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eler小鼠海马齿状回形态结构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锦波 王桂敏 +2 位作者 赵善廷 范文娟 李明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分析reelin基因突变小鼠,即reeler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了解Reelin缺乏对海马皮质发育的影响,为认识Reelin功能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分别标记野生型和reeler小鼠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 目的分析reelin基因突变小鼠,即reeler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了解Reelin缺乏对海马皮质发育的影响,为认识Reelin功能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分别标记野生型和reeler小鼠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苔藓细胞;结果Reeler小鼠海马皮质板发育明显障碍,表现为锥体层和颗粒层细胞扩散,海马片层状细胞构筑紊乱。颗粒层细胞明显增殖并向门区迁移,以致颗粒层与门区的界限消失,呈鼓槌状结构。结论Reelin作为神经细胞迁移的终止信号和细胞增殖的调控信号对神经细胞迁移、发育过程中皮质板的片层化,特别是对调节颗粒细胞的增殖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LIN 皮质板 海马 组织化学 reeler小鼠
下载PDF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Ⅰ.一般结构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5 位作者 孙晓江 张毅 苏敏 宋清仙 程建华 张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Niss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进行了研究。根据海马形态变化及锥体细胞分化特征,将海马发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以海马外形及内部结构建立为主;第二期以锥体细胞的形成和海马外形、内部结构进一步... 利用Niss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进行了研究。根据海马形态变化及锥体细胞分化特征,将海马发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以海马外形及内部结构建立为主;第二期以锥体细胞的形成和海马外形、内部结构进一步完善为特征;第三期锥体细胞日趋成熟.在胚胎早期,锥体层和颗粒层由大量未分化细胞构成,细胞为球状,体积小,胞质少,染色深,以后逐步分化为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体视学资料表明,颗粒细胞、锥体细胞的数密度及细胞核体密度随胎龄增长而降低,而细胞算术平均体积则逐步增加。上述参数变化因其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说明锥体细胞分化、发育是不均匀的。CA2区分化快,发育好,颗粒细胞分化最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发育 胚胎 形态学 结构
下载PDF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Ⅴ.室管膜的发生 被引量:6
3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4 位作者 邱建勇 鞠躬 苏敏 孙晓江 张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运用HE和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60例6周至足月的人胚胎海马室管膜上皮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室管膜发生了剧烈变化。最早室管层神经上皮细胞为假复层柱状,随着未分化细胞向外迁徙,海马室管... 运用HE和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60例6周至足月的人胚胎海马室管膜上皮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室管膜发生了剧烈变化。最早室管层神经上皮细胞为假复层柱状,随着未分化细胞向外迁徙,海马室管膜层神经上皮细胞迅速增殖,形成复层上皮。当室管膜层细胞停止迁徙时,室管膜开始向假复层柱状及单层柱状上皮转变。电镜观察,胚胎早期神经上皮细胞由未分化细胞构成;其特点是,细胞质内各种特化细胞器匮乏,但糖原丰富。15周左右未分化细胞开始向长突细胞及室管膜细胞分化。长突细胞电子密度高,底部有细长突起,表面有微绒毛,胞质内微丝丰富;而室管膜细胞电子密度低,底部无突起,但表面有丰富的纤毛。对长突细胞及免疫组化染色的GFAP阳性细胞进行形态和发育特征的比较,提示两者属同一类细胞。扫描电镜下,15周前室管膜表面微绒毛较多,以后纤毛逐步发育,大量密集纤毛布满于室管膜表面。此外,还能见到一类接触脑脊液神经元,这类神经元可为多极或双极,并有突起伸入室管膜上皮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人胚胎 发育 室管膜 形态学 发生
下载PDF
Dil散射标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技术介绍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锦波 于东明 吴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598,共3页
目的对标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DiI散射法(DiIdiolisticassay)进行改进,使操作更简捷,效果更为理想。方法用C57/B6J小鼠,对固定或培养的脑片内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进行DiI散射法标记。结果该方法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及神经胶... 目的对标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DiI散射法(DiIdiolisticassay)进行改进,使操作更简捷,效果更为理想。方法用C57/B6J小鼠,对固定或培养的脑片内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进行DiI散射法标记。结果该方法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细微结构,其中包括树突小棘。结论Dil散射标记法标记细胞的细微结构效果得到改善,可用于对树突棘分析,特别是可以直接在培养的脑片上对神经元与神经胶质进行活体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活体成像 DiI散射标记 C57/B6J小鼠
下载PDF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Ⅱ.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4 位作者 邱建勇 鞠躬 戴洪 孙晓江 王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对硝酸银的嗜染性、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别。神经细胞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主要有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篮状细胞等。星形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未分化细胞体积小、球形、胞质少,为NSE及GFAP阴性,硝酸银镀染也不着色;透射电镜下未分化细胞核异染色质丰富,胞质内缺乏特化的细胞器,但糖原含量丰富。胚胎早期室管膜神经上皮细胞及由此迁徙而来的中间层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构成。星状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出现较早,第11周开始出现于室管膜下的室床及海马伞部;随胎龄增加,单位面积垦状胶质细胞数量增加,17周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并且均匀分布于海马各个部位与区域。15周后中间层细胞陆续开始分化为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到足月胚胎锥体层及颗粒层不再有未分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发育 形态学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分化
下载PDF
FM1-43标记功能性突触小泡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邓锦波 李明善 +2 位作者 吴萍 胡艳秋 Anna Dunaevsky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2,共3页
FM1—43是一种具有双极性的荧光染料,亲水基团与亲脂基团分别位于分子的两端。近年来开始将它用于对内吞及外吐性膜包颗粒的活体标记。在神经科学领域,该方法也可作为标记功能性前突触终末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该方法广泛地用于突... FM1—43是一种具有双极性的荧光染料,亲水基团与亲脂基团分别位于分子的两端。近年来开始将它用于对内吞及外吐性膜包颗粒的活体标记。在神经科学领域,该方法也可作为标记功能性前突触终末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该方法广泛地用于突触研究,倍受神经科学工作者的青睐。由于大多数实验资料主要来自于对游离的神经元研究,我们对FM1—43染色技术进行了改进,使之适用于对培养的脑片内神经纤维前突触终末内的功能性突触小泡进行染色,同时可以在双光子显微镜下对突触小泡进行活体观察。本文就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小泡 功能性 染色技术 活体观察 科学工作者 荧光染料 神经科学 实验资料
下载PDF
海马发生以及细胞与纤维构筑的形成 被引量:5
7
作者 邓锦波 赵善廷 符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了解最多的器官之一。有关海马结构研究很多,但对其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的了解还很不够。海马属于异形皮质(allocortex),其片层化结构较为简单,仅为3层,而不同于具有6层结构的同形皮质(isocortex)。在功能上... 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了解最多的器官之一。有关海马结构研究很多,但对其功能及其病理变化的了解还很不够。海马属于异形皮质(allocortex),其片层化结构较为简单,仅为3层,而不同于具有6层结构的同形皮质(isocortex)。在功能上,海马属于边缘系统,与情绪变化、学习记忆密切相关,故海马历来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理想模型,受广大科学工作者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因此对海马的发育以及细胞与纤维构筑的形成做一概述,有利于对海马功能及病理学意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纤维构筑 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科学研究 科学工作者 病理变化 边缘系统
下载PDF
神经管的衍变及其发育缺陷 被引量:6
8
作者 邓锦波 张俊士 +1 位作者 李瑞玲 吴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12期103-108,共6页
神经管的产生是动物个体发育的一件大事,它与后来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产生密切相关,脊椎动物脑和脊髓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头化(cephalization)后的神经管分别形成脑和脊髓,即中枢神经系统;在此基础上周围神经也相继发生。... 神经管的产生是动物个体发育的一件大事,它与后来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产生密切相关,脊椎动物脑和脊髓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头化(cephalization)后的神经管分别形成脑和脊髓,即中枢神经系统;在此基础上周围神经也相继发生。神经管不仅与正常的神经系统发育关系重大,特别是在其衍变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缺陷 神经管 衍变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发育 动物脑 个体发育
下载PDF
神经细胞凋亡在脑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邓锦波 牛艳丽 皇甫超申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8期9-16,共8页
关键词 神经细胞凋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发育 细胞死亡 细胞坏死 形态特征 病理学 溶酶体
下载PDF
新皮质的发育与片层化构筑的形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邓锦波 徐晓波 范文娟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423-428,431,共7页
新皮质由神经上皮经过增殖、分化和神经细胞的迁移后逐步发育而来,新增殖的有丝分裂后神经元沿着放射状胶质细胞按照由内向外的迁移原则在皮质板定居下来。Cajal-Retzius细胞在新皮质发育及片层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Cajal-Retzius细胞... 新皮质由神经上皮经过增殖、分化和神经细胞的迁移后逐步发育而来,新增殖的有丝分裂后神经元沿着放射状胶质细胞按照由内向外的迁移原则在皮质板定居下来。Cajal-Retzius细胞在新皮质发育及片层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Cajal-Retzius细胞分泌的reelin是迁移中神经元的终止信号和化学趋向信号,reelin的这些功能使得从大脑皮质的细胞构筑和纤维构筑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发育 新皮质 REELIN 放射状胶质细胞 CAJAL 神经细胞 神经上皮 有丝分裂
下载PDF
小脑发育及其基因调节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邓锦波 徐晓波 范文娟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小脑由后脑发育而来,最初始于第四脑室侧壁的菱唇,此后菱唇上部突入第四脑室腔形成小脑板,两侧小脑板向外侧突起形成两个小脑半球。而位于室管层的神经上皮细胞,经过不同形式的增殖和迁移,形成了典型的小脑皮质的三层结构。多种基因可... 小脑由后脑发育而来,最初始于第四脑室侧壁的菱唇,此后菱唇上部突入第四脑室腔形成小脑板,两侧小脑板向外侧突起形成两个小脑半球。而位于室管层的神经上皮细胞,经过不同形式的增殖和迁移,形成了典型的小脑皮质的三层结构。多种基因可以调控小脑的发生和发育,例如调控小脑原基峡区组织者的基因otx2和gbx2,调控小脑神经元数量的基因ru49/zipro1、zic1/2,调控小脑神经元迁移的reelin,rcm以及小脑纤维联系的基因ephrin-A,Wnt3/7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发育 基因调节 神经元迁移 神经上皮细胞 REELIN 第四脑室 神经元数量 小脑半球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锦波 李明善 +3 位作者 吴萍 于东明 吴素霞 董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及木防己苦毒素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和调控作用。方法:利用海马脑片培养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经GABA受体拮抗剂处理的NF-κB激活细胞进行了计数和统计学检验。结果:经GABA受...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及木防己苦毒素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激活和调控作用。方法:利用海马脑片培养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经GABA受体拮抗剂处理的NF-κB激活细胞进行了计数和统计学检验。结果:经GABA受体拮抗剂处理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NF-κB细胞激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GABA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GABA受体参与对NF-κB信号转录途径激活和调控,最终影响某些基因转录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荷包牡丹碱 木防己苦毒素 海马 齿状回 颗粒细胞
下载PDF
神经纤维寻径及其化学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锦波 崔占军 徐晓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6-558,共3页
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精确识别的呢?其机制涉及神经纤维的寻径(pathfinding)这一神经科学前沿问题。神经纤维寻径通常发生在胚胎和生后早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其意义在于确立远距离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准确联系。许... 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精确识别的呢?其机制涉及神经纤维的寻径(pathfinding)这一神经科学前沿问题。神经纤维寻径通常发生在胚胎和生后早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其意义在于确立远距离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准确联系。许多研究揭示了神经纤维寻径的过程及其分子机制。神经纤维寻径的研究无疑是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其研究方法涉及到形态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电生理、神经系统网络计算机等;其研究内容体现了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对于神经纤维寻径的研究,国内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研究该课题,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 化学机制 分子生物学技术 神经系统 网络计算机 神经元 神经科学 发育过程
下载PDF
人胚胎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锦波 欧阳群玲 +3 位作者 程建华 张垒 杨淑华 章克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用透射电镜对不同胎龄的人胚胎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发生和超微结构观察.肺内支气管上皮内未分化细胞,第八周开始向神经内分泌细胞转化,提示神经内分泌细胞对早期胚胎肺的发生、发育有特殊意义.神经内分泌细胞内致密核心小泡(DCV)... 用透射电镜对不同胎龄的人胚胎肺内神经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发生和超微结构观察.肺内支气管上皮内未分化细胞,第八周开始向神经内分泌细胞转化,提示神经内分泌细胞对早期胚胎肺的发生、发育有特殊意义.神经内分泌细胞内致密核心小泡(DCV)及其它与内分泌活动有关的各种细胞器发达.能见到P_0细胞、P_1细胞、P_2细胞及P_3细胞等四种类型的神经内分泌细胞.P_0细胞的发生及分化程度表明它可能是一种前细胞,它可以进一步转化为P_1细胞、P_2细胞和P_3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内分泌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Ⅳ SS能神经元的原位杂交法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3 位作者 向正华 苏敏 张毅 孙晓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研究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24例不同胎龄的人胚胎海马中生长抑素(SS)编码的mRNA进行了检测,现察了SS杂交阳性细胞的发生、发育规律.观察结果表明:SS的原位杂交阳性细胞于胚胎16周开始出现,主要位于Ammon’s角、齿状回的多形层,... 本研究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24例不同胎龄的人胚胎海马中生长抑素(SS)编码的mRNA进行了检测,现察了SS杂交阳性细胞的发生、发育规律.观察结果表明:SS的原位杂交阳性细胞于胚胎16周开始出现,主要位于Ammon’s角、齿状回的多形层,也有一部分出现于锥体细胞层.分子层则未发现有SS杂交阳性细胞存在.SS阳性细胞的数量随胎龄增加而不断增多.其形态特点、数量变化和分布规律,都显示SS能神经元在结构上的完善与海马功能的成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 海马 SS能神经元 原位杂交 形态学
下载PDF
人胚胎海马发育的形态学研究Ⅲ.肽能神经元的发生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锦波 蔡琰 +4 位作者 黎曰真 项守仁 苏敏 孙晓江 张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6-260,共5页
利用Golgi镀银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不同胎龄人肛胎海马的肽能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发现SS阳性神经元于胚胎19周出现,SP阳性神经元、NPY阳性神经元于17周出现,GABA阳性神经元在16周即已显示。随胎龄增加,肽能... 利用Golgi镀银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不同胎龄人肛胎海马的肽能神经元进行了研究.发现SS阳性神经元于胚胎19周出现,SP阳性神经元、NPY阳性神经元于17周出现,GABA阳性神经元在16周即已显示。随胎龄增加,肽能神经元不断增多.肽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海马的各区,但以多形层最为多见.和锥体细胞及颗粒细胞相比,肽能神经元有下列形态特点:(1)细胞形态和大小差异较大;(2)细胞突起多少不一,出现部位也无一定规律;(3)轴突投射范围小,但分枝多.Golgi可以同时显示多种不同肽能神经元.GABA阳性细胞与SS阳性细胞在发生时间和形态特点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SS可与GABA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 发育 形态学 肽能神经元 海马
下载PDF
留学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全英文教学体会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邓锦波 于东明 文曙光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本文就留学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学方法和经验作了介绍,以求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全英教学 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下载PDF
人肺的5-羟色胺细胞和降钙素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锦波 张垒 +3 位作者 欧阳群玲 程建华 章克萍 杨淑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42-545,共4页
对66例不同胎龄人胚胎及生后不同年龄人肺的5-羟色胺细胞和降钙素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胚胎时期及新生儿肺的5-羟色胺细胞和降钙素细胞多于生后其它时期.5-羟色胺阳性细胞存在于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以胚... 对66例不同胎龄人胚胎及生后不同年龄人肺的5-羟色胺细胞和降钙素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胚胎时期及新生儿肺的5-羟色胺细胞和降钙素细胞多于生后其它时期.5-羟色胺阳性细胞存在于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以胚胎时期的原始肺泡壁多见.细胞形态多样,常有穿过基膜的突起,且能形成神经上皮小体.降钙素阳性细胞位于小支气管及细支气管上皮,呈锥形,很少形成神经上皮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脏 神经内分泌细胞 胚胎 5-羟色胺 降钙素
下载PDF
脑的进化及其基因调控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锦波 席艳 李瑞玲 《解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59-65,74,共8页
研究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比较解剖学有利于对脑进化的认识。哺乳动物新皮质的出现在进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的进化受多种基因的调节,如小头基因、SHH、Foxp2、Want-3a、BMP基因等等。
关键词 脑进化 新皮质 基因调控
下载PDF
Formation of the entorhino-hippocampal pathway: a tracing study in vitro and in vivo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锦波 于东明 李明善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305-314,共10页
Objective The entorhino-hippocampal pathway is the major excitatory input from neurons of the entorhinal cortex on both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hippocampus/dentate gyrus. This fiber tract consists of the alvear ... Objective The entorhino-hippocampal pathway is the major excitatory input from neurons of the entorhinal cortex on both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hippocampus/dentate gyrus. This fiber tract consists of the alvear path, the perforant path and a crossed commissural projection. In this study, the hist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arious subsets of the entorhino-hippocampal projec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Methods Dil, DiO and fast blue tracing as well as anti-calretinin immunocytochemistry were carried out with prenatal and postnatal rats at different ages. Results The alvear path and the commissural pathway started to develop as early as embryonic day (E) 16, while the first perforant afferents reached the stratum lacunosum-moleculare of the hippocampus at E 17 and the outer molecular layer of dentate gyrus at postnatal day (P) 2, respectively. Retrograde tracing with DiI identified entorhinal neurons in layer II to IV as the origin of entorhino-hippocampal pathway. Furthermore, anti-calretinin immunocytochemistry revealed transitory Cajal- Retzius (CR) cells in the stratum lacunosum-moleculare of the hippocampus from as early as E 16. DiI labeling of entorhinal cortex fibers and combined calretinin-immunocytochemistry showed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CR cells and entorhinal afferents. Conclusion The subsets of entorhino-hippocampal pathway appear in the developmental hippocampus during El6 - P2.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R cell and perforant afferent suggests the role of this cell type as a guiding cue for entorhinal afferents at early cortic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orant pathway alvear pathway hippocampal commissural pathway lipophilic dy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