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因子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纪明亮 赵津瑶 +3 位作者 韦佳 杨文依 张彬 陈青春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52-156,共5页
为明确气象因子对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影响,利用2014、2015、2017、2018年4年8季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对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再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水稻的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平均茎蘖数、有... 为明确气象因子对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影响,利用2014、2015、2017、2018年4年8季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数据和逐日气象资料,对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再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水稻的株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平均茎蘖数、有效穗数中筛选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最后用回归分析探寻气候因子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水稻产量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产量与日照时数、有效辐射和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影响产量的主成分因子分别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株高。产量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达0.952,模拟预测准确率在93.0%以上,说明该水稻产量模型较理想,可信度高,可为南方早、晚稻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产量 气象因子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华南
下载PDF
基于叶片SPAD值的华南双季早稻氮肥推荐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纪明亮 赵津瑶 +4 位作者 韦佳 杨文依 张悦 张彬 陈青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20-25,共6页
研究于2021—2022年以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0、60、120、180、240 kg/hm2)的田间试验,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建立基于叶片SPAD值的双季早稻氮肥推荐模型,并对模型推荐的施肥量进行... 研究于2021—2022年以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0、60、120、180、240 kg/hm2)的田间试验,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建立基于叶片SPAD值的双季早稻氮肥推荐模型,并对模型推荐的施肥量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推移,早稻叶片SPAD值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生育时期,早稻叶片SPAD值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各生育期水稻产量与叶片SPAD值、施氮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以最高产量的90%~95%作为临界值,推知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的临界SPAD值分别为41.2、40.1、33.6、23.5;根据临界SPAD值,计算出基肥、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的氮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90、27.2、12.7、21.5、6.4 kg/hm2,比常规施氮量减少了37.2 kg/hm2,节省了19%的氮肥,产量比常规施肥稍有增加,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研究建立的基于叶片SPAD值的早稻氮肥推荐模型可以为水稻全生育期氮素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SPAD值 氮肥推荐模型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津瑶 张彬 +5 位作者 伍龙梅 杨陶陶 徐伟诚 邹积祥 陈青春 包晓哲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143-150,共8页
稻田是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稻田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IPCC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变暖、大气CO_(2)浓度和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 稻田是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稻田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IPCC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变暖、大气CO_(2)浓度和近地层臭氧(O_(3))浓度升高,三者对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稻田微生物群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很敏感,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稻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稻田微生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效应以及稻田关键微生物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指出未来应综合考虑多因子气候变化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加强对其机制的研究,加强稻田微生物对温室气体排放调控效应和机制研究,以及筛选减排效果显著的微生物类群用以开发成熟的稻田温室气体减排微生物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 温室气体 微生物群落 减排 稻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