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卡西平治疗成人癫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邓本强 王静华 +1 位作者 丁素菊 吴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19,共2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成年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9例临床新确诊的成年癫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以奥卡西平单药治疗(OXC组),另一组予以传统抗癫药物(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单药治疗(AEDs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 目的观察及评价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成年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9例临床新确诊的成年癫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以奥卡西平单药治疗(OXC组),另一组予以传统抗癫药物(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等)单药治疗(AEDs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癫发作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OXC组总有效率79.6%,完全控制率为42.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4%,且症状较轻,患者耐受性良好;AEDs组总有效率76.4%,完全控制率41.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8.2%,症状多为中度,需给予对症处理或停药。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抗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广谱、有效、安全的新型抗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癫痫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新证据、新热点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本强 沈红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964,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AIS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大血管闭塞再通率低、出血风险高等缺点。...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AIS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大血管闭塞再通率低、出血风险高等缺点。为此,近年来在AIS的治疗上,借助影像学方法延长溶栓时间窗、采用低剂量rt-PA或新一代溶栓药物、溶栓联合抗栓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开展。本文结合近年来静脉溶栓相关研究提供的证据,探讨扩大治疗时间窗、低剂量rt-PA溶栓、新一代溶栓药物等几个热点话题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疗法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低剂量 替奈普酶
下载PDF
潘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本强 郑惠民 毕晓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695-697,共3页
目的 :探讨潘通 (己酮可可碱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 :潘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 +川芎素进行对照研究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各 3 9例 ,于 14d和 2 1d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潘通治疗组血胆固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和全血粘... 目的 :探讨潘通 (己酮可可碱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 :潘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 +川芎素进行对照研究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各 3 9例 ,于 14d和 2 1d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潘通治疗组血胆固醇、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和全血粘度 (高切 )有显著差异 ,以血浆粘度改变极其显著 (P <0 .0 0 1) ;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 (高切 )和血浆粘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2 )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66.67% ,84 .61%和 5 8.97% ,71.79% ,无显著差异。结论 :潘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通 己酮可可碱 急性 缺血性中风 治疗 药理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MRA、UCG和DSA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本强 丁素菊 +3 位作者 张永巍 刘建民 吴涛 蔡建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67-168,共2页
目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而狭窄日益受到重视。方法  2 8例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 ,于 1~ 7d内进行UCG、MRA检查 ,12例病人DSA检查。结果 动脉硬化斑块毛糙者 12... 目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继而狭窄日益受到重视。方法  2 8例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 ,于 1~ 7d内进行UCG、MRA检查 ,12例病人DSA检查。结果 动脉硬化斑块毛糙者 12例 (4 1.6 % ) ,血管狭窄 5例 (19.4 % )。 5 9%的病人存在颈部或者颅内血管狭窄 ,5例动脉狭窄病人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8.3% )。结论 UCG、MRA、DSA能提示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流量的变化和内膜、中膜增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短暂性 颅内血管狭窄 支架成形术 军医大学 长海医院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 DSA检查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本强 王静华 +4 位作者 丁素菊 吴涛 张永巍 陶沂 李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结果:发现闭塞30例(69.8%),溶栓后完全再通17例(56.7%),部分再通9... 目的:观察及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结果:发现闭塞30例(69.8%),溶栓后完全再通17例(56.7%),部分再通9例(30.0%),未再通4例(13.3%),总体血管再通率86.7%。颅内出血3例(7.0%),死亡4例(9.3%)。NIHSS评分:术前(12.8±2.9),术后24h(12.1±2.6),术后14d(8.1±2.4),术后3个月(5.5±2.0),术前与术后24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4d及3个月比较评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较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和脑脊液中β_2-微球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本强 刘学岩 +1 位作者 周勇 李闻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77,共2页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和脑脊液中β_2-微球蛋白的变化邓本强,刘学岩,周勇,李闻捷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体内有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量(11800)球蛋白。正常以极微量存在...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和脑脊液中β_2-微球蛋白的变化邓本强,刘学岩,周勇,李闻捷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是体内有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低分子量(11800)球蛋白。正常以极微量存在于血液、脑脊液、初乳、羊水、尿液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血清 脑脊液 脑梗塞
下载PDF
急性脑血栓形成血小板α颗粒、血小板面积、TXB_2及6-KetoPGF_(1α)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本强 谢惠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体外血小板聚集试验研究报道甚多,1989年Joseph等报告一些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人体外血小板聚集试验不明显,但血小板超微结构发现α颗粒数已明显减少,说明血小板电镜检测法客观而准确。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血小板
下载PDF
两家系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三核苷酸重复数检测与临床研究
8
作者 邓本强 郑惠民 +3 位作者 谢惠君 崔毅 任大明 林元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三核苷酸 重复数 强直性 临床研究 家系成员 拷贝数 临床症状 神经电生理检查 先证者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小板α颗粒和血浆TXB_2含量的变化观察
9
作者 邓本强 谢惠君 +1 位作者 周勇 李文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501-503,共3页
我们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面积和α颗粒,放免法测定血浆 TXB_2和6-酮-PGF_1α含量,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病例组血小板α颗粒数明显减少(P<0.001),临床病情较重者减少更明显(P<0.01),血浆 TXB_2含量增... 我们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面积和α颗粒,放免法测定血浆 TXB_2和6-酮-PGF_1α含量,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例,正常对照组15例。结果显示病例组血小板α颗粒数明显减少(P<0.001),临床病情较重者减少更明显(P<0.01),血浆 TXB_2含量增高显著(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血小板面积和6-酮-PGF_1α的变化无区别(P>0.05)。这些观察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存在血小板分泌增加,可能是与血小板聚集、血管机械阻塞引起脑梗塞的发病机理的重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α颗粒 中风 血栓烷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5
10
作者 张萍 张永巍 +3 位作者 吴涛 陈蕾 姜一 邓本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 目的研究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联合至少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种方式(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根据患者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mRS≤2分作为预后良好组(71例),3≤mRS≤6分作为预后不良组(108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等,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率为39.7%(71/179)。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年龄、病前1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NIHSS评分和溶栓前ASPECT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14)岁比(71±11)岁,8.4%(6/71)比1.9%(2/108),(16±6)分比(19±6)分,(9.5±1.0)分比(8.5±1.9)分,均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间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24 h颅内出血转化率、脑实质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3)分比(15±7)分,7.0%(5/71)比28.7%(31/108),0比12.0%(13/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7,95%CI:1.014-1.081,P=0.005)、入院时ASPECTS评分(OR=0.382,95%CI:0.233-0.627,P〈0.01)、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OR=1.121,95%CI:1.050-1.196,P=0.001)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和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为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中重度脑梗死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越差;入院时ASPECTS评分越高,对预后的保护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
下载PDF
时间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敏敏 吴雄枫 +5 位作者 陈蕾 姜一 朱宣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探讨时间管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后24hNIHSS...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探讨时间管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后24h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74)及无效组(n=124),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按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及预后不良组(n=4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同时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间从发病至用药的各段时间的差异,评价时间管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及冠心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是疗效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的血糖水平、患者的糖尿病史、房颤史、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是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时间管理上,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主要是由发病至就诊时间的差异(P<0.01)导致的。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预示rt-PA静脉溶栓疗效良好,溶栓前NIHSS评分低预示静脉溶栓预后良好。降低患者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可提高静脉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时间安排 入院到进针时间
下载PDF
RAPID软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萍 张敏敏 +4 位作者 杨鹏飞 陆建平 刘建民 张永巍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13-1018,共6页
日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RAPID软件在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血... 日的探讨基于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的RAPID软件在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寻影响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血管内治疗,完成脑CTP检查及RAPID软件进行后期图像分析,且术后血管再通达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2b级及以上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比较两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以及RAPID软件分析结果,包括达峰时间>4s、>6s、>8s、>10s的低灌注区体积(V_(Tmax>4s)、V_(Tmax>6s)、V_(Tmax>8s)、V_(Tmax>10s))和梗死核心区体积(V_(CBF<30%))、脑血流不匹配体积和不匹配指数(MM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素,并获得预测公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预测公式的预测能力。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37例,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45例。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1、-4.06,P均<0.01)。预后良好组V_(Tmax>6s_、V_(Tmax>8s_、V_(Tmax>10s)、V_(CBF<30%)均小于预后不良组,MMR大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1、-3.17、-3.38、-4.52、-3.74,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V_(CBF<30%)小是大血管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0.904,95%置信区间(CI):0.860~0.950;OR=0.976,95%CI:0.964~0.988;P均<0.01]。预测公式为Logit(P)=8.454-0.024×V_(CBF<30%)-0.101×年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公式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99~0.873,P<0.01)。结论 V_(CBF<30%)和年龄是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越小、V_(CBF<30%)越小预后良好的可能越大。基于CTP的RAPID软件可用于术前筛选适合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RAPID软件 血管内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静脉溶栓或桥接治疗对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5
13
作者 姜一 沈红健 +3 位作者 陈蕾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溶栓或桥接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6月由脑卒中绿色通道收入我院的静脉溶栓时间窗(≤4.5 h)内的急性大动脉闭塞MIS患者73例,其中静脉溶栓组55例、桥...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溶栓或桥接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6月由脑卒中绿色通道收入我院的静脉溶栓时间窗(≤4.5 h)内的急性大动脉闭塞MIS患者73例,其中静脉溶栓组55例、桥接治疗组18例。静脉溶栓组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桥接治疗组为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在取栓时间窗内完成血管再通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吸烟史、无症状梗死灶患者比例、术前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Alberta脑卒中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以及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溶栓组患者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桥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13/55)vs 44.4%(8/18);X^2=2.434,P=0.019]。结论单纯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大动脉闭塞急性MI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尽管桥接治疗患者的全身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但二者远期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大动脉闭塞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建民 邓本强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永威 赵文元 张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75 .7%和 10 .3%。临床随访 35例症状完全缓解 ,4例明显好转 ,2例症状无改善。无一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 ,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椎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沈红健 邢鹏飞 +6 位作者 张永鑫 吴涛 张永巍 柯骏 刘建民 杨鹏飞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7-982,共6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75例,分为时间追踪组(n=291)和非时... 目的探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救治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475例,分为时间追踪组(n=291)和非时间追踪组(n=184)。对比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影像学检查时间(DIT)、影像学检查至静脉溶栓时间(INT)、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T)、影像学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IPT)、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和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P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启动时间追踪与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ODT与DPT相关性。结果在静脉溶栓患者中,时间追踪组DN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3,36)min vs 33(23,43)min,Z=2.123,P<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呈负相关(r=-0.293,P=0.001),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NT无相关性(r=-0.034,P=0.723)。在血管内治疗患者中,时间追踪组ODT、OPT均长于非时间追踪组[246(113,431)min vs 166(82,299)min,342(211,519)min vs 277(142,406)min],DIT短于非时间追踪组[18(14,23)min vs 26(16,3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67、2.182、4.077,P均<0.05);未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呈负相关(r=-0.234,P=0.024),启动时间追踪患者的ODT与DPT无明显相关性(r=-0.056,P=0.424)。结论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速度,消除ODT对DNT、DPT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时间追踪 信息化 静脉溶栓疗法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洪剑 刘团结 +9 位作者 王文安 徐建华 解炯 蒋超 徐中杰 张永巍 杨鹏飞 邓本强 朱勤忠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0-976,共7页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0在将患者转运至目的医院之前通过软件向脑卒中团队发出预警。按照院内处理方式将患者分成非脑卒中组、保守治疗组、单纯溶栓组、单纯取栓组、桥接组和脑出血组。评价各组患者救治中智能预警系统各环节的效率,急救医师判定脑卒中的能力和应用凝视-面臂语言时间(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能力,接诊医师急救响应速度,以及初级卒中中心急救效率[入院至出院(DIDO)时间]。结果共纳入患者248例,其中非脑卒中患者24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保守治疗组101例、单纯溶栓组23例、单纯取栓组32例、桥接组22例、脑出血组46例)。248例患者的中位初筛时间、预警时间、响应时间分别为28.0(13.0,92.5)、11.0(7.3,15.3)、19.0(13.0,35.0)s。6名院前急救医师应用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4%、71%、83%、72%、79%。其中8例重度脑卒中患者通过软件实行院前救治全流程监测,中位转运时间为113(82,142)min,DIDO时间为84(12,125)min。结论智能预警系统可实现对转运时间点数据采集自动化,使数据更全面、可信度高。该系统有助于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环节中急救医师、驾驶员、脑卒中团队的效率及初级卒中中心院内救治效率等,从而不断缩短院前救治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急救 信息化 人工智能 预警系统
下载PDF
血压变异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17
作者 姜一 张永巍 +1 位作者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幅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的血压管理,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诊断为急性...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幅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的血压管理,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在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3例,年龄22-91岁,平均年龄(67.6±12.8)岁。根据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监测静脉溶栓开始及溶栓过程中血压变化水平,评估指标包括均值(mean)、极大值(max)、极小值(min)、极差(max-min)、标准差(SD)、连续变异度(successive variation,SV)等。在各基线资料的校正下,釆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压参数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溶栓前NIHSS分值、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平均溶栓前收缩压(S0)、平均溶栓前脉压(P0)以及在静脉溶栓过程中最大收缩压(Smax)、收缩压连续变化(SSV)、最大收缩压连续变化(SSVmax)、舒张压最大值(Dmax)、舒张压连续变化(DSV)、最大舒张压连续变化(DSVmax)等为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至治疗时间短、溶栓前NIHSS评分低、溶栓前收缩压值低,溶栓过程中连续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变异率低为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溶栓预后与溶栓开始时的收缩压、脉压及溶栓过程中血压变异率直接相关。血压的变异率越大,即血压的波动越明显,对预后越不利。维持稳定的血压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宣 张敏敏 +7 位作者 沈红健 沈芳 陈蕾 姜一 袁绘 张永巍 吴涛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 目的比较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LAA、SAO、CE、其他明确病因(SOE)和不明原因(SUE)组。比较不同病因组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早期有效率、90 d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OAST病因分型是否为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538例AIS患者入组,其中LAA组140例(26.0%)、SAO组233例(43.3%)、CE组98例(18.2%)、SUE组58例(10.8%)、SOE组9例(1.7%)。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早期有效的AIS患者共210例(39.0%),其中LAA组56例(40.0%)、SAO组85例(36.5%)、CE组41例(41.8%)、SUE组26例(44.8%)、SOE组2例(22.2%),各组间早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443例(82.3%)AIS患者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其中LAA组108例(77.1%)、SAO组201例(86.3%)、CE组82例(83.7%)、SUE组45例(77.6%)、SOE组7例(77.8%),各组间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36例(6.7%)AIS患者治疗后有出血转化,其中LAA组10例(7.1%)、SAO组11例(4.7%)、CE组11例(11.2%)、SUE组3例(5.2%)、SOE组1例(11.1%),各组间出血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病因分型不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病因AIS患者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病因 预后 出血转化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流程对院内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韩宁 沈雷 +4 位作者 黎佳思 沈红健 毕晓莹 刘建民 邓本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救治情况,探讨脑血管病中心的成立对院内缺血性脑卒中(IHIS)救治成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急性救治... 目的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救治情况,探讨脑血管病中心的成立对院内缺血性脑卒中(IHIS)救治成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急性救治的33例IHIS患者,对照组为765例于长海医院就诊的社区发病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记录并分析IHIS患者从发病到呼叫会诊的时间(OCT)、得到急性救治IHIS患者例数及其占同期入院患者例次的比例、我院IHIS和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到溶栓治疗(进针)的时间(DNT)。同时分析我院IHIS发病涉及的科室和主要病种。结果建立应急流程后,自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我院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取栓例数逐年增加,OCT逐年缩短。我院IHIS患者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中位DNT为39.0(39.0,45.0)min,与对照组的38.0(30.0,45.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2,P=0.061)。IHIS发病患者以心内科和心胸外科最多,分别为11例(33.3%)和6例(18.2%)。心房颤动是IHIS发病主要的相关疾病。结论超急性期救治流程建立后,IHIS溶栓、取栓患者例数增加;心内科和心胸外科术后IHIS发病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院内 社区 溶栓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与丹参酮Ⅱ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蕾 毕晓莹 +3 位作者 朱立勋 仇一青 丁素菊 邓本强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背景:总黄酮类药物正广泛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选择在上海长海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证... 背景:总黄酮类药物正广泛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探讨葛根总黄酮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选择在上海长海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证实为新发脑梗死的患者67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控制血压、血脂,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同时加用丹参酮ⅡA(不含黄酮)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 d。主要结局指标:发病第1天时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第2天测定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c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治疗14 d后再次测定血清LDH、IL-6和BDNF水平,进行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行头颅灌注CT检查,通过灌注软件分析比较病变区及对侧相应部位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结果:发病第2天两组的LDH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血清LDH、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灌注C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总黄酮使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清中增多的IL-6明显降低,并显著减轻脑卒中后缺血再灌注所致的LDH升高,通过抗炎症反应及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血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黄酮 丹参酮 脑缺血 卒中 乳酸脱氢酶 白细胞介素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