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构建沉积学课堂教学设计范式——基于参加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思考
1
作者 由雪莲 辛仁臣 +1 位作者 杨宗锋 于炳松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基于对参赛地质学课程“沉积岩与沉积相”的课堂教学设计范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课程课堂讲授特点入手,对教学目标设计、沉积岩与沉积相两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关系、实践性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总结了有效构建沉积学课堂... 基于对参赛地质学课程“沉积岩与沉积相”的课堂教学设计范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课程课堂讲授特点入手,对教学目标设计、沉积岩与沉积相两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关系、实践性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总结了有效构建沉积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学 青教赛 教学设计 教学竞赛
下载PDF
松辽坳陷深水湖盆层序界面特征及低位域沉积模式 被引量:55
2
作者 辛仁臣 蔡希源 王英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 ,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陡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 白垩系青山口组到嫩江组沉积时期 ,松辽盆地为深水坳陷湖盆 ,沿长轴方向为缓坡 ,而在短轴方向为陡坡。缓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不明显 ,陡坡条件下 ,三级层序界面不仅表现为沉积相带的迁移 ,而且在地震剖面上的超削反射终止特征十分明显。在层序内部均可识别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在层序的低位域 ,沿盆地长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十分发育 ,在河口的前方形成分布较广、相对较薄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及湖底扇 ;沿短轴方向 ,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 ,而发育河口坝和远砂坝 ,向湖区方向 ,过渡为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 ,在前三角洲和深湖沉积区发育大量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坳陷深水湖盆 沉积相 地震剖面 三角洲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层序地层格架与古地理 被引量:20
3
作者 辛仁臣 贾进华 杨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5-676,共12页
利用110余口钻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运用沉积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层序地层格架。自下而上,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发育东河层序(SQd)、巴楚1层序(SQb1)、巴楚2层序(SQb2)、卡拉沙... 利用110余口钻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运用沉积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层序地层格架。自下而上,塔里木盆地上泥盆—下石炭统发育东河层序(SQd)、巴楚1层序(SQb1)、巴楚2层序(SQb2)、卡拉沙依1层序(SQk1)共4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可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查明了各层序的地层分布和古地理格局,自下而上,各层序的地层分布范围逐层扩展超覆,古地理格局由SQd发育时期的浅海海湾—半岛演化为SQb1和SQb2发育时期的浅海—孤岛,到SQk1发育时期,塔北地区全部沉没于水下,形成广阔的浅海。SQd、SQb1、SQb2地层向"半岛"和"孤岛"超覆,"半岛"和"孤岛"的周缘是有利的地层圈闭发育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上泥盆—下石炭统 层序地层 地层分布 古地理格局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三段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分布 被引量:8
4
作者 辛仁臣 王树恒 +4 位作者 梁江平 姜涛 李瑾 王林 郝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2-790,798,共10页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青山口组三段划分3个四级层序(Cg2、Cg1、Cg0),每个四级层序均可划分为四级湖泊扩张体系域和四级湖泊收缩体系域,自下而上,Eg2地层分布范围最大,Sg2地层分布范围略小,地层尖灭线位于西斜坡的西部;Eg1地层尖灭线位于西...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青山口组三段划分3个四级层序(Cg2、Cg1、Cg0),每个四级层序均可划分为四级湖泊扩张体系域和四级湖泊收缩体系域,自下而上,Eg2地层分布范围最大,Sg2地层分布范围略小,地层尖灭线位于西斜坡的西部;Eg1地层尖灭线位于西斜坡的中部,Sg1地层分布范围比Eg1略小;Eg0地层尖灭线位于西斜坡的东部,Sg0地层尖灭线进一步东移。剖面上,富砂的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砂质滩坝在三级和各四级层序界面附近最为发育,而四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附近以富泥的滨浅湖混合滩微相为主。平面上,不同四级层序体系域的沉积微相分布既有一定继承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西部斜坡 青山口组三段 高频层序 沉积微相
下载PDF
松辽盆地富拉尔基油田油气输导体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辛仁臣 杨波 +2 位作者 王树恒 梁江平 李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4-562,共9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斜坡北部300余口探井的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分析,研究下切谷充填体对富拉尔基油田油气成藏的输导作用。富拉尔基油田的主力产层是姚家组二、三段砂岩,油气主要来源于80 km以东的齐家—古龙凹陷,油气远距离运移的输导层...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斜坡北部300余口探井的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分析,研究下切谷充填体对富拉尔基油田油气成藏的输导作用。富拉尔基油田的主力产层是姚家组二、三段砂岩,油气主要来源于80 km以东的齐家—古龙凹陷,油气远距离运移的输导层主要为充填下切谷的逐层超覆砂岩复合体。向盆地方向,下切谷充填体与齐家—古龙凹陷的三角洲砂体叠覆衔接;向盆地边缘方向,下切谷充填体与最大湖泛期形成的滨浅湖砂质滩坝叠覆衔接,形成三角洲—下切谷充填沉积体—滨岸砂质滩坝叠覆的富砂沉积体系。向盆地方向,三角洲砂体分叉尖灭在泥岩(成熟烃源岩)中,将有效烃源灶生成的油气输导至下切谷充填体中,沿下切谷底界面溯源逐层叠置超覆的下切谷充填沉积体远距离输导油气,上倾尖灭的滨浅湖砂质滩坝岩性圈闭捕集油气,形成富拉尔基油藏。与下切谷充填体相关的富砂沉积体系中,有效油气输导体系局限于杜412井—杜71井—杜65井—江39井—江41井及富拉尔基油田一线。单纯油气输导通道为油气浸染程度高、残余油饱和度低的产水层,北西向串珠状分布的白音诺勒、二站、阿拉新、江桥等油气田的形成与这一油气有效输导体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富拉尔基油田 姚家组 下切谷 油气输导体系
下载PDF
湖盆无曝露缓坡带层序界面特征及成因——以松辽盆地他拉哈地区上白垩统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辛仁臣 张雪辉 +2 位作者 张翼 郭涛 张春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5,共9页
松辽盆地他拉哈地区在泉头组四段—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为长期被湖水覆盖的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在岩性—测井曲线特征上,有7种表现形式:(1)砂岩发育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2)砂岩发育段与含砂泥岩层(组)之间的正反旋... 松辽盆地他拉哈地区在泉头组四段—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为长期被湖水覆盖的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在岩性—测井曲线特征上,有7种表现形式:(1)砂岩发育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2)砂岩发育段与含砂泥岩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3)含砂泥岩层(组)与砂岩发育段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4)钙质含量较高层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5)钙质含量较高的层(组)与含砂泥岩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6)含砂泥岩层(组)与钙质含量较高的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7)含砂泥岩层(组)内部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二级和三级层序界面以砂岩发育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为主,分别占92%和39%。四级层序,7种类型的界面出现的概率差别较小,表现形式具有真正的层序界面特征多样性。层序界面的特征取决于湖平面的升降、物源供应强度和蒸发作用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层序界面 成囚分析 缓坡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姚家组西部坡折带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辛仁臣 王英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1-624,共4页
沉积盆地的坡折带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场所 .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 -姚家组沉积时期西部明显发育富裕一级坡折带和泰康 -大安二级坡折带 .隐伏断裂、差异沉积与压实作用控制了坡折带的形成与演... 沉积盆地的坡折带是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场所 .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 -姚家组沉积时期西部明显发育富裕一级坡折带和泰康 -大安二级坡折带 .隐伏断裂、差异沉积与压实作用控制了坡折带的形成与演化 .松辽盆地西部发育扎赉特旗、嫩江和哈拉海 3个隐伏岩石圈断裂带 ,坳陷期主要受松辽盆地北部物源、齐齐哈尔物源和英台物源影响 ,扎赉特旗、嫩江岩石圈断裂带和齐齐哈尔、英台物源控制了富裕一级坡折带的形成和演化 ,哈拉海隐伏岩石圈断裂带、松辽盆地北部和英台物源控制了泰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成因 坡折带演化 青山口—姚家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砂体中石油二次运移与聚集过程物理模拟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辛仁臣 姜振学 李思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0-782,共3页
物理模拟是阐明油气二次运移的效率、机理及其在圈闭中的聚集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针对三角洲前缘砂体这种最有利于油气藏形成的砂体类型 ,设计了石油在多层均质砂层构成的指状非均质储层运移物理模拟实验模型 ,来考查石油二次运移的通... 物理模拟是阐明油气二次运移的效率、机理及其在圈闭中的聚集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针对三角洲前缘砂体这种最有利于油气藏形成的砂体类型 ,设计了石油在多层均质砂层构成的指状非均质储层运移物理模拟实验模型 ,来考查石油二次运移的通道、效率和速率 .实验表明 ,石油二次运移的通道十分有限 ,石油在砂状体的最凸出部位进入储层后 ,主要沿指状砂体中央有限的通道 (约 5cm宽 )由油源向圈闭运移 ,而且运移速度很快 ,约 1.4cm/min ,通道上含油饱和度较低 ,约 16 % .当到达顶部的封闭层后 ,石油开始聚集成藏 .这就表明了石油二次运移、聚集成藏具有沿着有限通道快速、高效运移、聚集成藏的特征 ,揭示了石油运移“高速公路”的存在和油藏形成与大量排烃同步这一成藏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二次运移 石油聚集 成藏机理 圈闭 成藏规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辛仁臣 蔡希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0,472,共5页
利用 8 90余口钻井资料 ,综合应用埋藏历史、盆地数值模拟、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 ,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过程的控制 .松辽盆地北部普遍经历了 3次沉降、2次抬升 .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四方台组到明水组、新第三系... 利用 8 90余口钻井资料 ,综合应用埋藏历史、盆地数值模拟、成藏年代学研究方法 ,查明了松辽盆地北部埋藏历史对大庆长垣油藏成藏过程的控制 .松辽盆地北部普遍经历了 3次沉降、2次抬升 .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四方台组到明水组、新第三系泰康组到第四系沉积时期 ,构成 3次沉降 ,其中以嫩江组沉积后期 (嫩三~五段沉积时期 )和明水组沉积时期沉积速率最大 ,分别达 16 0m/Ma和 180m/Ma .而 2次区域抬升分别发生于嫩江组沉积后和明水组沉积后 ,大庆长垣背斜构造主要是在这 2次构造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青山口组主力烃源岩具有漫长的生排油历史 ,而且生排烃过程与构造活动及圈闭增长过程在时间和数值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 .在 73Ma左右和 6 5~ 4 0Ma之间为大庆长垣油藏的成藏高峰期 .盆地沉降过程是油气生成量积累的过程 ,盆地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历史 生油 排油 成藏过程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试论本科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 被引量:38
10
作者 辛仁臣 李桂范 《中国地质教育》 2006年第2期53-56,共4页
研讨式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中,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 研讨式教学是大学本科教学中,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包括: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小组研讨;学生讲述,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研讨式教学法符合教育规律,同时也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研讨式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满足了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掌握方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心理倾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研讨式教学法 教学实施过程 自我教育
下载PDF
粗粒曲流河体系河道沉积的沉积构形分析——以籍家岭泉头组露头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辛仁臣 柳成志 雷顺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9,共4页
籍家岭砂岩露头为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泉头组粗粒曲流河河道砂体。通过对该砂岩露头精细描述和沉积构形分析,阐明了粗粒曲流河砂体的内部构成。其岩性相类型有块状或层状砂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含砾中... 籍家岭砂岩露头为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泉头组粗粒曲流河河道砂体。通过对该砂岩露头精细描述和沉积构形分析,阐明了粗粒曲流河砂体的内部构成。其岩性相类型有块状或层状砂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低角度交错层理砂岩相及泥砾岩相等,这6种岩性相构成了侧向加积砂坝、顺流加积砂坝、河道边部浅滩、滞留沉积及小冲沟冲刷充填物等五种构成要素。砂体内部可识别出四个级别的界面,其中三级界面明显地反映出砂体为三次河道强化过程的产物,且后期河道强化过程明显冲刷、改造了前期河道的沉积物。从而形成了粗粒曲流河砂体内部复杂的沉积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形 岩性相 构成要素 河道砂体 泉头组
下载PDF
油气成藏系统──概念、分类和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辛仁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65-269,共5页
介绍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有关概念、成因分类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油气成藏系统将油气藏形成的各种地质因素、过程及其历史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进行整体研究。成熟烃源岩的质量、数量和油气显示情况是油气成藏系统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介绍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有关概念、成因分类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油气成藏系统将油气藏形成的各种地质因素、过程及其历史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进行整体研究。成熟烃源岩的质量、数量和油气显示情况是油气成藏系统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一个油气成藏系统中,三个关键因素是源岩充注能力、烃类运移方式和捕集方式,它们构成油气成藏系统成因分类的依据。油气成藏系统理论是油气远景评价工作十分有效的工具,已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油气成藏系统理论已成为近年来石油地质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系统 运移方式 捕集方式 油气藏
下载PDF
大庆油田成藏过程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辛仁臣 曹立岩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4期261-267,共7页
油气成藏过程涉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过程,在确定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单元时,必须包含可能供给油气藏的所有油气,依据油气势能理论,提出以流体势能的高值面为边界的聚油系统为成藏过程研究单元,综合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油层自生... 油气成藏过程涉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全过程,在确定油气成藏过程研究单元时,必须包含可能供给油气藏的所有油气,依据油气势能理论,提出以流体势能的高值面为边界的聚油系统为成藏过程研究单元,综合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油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成藏年代学研究的传统方法,阐明了大庆油田油藏的成藏过程,大庆油田成藏动力学系统内主要烃源岩在77.4Ma进入生油门限,73-65Ma为生油高峰期,大庆油田北部的背斜构造油藏成藏年代在65-40Ma,南部岩性与构造联合控制的油藏成藏年代为77.4-7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成藏过程 定量研究 聚油系统 成藏年代
下载PDF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 被引量:1
14
作者 辛仁臣 刘豪 郑求根 《中国地质教育》 2007年第1期28-33,共6页
自我教育是学习主体根据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评价、强化、否定的对象,通过自觉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和培养能力,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引导学... 自我教育是学习主体根据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评价、强化、否定的对象,通过自觉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和培养能力,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符合构建创新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大学教育阶段是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段,大学教师必须将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教育 教师职责 创新人才 教学工作
下载PDF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型、展布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69
15
作者 王英民 金武弟 +5 位作者 刘书会 邱桂强 李群 刘豪 辛仁臣 杨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3,214,共6页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研究表明 ,在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有多级坡折带 ,其成因类型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作为凸起、斜坡 (断阶 )和洼陷等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分界线的大型同沉积断裂往往形成断裂坡折带 ,从而...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研究表明 ,在箕状断陷湖盆中发育有多级坡折带 ,其成因类型有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作为凸起、斜坡 (断阶 )和洼陷等次级构造单元之间分界线的大型同沉积断裂往往形成断裂坡折带 ,从而从陡坡带到缓坡带依次发育有凸起 -陡坡边缘、陡坡 -洼陷边缘、凸起 -缓坡边缘、缓坡 -洼陷边缘等断裂坡折带。在这些坡折带附近的较小的同沉积调整断层可以形成更次级的断裂坡折 ,并形成各种复杂的坡折平面组合样式。在凸起边缘断裂坡折带的上下有时会形成侵蚀坡折带。挠曲坡折带主要与同沉积背斜、同沉积鼻状构造相伴生 ,其中在中央背斜带两翼、陡坡带的滚动背斜带和缓坡带的鼻状构造的两翼最为发育。沉积坡折带发育在大型三角洲前缘 ,以沿长轴发育的东营三角洲前缘最为典型。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体以及岩性 -构造复合圈闭的发育 ,沉积坡折带控制了低位扇、高位滑塌浊积扇以及岩性圈闭的展布 ,而挠曲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除了对砂体有控制作用外 ,更突出地表现为对地层超覆、削蚀尖灭线以及对地层圈闭发育的控制。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 ,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隐蔽圈闭 低位域 断陷盆地 东营凹陷 第三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四段—姚家组西部坡折带的成因及演化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颖 王英民 +4 位作者 赵志魁 赵占银 辛仁臣 杜金玲 王晓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6,90,共5页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根据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的综合研究,松辽盆地南部的泉头组四段—姚家组发育两级西部坡折带(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同一坡折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有着不同...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根据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的综合研究,松辽盆地南部的泉头组四段—姚家组发育两级西部坡折带(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同一坡折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期发育过程中,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的主控因素是物源的方向和侵蚀力,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后期发育主要受沉积物的供应和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坡折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不同,则坡折的规模、延伸性以及坡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 松辽盆地 坡折带 层序地层 泉头组四段-姚家组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一)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52,共20页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恢复。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发育22种岩相组合和10种古地理单元,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板块解体、汇聚造山及大陆形成的影响;以前寒武纪及古生代7个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为例,前寒武纪晚期及寒武纪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大规模解体时期,造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较小,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扩展;泥盆纪随劳俄超大陆的形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开始增加,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萎缩;二叠纪潘基亚大陆形成,全球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的发育达到极盛,滨浅海相区分布十分局限。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分析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要素形成条件,揭示全球油气分布规律,科学预测油气富集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图 板块构造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岩相组合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部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其对地层分布模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颖 王英民 +3 位作者 王晓洲 辛仁臣 赵志魁 赵占银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8-506,共9页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松辽盆地西部发育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两级坡折带,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对其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松辽盆地西部发育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两级坡折带,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坡折带的成因演化及对其地层分布的控制作用。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期发育过程中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物源的方向和侵蚀力是其主控因素,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后期主要受沉积物的供应和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沟槽的共同作用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控制了低位域发育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 松辽盆地 坡折带 层序地层 泉头组四段—姚家组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二)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68,共21页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陆生长时期的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显著增加;滨浅海相区具有前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新近纪等3个明显的旋回,与之相对应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亦呈3个旋回;湖泊相在中新生代相对发育;蒸发岩盐沼相主要发育在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系是全球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其次是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油气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泥页岩为盖层的油气藏数量及油气储量最多,而蒸发岩盖层封闭能力最强,可形成一些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板块构造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储集层 盖层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地层记录中的古气候信息及其与烃源岩发育的相关性——以渤海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8
20
作者 刘占红 李思田 +2 位作者 辛仁臣 徐长贵 程建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30-840,共11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岩相特征,对该地区古近纪各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特征进行了恢复,本区古近纪共存在4个气候湿热、古湖盆水体发育的时期。另外通过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对比,发现各湿热的古气候时期均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情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对气候影响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烃源岩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