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RNA编辑酶ADAR1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青川 张德新 +2 位作者 罗晓星 苏映军 杨静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 探索淋巴细胞增殖时RNA编辑酶ADAR1的变化。方法 ①ADAR1底物的合成 ,利用含有α -tropomyosin基因的质粒pBluescriptSK(+/- ) ,体外转录的方法 ,合成双链RNA底物 ,掺入α - 3 2 P -ATP标记 ;②分离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内的淋巴细... 目的 探索淋巴细胞增殖时RNA编辑酶ADAR1的变化。方法 ①ADAR1底物的合成 ,利用含有α -tropomyosin基因的质粒pBluescriptSK(+/- ) ,体外转录的方法 ,合成双链RNA底物 ,掺入α - 3 2 P -ATP标记 ;②分离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 ,加入IL - 2 /Con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 ,于不同的时间点收取细胞 ,裂解后用合成好的底物测定ADAR1的活性 ;③应用薄层色谱 ,观察细胞裂解物作用后的RNA中有多少腺嘌呤核苷变成了次黄嘌呤核苷 ;④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结果 加入IL - 2 /ConA的淋巴细胞与未加入的比较 ,前者于 30h起ADAR1的活性升高 ,72h达高峰 ,其变化与细胞增殖曲线相一致。结论 首次发现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ADAR1的活性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编辑酶 ADAR1 小鼠 原代淋巴细胞
下载PDF
阳离子微电流探测仪在腹部肿瘤术中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赵青川 帝振宇 +4 位作者 周景师 何勇 赵威 王存香 高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使用一种微电流探测仪来观察腹部恶性肿瘤与Na+微电流的关系,为临床准确快速诊断肿瘤探索一种新方法。方法44例腹部肿瘤病人,男24例,女20例,年龄24~73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为中晚期病人,其中胃癌5例,肝癌8例,乳腺包块4例,腋窝包块... 目的使用一种微电流探测仪来观察腹部恶性肿瘤与Na+微电流的关系,为临床准确快速诊断肿瘤探索一种新方法。方法44例腹部肿瘤病人,男24例,女20例,年龄24~73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为中晚期病人,其中胃癌5例,肝癌8例,乳腺包块4例,腋窝包块2例,颈部包块1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5例,肾癌2例,肾上腺癌1例,卵巢癌2例,前列腺癌1例,子宫肌瘤1例,肝门部胆管癌9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采用钠离子微电流探测仪器,手术中检测10例,肿块标本离体后检测34例。检测部位包括正常组织、瘤组织表面和切面、周围淋巴结,比较肿瘤组织和同器官正常组织Na+微电流的变化,并对腹部肿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明确其病变性质。结果43例(97.72%)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Na+微电流有明显的差异,肿瘤组织Na+微电流均超过30μA,最高者达到60~70μA,正常组织多在20μA左右,没有一例超过30μA。结论利用细胞内阳离子差产生的微电流来诊断肿块的良恶性,快速、简捷、准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微电流探测仪 细胞分裂 腹部 肿瘤 诊断 钠离子微电流
下载PDF
RNA编辑酶ADAR1对淋巴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青川 张德新 +2 位作者 罗晓星 苏映军 扬静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6-268,277,共4页
目的 探索ADAR1活性升高对淋巴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①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 :PCR从小鼠cDNA中放大ADAR1全长基因 ,连入反转录病毒MIEV载体 ,感染包装细胞后分泌病毒颗粒 ;②病毒颗粒感染T淋巴细胞CTLL2和B淋巴细胞A2 0 ,观察细胞... 目的 探索ADAR1活性升高对淋巴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①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 :PCR从小鼠cDNA中放大ADAR1全长基因 ,连入反转录病毒MIEV载体 ,感染包装细胞后分泌病毒颗粒 ;②病毒颗粒感染T淋巴细胞CTLL2和B淋巴细胞A2 0 ,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 ;③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 ADAR1/MIEV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后 ,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 ADAR1在淋巴细胞发挥功能方面起有重要的作用 ,但哪些物质需要编辑以及具体机制如何 ,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编辑酶 ADAR1 淋巴细胞 反转录病毒 细胞增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一种致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创伤动物模型的简便小型撞击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青川 李开宗 +2 位作者 高志清 付由池 窦科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40-240,共1页
一种致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创伤动物模型的简便小型撞击器赵青川,李开宗,高志清,付由池,窦科峰(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腹部损伤,闭合性;撞击器;腹部伤;兔中图号R-33;R64在以往的创伤研究中,虽已建... 一种致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创伤动物模型的简便小型撞击器赵青川,李开宗,高志清,付由池,窦科峰(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腹部损伤,闭合性;撞击器;腹部伤;兔中图号R-33;R64在以往的创伤研究中,虽已建立了多种撞击器,但这些设备大多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闭合性 撞击器 动物模型 创伤
下载PDF
大鼠肝缺血时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变化及消炎痛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青川 高志清 杨继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19-522,共4页
本实验以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缺血及再灌注后大鼠肝组织6-酮-前列腺F_(1α)(6-Keto-PGF_(1α)和血栓素B_2(TXB_2)含量,同时观察了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显示:缺血和... 本实验以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缺血及再灌注后大鼠肝组织6-酮-前列腺F_(1α)(6-Keto-PGF_(1α)和血栓素B_2(TXB_2)含量,同时观察了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及组织学改变。结果显示:缺血和再灌注后TXB_2含量显著上升,6-Keto-PGF_(1α)无明显变化,6-Keto-PGF_(1α)/TXB_2比值明显降低。缺血前30分钟腹腔注射消炎痛(10mg/kg),抑制了TXB_2的升高及6-Keto-PGF(1α)/TXB_2比值的降低,ALT和AST升高显著减轻,组织学改变明显好转。说明TXB_2在大鼠肝缺血损伤中占有重要作用。消炎痛提前注入动物体内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 吲哚美辛 血栓素 肝缺血
下载PDF
FK506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青川 窦春青 +1 位作者 窦科峰 陶开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实验观察FK5 0 6对大鼠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入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实验前 12h及 1h分别以生理盐水(4mL kg)灌胃 ,实验时经胰胆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 ;胰腺炎组... 目的 :实验观察FK5 0 6对大鼠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入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实验前 12h及 1h分别以生理盐水(4mL kg)灌胃 ,实验时经胰胆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 ;胰腺炎组实验时经胰胆管逆行注入 5 %牛磺胆酸钠(80mg kg) ;FK组实验前 12h及 1h分别以FK5 0 6 (4mL kg)灌胃。观察 2 4h存活率 ,血清TNF α水平 ,肺湿重 干重比值和肺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 :胰腺炎组 2 4h大鼠存活率 5 0 % ,FK组 10 0 % ,FK组肺湿重 干重比值和显微镜下病理损伤程度较未预防组明显减轻 ,血清TNF α水平也降低。结论 :FK5 0 6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导致的肺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大鼠 肺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的识别和再移植的时机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青川 刘正才 +2 位作者 杨雁灵 李海民 窦科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606-1607,共2页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 ,探讨肝移植后原发性肝功能低下 (primarydisfunction,PDF)和原发性肝无功能 (primarynonfunction,PNF)的判断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 2 0 0 2以来 7例肝移植资料 ,统计了供体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标...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 ,探讨肝移植后原发性肝功能低下 (primarydisfunction,PDF)和原发性肝无功能 (primarynonfunction,PNF)的判断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 2 0 0 2以来 7例肝移植资料 ,统计了供体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标 (bodymassindex)和肝功情况 ,分析受体术前ICU治疗时间 ,手术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 ,冷缺血时间 ,无肝期时间 ,术后 3d失血量、凝血治疗等指标 .结果 :7例患者存活 5例 ,1例因PDF死亡 ,1例因肺栓塞死亡 .PDF死亡特点如下 :术中术后胆汁量少 ,术后转氨酶持续升高 ,AST/ALT达 14 1.9/112 .5 μkat·L-1,凝血功能障碍 ,术后凝血治疗超过 3d ,术后很快出现肾衰 ,始终不能脱离呼吸机 ,且有意识障碍 .结论 :移植术后肝功能在Pokorny 4级以上者 ,且术后 3d仍未出现好转迹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原发性肝无功能 原发性肝功能低下
下载PDF
中美医师培养若干特点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青川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4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医师培养 中国 美国 社会心理学 住院医生
下载PDF
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青川 《腹部外科》 2007年第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术后营养支持 肝硬化病人 围手术期 移植病人 肝移植术后 营养不良 分解代谢 负氮平衡
下载PDF
胆总管下端结石处理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青川 《腹部外科》 2010年第5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胆总管下端结石 二次手术 医疗纠纷 检查手段
下载PDF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细胞中UDP-GT mRNA原位分子杂交
11
作者 赵青川 樊代明 +4 位作者 李开宗 付由池 史宪杰 陶开山 范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细胞内匍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变化和该酶mRNA表达.方法:①用UDP-葡萄糖醛酸和2-氨基酚为底物,测定肝组织均浆UDP-GT活性.②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与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图像分析仪进行灰...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细胞内匍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变化和该酶mRNA表达.方法:①用UDP-葡萄糖醛酸和2-氨基酚为底物,测定肝组织均浆UDP-GT活性.②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与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图像分析仪进行灰度测定,观察mRNA的表达.结果:患者组27%的患者UDP-GT活性降低,而正常对照组仅有14%的人降低;UDP-GT mRNA的表达虽有降低趋势,但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部分患者肝细胞内UDP-GT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 肝细胞 UDP-GT MRNA
下载PDF
中国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调查报告
12
作者 宋春花 程好晴 +51 位作者 崔久嵬 许红霞 王昆华 翁敏 郭增清 周福祥 林源 巴一 袁凯涛 胡雯 马虎 李苏宜 冯长艳 李增宁 赵青川 李纪鹏 郑瑾 吕全军 李涛 陈俊强 贺英 高茜 吴静 王辉 姚庆华 杨家君 刘明 宋新霞 陈公琰 丛明华 马文君 余亚英 罗素霞 周岚 乔秋阁 王巍 冯永东 罗琪 邱红 施咏梅 姜海平 齐玉梅 管文贤 陈甲信 黄河 余震 方玉 陈子华 付振明 王畅 李薇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638-650,共13页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2019年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诊断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情况。结果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为18.1%(11175/61627)。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因肿瘤类型、TNM分期、年龄、性别、地理区域及治疗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较高,其中胰腺癌患者患病率最高[32.4%(311/961)];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随TNM分期增高而增大(P<0.05);70岁以上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最高[34.7%(3510/10129)];女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16.1%(5544/34381)比20.7%(5631/27246),P<0.05];东北地区的患者患病率最低[14.7%(2398/1630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患病率最高[22.1%(1635/7412)]。此外,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职业、教育水平、民族、居住地的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水平低、农民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风险更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以大规模数据报告了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消化道系统、老年、农民、低教育水平及进展期肿瘤患者等是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肉减少症 四肢骨骼肌指数 现况调查 患病率 影响因素 老年 消化道系统
下载PDF
肝外胆管癌70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赵青川 高志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9期518-519,共2页
分析了该院1975~1990年间收治的胆管癌70例。其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痘伴上腹胀痛不适者64例(93%),表现为急性胆管炎症状者6例(18%)。发病早期按“肝炎”误诊误治者27侧(38%)。影像学检查PTC,ERCP 诊断串高于B 超和CT。手术切除率仅为5.... 分析了该院1975~1990年间收治的胆管癌70例。其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痘伴上腹胀痛不适者64例(93%),表现为急性胆管炎症状者6例(18%)。发病早期按“肝炎”误诊误治者27侧(38%)。影像学检查PTC,ERCP 诊断串高于B 超和CT。手术切除率仅为5.7%(4/70)。文中并探讨了早期诊断率低和切除率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胆道肿瘤
下载PDF
小肠移植受者长期疗效影响因素及其监控防治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勉 陈冬利 +1 位作者 吴国生 赵青川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3-336,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及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小肠本身为固有的高免疫原性、有菌的空腔器官等因素,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不甚理想。移... 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小肠移植术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及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小肠本身为固有的高免疫原性、有菌的空腔器官等因素,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不甚理想。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等仍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随着对移植免疫反应的深入了解,体液免疫因素在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与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小肠移植术后长期疗效有赖于对排斥反应、感染等因素的有效监控防治及免疫耐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移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供体特异性抗体(DSA) 嵌合现象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感染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下载PDF
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与首次手术术式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陶开山 窦科峰 +3 位作者 李开宗 高志清 付由池 赵青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与原手术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近 30年来收治的 2 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先天性胆管囊肿总癌变率 14 8% ;原手术为囊肿内引流术者的癌变率显著高于囊肿切除术 (P <...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与原手术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近 30年来收治的 2 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先天性胆管囊肿总癌变率 14 8% ;原手术为囊肿内引流术者的癌变率显著高于囊肿切除术 (P <0 .0 0 1) ;囊肿内引流术后患者癌变年龄显著小于囊肿切除术 (P <0 .0 1)和未手术者 (P <0 .0 1) ;囊肿内引流术后发生癌变的年限显著短于囊肿切除术 (P <0 .0 1) ;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者的发病年龄比未手术者早 15 4年。结论 囊肿内引流术能加速和促进癌变发生 ,应废用 ;囊肿切除术应列为首选术式 ;囊肿应尽可能切净 ,不能切净者应剥除内膜或破坏其粘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先天性 囊肿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两套袖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改进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军 窦科峰 +3 位作者 赵青川 张洪涛 孔亚林 张福琴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5-837,共3页
目的:改进两套袖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研究其手术成功率和远期存活率.方法:在Kamada两套袖法基础上,着重对供肝分离、灌注、肝上下腔静脉切取,肝上下腔静脉吻合,胆管吻合等手术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结果:改进方法共施行手术80次,与以往9... 目的:改进两套袖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研究其手术成功率和远期存活率.方法:在Kamada两套袖法基础上,着重对供肝分离、灌注、肝上下腔静脉切取,肝上下腔静脉吻合,胆管吻合等手术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结果:改进方法共施行手术80次,与以往92次传统手术法相比,供体手术时间(24.3±3.2)min和受体手术时间(56.4±5.0)min缩短(P<0.05),48h存活率91.3%(73/80)和1wk存活率87.5%(70/80)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进的两套袖法大鼠原位肝移植能明显提高供肝的质量和受体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大鼠 模型 改进
下载PDF
胰头癌姑息性手术术式选择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陶开山 窦科峰 +3 位作者 李开宗 高志清 付由池 赵青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头癌姑息性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近 2 0年来 187例姑息性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死亡率 8 6 % ;肝 (胆 )总管空肠吻合术 (HDJS)手术死亡率并不高于胆囊空肠吻合术 (CJS) (P >0 .0 5... 目的 探讨胰头癌姑息性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 对近 2 0年来 187例姑息性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死亡率 8 6 % ;肝 (胆 )总管空肠吻合术 (HDJS)手术死亡率并不高于胆囊空肠吻合术 (CJS) (P >0 .0 5 ) ,HDJS术后复发性黄疸和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CJS(P <0 .0 2 5 ) ,术后生存期显著长于CJS(P <0 .0 1) ;胆肠吻合加胃空肠吻合术 (GJS)手术死亡率并不显著高于单纯胆肠吻合术 (P >0 .0 5 ) ,术后生存期却显著长于胆肠吻合术 (P <0 .0 1)。单纯胆肠吻合术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为2 9 3%。结论 胰头癌姑息性手术术式应尽量选择Roux en Y式HDJS ,同时作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外科学 吻合术 ROUX-EN-Y 随访研究
下载PDF
DWI及ADC值在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娓娓 全志永 +5 位作者 陈燕 王珂 任芳 赵青川 任静 宦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在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伴有可测淋巴结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行MRI-DWI检查,测...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探讨其在化疗疗效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伴有可测淋巴结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行MRI-DWI检查,测量化疗前和化疗后60d每个淋巴结的长径、垂直短径,以及化疗前和化疗后各时间点每个淋巴结的ADC值,化疗后60d行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分组切除淋巴结共1258枚送病理活检,标记淋巴结组别,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全阳性组(231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有转移)和全阴性组(495枚,整组切除之淋巴结均无转移),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前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分析全阳性组中各疗效组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化疗前全阳性组与全阴性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阳性组中部分有效组(PR组)及稳定组(SD组)化疗前、化疗后3、7、30和60dADC值均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有效组(CR组)可测时间点内随时间进展ADC值也呈上升趋势,化疗前与化疗后各可测时间点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ADC值可初步判断胃癌患者可测淋巴结的性质,并可动态观察和早期定量监测胃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关于日间手术模式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5
19
作者 刘小南 俞德梁 +3 位作者 赵青川 刘朝旭 宁鹏涛 文家治 《医学与哲学(B)》 2014年第2期56-59,共4页
日间手术最早始于英国,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患者入院、手术以及出院,该模式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接受并推广。安全开展日间手术必须具备良好的设备条件,同时拥有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师及专业护士在内的合格规范的日间手术团队,并在患者选... 日间手术最早始于英国,指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患者入院、手术以及出院,该模式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接受并推广。安全开展日间手术必须具备良好的设备条件,同时拥有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师及专业护士在内的合格规范的日间手术团队,并在患者选择、术前准备与评估、麻醉与围手术期镇痛、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控制、康复与离院标准、随访与再入院等各方面遵循相应地规范性要求,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医疗安全与患者利益。日间手术模式正符合我国当前医改对"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的要求,近年来也日益受到我国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医疗模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半乳糖基化壳聚糖肝靶向性基因转导的体内实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剑平 窦科峰 +5 位作者 陈勇 鱼军 杨雁灵 赵青川 乔庆 毛海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目的:研究半乳糖基化壳聚糖(Galactosylated chitosan, GC)在狗体内的肝靶向性作用. 方法:GC与质粒pEGFP-N1混和制备成纳米微囊复合物,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杂种狗术前1 d静脉注射氯化钆(14 mg/kg)以清除Kupffer细胞.将含1 mg质粒的... 目的:研究半乳糖基化壳聚糖(Galactosylated chitosan, GC)在狗体内的肝靶向性作用. 方法:GC与质粒pEGFP-N1混和制备成纳米微囊复合物,体外转染SMMC-7721细胞.杂种狗术前1 d静脉注射氯化钆(14 mg/kg)以清除Kupffer细胞.将含1 mg质粒的纳米微囊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注射入动物体内.48 h 后取主要脏器组织做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荧光蛋白表达情况.以裸质粒作为对照. 结果:7721细胞中有绿荧光蛋白的表达,体内实验GC组肝组织中有绿荧光蛋白表达,其他脏器组织中仅有微量表达. 结论:半乳糖基化壳聚糖在体外有较高的转染率,在大动物体内有肝靶向性作用,肝动脉、门静脉联合给药是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基化 体内实验 壳聚糖 基因转导 肝靶向性 SMMC-7721细胞 Kupffer细胞 chitosan 靶向性作用 绿荧光蛋白 显微镜下观察 纳米微囊 动物体内 脏器组织 门静脉注射 体外转染 经肝动脉 冰冻切片 表达情况 蛋白表达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