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乳链球菌临床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影响
1
作者 吴家燕 施逸怡 +2 位作者 程航 邓向斌 邓名贵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9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无乳链球菌(GBS)临床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GBS临床分离株136株,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四环素(tet)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其与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无乳链球菌(GBS)临床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GBS临床分离株136株,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四环素(tet)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其与替加环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GBS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69.1%,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替加环素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该研究临床分离的GBS携带四环素tetM基因,ST19型、ST17型菌株数量高(25株),ST17型对替加环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该地区GBS对替加环素较为敏感,ST17型菌株对替加环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将其作为临床感染的治疗思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无乳链球菌 敏感性
下载PDF
二甲醚(DME)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邓向斌 董红义 +1 位作者 周龙保 蒋德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4,共4页
大量的研究表明二甲醚(DME)是压燃式发动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代用清洁燃料,本文介绍了迄今为止DME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人员借助各种先进手段对DME的热物性和喷雾、燃烧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DME的燃... 大量的研究表明二甲醚(DME)是压燃式发动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代用清洁燃料,本文介绍了迄今为止DME在压燃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人员借助各种先进手段对DME的热物性和喷雾、燃烧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了DME的燃烧过程及其能实现超低排放的机理,试验研究了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各项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一些国家开发出了新型的DME燃料供给和喷射系统,并成功应用在车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甲醚 压燃式发动机 代用燃料
下载PDF
应用四聚体技术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病变组织C5特异性CD4^+T细胞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向斌 黄利荣 +4 位作者 谢丹 李研 刘志辉 赖小敏 谭守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探讨C5特异性CD4+T细胞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在肺病变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四聚体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肺病变组织C5特异性四聚体阳性CD4+T细胞,同时以健康成人及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和肺炎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应... 目的:探讨C5特异性CD4+T细胞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在肺病变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四聚体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肺病变组织C5特异性四聚体阳性CD4+T细胞,同时以健康成人及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和肺炎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应用C5/HLA-DRB1*090102四聚体检测肺结核组、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和健康成人组的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0.15%、0.09%、0.03%,而C5/HLA-DRB1*130201则分别为0.19%、0.10%、0.04%,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结核患者的肺病变组织中可观察到C5特异性CD4+T细胞。结论:四聚体技术可用于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为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四聚体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68株临床分离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药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向斌 蔡博涛 +10 位作者 徐广健 蒲彰雅 廉婕 潘伟光 白冰 邓名贵 刘晓军 王红燕 李多云 邓启文 余治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0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了解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统计屎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附属南山医院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了解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出的68株粪肠球菌,统计屎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68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导管和血液,分别为51%、12%和12%。同时屎肠对Van不敏感株占5.9%(仅4株),最高MIC值为16μg·m L-1,均无Van用药史。结论:在粪肠球菌Van不敏感菌株仍低,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Van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万古霉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2008-2015年深圳某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金鑫 王红燕 +6 位作者 徐芹珍 蒲彰雅 李多云 陈重 邓向斌 邓启文 余治健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起病后30 d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5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分析30 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21例患者入组...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起病后30 d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5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分析30 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121例患者入组,其中MRSA血流感染检出率为17.4%(21/121)。相比较于MSSA血流感染,MRSA血流感染中年龄≥65岁老年患者更多、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P值分别为0.026、0.035和0.001);并且MRSA血流感染患者中复数菌感染更多和接受了更多的不恰当初始抗感染治疗(P值分别为0.005和0.001)。患者起病后30 d内的死亡率为18.2%(22/12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仅实体肿瘤(OR,8.932,P=0.004)和感染性休克(OR,56.721,P<0.001)是患者起病后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实体肿瘤和感染性休克,比MRSA感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A498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采用EGR降低NO_x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董红义 周龙保 +2 位作者 汪映 邓向斌 潘克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6,共3页
在CA498车用直喷式柴油机上开展了燃用二甲醚和采用排气再循环时,发动机的排放和燃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二甲醚的高含氧量,使用排气再循环可以在HC、CO和CO2 排放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同时发现,对再循环的排气采... 在CA498车用直喷式柴油机上开展了燃用二甲醚和采用排气再循环时,发动机的排放和燃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二甲醚的高含氧量,使用排气再循环可以在HC、CO和CO2 排放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NOx排放;同时发现,对再循环的排气采用空气冷却和采用水冷时的排放效果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甲醚 排气再循环 排放 NOx 柴油机
下载PDF
全基因测序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变异位点 被引量:8
7
作者 姚伟明 陈重 +8 位作者 蒲彰雅 王红燕 程航 李多云 郑金鑫 邓向斌 刘晓军 邓启文 余治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利奈唑胺(LZD)敏感株和诱导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之间基因变异位点差异,了解LZD耐药基因变异位点。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LZD对遗传背景清晰的MRSA-MS4母株进行诱导,获得LZD耐药菌株MRSA-MS4-LZ...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利奈唑胺(LZD)敏感株和诱导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之间基因变异位点差异,了解LZD耐药基因变异位点。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LZD对遗传背景清晰的MRSA-MS4母株进行诱导,获得LZD耐药菌株MRSA-MS4-LZD100,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RSA-MS4-LZD100 23S rRNA V区及核糖体蛋白L3/L4基因,测序后与野生株比较,获得相应的突变位点;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技术对样品DNA进行paired-end(PE)测序,构建Illumina PE文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完成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经过32代诱导,获得MRSA-MS4-LZD100菌株,其LZD MIC为96μg/mL。PCR测序分析提示其V区多拷贝基因均存在G2447T突变,L3蛋白存在Gly113Val突变;全基因组包含2 744 315 bp碱基对,注释后共有2 509个基因,11个tRNA编码基因,以及2个完整的rRNA基因编码操纵子,获得PubMed全基因序列号(JXMJ00000000);共找出101个SNP和6个Small indel突变,发生于外显子的SNP占16个,SNP后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蛋白质包括IstB ATP结合区域包含蛋白、凝集因子A及转座子IS1272等,而发生于外显子的Small indel占3个,Small indel突变后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蛋白质包括假设蛋白、30S核糖体蛋白S1、凝集因子A。结论经LZD诱导获得LZD耐药MRSA-MS4-LZD100菌株,测序分析提示该菌株存在除23S rRNA V区及L3蛋白基因以外的突变位点,为进一步研究隐性LZD耐药机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高通量测序 全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Q235钢板与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希靖 邓向斌 王磊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2,133,共4页
通过对Q235钢板和6082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并用正交试验对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将钢板放在返回侧,铝板放在前进侧[1],离搅拌针较近的钢侧金属发生软化,并且在轴肩横向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短"钉子&quo... 通过对Q235钢板和6082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接,并用正交试验对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将钢板放在返回侧,铝板放在前进侧[1],离搅拌针较近的钢侧金属发生软化,并且在轴肩横向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短"钉子",最终在搅拌针的旋转作用下填充到搅拌针后方形成的空腔内,当下压量为0.2 mm时,比较容易得到优质的焊缝;搅拌针旋转速度为260 r/min,焊接速度为16 mm/min,针头偏向铝侧0.2 mm时,所得焊缝的抗拉强度为141.204 MPa,断裂发生在铝侧焊核区与热力影响区的交界处;钢侧热机影响区的硬度比母材高,而铝侧热机影响区比母材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 6082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工艺优化
下载PDF
ABS塑料与6082铝合金搅拌摩擦点焊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希靖 王小龙 +1 位作者 张忠科 邓向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0,134,共4页
针对2 mm厚的ABS塑料板和6082-T6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点焊可焊性试验,并将成形较好的试件的横截面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将铝合金板放在上,塑料板放在下的搭接方式可以实现良好的连接;最优工艺参数为... 针对2 mm厚的ABS塑料板和6082-T6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点焊可焊性试验,并将成形较好的试件的横截面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将铝合金板放在上,塑料板放在下的搭接方式可以实现良好的连接;最优工艺参数为搅拌头旋转速度为400 r/min,焊接时间为30 s,所得焊接接头的抗拉剪载荷最大为3.31 k N;点焊接头有两种断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塑料 6082铝合金 搅拌摩擦点焊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铝/钢搅拌摩擦焊对接焊缝组织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希靖 邓向斌 +1 位作者 王磊 景文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1,共5页
为了提高Q235钢板和6082-T6铝合金对接的连接强度,采用搅拌摩擦焊进行对接焊接.研究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搅拌头、转速、焊接速度和偏移量等对铝钢对接焊缝组织的影响,进而优化了搅拌摩擦焊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搅拌头影响接头&qu... 为了提高Q235钢板和6082-T6铝合金对接的连接强度,采用搅拌摩擦焊进行对接焊接.研究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搅拌头、转速、焊接速度和偏移量等对铝钢对接焊缝组织的影响,进而优化了搅拌摩擦焊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搅拌头影响接头"钉子"形状,接头的不同位置处由于受到不同热循环和搅拌导致晶粒尺寸不同,从而影响接头的力学性能.当搅拌针旋转速度260 r/min,焊接速度16 mm/min,针头偏向铝侧0.2 mm时,所得焊缝的拉伸强度为141.204 MPa,为最佳工艺参数.在此最优参数下获得过渡层的厚度约为8μm,界面的主要成分是Fe A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 6082-T6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焊缝质量 缺陷
下载PDF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eng致病岛基因进化特点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重 郑金鑫 +7 位作者 杨唯枝 王红燕 姚伟明 邓向斌 李多云 刘晓军 余治健 邓启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岛(PAIs)基因进化特点。方法 EPEC Deng分离自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鉴定该菌株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llumina 2000仪器对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PHAST软件定位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s... 目的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岛(PAIs)基因进化特点。方法 EPEC Deng分离自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鉴定该菌株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llumina 2000仪器对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PHAST软件定位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s,PPs)在染色体中的位置,MUMmer软件进行共线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同源基因进化规律。应用PAI_finder软件对基因组进行PAIs预测,了解PAIs核心区域(LEE)和核心基因同源进化规律,并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 EPEC Deng菌株归属O119∶H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余的抗菌药物均敏感。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大小为5 025 482 bp(GC含量为50.52%),质粒序列大小为207 564 bp(GC含量为49.50%)。共找到17个PPs,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EPEC Deng株基因组与O26∶H11、O111∶H同源性较高;EPEC Deng株PAIs和核心基因均与RDEC-1和O26∶H413/89-1株具有高同源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紧密素(eae)及其受体(tir)多态性丰富,π值均>0.10,Ⅲ型分泌系统(TTSS)分泌蛋白相对稳定。结论此研究明确了EPEC Deng株基因组及PAIs的进化特点,有助于了解了本土分离的EPEC基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高通量测序 全基因组序列 致病岛 核心基因 同源性
下载PDF
铝合金薄带材对接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希靖 邓向斌 +2 位作者 赵青山 张亮亮 郁志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2-54,59,共4页
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铝合金薄带材的对接连接。利用搅拌摩擦焊对厚度为0.7、0.5、0.4 mm铝合金薄带材进行试验,改变参数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优化。针对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受力易变形的问题,测量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的受力大小,确定焊... 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铝合金薄带材的对接连接。利用搅拌摩擦焊对厚度为0.7、0.5、0.4 mm铝合金薄带材进行试验,改变参数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优化。针对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受力易变形的问题,测量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的受力大小,确定焊接薄带材的厚度极限和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用搅拌摩擦焊可以实现铝合金薄带材对接方式的连接。通过拉伸试验其力学性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断裂发生在热影响区,焊缝接头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薄带 对接 搅拌摩擦焊 工艺参数 塑性断裂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抗酸染色涂片刮削物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谭守勇 刘志辉 邓向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67-2069,共3页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抗酸染色涂片刮削物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检测能力。方法:应用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PCR-荧光探针法)检测80例阴性、25例1-9条/300视野、95例1+、40例2+、21例3+、20例4+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结果的... 目的: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抗酸染色涂片刮削物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检测能力。方法:应用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PCR-荧光探针法)检测80例阴性、25例1-9条/300视野、95例1+、40例2+、21例3+、20例4+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结果的涂片刮削物结核分枝杆菌DNA,分析不同阳性等级涂片的靶DNA检出情况,并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阳性等级与检出基因拷贝数的相关性。结果:在1-9条/300视野、1+、2+、3+、4+的涂片刮削物中,分别有7、48、31、19、20例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00%、50.53%、77.50%、90.48%和100.00%,总检出率为62.19%,阳性等级与靶基因拷贝数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684,P<0.001);80例阴性涂片刮削物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以上的抗酸染色涂片刮削物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但对本属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灵敏度范围的1+涂片的低阳性检出率则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涂片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下载PDF
奥替溴铵抑制革兰阳性菌生长与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泽文 陈程纯 +3 位作者 沈宗霖 邓向斌 邓启文 余治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4-562,共9页
目的探究奥替溴铵抑制革兰阳性菌生长及抑制生物被膜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奥替溴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通过... 目的探究奥替溴铵抑制革兰阳性菌生长及抑制生物被膜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奥替溴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奥替溴铵对浮游菌生长的影响,杀菌曲线评估奥替溴铵杀菌活性;结晶紫染色生物被膜含量测定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奥替溴铵的抗生物被膜活性;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奥替溴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结果奥替溴铵对革兰阳性菌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和杀菌活性,MIC_(90)≤12.5μmol/L,奥替溴铵在1/2×MIC浓度时对细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奥替溴铵能够以剂量依赖形式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同时可灭杀成熟生物被膜中的细菌;蛋白质组分析显示奥替溴铵处理能够显著抑制细菌初级代谢过程,诱导过氧化应激。结论奥替溴铵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佳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通过抑制细菌初级代谢和引发过氧化应激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药新用 奥替溴铵 革兰阳性菌 生物被膜 抗菌活性
下载PDF
148例粪肠球菌培养阳性尿路感染药敏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雪莹 林佛君 +8 位作者 蒲彰雅 徐广健 蔡博涛 白冰 邓向斌 潘伟光 廉婕 余治健 邓启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临床及细菌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1至2015年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住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阳性病例,统计细菌科室分布,对各种常用抗生素药敏分布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临床及细菌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11至2015年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住院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阳性病例,统计细菌科室分布,对各种常用抗生素药敏分布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特点及抗感染治疗效果。结果:共收集148例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粪肠球菌阳性的病例,临床分离中科室最常见的是泌尿外科(59.5%)、肿瘤科(8.1%)、肾内科(5.4%)和新生儿科(5.4%),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尿路梗阻及尿路功能异常是尿路感染发生最常见的原因。结论:尿路梗塞及功能异常是导致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其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感染治疗尿路粪肠球菌感染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尿路感染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4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伟明 陈重 +8 位作者 王红燕 程航 邓向斌 李多云 郑金鑫 邓名贵 刘晓军 邓启文 余治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5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创口分离一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全基因组序列特点。方法:将深圳大学南山区人民医院一例创口脓液分离菌株采用BD Phoenix TM100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用E-Test试验测定其利奈唑胺(LZD)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目的:分析创口分离一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全基因组序列特点。方法:将深圳大学南山区人民医院一例创口脓液分离菌株采用BD Phoenix TM100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用E-Test试验测定其利奈唑胺(LZD)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扩增细菌提取细菌总DNA,应用多重PCR扩增及DNA测序方法行SCCmec-spaMLST分型;并采用Illumina Miseq结合第三代测序技术分别构建了Illumina Miseq PE文库(~500 bp)和Pac Bio文库(8~10 kb),普通PCR覆盖gap,对获得的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完成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完成图绘制。结果:经鉴定此菌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命名为MS4)。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甲氧西林、青霉素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对利奈唑胺等其余抗菌素敏感。E-Test提示LZD MIC值为0.094 ug/m L。SCCmecspa-MLST分型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III-t 3592-ST59型。MS4基因组包含2709797 bp,GC含量33.5%;通过注释后总共有2475个基因,11个t RNA编码基因,3个完整的r RNA基因编码操纵子,并包括mec A等耐药基因和γ-溶血素、溶血素III、烯醇酶、肠毒素等多种毒力因子,申请获得Genebank号CP009828。结论:完成了一株创口脓液来源MRSA的基因分型和全基因组完成图绘制,为MRSA基因组比对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提供了模板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 全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利奈唑胺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50S核糖体蛋白突变位点分析
17
作者 刘晓军 陈重 +9 位作者 李多云 程航 邓向斌 邓名贵 潘伟光 杨唯枝 王红燕 姚伟明 余治健 邓启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6期1724-1726,共3页
目的阐明体外诱导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糖体蛋白位点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ATCC29213和ATCC25923、1株乳汁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分别为S2、S3、S5和S7菌株,均为甲氧... 目的阐明体外诱导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核糖体蛋白位点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ATCC29213和ATCC25923、1株乳汁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分别为S2、S3、S5和S7菌株,均为甲氧西林和利奈唑胺敏感株),通过体外浓度倍增法诱导利奈唑胺耐药;挑取单克隆,经E-test条测定MIC值,获得各菌株的耐药浓度梯度;提取耐药菌株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蛋白L3和L4(对应rpl C和rpl D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与野生株比较,获得核糖体蛋白对应氨基酸的突变位点。结果经体外多步法诱导利奈唑胺耐药的不同MIC值金黄色葡萄球菌共24株。PCR测序分析4株母株均无变异位点,各菌株L3对应的氨基酸位点不尽相同,S2组菌株L4未见统一的氨基酸位点,余S3、S5、S7各组菌株普遍存在Ala56Asp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体外多步法可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利奈唑胺耐药,耐药机制与核糖体蛋白位点突变密切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突变位点与耐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耐药 50S核糖体蛋白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18
作者 张安生 李桂成 +1 位作者 王剑鸣 邓向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移植 麻醉 移植 同种
下载PDF
313株粪肠球菌万古霉素药敏特点分析
19
作者 李多云 徐广健 +11 位作者 陈重 王红燕 邓向斌 白冰 姚伟明 邓名贵 程航 孙翔 郑金鑫 林志伟 邓启文 余治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0期1-3,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313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及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分离出的313株粪肠球菌,统计粪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 目的: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临床分离313株粪肠球菌药敏特点及万古霉素(Van)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南山医院院微生物室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分离出的313株粪肠球菌,统计粪肠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Van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析耐药分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313例粪肠球菌标本主要来自于中段尿、分泌物、胆汁和血液,分别为42.99%、17.83%、7.32%和9.55%;科室主要分布于泌尿外科、肝胆外科、骨一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急诊ICU、甲乳科和手显微外科,同时粪肠对Van不敏感株仅占0.64%(2株),最高MIC值为8μg·mL^(-1),313株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高,对氨苄西林、替考拉宁、环丙沙星、Van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Van和利奈唑胺可作为临床用药治疗粪肠球菌感染,但是还需要注意其MIC值动态变化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万古霉素 药敏实验
下载PDF
利奈唑胺治疗患者肠道耐药肠球菌定植观察
20
作者 白冰 蔡博涛 +11 位作者 徐广健 姚伟明 陈重 蒲彰雅 王红燕 程航 李多云 郑金鑫 邓向斌 刘晓军 邓启文 余治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LZD)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肠道LZD耐药肠球菌定植情况,为预防耐药肠球菌播散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住院并使用LZD治疗患者1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用药前后各时间段患者...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LZD)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患者肠道LZD耐药肠球菌定植情况,为预防耐药肠球菌播散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大学南山医院住院并使用LZD治疗患者15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用药前后各时间段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肠球菌及LZD耐药肠球菌,E.–test法检测肠球菌LZD药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LZD耐药相关基因,包括23S rRNA基因V区、cfr、cfr(B)及optr A基因片段。结果:15例LZD治疗患者多数有长期慢性内科疾病病史或手术史,其使用LZD前均有抗生素使用史。肠道定植肠球菌检出率随着LZD用药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2例患者在用药前检出LZD耐药肠球菌,随着用药1周肠道LZD耐药肠球菌亦分离不到,两例患者分离到的LZD耐药肠球菌均检测到optr A基因阳性。结论:LZD治疗患者肠道存在LZD耐药定植肠球菌分离阳性患者,LZD使用可以去除定植菌但定植菌是否具有耐药传播的临床意义有待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利奈唑胺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