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海华作品选登
1
作者 邓海华 《当代音乐》 2016年第10期135-135,共1页
今天是我的生日不需要说谢谢不需要说对不起只要握住您的双手您就能感受到我的心意啊亲爱的妈妈啊今天是我的生日那一天您把世界给了我从此把辛劳留给了自己啊亲爱的妈妈啊今天是我的生日那一天您缔造了生命从此把辛劳当做荣誉
关键词 作品选登 生日 妈妈
下载PDF
斑茅F_1杂交可育亲本选择及其回交后代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 被引量:8
2
作者 邓海华 符成 +5 位作者 李奇伟 廖兆周 陈西文 梁计南 张垂明 谭中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97-101,共5页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杂交 栽培品种 性状 品系 亲本选择 回交后代 鉴定 初步研究 配制
下载PDF
曝气生物流化池生物强化处理高氨氮制革废水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海华 沈滨 +1 位作者 仝武刚 楼铮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以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工艺为核心,通过投加高效菌酶添加剂(简称菌剂)的方法对高氨氮制革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菌剂投加量为0.4kg/m3,总水力停留时间为32h(其中生化处理段水力停留时间为29h)条件下,菌剂投加10d后氨... 以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工艺为核心,通过投加高效菌酶添加剂(简称菌剂)的方法对高氨氮制革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菌剂投加量为0.4kg/m3,总水力停留时间为32h(其中生化处理段水力停留时间为29h)条件下,菌剂投加10d后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0.2%,25d后系统即可稳定运行;出水氨氮平均为4.8mg/L,去除率为98.8%;出水COD平均为137mg/L,去除率为76.4%。无机碳化合物和生长因子对硝化反应有促进作用,使氨氮的去除率提高约6.6%。该结果显示了ABFT工艺在处理高氨氮制革废水上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强化 曝气生物流化池 高氨氮 制革废水
下载PDF
斑茅F2杂种选育与同工酶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34
4
作者 邓海华 廖兆周 +6 位作者 李奇伟 劳方业 符成 陈西文 张垂明 刘少谋 杨业后 《甘蔗糖业》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2000/01杂交季以甘蔗与斑茅属间杂交F1杂种崖城95-41 作母本,与父本CP57-614和川蔗57-416杂交,在二个组合后代实生苗中分别取13个单株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单株为可疑后代外,其它均为斑茅的F2后代。过... 2000/01杂交季以甘蔗与斑茅属间杂交F1杂种崖城95-41 作母本,与父本CP57-614和川蔗57-416杂交,在二个组合后代实生苗中分别取13个单株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单株为可疑后代外,其它均为斑茅的F2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标记PxA6、PxA7和PxA9在斑茅F2中出现机率高,特别是PxA6和PxA7,其酶带清晰易辨,可作为F2后代辅助选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标记 辅助选择 甘蔗 斑茅 属间杂交 F2杂种 育种
下载PDF
斑茅蔗BC_2品系与其亲系间叶片生理生化性状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海华 符成 +5 位作者 陈彪 余卓玲 谭中文 李奇伟 陈培寿 梁计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6-771,共6页
选用4个斑茅杂交BC2品系及其亲系共12个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这些试验材料之间的一些生理生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斑茅BC2品系的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片细胞质膜相... 选用4个斑茅杂交BC2品系及其亲系共12个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这些试验材料之间的一些生理生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斑茅BC2品系的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中性转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叶片的束缚水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含量均高于斑茅BC1品系,表明这些性状在回交过程中得到了改良;但在叶片的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方面,BC2品系却不及其BC1杂交亲本,表明这些性状在回交过程中逐渐被削弱;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却出现分离,但以YCE01-48为亲本的BC2亲系YCE03-267和YCE03-268在这些指标上均优于其BC1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杂交后代 生理生化性状
下载PDF
我国大陆近年育成甘蔗品种的亲本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邓海华 张琼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12期7-10,共4页
对我国大陆1999年以来通过省级以上审(鉴、认)定的47个自育甘蔗杂交品种的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被使用的50个亲本中,可追溯到22个原始亲本,其中CP72-1210和崖城71-374的使用频率最高,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亲本,作亲本的次数分别达11次... 对我国大陆1999年以来通过省级以上审(鉴、认)定的47个自育甘蔗杂交品种的亲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被使用的50个亲本中,可追溯到22个原始亲本,其中CP72-1210和崖城71-374的使用频率最高,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亲本,作亲本的次数分别达11次和8次,育成后代品种分别达12个和10个(含孙代品种);指出在甘蔗野生种本土割手密的开发利用和扩大遗传基础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育成品种使用了7个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崖城系列亲本,育成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品种1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亲本 割手密 遗传基础
下载PDF
CP72-1210在我国甘蔗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量:35
7
作者 邓海华 李奇伟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11期18-21,共4页
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的甘蔗品种CP72-1210的杂交研究与利用情况,指出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82/1983杂交季起对CP72-1210进行杂交试验,经多年试验筛选,该品种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大陆使用频率最高、育成品种数最... 概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的甘蔗品种CP72-1210的杂交研究与利用情况,指出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82/1983杂交季起对CP72-1210进行杂交试验,经多年试验筛选,该品种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大陆使用频率最高、育成品种数最多的重要亲本之一,已育成后代品种14个;同时选育出一批优良育种中间材料,其中粤糖系列和崖城系列的26个品系在2000/2001~2004/2005杂交季中已用作杂交亲本,其育成品种粤糖93-159、粤糖89-113和粤糖83-271等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蔗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育种 亲本 CP72—1210
下载PDF
我国主要甘蔗杂交品系血缘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邓海华 周耀辉 +1 位作者 许玉娘 殷培军 《甘蔗糖业》 1996年第6期1-8,共8页
利用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1000多个甘蔗品系的原始亲本及其育成后代的信息,以及100多个自育品种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育成我国现有甘蔗主要杂交品系的原始亲本仅30个左右。育成目前甘蔗品种的原始亲本为用个,其中10个为热带种品... 利用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1000多个甘蔗品系的原始亲本及其育成后代的信息,以及100多个自育品种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育成我国现有甘蔗主要杂交品系的原始亲本仅30个左右。育成目前甘蔗品种的原始亲本为用个,其中10个为热带种品系,野生种及甘蔗近缘植物的利用仍非常有限。现有甘蔗品种至少有7个共同的祖先,亲缘关系非常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交品系 血缘关系 品种资源 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浅谈我国大陆甘蔗杂交育种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海华 李奇伟 《甘蔗糖业》 2001年第5期1-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甘蔗 杂交育种 品种改良 蔗糖业 发展
下载PDF
海南甘蔗育种场1999/2000~2008/2009甘蔗杂交制种回顾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海华 张垂明 +2 位作者 符成 胡后祥 杨业后 《甘蔗糖业》 2009年第5期1-5,29,共6页
海南甘蔗育种场作为全国甘蔗杂交制种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各甘蔗育种单位生产与提供甘蔗杂交花穗,其甘蔗杂交制种工作在我国甘蔗杂交育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该场近10个杂交季甘蔗杂交制种和亲本使用情况。在此期间,甘蔗杂... 海南甘蔗育种场作为全国甘蔗杂交制种基地,长期以来为全国各甘蔗育种单位生产与提供甘蔗杂交花穗,其甘蔗杂交制种工作在我国甘蔗杂交育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该场近10个杂交季甘蔗杂交制种和亲本使用情况。在此期间,甘蔗杂交制种经历了走出低谷,稳步回升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甘蔗亲本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杂交花穗生产 亲本更替
下载PDF
我国本土割手密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邓海华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7-170,共4页
2011年我国已育成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品种36个,以系谱图直观地描述了我国大陆利用本土割手密创新亲本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当地野生蔗的利用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迄今成功产生品种的本土割手密仍... 2011年我国已育成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品种36个,以系谱图直观地描述了我国大陆利用本土割手密创新亲本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当地野生蔗的利用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迄今成功产生品种的本土割手密仍限于崖城割手密、陵水割手密和云南75-2-11等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品种 亲系分析
下载PDF
甘蔗亲本的创新与利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邓海华 李奇伟 陈子云 《甘蔗(福建)》 2004年第3期7-12,共6页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料。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1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亲本创新 开发利用 野生甘蔗 斑茅
下载PDF
细茎野生蔗(S.spontaneum)F1品系花粉贮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海华 胡后祥 吉家乐 《甘蔗糖业》 1999年第4期1-7,共7页
早花细茎野生蔗F1品系的花粉经干燥处理,在-24℃~28℃下贮存25~35天后与花粉量少、花粉发育率低的迟花亲本杂交。用贮存花粉授粉的24个组合中,18个获得实生苗,其中8个组合的克种子实生亩数达对照的2~24倍。结果初步表明,在低温... 早花细茎野生蔗F1品系的花粉经干燥处理,在-24℃~28℃下贮存25~35天后与花粉量少、花粉发育率低的迟花亲本杂交。用贮存花粉授粉的24个组合中,18个获得实生苗,其中8个组合的克种子实生亩数达对照的2~24倍。结果初步表明,在低温贮存下部分花粉的活力可保存35天.但由于用贮存花粉授粉的结实率太低,本方法还不是解决细茎野生蔗F1品系与栽培品种的花期不遇问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茎野生蔗 花粉 贮存 甘蔗 育种 杂交育种
下载PDF
CP65-357适宜下种量和施肥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海华 谭步清 +4 位作者 何树林 唐志军 陈祖宏 刘亚利 吴凯南 《甘蔗糖业》 1999年第1期5-10,共6页
应用多点联合正交设计,研究了湖南蔗区CP65-357的适宜下种量和N、P、K施用量。结果表明,下种量和施氮量分别是影响甘蔗产量和含糖量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增施磷、钾肥效应不明显。文中对有关的试验结果作了单独的和综合的分析,并对较... 应用多点联合正交设计,研究了湖南蔗区CP65-357的适宜下种量和N、P、K施用量。结果表明,下种量和施氮量分别是影响甘蔗产量和含糖量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增施磷、钾肥效应不明显。文中对有关的试验结果作了单独的和综合的分析,并对较好的因素水平取值范围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下种量 施肥 CP65-357
下载PDF
绿藻生物测定法定量测定阿特拉津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海华 曾练强 邝乐生 《甘蔗糖业》 2000年第5期19-25,共7页
本文对小球藻、栅藻、绿梭藻、柯氏藻作为测定阿特拉津的生测试材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以柯氏藻为主测试材的生物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0.01mg/L)、重复性好、试验条件简单的特点,适宜于测定低浓度阿特拉津(0—0.... 本文对小球藻、栅藻、绿梭藻、柯氏藻作为测定阿特拉津的生测试材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以柯氏藻为主测试材的生物测定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0.01mg/L)、重复性好、试验条件简单的特点,适宜于测定低浓度阿特拉津(0—0.15mg/L水溶液)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定 阿特拉津 绿藻 除草剂 甘蔗地膜
下载PDF
增广设计甘蔗品种试验及其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海华 赖宏光 涂育辉 《甘蔗糖业》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应用增广随机区组设计,对17个甘蔗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并以蔗茎产量分析为例,对这一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过程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结果表明,排名前10名的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显著水平。ROC24,甘引8号,C25,ROC10和粤农87-130... 应用增广随机区组设计,对17个甘蔗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并以蔗茎产量分析为例,对这一试验设计的统计分析过程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结果表明,排名前10名的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显著水平。ROC24,甘引8号,C25,ROC10和粤农87-1305是产量排名最后的品种,它们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应用增广设计,甘蔗育种工作者可测定选系的试验误差,将品种测验和品系测验结合于同一个试验中,并可在品种间、品系间以及品种和品系间进行有效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试验 增广设计 育种
下载PDF
甘蔗QTL定位与标记辅助选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海华 K.K.Wu Tim Wenslaff 《甘蔗糖业》 2001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La Purple(S. officinarum L.) X Mol 5829(S.robustum Brands and Jeswiet exGrassel)杂交一代群体获得的RFLP和RAPD分子标记信息,用区间定位法... 利用La Purple(S. officinarum L.) X Mol 5829(S.robustum Brands and Jeswiet exGrassel)杂交一代群体获得的RFLP和RAPD分子标记信息,用区间定位法( interval mapping)和单标记分析(point analysis)法测定控制转光度(%)、小区蔗茎产量、纤维分(%)和抽穗茎率的QTL。选用与转光度和茎产量显著关联(F测验P<0.01或区间定位中LOD>2)的分子标记进一步对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任一性状而言,与之显著关联的标记都含有正效应的和负效应的两类标记。由于单标记分析法可测定出未被归类到连锁群、但与QTL有关联的标记,故其可测定到的显著性标记要比区间定位法的多。分析结果表明,控制转光度和茎产量的QTL分散于多个连锁群中,而控制抽穗茎率的QTL相对集中于较少的连锁群中。在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性状选择时,增加用于辅助选择的标记数目将使入选群体的性状平均值增大,而使误选低值个体的可能性减小。在多标记辅助选择时,各个标记都选用正效应的状态(标记出现或缺失)所得到的标记组合将可选得性状平均值最大的入选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QTL定位 标记辅助选择 区间定位 单标记分析 育种
下载PDF
浅谈美国的糖业政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海华 《甘蔗糖业》 1998年第6期52-55,共4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糖业政策及其变革概况。长期以来,稳定国内市场糖价,保护本国糖业是美国糖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各时期的糖业政策都是通过相应的立法制定。近年来美国采取在政府无净亏损前提下,以贷款计划和关税率进口限额为主要措施的... 本文介绍了美国糖业政策及其变革概况。长期以来,稳定国内市场糖价,保护本国糖业是美国糖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各时期的糖业政策都是通过相应的立法制定。近年来美国采取在政府无净亏损前提下,以贷款计划和关税率进口限额为主要措施的稳定国内食糖市场的政策,成功地达到了保护本国糖业的目的。但与此同时,食糖消费者则为此付出了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制糖工业 政策 食糖市场
下载PDF
甘蔗遗传育种有关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邓海华 《甘蔗(福建)》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在甘蔗杂交育种中 ,自交和串粉是难以避免的 ,使部分品种的系谱不能正确反映品种本身的血缘关系 ,并造成遗传参数估算偏差。由于甘蔗不论双亲杂交、回交或自交的后代都是强分离的群体 ,且部分亲本材料花粉发育不良、杂交亲和力低 ,甘蔗... 在甘蔗杂交育种中 ,自交和串粉是难以避免的 ,使部分品种的系谱不能正确反映品种本身的血缘关系 ,并造成遗传参数估算偏差。由于甘蔗不论双亲杂交、回交或自交的后代都是强分离的群体 ,且部分亲本材料花粉发育不良、杂交亲和力低 ,甘蔗的数量遗传研究要比许多作物更复杂 ,也更困难。在甘蔗选、育种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遗传育种 品种系谱 数量遗传研究 抗病育种 杂交育种
下载PDF
整舱浮筏功率流测试初步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海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81-85,共5页
用间接方法对大型机组和机械设备密集机舱的机械设备整舱浮筏减振装置的功率流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现有程序计算得到不同减振器的输入功率和传递功率的大小,通过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整舱浮筏系统中能量的传递规律。
关键词 整舱浮筏 减振装置 功率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