春雨 刘勤明 李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 1 95 1~ 1 998年辽宁全省 2 5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 ,对辽宁省近 48年和近 1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平均气温 降水 降水量
下载PDF
三质体振动机动力学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春雨 赵乾斌 +1 位作者 贺斌 闻邦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0-78,共9页
提出了工作质体无量纲特征幅值、特征幅值放大倍数、最大参振物料系数、隔振架与基础之间的力传递系数、同步能力系数和临界隔振频率比作为描述三质体振动机的性能指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系统动力学参数对振动机各性能指标的影响规... 提出了工作质体无量纲特征幅值、特征幅值放大倍数、最大参振物料系数、隔振架与基础之间的力传递系数、同步能力系数和临界隔振频率比作为描述三质体振动机的性能指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系统动力学参数对振动机各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当工作质体工作于超共振态时,特征幅值和力传递系数随隔振频率增加而减小。当隔振频率比相同且大于临界隔振频率比时,随工作质体与隔振质体质量比的减小,初始特征幅值和最大力传递系数增大,特征幅值放大倍数和最大参振物料系数略有减小,即较小的工作质体与隔振质体质量比,有利于提高振动机的综合性能指标。振动激励角越小,系统同步能力系数越大。当支撑刚体作为物料箱时,同步能力系数随工作质体与激振器安装刚体的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系统结构能够满足两激振器自同步运行的稳定性要求,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系统 隔振 自同步 稳定性
下载PDF
地理学界产业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春雨 方觉曙 朱永恒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9-284,共6页
产业结构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统计1981年以来发表在《地理学报》等14种主要地理刊物上关于产业结构的学术论文,分析表明,中国产业结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产业布局研究为主的阶段、研究领域扩展阶段、产业部门结构研究为... 产业结构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统计1981年以来发表在《地理学报》等14种主要地理刊物上关于产业结构的学术论文,分析表明,中国产业结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产业布局研究为主的阶段、研究领域扩展阶段、产业部门结构研究为主的阶段和目前的多样化研究阶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产业结构的主要研究领域,即产业结构(产业部门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演化、优化研究,产业结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政策的研究等;继而分析了产业结构研究的区域尺度和产业类型特征。最后指出,理论提炼不足、方法简单与资料来源单一、研究内容的层次和广度不够是目前产业结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 产业组织
下载PDF
日粮铜来源及水平对猪血液生化指标及含铜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赵春雨 张天芮 +2 位作者 刘博 杨连玉 杨文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9-44,共6页
选用75头遗传背景相同、胎次相近、公母各半,约45日龄,体重(14.00±0.30)kg的三元杂交健康仔猪,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研究不同添加水平(10、150、300 mg/kg)和不同来源的(硫酸铜,... 选用75头遗传背景相同、胎次相近、公母各半,约45日龄,体重(14.00±0.30)kg的三元杂交健康仔猪,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研究不同添加水平(10、150、300 mg/kg)和不同来源的(硫酸铜,蛋氨酸铜)铜对猪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及含铜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铜源和水平的铜对猪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铜源对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00 mg/kg铜可显著提高谷丙转氨酶A活性(P<0.01)、血清铜兰蛋白活性(P<0.01);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添加150 mg/kg铜均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氨基酸铜源可显著提高血清铜兰蛋白活性,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铜源 铜水平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玉米多段干燥出机粮含水率与干燥过程温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春雨 赵学工 +2 位作者 迟庆雷 崔国华 闻邦椿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8-365,共8页
本文提出了粮食多段干燥过程排粮速度、各段温度的检测与统计计算方法。根据玉米四段干燥过程粮层通过干燥段2与缓苏段2及干燥段3与缓苏段3的温度差值,将玉米干燥温度变化特征分为:缓苏段温度平衡型,缓苏段温度上升型,缓苏段温度下降型... 本文提出了粮食多段干燥过程排粮速度、各段温度的检测与统计计算方法。根据玉米四段干燥过程粮层通过干燥段2与缓苏段2及干燥段3与缓苏段3的温度差值,将玉米干燥温度变化特征分为:缓苏段温度平衡型,缓苏段温度上升型,缓苏段温度下降型以及6种复合型。利用谷物表面温度为空气温度、颗粒内温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水分在颗粒内部解吸附并汽化沿毛细通道逸出颗粒表面的模型和多孔介质内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沿毛细通道流动的水分传输机理解释了产生这种温度变化差异的原因,即近表皮层水分逸出阻力主要取决于玉米颗粒表皮层的致密性,而远离表皮层水分选出取决于表皮层与毛细通道阻力的作用之和。通过比较℃以上与0℃以下入机粮温样本温度特征类型占总样本量百分比,提出冷冻后玉米颗粒干燥时,表皮层致密性受到破坏,易于干燥过程水分的选出。给出了利用玉米干燥过程温度和干燥时间预测各类型玉米样本出机含水率的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干燥过程操作和实现干燥过程出机含水率的智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干燥 温度 玉米 缓苏 出机粮含水率
下载PDF
刚性转子系统的碰摩与油膜非线性动力学耦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春雨 路忠良 +1 位作者 姚红良 闻邦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0-793,共4页
通过分岔图、Poincarè映射、轴心轨迹讨论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方位碰摩与油膜的非线性动力学耦合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当转子产生2倍周期分岔后,碰摩分岔具有2倍周期的特征,即分岔图包括两部分.在转子发生2倍周期分岔区域,随着碰摩强度... 通过分岔图、Poincarè映射、轴心轨迹讨论了不同强度和不同方位碰摩与油膜的非线性动力学耦合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当转子产生2倍周期分岔后,碰摩分岔具有2倍周期的特征,即分岔图包括两部分.在转子发生2倍周期分岔区域,随着碰摩强度增加,在远离90°和270°发生碰摩时出现高倍周期分岔、概周期或混沌,而在90°和270°附近仍保持倍周期特性.当转子响应为概周期或混沌运动时,在90°和270°附近区域碰摩产生n倍周期分岔.当碰摩强度较小时,90°附近碰摩的分岔倍数高于270°碰摩的分岔倍数;随碰摩强度增加,90°和270°附近区域碰摩都达到2倍周期;而远离这两个区域碰摩的倍周期分岔数量增加,甚至达到概周期和混沌;且随碰摩强度增大,倍周期区域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耦合 碰摩 油膜 分岔 POINCARE映射
下载PDF
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春雨 王平 安树伟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经济增长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转型是必然之趋,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选择从效率视角出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配置效率两个维度分析了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 经济增长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转型是必然之趋,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选择从效率视角出发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配置效率两个维度分析了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结构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路径选择。文中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论,最后评述了当前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增长 要素重置 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质量
下载PDF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扬州鹅种鹅夏季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春雨 张楠 +3 位作者 杨文艳 孙永峰 隋玉健 杨连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9-32,共4页
为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15.5%、16.5%、17.5%)对热应激条件下扬州鹅生产性能、种蛋孵化率、蛋品质、蛋白质及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1284只遗传背景相似的36周龄扬州鹅种鹅,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A、B、C处理组,每个... 为研究日粮蛋白质水平(15.5%、16.5%、17.5%)对热应激条件下扬州鹅生产性能、种蛋孵化率、蛋品质、蛋白质及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选用1284只遗传背景相似的36周龄扬州鹅种鹅,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A、B、C处理组,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7只(公母比1:3.6),试验期为30d。结果:各组间平均采食量、平均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差异(P〉O.05);料蛋比、蛋白沉积率、能量表观利用率16.5%组与1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15.5%组差异显著(P〈0.01);随着日粮蛋白水平增加产蛋率提高了14.81%和23.70%,15.5%与17.5%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30~38℃,湿度为65%~76%,蛋白水平为17.5%时,扬州鹅种鹅生产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蛋白质水平 生产性能 扬州鹅
下载PDF
耕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3
20
作者 赵春雨 朱永恒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6年第3期224-227,共4页
根据土地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耕地质量指标体系。认为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而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则是构建耕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最佳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评价指标,其中生态功能指标体系包括... 根据土地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耕地质量指标体系。认为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而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则是构建耕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最佳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评价指标,其中生态功能指标体系包括土壤质量、气候质量、生物多样性质量和景观生态质量,生产功能指标体系(即耕地生产力)则通过耕地生产潜力、耕地基础地力和耕地现实生产力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耕地质量 指标体系 PSR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