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7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黄林鹏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柳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机接口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钊德 杜灿荣 +2 位作者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疗法 痉挛 下肢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0
3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5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PNF训练,绳带组接受PNF绳带训练,联合组接受PNF绳带训练和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FTHUE-HK、FMA-UE和MBI评分均提高(t>2.167,P<0.05),联合组优于绳带组(P<0.05),绳带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绳带训练联合rTM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PNF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前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林鹏 周开斌 +2 位作者 梁天佳 麦威 邬映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Pusher综合征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治疗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Pusher综合征患者4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前庭康复治疗。选用躯干控制试验(TCT)、Burke倾斜量表(BLS)、Fugl-Meyer量表中的平衡部分(FM-B)、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评定;同时记录开始治疗后患者达到Ⅱ级坐位平衡与Ⅱ级站立平衡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BLS、TCT、FM-B评分及M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BL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TCT、FM-B评分及MBI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达到Ⅱ级坐位平衡与Ⅱ级站立平衡所需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前庭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患者躯干控制和平衡功能,并能加快其恢复的进程,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PUSHER综合征 倾斜综合征 前庭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心脏和血压自主神经异常调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启富 龙耀斌 +2 位作者 陈在娟 邬映超 吴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05-3907,共3页
目的:研究前庭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后心脏和血压自主神经异常调控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脊髓损伤后心脏和血压自主神经异常调控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只采用常规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及时去除诱因、药物... 目的:研究前庭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后心脏和血压自主神经异常调控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脊髓损伤后心脏和血压自主神经异常调控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只采用常规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及时去除诱因、药物对症治疗、肢体功能训练和膀胱功能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庭功能训练。前庭康复训练方法为患者坐位于转椅上,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旋转转椅,每5分钟交换一次,以20次/min的速度旋转,每次训练30 min,每天1次,每周训练5 d,共训练4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和脉搏,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根据脊髓损伤自主神经标准中的心脏和血压的自主神经调控评定,统计1周内心脏和血压自主神经异常调控出现1次或1次以上的人数。结果:治疗组有38例完成研究,对照组有37例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心脏和血压的自主神经异常调控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心脏和血压的自主神经异常调控人数均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以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心脏和血压自主神经异常调控出现的频率,改善患者心脏和血压的自主神经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心脏自主神经调控 血压自主神经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