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对比及阶地系列形成中构造作用的多层次性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邢成起 丁国瑜 +5 位作者 卢演俦 申旭辉 田勤俭 尹功明 柴炽章 韦开波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201,共15页
黄河在流经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 -同心弧形构造区的过程中 ,发育了多达 10~ 2 1级的基座和侵蚀型阶地 ,其最大拔河高度为 4 0 1m ,最高阶地的发育年代为 1 5 7MaBP。通过对该区米家山、车木峡和黑山峡河口 3处黄河阶地以及我国北方大... 黄河在流经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 -同心弧形构造区的过程中 ,发育了多达 10~ 2 1级的基座和侵蚀型阶地 ,其最大拔河高度为 4 0 1m ,最高阶地的发育年代为 1 5 7MaBP。通过对该区米家山、车木峡和黑山峡河口 3处黄河阶地以及我国北方大范围内河流阶地的对比分析发现 ,河流阶地系列形成中在构造作用上具有多层次性特征 ,即它包含了不同范围或规模和不同级次构造隆升作用所导致的阶地。研究区的黄河阶地系列可以划分为 3个层次。其中 ,第一层次的阶地共有 6级 ,为我国北方大范围内同期形成的阶地 ,它们代表 1 6Ma以来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次数 ,其隆升幅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 ;第二层次的阶地共有 5级 ,为海原 -天景山构造区内同期发育的阶地 ,它们代表 1 6Ma以来该构造区本身独自隆升的次数和幅度 ;第三层次阶地为发育在米家山东坡的 10级不同期阶地 ,它们代表 1 6Ma以来海原构造山地独自抬升的次数和幅度。阶地发育时间与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对比还表明 ,反映青藏高原大范围构造隆升的第一层次阶地与气候变化之间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其形成年代均与相应古土壤发育时的间冰期对应 ,暗示导致河流下切的大范围构造抬升与强干冷期后同样可导致河流下切的气候暖湿期紧密相关 ,它们共同组成了构造 -气候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对比 阶地系列 构造作用 多层次性 阶地成因 气候变化 黄河中游
下载PDF
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发震构造和发震机制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邢成起 荣代潞 +2 位作者 姚同福 梁恕信 张立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9,共9页
在分析地质构造背景和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震区断裂构造、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极震区展布方向、余震空间分布、地震裂缝和地面运动方向的综合研究,确定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探讨了形成... 在分析地质构造背景和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震区断裂构造、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极震区展布方向、余震空间分布、地震裂缝和地面运动方向的综合研究,确定了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探讨了形成该次地震的构造力学机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断裂 发震机制 永登地震 发震构造 地震
下载PDF
关于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运动方式的转变机制的讨论 被引量:14
3
作者 邢成起 张杰 吕德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52-57,共6页
通过对构造变形、构造空间展布关系、断面产状变化以及构造应力场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在第四纪内的运动方式经历了由挤压逆掩为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初期)到左旋走滑兼具挤压逆冲(中更新世中、晚期)直至纯... 通过对构造变形、构造空间展布关系、断面产状变化以及构造应力场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在第四纪内的运动方式经历了由挤压逆掩为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初期)到左旋走滑兼具挤压逆冲(中更新世中、晚期)直至纯左旋走滑运动(晚更新世—现今)的逐渐转变过程.作用于这种转变,研究区内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期,其主压应力轴方向由老至新依次为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运动方式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内部次级块体向东滑动、岩石圈物质向东流展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构造应力场 运动方式 断层
下载PDF
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土壤发育特征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成起 吕德徽 +3 位作者 董治平 孙忠 陈军营 贾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2-90,共9页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本区...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本区与断层新活动有关的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CaCO3含量和CaCO3累积指数与发育年代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经回检和对比分析认为,所建定量计算关系式可试用于同类地区活动断层的测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活动断层 碳14 同位素测年 土壤发育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东段山前砾石钙膜累积速率及其在估算断层活动年代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邢成起 吕德徽 +1 位作者 董治平 王新林 《内陆地震》 1998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冲洪积物顶面土壤中发育的砾石钙膜含有明显的年龄信息,其厚度及由统计计算得到的累积速率可用来估算所在冲洪积物或土壤的形成年代。在阿尔金山东段北麓发育的5 期洪积扇(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上,砾石钙膜... 干旱—半干旱地区冲洪积物顶面土壤中发育的砾石钙膜含有明显的年龄信息,其厚度及由统计计算得到的累积速率可用来估算所在冲洪积物或土壤的形成年代。在阿尔金山东段北麓发育的5 期洪积扇(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上,砾石钙膜的厚度被进行了系统地测量。依据各期洪积扇的绝对年龄计算得到该区砾石钙膜的平均累积速率为0.01 m m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年代 阿尔金山 砾石钙膜 累积速率 断层活动
下载PDF
桌子山断裂带及其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邢成起 王彦宾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86-88,共3页
1.前言桌子山断裂是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区内的一条长期活动的大断裂带。1989年,在为石咀山电厂扩建工程区作地震危险性分析与断裂活动性评价工作中,笔者对桌子山断裂带进行了较系统的实地考察,并取得了大量断层新活动方面的资料。本文是... 1.前言桌子山断裂是南北地震带北段地区内的一条长期活动的大断裂带。1989年,在为石咀山电厂扩建工程区作地震危险性分析与断裂活动性评价工作中,笔者对桌子山断裂带进行了较系统的实地考察,并取得了大量断层新活动方面的资料。本文是对该断裂带主要活动特征的简单介绍与初步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新活动 桌子山 断层
下载PDF
正谊关断裂带的新活动与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邢成起 王彦宾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54-60,共7页
正谊关断裂横贯贺兰山北部山区,为一长期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带。本文根据大比例尺航卫片解译,野外实际调查资料和^(14)C年代数据,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平面展布、第四纪以来断裂的运动方式,活动强度、最新活动时代及古地震等问题。该断裂带... 正谊关断裂横贯贺兰山北部山区,为一长期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带。本文根据大比例尺航卫片解译,野外实际调查资料和^(14)C年代数据,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平面展布、第四纪以来断裂的运动方式,活动强度、最新活动时代及古地震等问题。该断裂带的正谊关断层段新活动强烈,第四纪以来呈明显的左旋走滑活动。断错地貌显示,其最大一组水平错距为1800—2000米,最小一组错距为10—20米。在毛呼都格音沟及葡萄泉子沟发现两处古地震遗迹,估计该两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600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新活动 古地震 正谊关
下载PDF
土壤年代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邢成起 吕德徽 +1 位作者 董治平 龙军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76-80,共5页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和论述了土壤年代学方法及其测年原理,以及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应用前景.作者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引入榆木山和阿尔金山山前地区的活动构造测年工作,并初步建立了土壤CaO、CaCO3和CaCO3累积指...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和论述了土壤年代学方法及其测年原理,以及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应用前景.作者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引入榆木山和阿尔金山山前地区的活动构造测年工作,并初步建立了土壤CaO、CaCO3和CaCO3累积指数值与发育年代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统计得到了土壤中砾石钙膜的平均累积速率.通过回检和应用对比分析,认为土壤年代学方法适用于中国西北地区,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年代学 活动构造 活动断层
下载PDF
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土壤发育特征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关系(英文)
9
作者 邢成起 梁晓鹏 +1 位作者 张杰 董治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93-104,共12页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该...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该区与断层新活动有关的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CaCO3含量和CaCO3累积指数值与发育年代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经回检和对比分析认为,所建立的定量计算关系式可适用于同类地区活动断层和晚第四纪堆积地貌面的实际测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廓 活动断层 土壤发育 榆木山 第四纪
下载PDF
玉树断裂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51
10
作者 李闽峰 邢成起 +7 位作者 蔡长星 国文秀 邬树学 袁著忠 孟勇琦 涂德龙 张瑞斌 周荣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8-224,共7页
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工作,对玉树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段研究。该断裂划分为3段:(1)西北段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以水平左旋活动为主,水平滑动速率达7.3mm/a,沿断裂带展布大量的古地震事件遗迹;(2)中段第四纪以来的主... 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工作,对玉树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段研究。该断裂划分为3段:(1)西北段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以水平左旋活动为主,水平滑动速率达7.3mm/a,沿断裂带展布大量的古地震事件遗迹;(2)中段第四纪以来的主体活动时段在晚更新世以前,以正断层活动为主;(3)东南段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以水平左旋活动为主,水平滑动速率约5mm/a,沿断裂带分布有大量的古地震事件遗迹,历史上记载的最大地震为1896年的邓柯7.0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断层 位移速率 古地震 地震地质
下载PDF
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分段与强震活动 被引量:29
11
作者 朱红彬 邢成起 +1 位作者 李红 韩孔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5-717,共13页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 在华北构造区划分出银川—河套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东秦岭—大别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和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等6个地震带,并依据地震带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性,将其中汾渭地震带划分为延庆—代县段、原平—襄汾段和侯马—渭河段;河北平原地震带划分为三河—涞水段、唐山—邢台段和安阳—成武段;郯庐地震带划分为开原—辽东湾段、渤海段、潍坊—嘉山段和嘉山—广济段;银川—河套地震带初步划分为银川段和河套段.同时,对河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及其与东秦岭—大别地震带的关系,地震带不同区段存在的主震型和多震型特点,以及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构造区 地震带 分段研究 主震型段 多震型段 强震
下载PDF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勤俭 申旭辉 +4 位作者 丁国瑜 陈正位 韦开波 邢成起 柴炽章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 在海原断裂带内部发现一个第三纪拉分盆地 ,命名为老龙湾拉分盆地。根据卫片解译结果和野外地质调查 ,对该盆地内的地层沉积序列、地层分布、相关断裂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老龙湾拉分盆地发育于海原断裂内的最大斜列部位 ,盆地沉积受边界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沉积了巨砾岩、杂砾岩及紫红色 -灰绿色泥岩、桔红色角砾岩等地层 ,最大沉积厚度约 4 6 0 0m。老龙湾盆地内部地层不整合于不同的外围地层之上 ,根据对盆地内部沉积序列及外围第三系的区域对比 ,认为盆地沉积开始于中新世中期。由以上特征确定老龙湾盆地为海原断裂带内的第三纪拉分盆地。它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的走滑断层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断裂带 走滑断层活动 拉分盆地
下载PDF
走滑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以1973年炉霍M_S7.6地震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红 邓志辉 +3 位作者 陈连旺 周庆 冉洪流 邢成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71-2884,共14页
地震后在断层两侧的强变形与破裂带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为系统、定量研究同震地表变形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建立了走滑断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探讨了断层位错量、断层倾角、错动方式、上覆松散层厚度、沉积层土性等因素的... 地震后在断层两侧的强变形与破裂带是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为系统、定量研究同震地表变形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建立了走滑断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探讨了断层位错量、断层倾角、错动方式、上覆松散层厚度、沉积层土性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显示: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表现为以断层为中心的近似对称单峰分布,强地表变形集中在断层两侧各50m宽度范围,地表变形量峰值随位错量增加而增大,破裂带宽度也随位错量增加而增大,但增量逐渐减小,并趋于一个渐近值;断层倾角对地表变形与破裂带宽度影响表现为随倾角减小变形量峰值点向上盘小距离偏移;走滑兼正断位错引起的变形量峰值最大,但地表破裂带宽度最小,走滑兼逆断引起的变形量峰值最小,但地表破裂带宽度最大,直立纯走滑断层的两参量都居中;走滑断层地表变形量峰值随上覆松散层厚度增大而减小,但随厚度减小的速率逐渐变小,松散层厚度从5m增加到20m时,破裂带宽度随厚度增加而缓慢增加,但自厚度大于20m时,破裂带宽度开始随厚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当不同土性覆盖层(粗砂、粉砂、黏土)厚度相同时,地震引起的地表变形量峰值自粗砂、粉砂、黏土逐次增大,当粗砂厚度为60m以上时,3.6m的同震水平位错已不能形成地表破裂,而粉砂的厚度为70m以上,黏土的厚度则为75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地表破裂带分布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东三旗台站的GPS、体应变和水位观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培稚 徐平 +4 位作者 邢成起 杨明波 尹继尧 赵桂儒 赵文忠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美国PBO计划用GPS、体应变等方法研究板缘变形。GPS、体应变、地下水同步观测在东三旗台已有二年半的时间,对该台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观测到固体潮和地面沉降,还观测到了地壳变形异常。由此可见,对于板内土层GPS连续... 美国PBO计划用GPS、体应变等方法研究板缘变形。GPS、体应变、地下水同步观测在东三旗台已有二年半的时间,对该台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观测到固体潮和地面沉降,还观测到了地壳变形异常。由此可见,对于板内土层GPS连续观测站的研究是GPS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计划 GPS 体应变 地下水
下载PDF
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平静幕后期中强地震活动与未来强震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红彬 李红 +1 位作者 邢成起 韩孔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认为:①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未来第5活跃幕...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各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征,认为:①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9个活跃幕中有7个在首发强震前3年内发生中强地震,其中第四活动期1-4活跃幕首发强震前2年内都发生了中强地震,未来第5活跃幕首发强震前,以发生中强地震作为序幕的可能性较大;②华北地区平静幕后期的中强地震活动,对其后活跃幕首发强震在时间和地点上有一定指示作用。由于华北地区可能即将进入新的强震活跃幕,该研究对判断华北地区未来强震趋势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平静幕后期 中强地震活动 活跃幕 首发强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首都圈跨断层形变资料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腊月 邢成起 +2 位作者 武安绪 韩孔艳 王丽红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同6.1、张北6.2和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了断层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各个主成分和能够反映断层总体活动水平的综合指标W。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同6.1、张北6.2和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了断层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各个主成分和能够反映断层总体活动水平的综合指标W。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信息,去除相关干扰信息,有助于对前兆资料的分析研究;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地反映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总体映震水平;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对大同6.1、张北6.2、文安5.1级地震都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从中可以捕捉到中强地震孕育、发展、发生过程中的前兆异常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观测 首都圈 主成分分析 映震能力
下载PDF
基于应变释放阶段的华北第三、四活动期地震幕划分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红彬 邢成起 +2 位作者 李红 杨明波 韩孔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0-1567,共8页
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强震应变释放存在起始—加速—平稳—高潮—调整的阶段性特征.结合两个活动期M≥6地震时序特征和应变释放的阶段性特点,将华北地区第三活动期划分为4个平静幕和5个活跃幕,将第四活动期迄今划分为4个平静幕和4个... 华北地区第三、四活动期强震应变释放存在起始—加速—平稳—高潮—调整的阶段性特征.结合两个活动期M≥6地震时序特征和应变释放的阶段性特点,将华北地区第三活动期划分为4个平静幕和5个活跃幕,将第四活动期迄今划分为4个平静幕和4个活跃幕.认为两个活动期相应活跃幕在时间进程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了一个地震活动期内的强震活动规律,可以对比并预测未来的强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活动期 活跃幕 强震 应变释放阶段
下载PDF
2017—2018年吉林松原地震序列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艳娥 邢成起 +2 位作者 陈丽娟 郭祥云 康建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444,共10页
本文利用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2017年7月18日—2018年7月15日期间发生在2018年松原M_S5.7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松原地震序列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松原地震破裂面的走向为SW向,倾角较陡,接近直立,倾向为NW向;(2)... 本文利用主地震相对定位法,对2017年7月18日—2018年7月15日期间发生在2018年松原M_S5.7地震震中附近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松原地震序列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松原地震破裂面的走向为SW向,倾角较陡,接近直立,倾向为NW向;(2)研究区范围内的地震震源深度大部分比主震浅;(3)主震发生前的地震显示出震源深度逐渐加深的过程,主震发生后,地震的震源深度则逐渐变浅。根据上述结果,结合研究区的地震构造背景及松原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破裂面走向为NE-SW向,其发震断层可能为一条NE-SW向的隐伏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震序列 主地震 相对定位 破裂过程
下载PDF
利用北京GNSS连续站监测地壳运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培稚 孙建宝 +6 位作者 徐平 邢成起 胡乐银 梁芳 黄雨蕊 施玉芳 季红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用GNSS监测北京地区的地壳运动,属小区域研究范畴,我们选用了境内16个工作状况较好的GNSS连续观测站6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基础数据的解算由王敏研究员提供方法、参数、模型和数据等,保证了解算的高水平。因测站设备的更换、环境的改变、... 用GNSS监测北京地区的地壳运动,属小区域研究范畴,我们选用了境内16个工作状况较好的GNSS连续观测站6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基础数据的解算由王敏研究员提供方法、参数、模型和数据等,保证了解算的高水平。因测站设备的更换、环境的改变、沉降的差异、地震的发生、年周期等因素影响,解算值还不能直接用于地壳运动的研究,必须找到可靠的办法,扣除上述因素的影响。作者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共性、个性、处理顺序、变化模型、量级大小等特点,通过试算、试验和比较,找到了一些较好的解决办法。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京区的地壳运动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对于综合利用不同部门GNSS观测数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GNSS 数学模型 北京地区
下载PDF
近年首都圈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兰从欣 邢成起 +3 位作者 苗春兰 岳晓媛 郭心 袁学明 《华北地震科学》 2005年第4期21-25,共5页
利用Snoke的初动加振幅比方法和59个3分量数字化测震台站记录到的1028条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首都圈地区2002~2004年1月41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用随机模型等方法对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做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区的震源机制具有一定的区... 利用Snoke的初动加振幅比方法和59个3分量数字化测震台站记录到的1028条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首都圈地区2002~2004年1月41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用随机模型等方法对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做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区的震源机制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如唐山地区以逆断层性质为主,北京-天津地区以正断层性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 首都圈地区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