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管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兆宏 姚柏春 +4 位作者 张一飞 黄铁柱 王配军 李文春 王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为骶管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了50块骶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与骶管阻滞麻醉相关的结构。结果:骶管阻滞进针的深度,皮肤(两侧骶角连线的中点)至骶管腔内的距离为16.4±0.2 mm。获得了与骶管... 目的:为骶管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了50块骶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与骶管阻滞麻醉相关的结构。结果:骶管阻滞进针的深度,皮肤(两侧骶角连线的中点)至骶管腔内的距离为16.4±0.2 mm。获得了与骶管阻滞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骶管阻滞的进针深度及预防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阻滞
下载PDF
上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兆宏 王汉琴 +3 位作者 王金勇 陈家强 张兴华 李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观测上肢的浅静脉,为临床应用提供局部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上肢浅静脉进行了解剖和观测。结果解剖观察了手背静脉网、弓的形成和属支的分布,可见形成手背静脉网左侧19例,占(63.3±18.8)%,右侧20例,占(66.6±8.6)... 目的观测上肢的浅静脉,为临床应用提供局部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上肢浅静脉进行了解剖和观测。结果解剖观察了手背静脉网、弓的形成和属支的分布,可见形成手背静脉网左侧19例,占(63.3±18.8)%,右侧20例,占(66.6±8.6)%。形成手背静脉弓左侧11例,占(36.6±8.8)%,右侧10例,占(33.3±8.6)%。贵要静脉的深面是由肱二头肌腱发至深筋膜的肱二头肌腱膜,此肌膜把静脉同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也可跨过贵要静脉。测量了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的外径,均在1.0mm以上。结论为在手背静脉网处作逆行穿刺、静脉置管、穿刺选择血管、预防穿刺引起的神经损伤等提供了局部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浅静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颌神经阻滞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邓兆宏 李文春 +2 位作者 陈龙菊 张良 刘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神经阻滞的方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测120例成人颅骨翼腭窝等结构数据,观测30例成人尸头上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上颌神经阻滞进针深度:(1)侧入法:颧弓中点下缘至翼腭窝底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7.15±1.07 mm... 目的:探讨上颌神经阻滞的方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测120例成人颅骨翼腭窝等结构数据,观测30例成人尸头上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上颌神经阻滞进针深度:(1)侧入法:颧弓中点下缘至翼腭窝底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7.15±1.07 mm,右侧为46.41±1.01 mm。女性左侧为45.43±1.06 mm,右侧为44.69±0.99 mm。(2)侧前入法:下颌骨冠突与颧骨下缘交点至翼腭窝底的距离:男性左侧为52.35±0.75 mm,右侧为52.78±0.84 mm。女性左侧为49.71±0.79 mm,右侧为49.94±0.82 mm。结论:本研究为上颌神经阻滞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发生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神经 翼腭窝 阻滞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阻滞有关解剖结构 被引量:5
4
作者 邓兆宏 尚静 +6 位作者 唐杰 李文春 魏婉 王青 沈妍 王竞 王晓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2-644,共3页
目的:对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侧尸体腰部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腰交感神经节穿刺进针深度,... 目的:对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侧尸体腰部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腰交感神经节穿刺进针深度,皮肤至腰交感神经节的距离,左侧79.5mm±0.6mm,右侧81.7mm±0.8mm。获得了腰交感神经节毗邻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腰交感神经节阻滞入路进针深度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应注意误伤及腹主动脉、腰动脉、下腔静脉、椎管和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节 神经阻滞 解剖
下载PDF
腰丛阻滞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兆宏 陈龙菊 +5 位作者 王先义 范吉云 郭国荣 李红霞 李珍 孙占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对腰丛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腰丛神经阻滞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0侧成人尸体腰部与腰丛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腰丛穿刺进针深度:穿刺点为髂嵴连线与背正中交点下... 目的:对腰丛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腰丛神经阻滞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0侧成人尸体腰部与腰丛阻滞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腰丛穿刺进针深度:穿刺点为髂嵴连线与背正中交点下3cm,在腰椎棘突旁开4—5cm,皮肤至腰丛的距离,左侧为(59.6±0.7)(51.4—72.6)mm,右侧为(59.9±0.6)(53.3—71.4)mm。结论:在进行腰丛阻滞时进针深度可以上述数据为解剖学依据,应注意误伤及腹主动脉、腰动脉、下腔静脉、椎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 神经阻滞 解剖学
下载PDF
引起腰腿痛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邓兆宏 姚柏春 +3 位作者 张正洪 陈家强 王配军 王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为临床对脊柱腰段某些疾患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年正常腰骶部完整标本30例,常规解剖剥离,对腰部分椎管内的侧隐窝矢径、横径,椎间盘、黄韧带的厚度,腰骶部硬膜黄韧带间连接结构进行了观测。对脊柱腰段进行了... 目的:为临床对脊柱腰段某些疾患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年正常腰骶部完整标本30例,常规解剖剥离,对腰部分椎管内的侧隐窝矢径、横径,椎间盘、黄韧带的厚度,腰骶部硬膜黄韧带间连接结构进行了观测。对脊柱腰段进行了详细硏究。结果:获得了腰部分椎管内的侧隐窝矢径、横径,椎间盘、黄韧带的厚度,腰骶部硬膜黄韧带间连接结构数据的观测结果。结论:为临床对脊柱腰段某些疾患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了解剖学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腿痛 侧隐窝 黄韧带 椎间盘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7
作者 邓兆宏 王军 +5 位作者 陈家强 李勇 张正洪 唐杰 张兴华 季艳梅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术 相关结构 应用解剖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膈神经阻滞入路相关解剖结构 被引量:5
8
作者 邓兆宏 姚柏春 +2 位作者 唐杰 王军 余明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102-104,共3页
目的:对膈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为膈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24具尸体,男20具,女4具。对4... 目的:对膈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为膈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12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24具尸体,男20具,女4具。对48侧尸体头、颈、胸部的标本与膈神经穿刺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膈神经进针的深度:皮肤至膈神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上距其锁骨头25~30mm头侧为进针点)为26.0±0.3(21~30)mm。②膈神经与胸膜顶,肺尖、胸导管等结构毗邻的关系:胸膜顶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内侧界距胸骨柄上缘中点两侧均为10~19(14.2±0.3)mm。胸膜顶的外侧界与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左侧为43~70(55.3±0.6)mm。右侧为51~80(57.5±0.6)mm。胸膜顶的最凸点与锁骨之间的距离左侧为11~29(21.6±0.4)mm,右侧为11~39(26.5±0.5)mm。左侧锁骨上缘点位于胸锁关节外侧为19~28(22.5±0.3)mm,右侧为13~29(23.0±0.4)mm。胸膜顶的外侧界距颈正中线两侧均为50~90(72.1±0.8)mm,肺尖与颈正中线两侧均为31~52(38.1±0.4)mm。胸导管在颈动脉鞘后方,椎动脉、椎静脉及膈神经前方弓形入静脉角,胸导管末端的弓高平均为5.2~12.5mm。③膈神经与副膈神经、颈交感干联系的观测结果:颈交感干与膈神经和副膈神经联系的出现率为43.6%,主要与膈神经相联系,与副膈神经则较少。它们与颈下神经节联系最多为60.4%,其次与颈中神经节为17.5%。此外也有与椎动脉神经节、锁骨下袢、颈中、下神经节之间相联系,于此可见膈神经在颈部与交感干有广泛的联系。结论:为膈神经穿刺的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膈神经 穿刺术
下载PDF
下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观测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兆宏 李文春 +3 位作者 陈家强 王金勇 郭国荣 唐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2,178,共6页
目的观测下肢的浅静脉,为临床应用提供局部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下肢静脉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大隐静脉长度:左侧(72.07±1.00)mm,右侧(71.08±1.13)mm。小隐静脉长度:左侧(39.23±0.48)mm,右侧(40.50±0.76... 目的观测下肢的浅静脉,为临床应用提供局部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下肢静脉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大隐静脉长度:左侧(72.07±1.00)mm,右侧(71.08±1.13)mm。小隐静脉长度:左侧(39.23±0.48)mm,右侧(40.50±0.76)mm。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与隐神经和腓肠神经之间的关系。在膝部隐神经位于静脉的后方,左侧占(36.67±8.82)%,右侧占(43.33±9.04)%。小隐静脉行于腓肠神经内侧者占(63.33±8.82)%,跨过神经者占(30.00±8.37)%,紧贴神经表面占(10.00±5.48)%。另外,对大、小隐静脉的外径和属支情况也进行了测量和研究。结论为在足背静脉网处作逆行穿刺、置管、穿刺选择血管、在静脉手术时预防神经损伤等提供了局部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浅静脉 毗邻结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面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兆宏 张一飞 孙万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1-992,1002,I0001,共4页
目的:为面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个成人颅骨(120侧,其中男60侧,女60侧)和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与面神经阻滞相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面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乳突尖至茎乳孔的距离,男性... 目的:为面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0个成人颅骨(120侧,其中男60侧,女60侧)和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与面神经阻滞相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面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乳突尖至茎乳孔的距离,男性左侧为16.4±0.3mm(12.0—19.5mm),右侧为15.1±0.4mm(11.5—20.0mm);女性左侧为15.4±0.4mm(13.0—18.0mm),右侧为15.3±0.4mm(13.0—18.4mm)。获得了面神经毗邻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面神经阻滞的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乳孔 面神经 阻滞
下载PDF
颈丛深支一点法阻滞相关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兆宏 张正洪 +2 位作者 刘靖晶 洪松林 雷泽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0,272,共4页
目的:对颈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颈丛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侧尸体颈部与颈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颈丛深支穿刺进针深度:皮肤至第4... 目的:对颈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颈丛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侧尸体颈部与颈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颈丛深支穿刺进针深度:皮肤至第4颈椎横突距离(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平第4颈椎垂直刺入皮肤)左侧21.0±0.4(18.0—24.0)mm,右侧20.5±0.5(19.0—23.5)mm。获得了与颈丛穿刺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胸膜顶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内侧界距胸骨柄上缘中点,左侧为14.2±0.3(11.0—19.0)mm,右侧为14.5±0.5(10.0—17.0)mm。胸膜顶的外侧界与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左侧为55.3±0.6(43.0—70.0)mm,右侧为57.5±0.7(51.5—80.0)mm。胸膜顶的最凸点与锁骨之间的距离,左侧为21.6±0.4(11.0—29.0)mm,右侧为26.5±0.5(11.0—39.0)mm。肺尖与颈正中线的距离,左侧为38.4±0.6(31.0—52.0)mm,右侧为38.3±0.9(31.0—50.0)mm。星状神经节多居于第7颈椎横突基部与第1肋颈之间的前方。结论:为颈丛神经阻滞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丛 神经阻滞 解剖观测
下载PDF
解剖学双语教学在本科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兆宏 姚柏春 +1 位作者 王配军 李文春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1-573,共3页
加强双语教学研究、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我国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知识更新的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医学本科生中组织实施了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改革。近几年有些高校尝试开展了双语教学,本校在200... 加强双语教学研究、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我国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知识更新的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医学本科生中组织实施了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改革。近几年有些高校尝试开展了双语教学,本校在2004、2007级二级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和普教临床医学本科生中实施了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解剖学的专业特点学生、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为实现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一些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提高专业英语的听力和阅读水平,为后续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打好基础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医学本科生 双语教学 专业英语词汇 教学改革 英语水平 教学研究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三叉神经节阻滞相关结构的观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兆宏 张一飞 +3 位作者 黄铁柱 李文春 王配军 邹俊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节阻滞的方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三叉神经节的毗邻结构。结果:三叉神经节阻滞进针的深度:①前入法:颧上颌缝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节阻滞的方法,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三叉神经节的毗邻结构。结果:三叉神经节阻滞进针的深度:①前入法:颧上颌缝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51.5±0.6mm,右侧为51.9±0.5mm。女性左侧为50.3±0.6mm,右侧为50.9±0.7mm。②侧入法: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40.4±0.4mm,右侧为40.9±0.4mm。女性左侧为39.2±0.6mm,右侧为40.2±0.7mm。获得了三叉神经节的毗邻结构观测结果。结论:为预防三叉神经节阻滞发生的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卵圆孔 阻滞
下载PDF
大鼠背根切断和电针后脊髓胶状质内鸟核苷酸调节蛋白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兆宏 曹福元 +1 位作者 邓云平 茹立强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1-35,共5页
应用兔抗岛核苷酸调节蛋白的功能单位(即:Go蛋白—αo)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脊髓内αo免疫反应性(αo-IR)对Go蛋白进行定位,及其在切断脊神经背根后和电针镇痛时的改变。结果发现正常鼠和对照组鼠脊髓后... 应用兔抗岛核苷酸调节蛋白的功能单位(即:Go蛋白—αo)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脊髓内αo免疫反应性(αo-IR)对Go蛋白进行定位,及其在切断脊神经背根后和电针镇痛时的改变。结果发现正常鼠和对照组鼠脊髓后角浅层内均出现强的αo-IR,第Ⅱ层(胶状质)最为密集;外侧脊核区也出现αo-IR纤维网。切断背根后和电针镇痛时,胶状质内αo-IR及其光密度定量均明显降低。表明胶状质内与一级伤害性刺激传入有关的神经元末梢内Go蛋白部分来源于一级感觉神经元,及类“抑制”型Go蛋白的释放增加(αo-IR减弱),提示Go可能参与调控一级感觉的传递及电针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胶状质 电针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G蛋白
下载PDF
舌咽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兆宏 邹俊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6-357,共2页
目的 :为舌咽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了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舌咽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 :舌咽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 :乳突尖端与下颌角之间连线的中点至颈静脉孔的距离 ,左侧为 (2 3 .2± 0 ... 目的 :为舌咽神经阻滞的进针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了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舌咽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 :舌咽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 :乳突尖端与下颌角之间连线的中点至颈静脉孔的距离 ,左侧为 (2 3 .2± 0 .4)mm(17.0~ 30 .1mm) ,右侧为 (2 3.0± 0 .4)mm(16 .5~33 .3mm)。获得了舌咽神经的毗邻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 :为舌咽神经阻滞的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舌咽神经阻沮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迷走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兆宏 王汉琴 +1 位作者 王配军 张正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对迷走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学观测,为迷走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列60个成人颅骨(120侧,其中男60侧,女60侧)和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迷走神经的毗邻结构进行解刮学观测。结果:... 目的:对迷走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学观测,为迷走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列60个成人颅骨(120侧,其中男60侧,女60侧)和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迷走神经的毗邻结构进行解刮学观测。结果:迷走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乳突尖至颈静脉孔外侧缘的距离):男性左侧为24.5±0.5mm(17.0-30.2mm),右侧为24.9±0.7mm(19.5-30.4mm);女性左侧为23.1±0.4mm(16.0-28.5mm),右侧为22.7±0.6mm(13.0-28.3mm)。观测获得了乳突尖至茎乳孔的距离,茎乳孔至颈静脉窝外侧缘的距离。颈静脉孔的变异情况,迷走神经在颈静脉孔内、外与其他结构的关系。结论:可以乳突为标志作为预测颈静脉孔位置深度的参考数据。穿刺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迷走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颈胸神经节阻滞气管旁入路有关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兆宏 姚柏春 +2 位作者 李文春 孙万群 彭兴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对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颈胸神经节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0侧尸体颈部与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颈胸神经节穿刺进针深... 目的:对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颈胸神经节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0侧尸体颈部与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颈胸神经节穿刺进针深度:颈胸神经节至皮肤(气管旁入路法)的距离,左侧为32.5±0.6(22.2~40.5)mm,右侧为32.7±0.5(23.1~42.3)mm,获得了与颈胸神经节穿刺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星状神经节多居于第7颈椎横突基部与第1肋颈之间的前方。结论:为颈胸神经节阻滞入路进针深度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神经节 神经阻滞 解剖观测
下载PDF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的观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兆宏 李文春 +3 位作者 余晓刚 周学谦 廖巧 杨勇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侧尸体颈部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进针深度(即皮肤至第6颈椎横突距离。从环状软骨向后引一直... 目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侧尸体颈部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肌间沟臂丛神经穿刺进针深度(即皮肤至第6颈椎横突距离。从环状软骨向后引一直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相交点处的皮肤进针)为(18±1.4,12~22)mm。获得了与臂丛穿刺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阻滞 应用解剖 肌间沟臂
下载PDF
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兆宏 刘伟 王金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96-98,共3页
目的押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 目的押对下颌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及其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测,为下颌神经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11/2005-11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由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120侧成人颅骨(男60侧,女60侧)和30侧尸体(男20侧,女10侧);均为无主尸体。测量了120侧成人颅骨卵圆孔等结构的数据,观测了30侧成人尸头下颌神经的毗邻结构。结果:①与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男性除卵圆孔前壁厚、女性除颧弓中点下缘至翼突基部距离、卵圆孔宽径、卵圆前壁厚、卵圆孔前外侧缘至三叉神经压迹最近距离外,其余结构均存在侧别差异(P<0.05~0.01)。除左侧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距离、左侧卵圆孔宽径、卵圆孔前壁厚外,其余侧别结构均存在性别差异(P<0.01)。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颧弓中点下缘至卵圆孔前外侧缘的距离熏男性左侧为(40.4±0.3)mm,右侧(40.9±0.4)mm。女性左侧为(39.8±0.6)mm,右侧为(40.2±0.7)mm。②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押下颌神经长度(10.4±1.6)mm,宽度为(4.5±1.5)mm,其中颅内段长(6.3±1.5)mm,卵圆孔内段长(5.1±0.6)mm。脑膜中动脉外径左侧为(1.5±0.3)mm,右侧为(1.5±0.4)mm。至上颌动脉起点的距离左侧为(7.1±0.4)mm,右侧为(8.3±0.3)mm。大部分脑膜副动脉入棘孔以前发出,起源于脑膜中动脉者22侧(73%)。上颌动脉者7侧穴23%雪。以双根起始者1侧(3%)。分支数,1支型24侧穴80%雪。2支型2侧(7%)。不存在4侧穴13%雪。脑膜副动脉分别经卵圆孔、蝶导血管、骨性翼棘孔入颅腔。下颌神经与脑膜中动脉的位置关系:脑膜中动脉位于下颌神经的后外侧22侧(73)%。位于下颌神经的外侧8侧(27%)。结论:获得了下颌神经的长度、宽度熏下颌神经阻滞进针的深度熏下颌神经阻滞入路易损伤的结构及下颌神经的毗邻关系熏以及圆孔、棘孔、破裂孔、颈静脉孔、海绵窦内等穿过的结构及毗邻关系的观测结果。下颌神经阻滞相关结构存在侧别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穿刺术
下载PDF
分析解剖学考试成绩是解剖学教改的关键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兆宏 周立兵 +1 位作者 李文春 陈家强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 考试成绩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