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大曲特征与工艺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赵金松 张立强 +3 位作者 郑佳 吴重德 周荣清 石碧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0-55,共6页
以不同区域和工艺条件的浓香大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PLFA指纹图谱、酿造特性参数和挥发性组分相关性,研究揭示了大曲微生物中优势菌群为真菌和G+菌;群落结构受峰值温度和区域环境影响显著;液化力等与产率直接相关酿造特征参数与真菌和G... 以不同区域和工艺条件的浓香大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PLFA指纹图谱、酿造特性参数和挥发性组分相关性,研究揭示了大曲微生物中优势菌群为真菌和G+菌;群落结构受峰值温度和区域环境影响显著;液化力等与产率直接相关酿造特征参数与真菌和G-菌的量及比例呈正相关;浓香大曲的主体特征香味组分是酸类和芳香族组分,其含量和比例取决于总PLFA和G-菌的量,真菌量对特征挥发性组分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微生物群落 酿造特征参数 挥发性组分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基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的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金松 郑佳 +1 位作者 沈才洪 周荣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4,共5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对清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和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在不同类型大曲中共检出碳原子总数从14到20的PLFA 18种,主要包括直链饱和脂肪酸、支链饱和脂肪酸...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对清香型大曲、浓香型大曲和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在不同类型大曲中共检出碳原子总数从14到20的PLFA 18种,主要包括直链饱和脂肪酸、支链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大曲微生物都以真菌(18∶2ω6,9、18∶1ω9)含量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90%以上,大曲中细菌微生物主要以G^+(a14∶0、i14∶0、i15∶0、a16∶0、i16∶0)为主;不同工艺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制曲温度的升高,大曲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曲块部位间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组分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金松 陈泽军 +3 位作者 吴重德 黄钧 石碧 周荣清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2,共4页
以3个批次的浓香大曲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曲表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组分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部位间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和真菌构成,真菌是优势茵,尤其是在曲表,而在曲心中细菌比例较大。曲心的挥发性纽分的丰度高于曲... 以3个批次的浓香大曲为对象,分别研究了曲表和曲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组分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部位间的微生物群落是由细菌和真菌构成,真菌是优势茵,尤其是在曲表,而在曲心中细菌比例较大。曲心的挥发性纽分的丰度高于曲表,检出的挥发组分可分为七大类,其中酸类组分比例最高(86%~94%),次之为醇类组分,且部位间无显著区别。棕榈酸和反油酸是含量最高的单组分,其次是亚油酸、硬脂酸和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RDA的结果表明,含氮类、醇类和酮类组分均与G^+、G^-呈正相关,醛类、酯类和其他类化合物与G^+、G^-、真菌和总PLFA及真菌/细菌呈正相关,酸类组分则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大曲 微生物 磷酸脂肪酸 群落结构 冗余分析
下载PDF
白酒储存过程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金松 张宿义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文章研究了白酒储存过程中常见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规律,总体来说,储存时间越长,酒中金属元素含量越多,金属元素对酒质的影响与基酒有关。
关键词 白酒 储存 金属元素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历史文化溯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金松 张宿义 周志宏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09年第4期6-8,共3页
泸州老窖酒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以众多独特优势在中国酒业独树一帜。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包括泥窖制作维护、大曲药制作鉴评、原酒酿造摘酒、原酒陈酿、勾兑尝评等多方面的技艺。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举世无双的酒文化。
关键词 泸州老窖 酿制技艺 白酒文化
下载PDF
高分子过滤片孔径大小对白酒香味组分过滤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金松 廖学品 +1 位作者 蒋智 张明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90,共4页
采用不同孔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的微孔过滤片,分别对固态法浓香型、酱香型白酒进行过滤,以未过滤酒样作为空白样,研究高分子过滤片孔径大小对白酒香味组分的过滤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45μm孔径的滤片对酱香型白酒过滤效果最佳,0.1... 采用不同孔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质的微孔过滤片,分别对固态法浓香型、酱香型白酒进行过滤,以未过滤酒样作为空白样,研究高分子过滤片孔径大小对白酒香味组分的过滤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45μm孔径的滤片对酱香型白酒过滤效果最佳,0.1μm孔径的滤片对浓香型白酒过滤效果最好,白酒中的香味组分成分损失最少。滤片过滤对杂醇油等不良香味组分以及易引起浑浊的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吸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过滤片 孔径大小 白酒过滤 浓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 香味组分
下载PDF
不同澄清剂对桂花鸭梨复合型果酒澄清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金松 冯兴垚 +3 位作者 刘茗铭 边名鸿 袁晓龙 罗广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以粗滤后的桂花鸭梨果酒为试验对象,加入壳聚糖、硅藻土、明胶、海藻酸钠、皂土、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和复合果胶酶等不同澄清剂处理,并对处理前后酒体的透光率、色度、理化指标及感官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澄清... 以粗滤后的桂花鸭梨果酒为试验对象,加入壳聚糖、硅藻土、明胶、海藻酸钠、皂土、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和复合果胶酶等不同澄清剂处理,并对处理前后酒体的透光率、色度、理化指标及感官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澄清剂壳聚糖澄清效果最好,添加量为0.8 g/L时,透光率达95.9%;壳聚糖-复合果胶酶-pvpp复合澄清剂的澄清效果优于单一澄清剂,其最优组合为PVPP为0.8 g/L,壳聚糖为1 g/L,复合果胶酶为0.06 g/L,透光率为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鸭梨果酒 澄清剂 理化指标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中国白酒品质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金松 张敬雨 +2 位作者 许愿 郑若欣 杨路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5-56,59,共3页
传统白酒品质鉴别方法主要通过感官尝评的方式来区分白酒的香气、口感、风格,其方法简便、实用,但缺乏客观指标。本研究尝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30个批次的浓香型系列白酒以及2个假冒伪劣产品的白酒样品进行微观形态的表征。结果表明,... 传统白酒品质鉴别方法主要通过感官尝评的方式来区分白酒的香气、口感、风格,其方法简便、实用,但缺乏客观指标。本研究尝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30个批次的浓香型系列白酒以及2个假冒伪劣产品的白酒样品进行微观形态的表征。结果表明,真酒和假酒在微观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建立的方法为泸州老窖酒的真伪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白酒 品质鉴别 微观形态
下载PDF
白酒中微量成分与乙醇协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认识 被引量:7
9
作者 赵金松 张宿义 卢中明 《酿酒科技》 2009年第9期78-79,共2页
中国白酒成分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点,这些决定了中国白酒中任何一种单一的微量成分均能对酒体产生效应。要了解中国白酒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必须将微量成分与乙醇协同作用相结合,对白酒微量成分的研究,不仅对阐述白酒的健康作用... 中国白酒成分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点,这些决定了中国白酒中任何一种单一的微量成分均能对酒体产生效应。要了解中国白酒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必须将微量成分与乙醇协同作用相结合,对白酒微量成分的研究,不仅对阐述白酒的健康作用机制有重要的作用,它还可用于白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同时也是生产健康白酒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微量成分 协同作用 人体健康
下载PDF
芦荟苹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金松 吴士业 刘清斌 《酿酒》 CAS 2006年第6期98-100,共3页
以芦荟、苹果为原料,利用芦荟与苹果共发酵生产出的芦荟苹果酒,不仅使芦荟和苹果的特点充分得以结合,而且营养丰富、典型性突出。
关键词 芦荟 苹果 发酵工艺 果酒
下载PDF
白酒微观形态与货架稳定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金松 吴士业 罗惠波 《酿酒》 CAS 2005年第5期22-23,共2页
通过对溶胶的稳定和聚沉微观形态的分析,剖析了形成白酒货架沉淀机理,探讨了温度、引入金属离子以及溶胶本身的一些因素对白酒货架稳定的影响。
关键词 白酒 胶体 微观形态 稳定性
下载PDF
橡木桶贮白酒主要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金松 陈宏宇 +1 位作者 张良 沈才洪 《酿酒》 CAS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定期测定成品的浓香型白酒在橡木桶中的总酸、总酯、酒精度、固形物和色度等理化指标,研究橡木桶陈酿对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过程中,酒精度变化较小,白酒的色度、固形物均增加;总酸在增加,总酯在减少。旧桶酒样的色... 通过定期测定成品的浓香型白酒在橡木桶中的总酸、总酯、酒精度、固形物和色度等理化指标,研究橡木桶陈酿对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橡木桶陈酿过程中,酒精度变化较小,白酒的色度、固形物均增加;总酸在增加,总酯在减少。旧桶酒样的色度、固形物几乎没有变化,新桶的总酸始终比旧桶的高。三种不同酒度的贮存实验表明,以52%vol酒样用于橡木桶物质浸提所得到的效果是三种酒度中最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木桶 浓香型白酒 贮存 检测 理化指标
下载PDF
橡木桶贮存白酒香气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金松 陈宏宇 +1 位作者 徐岩 张良 《酿酒科技》 2018年第1期26-28,32,共4页
将固态发酵的52%vol浓香型白酒分别贮存于新旧橡木桶中进行陈酿试验,取得的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浓香型白酒在橡木桶贮存4个月后白酒香气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旧橡木桶贮存的白酒酒体中的糠醛几乎没有增加,而新橡木... 将固态发酵的52%vol浓香型白酒分别贮存于新旧橡木桶中进行陈酿试验,取得的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浓香型白酒在橡木桶贮存4个月后白酒香气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旧橡木桶贮存的白酒酒体中的糠醛几乎没有增加,而新橡木桶贮存的酒体中增加明显,新旧橡木桶贮存后乙缩醛均呈现下降趋势,乙醛有所降低。旧橡木桶贮存后乙酸呈现上升趋势,己酸及丁酸出现下降趋势,酯类物质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木桶 浓香型白酒 香气物质 陈酿 酒度
下载PDF
猪血中血红素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金松 《肉类研究》 2006年第3期49-51,共3页
对猪血中血红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血红素的最优工艺条件,即:溶血时,添加去离子水3倍,氯仿4倍;分离血红素是,加丙酮6倍、同时调节pH值为3;结晶血红素加1mol/L醋酸钠1倍,调节pH值为5。根据本工艺可从1000ml猪... 对猪血中血红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血红素的最优工艺条件,即:溶血时,添加去离子水3倍,氯仿4倍;分离血红素是,加丙酮6倍、同时调节pH值为3;结晶血红素加1mol/L醋酸钠1倍,调节pH值为5。根据本工艺可从1000ml猪血红细胞中提取4.9201g、纯度达60%的血红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 提取工艺 醋酸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龟板胶酶解优化条件的研究
15
作者 赵金松 罗惠波 +1 位作者 吴华昌 吴士业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水解龟板胶,同时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用正交实验考查了影响酶解的四个主要因素(pH值、酶水解温度、底物浓度,酶水解时间)。研究表明,此法能有效降低龟板胶的分子量,增加多肽量,减少浑浊度及沉淀物,其最佳... 采用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水解龟板胶,同时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用正交实验考查了影响酶解的四个主要因素(pH值、酶水解温度、底物浓度,酶水解时间)。研究表明,此法能有效降低龟板胶的分子量,增加多肽量,减少浑浊度及沉淀物,其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50℃、pH值为8.5、底物浓度8%、酶解时间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胶 酶水解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红曲与产酯酵母酯化黄水代谢物的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帅 赵金松 +3 位作者 郑佳 刘琨毅 黄钧 周荣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共5页
以酿酒副产物黄水为基质,比较红曲霉AS 3.972和产酯酵母2.10、2.178生物催化的产物特征。基于气-质联用(GC-MS)对其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菌株转化有机酸及产物组分的能力不同。红曲粗酶转化有机酸的能力较酵母2.10和2.178... 以酿酒副产物黄水为基质,比较红曲霉AS 3.972和产酯酵母2.10、2.178生物催化的产物特征。基于气-质联用(GC-MS)对其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菌株转化有机酸及产物组分的能力不同。红曲粗酶转化有机酸的能力较酵母2.10和2.178的稍高,酯化能力较强,较后两者分别高出56.81%和80.85%,并检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等13种酯类组分,挥发组分的结构轮廓与浓香型白酒的类似。红曲粗酶催化产物的主成分以及OAV分析说明,基于红曲粗酶的黄水资源化技术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 产酯微生物 生物转化 气-质联用 酯化产物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曲中的挥发性组分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勇 陈泽军 +4 位作者 周瑞平 黄钧 赵金松 秦臻 周荣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剖析大曲挥发性组分的特点,以有效峰数量和峰面积作为比较指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样品用量以及萃取方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以期提高该技术对大曲挥发性组分的萃取效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剖析大曲挥发性组分的特点,以有效峰数量和峰面积作为比较指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样品用量以及萃取方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以期提高该技术对大曲挥发性组分的萃取效率。结果表明:采用85μm CAR/PDMS萃取头,大曲用量2.0g,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50min以及不加溶剂的萃取方式对大曲挥发性组分的萃取效果较好。运用该条件在泸州老窖的中高温大曲样品中共检出挥发性组分34种,包括烯烃类2种,吡嗪类10种,芳香族类10种,酯类12种,分别占总数的5.88%,29.41%,29.41%,3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挥发性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消长与香味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吕辉 张宿义 +2 位作者 冯治平 赵金松 方军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0年第3期37-40,59,共5页
本文对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以及理化因子进行了研究,并利用GC-MS对糟醅所含香味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糟醅微生物的变化调控着理化因子以及香味成分的变化,初步揭示了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
关键词 微生物 浓香型白酒 理化因子 香味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黑豆米酒发酵工艺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琨毅 王琪 +2 位作者 冯雨辰 赵金松 袁华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3,共5页
以生料曲为糖化发酵剂,黑豆、大米为原料混合发酵进行生料酒的酿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物料比(黑豆∶大米)、料液比、接种量及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 以生料曲为糖化发酵剂,黑豆、大米为原料混合发酵进行生料酒的酿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物料比(黑豆∶大米)、料液比、接种量及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黑豆米酒最优的酿造工艺条件为物料比1∶1.5(g∶g)、料液比1∶3.0(g∶m L)、接种量2.3%、发酵时间21 d。在此条件下,黑豆米酒感官评分为91.5分,色泽玫红、透明、粮香与酒香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米酒 生料酿酒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条件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质量糟醅发酵过程中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郝建宇 张宿义 +2 位作者 赵金松 税梁扬 张玉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质量糟醅在发酵过程中取样,并对常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进行跟踪分析,初步探讨了各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质量糟醅的相关发酵机理。试验证明质量糟醅在窖池中进行着缓慢的酯化反应,这也是采...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质量糟醅在发酵过程中取样,并对常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进行跟踪分析,初步探讨了各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质量糟醅的相关发酵机理。试验证明质量糟醅在窖池中进行着缓慢的酯化反应,这也是采取质量措施后产酒质量优于普通窖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糟醅 理化指标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