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祖辈共同养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0
1
作者 邢淑芬 梁熙 +1 位作者 岳建宏 王争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8-528,共11页
采用依恋Q-Set分类程序考察72名幼儿(M=17.51个月)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安全性,用《婴幼儿社会-情绪性评价量表》(ITSEA)同时评估了幼儿的社会-情绪性(包括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在祖辈参... 采用依恋Q-Set分类程序考察72名幼儿(M=17.51个月)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安全性,用《婴幼儿社会-情绪性评价量表》(ITSEA)同时评估了幼儿的社会-情绪性(包括外显行为域、内隐行为域、失调域和能力域)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在祖辈参与共同养育的背景下,大多数幼儿可以形成安全型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母子依恋的安全性高于祖孙依恋;(2)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存在着中等强度的相关,36%幼儿的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安全性水平不一致;(3)回归分析表明,与祖孙依恋的安全性相比,母子依恋的安全性对幼儿的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各领域具有更大的相对预测力,支持主导性假说;(4)拥有高安全性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幼儿,其外显行为域和内隐行为域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高安全性母子依恋或祖孙依恋不能补偿对方的低安全性依恋的消极影响。在失调域上,母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安全性存在着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依恋 祖辈看护 共同养育 幼儿 社会-情绪性发展
下载PDF
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邢淑芬 刘霞 +1 位作者 赵景欣 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4-661,共8页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与的方式对1350名北京市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学业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流动儿童对所在群体的情感认同、认知认同和内群体地位感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与的方式对1350名北京市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学业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流动儿童对所在群体的情感认同、认知认同和内群体地位感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学业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具有非常显著的消极影响;(2)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其影响效应相对较弱;(3)学业领域的歧视知觉主要通过降低流动儿童对其群体的情感认同和内群体地位感,间接降低其群体幸福感,不存在直接的影响效应;(4)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主要通过内群体地位感的中介效应间接地影响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直接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群体幸福感 群体地位感 群体认同
下载PDF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内隐智力理论及其与表扬的关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邢淑芬 俞国良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5-259,共5页
以101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小学高年级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特点,及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低于中值,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持有智力的发展观;控制... 以101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小学高年级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特点,及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低于中值,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持有智力的发展观;控制组对努力因素的重要性评定显著高于能力因素,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和控制组,表明能力取向的表扬使儿童倾向于认为智力是不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扬 内隐智力理论 能力 努力
下载PDF
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9
4
作者 邢淑芬 王瑞萌 +1 位作者 王晓云 杨玉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571,共6页
执行功能是指个体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基本认知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的高级认知过程,它使个体表现出适应性的目标导向行为。个体的执行功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执行功能,成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 执行功能是指个体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基本认知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的高级认知过程,它使个体表现出适应性的目标导向行为。个体的执行功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如何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的执行功能,成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运动被看作是提升儿童执行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运动经历会给婴儿或儿童时期的执行功能的发展带来益处。运动干预可以根据时长、认知参与度进行分类,不同的运动干预方式对儿童执行功能的提升作用不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产生影响的潜在机制,最后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1)加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运动干预研究;2)从发展的角度考察运动经历对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3)考察儿童的年龄与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共同作用;4)探讨运动方式对不同易感性儿童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执行功能 儿童 认知过程
下载PDF
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8
5
作者 邢淑芬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4,共7页
社会比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从社会比较的概念、类型、动机和策略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国外近50年来研究者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脉络;最后,在回顾近几年研究的基础... 社会比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从社会比较的概念、类型、动机和策略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国外近50年来研究者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脉络;最后,在回顾近几年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比较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比较 上行比较 下行比较
下载PDF
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 被引量:99
6
作者 邢淑芬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4-949,共6页
社会比较直接影响人类的自我评价,对其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社会比较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相关研究;并从关注自我、关注比较目标和关注自我与比较目标之间的关系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直接影响人类的自我评价,对其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社会比较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相关研究;并从关注自我、关注比较目标和关注自我与比较目标之间的关系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社会比较效应产生调节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最后,从一种整合和信息的视角,阐述了产生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的心理机制——选择性通达(S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比较 对比效应 同化效应
下载PDF
表扬对儿童动机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 被引量:13
7
作者 邢淑芬 林崇德 俞国良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1-44,共4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表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策略,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质疑。研究发现:在成功完成任务后,接受能力和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均表现出积极的自我认知、较高的任务满意度和积极的情绪;但当儿童遇到挫折时,不同归...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表扬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策略,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质疑。研究发现:在成功完成任务后,接受能力和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均表现出积极的自我认知、较高的任务满意度和积极的情绪;但当儿童遇到挫折时,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则对儿童产生了不同的长时效应。据此,教育者在表扬儿童时应注意:表扬应指向儿童的努力和策略运用而不是能力和个性特质;当儿童在简单任务上取得成功时,不要随便给予他们表扬;当儿童付出很大努力却依然遭遇失败时,应给予他们简单的信息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表扬 动机 归因 能力
下载PDF
小学3~5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比较的特点 被引量:15
8
作者 邢淑芬 林崇德 俞国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以小学三、四、五年级95名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探讨了小学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比较特点。结果表明:70%学习不良儿童自发地进行上行比较,即群体外比较,其动机为自我提升;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的频率均低于一般儿童;学习不... 以小学三、四、五年级95名儿童为被试,采用访谈法探讨了小学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比较特点。结果表明:70%学习不良儿童自发地进行上行比较,即群体外比较,其动机为自我提升;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的频率均低于一般儿童;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比较目标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儿童,随着年级的升高其目标水平呈不断下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比较 学习不良 儿童
下载PDF
共情倾向与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款意愿的影响:共情反应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邢淑芬 袁萌 +1 位作者 孙琳 林崇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0-875,共6页
以8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共情倾向和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款意愿的交互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对低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其捐款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高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条件下的捐款意愿显著... 以8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共情倾向和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款意愿的交互效应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对低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性对其捐款行为不存在显著影响,对高共情倾向的大学生,受害者可识别条件下的捐款意愿显著高于不可识别条件;(2)受害者可识别性通过增加高共情倾向大学生的同情反应,进而增强其捐款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识别受害者效应 共情倾向 共情反应 亲社会行为
下载PDF
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和心理机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邢淑芬 王丹旸 林崇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8,共8页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和暴力游戏的盛行,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因果关系依然存在激烈的争议,主要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理论模型,即一般攻击模型和催化剂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认为,...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和暴力游戏的盛行,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因果关系依然存在激烈的争议,主要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理论模型,即一般攻击模型和催化剂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认为,媒体暴力对攻击行为存在着即时效应和长时效应,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但是,儿童的人格特点、原有的攻击水平、对暴力角色的认同和游戏特点等因素会对媒体暴力的影响发挥调节作用。未来需要采用新的研究范式和技术对该领域问题进行研究,以获得相对一致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暴力 暴力游戏 攻击行为 心理机制
下载PDF
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失败后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淑芬 俞国良 林崇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9-1084,共6页
以103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后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在遭遇失败后表现出无助取向的反应模式,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2)接受能力取向表... 以103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后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在遭遇失败后表现出无助取向的反应模式,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倾向于采取防御性的失败归因策略,将失败更多地归因于测试焦虑,但其对能力因素的归因仍高于努力组和控制组,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更多地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3)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设限倾向,他们报告更多的测试焦虑,并缩短后测的做题时间和更低的后测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扬 归因 失败 反应模式
下载PDF
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前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邢淑芬 俞国良 林崇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04-1107,共4页
以92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前的心理效应。结果表明,在遭遇失败前,能力取向表扬和努力取向表扬对儿童的自我评价、坚持性、对题目的喜欢程度、任务评价、效能预期以及测试焦虑水平等指标均... 以92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前的心理效应。结果表明,在遭遇失败前,能力取向表扬和努力取向表扬对儿童的自我评价、坚持性、对题目的喜欢程度、任务评价、效能预期以及测试焦虑水平等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但能力取向表扬使儿童更倾向于关注同伴成绩信息,而努力取向表扬使儿童更倾向于关注解题策略信息。上述结果表明,在遭遇失败前,能力取向的表扬并未对儿童产生更为积极的心理效应,这与人们的内隐观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扬 归因 失败
下载PDF
多重看护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邢淑芬 王争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6,共10页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儿童养育中的多重看护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此情形下儿童与不同的养育者之间可能形成多重依恋的关系,近年来多重依恋的相关研究为传统的依恋研究领域增加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对多重依恋关系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儿童养育中的多重看护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此情形下儿童与不同的养育者之间可能形成多重依恋的关系,近年来多重依恋的相关研究为传统的依恋研究领域增加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对多重依恋关系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多重依恋关系影响儿童发展的三种理论假说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和家庭养育特点,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重依恋 发展 内部工作模型
下载PDF
表扬对儿童心理效应的调节与中介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邢淑芬 林崇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70,共5页
表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外在心理环境因素。能力和努力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表扬者的真诚程度、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性别等主体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和任务难度等外在环境或客观因素。同时,表... 表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外在心理环境因素。能力和努力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表扬者的真诚程度、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性别等主体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和任务难度等外在环境或客观因素。同时,表扬通过影响儿童的成就目标取向、内隐智力理论和归因风格等中介因素对其心理发展起到不同的影响效应。文章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父母的表扬与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扬 效应 调节 中介
下载PDF
催化剂模型:媒体暴力真的可以预测社会暴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淑芬 蒋莹 +1 位作者 王丹旸 林崇德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5-1491,共7页
国内研究者熟知的一般攻击模型认为,媒体暴力与社会暴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008年,Ferguson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催化剂模型,认为媒体暴力与社会暴力之间是"零因果"的关系,媒体暴力只是扮演着犯罪行为的文体催化剂,... 国内研究者熟知的一般攻击模型认为,媒体暴力与社会暴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008年,Ferguson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催化剂模型,认为媒体暴力与社会暴力之间是"零因果"的关系,媒体暴力只是扮演着犯罪行为的文体催化剂,而不是犯罪行为的触发器。首先,介绍了催化剂模型的理论观点和近年来相关的支持性实证研究;其次,分析了催化剂模型对一般攻击模型所持观点的种种质疑;最后,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困境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暴力 攻击行为 催化剂模型
下载PDF
小学3~5年级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邢淑芬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93-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学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群体特征。方法:采用问卷法对95名小学3~5年级儿童(其中学习不良儿童50名,一般儿童45名)进行个别施测。结果:①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低于一般儿童;②在非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学习不良儿童... 目的:探讨小学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群体特征。方法:采用问卷法对95名小学3~5年级儿童(其中学习不良儿童50名,一般儿童45名)进行个别施测。结果:①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低于一般儿童;②在非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学习不良儿童的同伴关系自我概念显著低于一般儿童,亲子关系、身体外貌和运动自我概念两类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不良儿童的一般自我概念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对其具有最大预测作用的是运动自我概念,而一般儿童则是学业自我概念。结论: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并非所有领域的自我概念发展均呈现出“迟滞”现象,运动自我概念对其一般自我概念具有最大的预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概念 学习不良 儿童
下载PDF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道路还有多远——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淑芬 张娜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13期7-10,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凸显,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北京市112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道路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 专业化 现状
下载PDF
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和心理机制
18
作者 邢淑芬 王丹旸 林崇德 《教育科学文摘》 2015年第6期52-53,共2页
1.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即时效应关于即时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注射针范式”,即让被试在实验室内看某段暴力影片或玩暴力游戏后,立即测量被试在某项任务上或某个情境中的攻击行为。例如,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将5—9岁儿童... 1.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即时效应关于即时效应的研究主要采用“注射针范式”,即让被试在实验室内看某段暴力影片或玩暴力游戏后,立即测量被试在某项任务上或某个情境中的攻击行为。例如,一个经典的实验研究将5—9岁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儿童观看3分钟暴力片,另一组观看3分钟非暴力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媒体暴力 青少年 儿童 心理机制 即时效应 暴力游戏 暴力片
下载PDF
体育运动促进儿童学业成就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22
19
作者 蒋莹 杨玉冰 邢淑芬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2,共7页
以儿童期最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学习作为切入点,从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类心理学研究方法对运动促进儿童学业成就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阐述了运动促进儿童学业成就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体育运动可以保障儿童... 以儿童期最主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学习作为切入点,从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类心理学研究方法对运动促进儿童学业成就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阐述了运动促进儿童学业成就的神经生理机制、认知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体育运动可以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并促使大脑释放各类神经递质,这不仅会使他们产生愉悦感、认知更具灵活性,还会提高他们的唤起程度及认知所需资源,同时能更好地促使儿童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成就。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 学业成绩 儿童 神经生理 认知机制 述评
下载PDF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儿童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4
20
作者 高鑫 邢淑芬 赵军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92-1801,共10页
心理控制是一种侵入式教养,它是指父母使用引发儿童的内疚感、爱的撤回等方式侵入儿童思想和情感的教养行为,这种消极的、侵入式教养导致儿童产生诸多心理社会功能失调。跨文化研究发现,我国文化背景下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更高。社会环... 心理控制是一种侵入式教养,它是指父母使用引发儿童的内疚感、爱的撤回等方式侵入儿童思想和情感的教养行为,这种消极的、侵入式教养导致儿童产生诸多心理社会功能失调。跨文化研究发现,我国文化背景下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更高。社会环境、父母的人格和儿童的行为等因素都对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产生影响。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自主性等一系列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立足中国特色文化,深入探讨儿童多重看护条件、儿童自身易感性等因素对心理控制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 心理控制 儿童青少年 心理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