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本市场历史数据显示股票收益远远高于债券收益,不能用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解释,Mehra and Prescott提出了所谓的股权溢价之谜,而Campbell and Cochrane的习惯形成模型在用HJ方差界检验股权溢价之谜时受到局限。对Epstein and Z...美国资本市场历史数据显示股票收益远远高于债券收益,不能用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解释,Mehra and Prescott提出了所谓的股权溢价之谜,而Campbell and Cochrane的习惯形成模型在用HJ方差界检验股权溢价之谜时受到局限。对Epstein and Zin(1991)的广义期望效用模型进行修正,使用随机贴现因子的HJ方差界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并比较CRRA模型、Epstein and Zin的模型及修正模型的定价能力。实证分析发现:(1)修正后的模型要求消费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为2左右就可以解释中国的高股权溢价现象,而且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也不存在无风险利率之谜;(2)同CRRA模型、Epstein and Zin的模型相比,修正后的模型具有更强的定价能力。展开更多
将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的理论模型中,建立基于习惯形成的资产定价模型,利用随机贴现因子为无风险资产定价,修正模型是前人模型的推广。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的无风险资产受到居民消费支出和股市收益率及其波动率的显著影...将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的理论模型中,建立基于习惯形成的资产定价模型,利用随机贴现因子为无风险资产定价,修正模型是前人模型的推广。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的无风险资产受到居民消费支出和股市收益率及其波动率的显著影响,同时消费者的习惯形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主观时间偏好也有影响,用理论模型模拟出的无风险利率与样本期内一年期商业银行存款的名义利率相当接近,表明理论模型对我国的无风险资产具有更强的定价能力。若剔除通胀因素后年存款利率实际年收益仅为0.42%,这比美国的实际年收益率0.94%还低。因此,中国近些年采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了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存款利息率似乎更加合理。展开更多
随机贴现因子理论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方法之一。把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1989,1991)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中,得到该模型下的随机贴现因子,并与新古典幂效用函数模型、Epstein and Zin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Campbell and Cochrane(19...随机贴现因子理论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方法之一。把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1989,1991)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中,得到该模型下的随机贴现因子,并与新古典幂效用函数模型、Epstein and Zin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Campbell and Cochrane(1999)的加入习惯形成的幂效用模型进行比较。该模型是前面三个模型的推广,由此模型得到的随机贴现因子也是前面三个模型的推广;分别计算和比较四种随机贴现因子的最大的下界。展开更多
文摘美国资本市场历史数据显示股票收益远远高于债券收益,不能用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解释,Mehra and Prescott提出了所谓的股权溢价之谜,而Campbell and Cochrane的习惯形成模型在用HJ方差界检验股权溢价之谜时受到局限。对Epstein and Zin(1991)的广义期望效用模型进行修正,使用随机贴现因子的HJ方差界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并比较CRRA模型、Epstein and Zin的模型及修正模型的定价能力。实证分析发现:(1)修正后的模型要求消费者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为2左右就可以解释中国的高股权溢价现象,而且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股权溢价之谜,也不存在无风险利率之谜;(2)同CRRA模型、Epstein and Zin的模型相比,修正后的模型具有更强的定价能力。
文摘将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的理论模型中,建立基于习惯形成的资产定价模型,利用随机贴现因子为无风险资产定价,修正模型是前人模型的推广。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市场的无风险资产受到居民消费支出和股市收益率及其波动率的显著影响,同时消费者的习惯形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主观时间偏好也有影响,用理论模型模拟出的无风险利率与样本期内一年期商业银行存款的名义利率相当接近,表明理论模型对我国的无风险资产具有更强的定价能力。若剔除通胀因素后年存款利率实际年收益仅为0.42%,这比美国的实际年收益率0.94%还低。因此,中国近些年采取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实现了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存款利息率似乎更加合理。
文摘随机贴现因子理论是资产定价理论的方法之一。把习惯形成加入到Epstein and Zin(1989,1991)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中,得到该模型下的随机贴现因子,并与新古典幂效用函数模型、Epstein and Zin的广义预期效用模型、Campbell and Cochrane(1999)的加入习惯形成的幂效用模型进行比较。该模型是前面三个模型的推广,由此模型得到的随机贴现因子也是前面三个模型的推广;分别计算和比较四种随机贴现因子的最大的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