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逯蕊芳 马龙 +2 位作者 刘莲花 黄增英 罗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的BPPV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残障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PPV患者治疗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较低(68.36±13.14 vs 45.29±8.20)分。与治疗有效的BPPV患者相比,治疗无效的BPPV患者治疗后DHI评分较高(43.32±7.01 vs 67.89±14.0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60岁、病程≥3个月、有头部外伤史、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0%、25羟维生素D3[25-(OH)-D3]<30μg/L、同型半胱氨酸(Hcy)≥13μmol/L、嵴帽型、雌二醇(E2)<100 pmol/L的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DHI评分较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头部外伤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半规管轻瘫CP值、25-(OH)-D3、Hcy、疾病类型、E2为影响BPPV患者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的主要因素。结论BPPV患者经SRM-IV眩晕诊疗系统治疗后眩晕残障现状改善,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外伤史等均与眩晕残障现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SRM-IV眩晕诊疗系统 眩晕残障 相关因素 半规管轻瘫CP值 头部外伤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眼震特点及听-前庭功能 被引量:9
2
作者 逯蕊芳 马存萍 +2 位作者 刘莲花 黄增英 罗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眼震特点及听-前庭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01—2020-12收治的52例HC-BPPV与58例V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眼震视图各参数、异常... 目的分析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与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眼震特点及听-前庭功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01—2020-12收治的52例HC-BPPV与58例V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眼震视图各参数、异常率,对比2组患者听-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包括纯音测试、眼震检查、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MP)、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查。结果HC-BPPV组患者平卧位(6.23±3.10)s、左侧卧位(8.55±3.36)s、右侧卧位(4.12±2.04)s的眼震潜伏期均明显高于VM组[(4.91±1.60)s、(5.65±1.29)s、(2.53±1.09)s],眼震持续时间[(35.69±5.60)s、(20.20±10.03)s、(45.38±11.58)s]及慢向速度[(12.35±6.13)°/s、(10.57±5.26)°/s、(17.66±6.50)°/s]均明显低于VM组[(60.28±11.05)s、(65.58±7.31)s、(90.61±8.26)s;(22.04±1.90)°/s、(25.38±11.71)°/s、(40.27±5.33)°/s](P<0.05)。HC-BPPV组患者凝视试验(1.92%)、扫视跟踪试验(0)、平稳跟踪试验(0)、视动性眼震检查(3.85%)、自发眼震试验(0)异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VM组(22.41%、31.03%、13.79%、29.31%、20.69%,P<0.05)。HC-BPPV组患者中枢性眼动(26.92%)、VEMP(13.46%)异常率明显低于VM组(50.00%、51.72%),冷热试验异常率(80.77%)明显高于VM组(20.69%,P<0.05)。结论眼震视图及听-前庭功能均能有效区别HC-BPPV与VM患者,与VM患者比较,HC-BPPV患者眼震潜伏期长,持续时间短,慢向速度低,眼震视图检查、中枢性眼动及VEMP异常发生率低,冷热试验异常发生率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性偏头痛 眼震 听-前庭功能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增英 逯蕊芳 +1 位作者 罗军 李积凯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1... 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1例)。两组患者在相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及尼莫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再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EEV评分及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EEV评分及血清ET-1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NO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VS)、舒张末期流速(VD)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血管PI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眩晕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 尼莫地平 高血压眩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内皮功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逯蕊芳 曹旸 +3 位作者 王玉宁 刘莲花 黄增英 罗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2193-219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5 m L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B/Apo A-l比值、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颈动脉超声参数及白介素(IL)-1β、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6%、9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HDL-C、Apo B/Apo A-l比值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内径、RI及IMT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颈动脉超声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6、MDA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低(P<0.05),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IL-1β、IL-6、SOD、MD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及氧化应激损伤,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片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载脂蛋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逯蕊芳 刘莲花 +2 位作者 王玉宁 成志飞 罗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2496-2500,共5页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美金刚片,第1周晨服,5 mg/次,1次/d;第2周早晚服...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美金刚片,第1周晨服,5 mg/次,1次/d;第2周早晚服用,5 mg/次,2次/d;第3周晨服10 mg/次,下午服5 mg/d;第4周早晚服用,10 mg/次,2次/d,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艾地苯醌片,30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9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黏附率(PAd T)、血小板聚集率(PAg T)值均显著降低,但MMSE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 T、PAg T值低于对照组,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内皮素(ET)-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β、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cy、MDA、ET-1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正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片 盐酸美金刚片 血管性痴呆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 血小板黏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β淀粉样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丙二醛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研究
6
作者 黄增英 逯蕊芳 +1 位作者 罗军 李积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44-46,共3页
探讨观察急性脑梗死常规溶栓施治后联用丁苯酞序贯持续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108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最早2020.3入院,最晚2021.7入院,以电脑编码法分组,均行静脉溶栓,观察组同时施以丁苯酞序贯治疗。结果 比较指标共计四项,①神经功能、... 探讨观察急性脑梗死常规溶栓施治后联用丁苯酞序贯持续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108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最早2020.3入院,最晚2021.7入院,以电脑编码法分组,均行静脉溶栓,观察组同时施以丁苯酞序贯治疗。结果 比较指标共计四项,①神经功能、②日常生活能力、③认知功能、④治疗有效率,均在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更好(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常规实施静脉溶栓后,以丁苯酞序贯为后续治疗方案,可改善神经、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阿替普酶以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及临床疗效探讨
7
作者 黄增英 逯蕊芳 +1 位作者 罗军 李积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01-103,共3页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中联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因急性脑梗死被收入我院的100例患者,基于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单用尿激酶,观察组在静...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中联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因急性脑梗死被收入我院的100例患者,基于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单用尿激酶,观察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联用阿替普酶、尿激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检测IL-6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并在两组间进行以上指标的对比。结果 就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96.00%)比对照组(84.00%)高(P<0.05);就意外事件发生率而言,观察组(6.00%)比对照组(20.00%)低(P均<0.05);就治疗后的临床指标而言,无论是NIHSS评分,还是CRP、IL-6、ET-1以及vWF,均是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 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控制机体炎症反应的同时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四肢联动疗法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病人的效果
8
作者 黄增英 逯蕊芳 +1 位作者 罗军 李积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62-265,共4页
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四肢联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影响探究。方法 将60例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并将30例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者列入对照组,同时将余下30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四肢联... 常规康复治疗配合四肢联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的影响探究。方法 将60例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并将30例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者列入对照组,同时将余下30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四肢联动运动训练患者列入观察组。比对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FMA、BBS、ADL、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 四肢联动疗法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干预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联动疗法 常规康复治疗 脑梗死偏瘫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