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茶酚胺调节免疫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王建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前认为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s ,CAs)不只是引起普遍的免疫抑制 ,而是抑制细胞免疫但促进体液免疫。CAs可抑制 1型辅助T(Thelper 1,Th1)细胞、细胞毒性T(Tcytotoxic ,Tc)细胞、自然杀伤 (naturalkiller,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 ,... 目前认为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s ,CAs)不只是引起普遍的免疫抑制 ,而是抑制细胞免疫但促进体液免疫。CAs可抑制 1型辅助T(Thelper 1,Th1)细胞、细胞毒性T(Tcytotoxic ,Tc)细胞、自然杀伤 (naturalkiller,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 ,并增强Th2和B细胞的作用。CAs通过免疫细胞上的 β2 肾上腺素受体 (β2 adrenoreceptors ,β2 ARs)引起细胞内cAMP增加 ,cAMP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 ,PKA) ,后者调节核转录因子的活性 ,从而影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即抑制白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2 )、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和IL 12的基因转录 ;增强IL 6、IL 10和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核转录因子 β2-肾上腺素受体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培养T细胞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1 位作者 张清泉 王健鹤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5-280,共6页
本文研究不同浓度(10-10—10-4mol/L)乙酰胆碱(ACh)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0-9—10-4mol/LACh可显著增强T细胞由刀豆素A(ConA)诱... 本文研究不同浓度(10-10—10-4mol/L)乙酰胆碱(ACh)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0-9—10-4mol/LACh可显著增强T细胞由刀豆素A(ConA)诱导的增殖反应,以10-7—10-6mol/L时最强。淋巴细胞先用ACh刺激1h或者刺激1h后洗弃ACh,再用ConA诱导72h,增殖反应亦加强,但ACh不能加强被ConA诱导6h的T细胞的增殖。10-7—10-6mol/L阿托品可完全阻断10-9mol/L或10-5mol/LACh的免疫增强效应,10-6mol/L阿托品可阻断10-7mol/LACh的作用。上述结果提示,ACh在较广的浓度范围内均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这种调节作用发生于T细胞激活前或激活的早期,是通过M型胆碱能受体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T细胞 神经递质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邱一华 谭俊铭 +3 位作者 冯金忠 骆合德 吴群峰 冯水云 《东南国防医药》 2007年第1期14-16,75,共4页
目的观察氨甲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MTX+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前瞻性比较性研究。方法将40例中重度RA患者分为MTX+SASP组18例:予MTX7.5~15mg/w,SASP1.0g/d,每周递... 目的观察氨甲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MTX+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前瞻性比较性研究。方法将40例中重度RA患者分为MTX+SASP组18例:予MTX7.5~15mg/w,SASP1.0g/d,每周递增0.5至2~3g/d;MTX+来氟米特组22例:予MTX7.5~15mg/w,来氟米特50mg/d,连用3d后改为20mg/d维持,均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MTX+SASP组总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MTX+来氟米特组总有效率为8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但二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X+SASP或MTX+来氟米特的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RA患者,疗效良好;建议尽可能在RA早期即行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DMARD)联合治疗,以减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联合治疗 氨甲蝶呤 柳氮磺胺吡啶 来氟米特
下载PDF
应激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时间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1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研究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接受应激刺激, 然后分别取大鼠应激3 、6 、12、18 h 和解除束缚后12 、24 、48 、72 、96 h 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 与刀豆素A 同时加入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孵育72 ... 本研究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接受应激刺激, 然后分别取大鼠应激3 、6 、12、18 h 和解除束缚后12 、24 、48 、72 、96 h 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 与刀豆素A 同时加入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孵育72 h 后用噻唑蓝(MTT) 比色分析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转化( 以光密度OD 值表示) , 来观察应激抑制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出现和消失过程。结果如下:(1) 应激3 和6 h 大鼠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对淋巴细胞的转化都没有明显的影响;(2)应激12 h, 大鼠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都出现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明显抑制作用, 应激18h 的作用更强;(3) 淋巴结和脾脏提取物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一直持续至束缚解除后96 h 仍然较强, 但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在束缚解除后逐渐减弱, 至96 h , 作用基本消失。上述结果说明, 大鼠束缚应激12 h 以上, 其淋巴结、脾脏和血清同步出现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即使在束缚解除后仍能存在较长时间; 血清的抑制作用时间短于淋巴结和脾脏的抑制作用时间。结果提示, 束缚应激可引起淋巴组织产生一种能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免疫抑制蛋白(ISP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淋巴细胞转化 时间效应
下载PDF
寰枢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像学分析(附21例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邱一华 谭俊铭 +3 位作者 叶晓健 骆合德 何海龙 冯金忠 《颈腰痛杂志》 2006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评估累及寰枢关节的21例RA患者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平均病程为7.95年(2~26年)的21例患者行MTX+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同时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明确16例存在寰枢椎前向半脱位、3例垂直半脱位、2例侧方半脱位... 目的评估累及寰枢关节的21例RA患者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平均病程为7.95年(2~26年)的21例患者行MTX+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同时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明确16例存在寰枢椎前向半脱位、3例垂直半脱位、2例侧方半脱位。6例有明显枕颈部症状的寰枢不稳患者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的有效率为85.7%。RA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寰枢椎不稳和椎管矢状径减小,本组前向寰枢椎半脱位最常见。6例手术患者的齿突周围血管翳在随访中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对累及寰枢关节的RA患者,无论有无寰枢椎不稳、有无症状或脊髓损伤的体征,均可成功行影像学评估且行MTX+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为防止枕颈部脊髓压迫,宜对此类患者行常规、定期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联合治疗 寰枢椎不稳 影像学研究
下载PDF
下腰痛和腹主动脉钙化(附19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邱一华 谭俊铭 +3 位作者 叶晓健 骆合德 何海龙 冯金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一些下腰痛患者的病因 ,腰骶区的血供不足可能导致下腰痛。方法 :对 10 0例年龄大于 5 0岁的严重下腰痛患者行前瞻性研究 ,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19例患者存在腹主动脉钙化。这 19例患者经多学科会诊后行抗动脉...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一些下腰痛患者的病因 ,腰骶区的血供不足可能导致下腰痛。方法 :对 10 0例年龄大于 5 0岁的严重下腰痛患者行前瞻性研究 ,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19例患者存在腹主动脉钙化。这 19例患者经多学科会诊后行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 :19例患者随访了 1~ 2年 ,根据主观症状评估示 13例疗效满意 ,随访检查示患者的腹主动脉钙化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下腰痛的可能病因之一 ,但下腰痛史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动脉粥样硬化 腹主动脉 病因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1 位作者 戴丽 黄慧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10~10-5mol/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细胞水平了解乙酰胆碱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10~10-5mol/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细胞水平了解乙酰胆碱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AFC),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①10-10~10-7mol/LACh能显著抑制体外抗体生成,其中10-8和10-7mol/LACh的作用较强,而10-6和10-5mol/LACh无明显的抑制作用;②M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10-8和10-7mol/L)能明显减弱体外抗体生成,而N型受体激动剂烟碱(10-8和10-7mol/L)没有显著的减弱作用,M型受体拮抗剂阿托品(10-7和10-6mol/L)可完全阻断ACh抑制体外抗体生成的作用;③ACh分别在B细胞用SRBC刺激后3~48h中的6个不同时间与淋巴细胞作用,其抗体生成仍然是减少的。结论:ACh可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的体外抗体生成;此作用可能由B细胞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介导;且ACh可能主要影响B细胞转化的后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B淋巴细胞 神经递质 抗体
下载PDF
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14
8
作者 邱一华 王健鹤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4,共4页
神经免疫调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神经科学新概念。神经系统中的许多递质和肽类物质都能调控免疫功能,其中大部分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可通过免疫细胞上的相应受体(或结合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免疫功能 神经递质 神经肽
下载PDF
免疫应答期间大鼠部分脑区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王健鹤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4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分别检测大鼠下丘脑、丘脑、中脑和脑桥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其中丘脑、中脑和脑桥在免疫后第3至6天,A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下丘...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分别检测大鼠下丘脑、丘脑、中脑和脑桥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其中丘脑、中脑和脑桥在免疫后第3至6天,A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下丘脑内CAhE活性从第3天开始下降,至第6天均明显降低.本实验说明,在免疫应答期间,下丘脑中AChE活性降低,由此提示体液免疫应答可影响下丘脑中乙酰胆碱(ACh)的含量。我们以往的实验表明,中枢ACh可调控体液免疫功能。综合两者结果,可以推断中枢ACh与免疫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下丘脑 体液免疫应答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邱一华 王健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利用神经药理学的方法分别改变大鼠中枢和外周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以及阻断中枢M或N型的胆碱能受体,观察大鼠的初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变化,从而探讨Ach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Ach的合成阻断剂密胆... 本文利用神经药理学的方法分别改变大鼠中枢和外周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以及阻断中枢M或N型的胆碱能受体,观察大鼠的初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变化,从而探讨Ach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Ach的合成阻断剂密胆碱后,体液免疫应答增强;侧脑室注射Ach酯酶的抑制剂新斯的明后,免疫应答减弱;(2)腹腔给予密胆碱或新斯的明,免疫应答都无明显改变;(3)侧脑室注射M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使体液免疫应答增强;注射N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六烃季胺则抑制了免疫应答。以上结果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Ach可影响体液免疫功能,可能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外周Ach可能不参与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中枢Ach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相应的胆碱能受体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体液 免疫应答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不同抗原制备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3 位作者 戴丽 黄慧伟 马红萍 沈卫星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索诱导SD大鼠发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可能性,并寻找诱导SD大鼠EAE的合适抗原,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用含豚鼠、家兔、猪或牛脊髓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物作为抗原,进行SD大鼠背部... 目的:探索诱导SD大鼠发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可能性,并寻找诱导SD大鼠EAE的合适抗原,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用含豚鼠、家兔、猪或牛脊髓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物作为抗原,进行SD大鼠背部皮肤多点注射,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变化。结果:(1)各种抗原诱导EAE,如果发病,一般都在注射抗原两周后开始出现症状,在注射后19天左右症状最明显,且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2)注射豚鼠脊髓抗原佐剂乳化物的大鼠发病率为13%,注射牛脊髓的大鼠发病率为25%,但注射豚鼠脊髓的大鼠EAE症状重于注射牛脊髓的大鼠EAE症状;注射兔或猪脊髓抗原佐剂乳化物的大鼠均未发病。结论:诱导SD大鼠发生EAE可能以豚鼠和牛脊髓制备的抗原佐剂乳化物为好,但两者发病率都不高,可能与SD大鼠对抗原的敏感性较差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炎 抗原 EAE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应激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1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2-13,15,共3页
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产生应激,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和18h的淋巴结提取物,与刀豆素A(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0和1∶640。另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 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产生应激,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和18h的淋巴结提取物,与刀豆素A(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0和1∶640。另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18h和解除束缚后12h、24h、48h、72h、96h的血清,与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和1∶64,孵育68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增殖的光密度(OD)值。旨在说明应激抑制T细胞增殖的出现、加强和恢复过程。结果如下:(1)应激3h和6h大鼠的淋巴结提取物和血清对T细胞的增殖都没有明显的影响。(2)应激12h,两种浓度的淋巴结提取物和血清都出现对T细胞增殖的明显抑制作用,应激18h的作用更强。(3)束缚解除后,血清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仍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至束缚解除后96h,抑制作用基本消失。上述结果提示,大鼠束缚应激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需要束缚应激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并且在解除束缚后仍能持续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T淋巴细胞增殖 细胞免疫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分期及其功能评估
13
作者 邱一华 谭俊铭 +4 位作者 骆合德 冯水云 邢顺民 冯金忠 程训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和影像学分期及评估对指导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1995-01/2004-07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治疗累及颈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1例,平均病程8.0年。①所有患者常规摄颈椎或颅颈部正侧位、屈/伸侧位片及开... 目的:探讨临床和影像学分期及评估对指导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1995-01/2004-07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治疗累及颈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1例,平均病程8.0年。①所有患者常规摄颈椎或颅颈部正侧位、屈/伸侧位片及开口位片和枕颈部CT平扫,疑神经损伤者行MRI检查。②临床和影像学分期显示Ⅱ期(中度进展期)5例和Ⅲ期(重度进展期)16例;神经系统评估按Ranawat等标准(级别越高,神经损害越重)示Ⅰ级4例,Ⅱ级11例、ⅢA级4例、ⅢB级2例。③21例患者行甲氨蝶呤+其他DMARDs的联合治疗,Ranawa分级Ⅰ级4例行颈围外固定,11例Ⅱ级患者行枕颌吊带牵引,Ⅲ级6例手术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治疗。④出院和随访时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2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影像学结果显示前向寰枢椎半脱位最常见,有16例,与侵蚀性骨破坏累及寰枢、寰齿、寰枢关节有关。②平均随访5.6年,21例中缓解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③6例手术患者的齿突周围血管翳在随访中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对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成功行临床和和影像学分期及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提示为防止枕颈部脊髓压迫,宜对此类患者行常规、定期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类风湿关节炎 寰枢椎不稳 有效脊髓空间 影像学
下载PDF
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一华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3期435-438,共4页
传统上,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展为血管内膜处的粥样斑块逐渐生长的过程.事实上冠心病不是管腔而是管壁的疾病.近来,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测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血管内超声、电子束CT、多层螺旋CT和MRI等检查,可能成为21... 传统上,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展为血管内膜处的粥样斑块逐渐生长的过程.事实上冠心病不是管腔而是管壁的疾病.近来,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测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血管内超声、电子束CT、多层螺旋CT和MRI等检查,可能成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下面就有关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技术 评价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下载PDF
使用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改进生理学实验教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西北医学教育》 1999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生理学 实验教学 多媒体 生物信号记录仪
下载PDF
超高速CT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中的作用
16
作者 邱一华 骆合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13-416,共4页
超高速CT能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和数量 ,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的一个研究工具 ,从而可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本文复习近期国内外文献 ,对超高速CT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CT 危险性 冠状动脉痰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钙化 评估 早期干预 数量
下载PDF
动脉重构和冠状动脉疾病
17
作者 邱一华 骆合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5期342-345,共4页
关键词 动脉重构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超声 病理生理学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B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
18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2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黄慧伟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实验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10~10-5mol/L)对大鼠B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以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转化成抗体... 目的:实验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10~10-5mol/L)对大鼠B细胞功能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离体条件下,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以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AFC),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并以此作为衡量B细胞功能的指标。结果:(1)10-10~10-7mol/LACh能显著抑制B细胞功能,其中10-8和10-7mol/LACh的作用较强,而10-6和10-5mol/LACh无明显的抑制作用。(2)M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10-7和10-6mol/L)可完全阻断ACh抑制B细胞功能的作用。结论:ACh可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的B细胞功能,此作用可能由B细胞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B淋巴细胞 神经递质 抗体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白介素-6保护小脑颗粒神经元抵抗NMDA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晓春 邱一华 彭聿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6,共7页
近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不仪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也是重要的神经调节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中IL-6的作用是复杂的,尤其是对脑损伤时IL-6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利用N-甲基-D-... 近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不仪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且也是重要的神经调节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中IL-6的作用是复杂的,尤其是对脑损伤时IL-6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我们利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处理小脑颗粒神经元引起急性损伤的细胞模型,探讨IL-6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取出生后8 d幼鼠的小脑,进行小脑颗粒神经元培养。将IL-6(5或10 ng/mL)加入到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培养液中孵育8 d,然后用NMDA(100μmol/L)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30 min以造成神经元损伤。用噻唑兰(methyl-thiazole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神经元的活性;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的动态变化。用抗gp130单克隆抗体(75 ng/mL)抑制IL-6的活性,然后观察IL-6抗NMDA神经毒性作用的变化;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6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表达IL-6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NMDA刺激未经IL-6处理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导致神经元活性降低、神经元凋亡增加和神经元内Ca2+超载。NMDA刺激经IL-6慢性预处理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其损伤程度与未经IL-6处理的神经元相比明显减轻,包括神经元活性明显增强、神经元凋亡显著减少和神经元内Ca2+超载减轻。抗gp130抗体可阻断IL-6减轻NMDA激发的神经元内Ca2+超载的作用;经IL-6慢性处理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其细胞内STAT3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结果表明,IL-6能保护神经元抵抗由NMDA诱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此神经保护机制与IL-6减轻神经元内Ca2+超载密切相关,而且可能通过激活神经元内IL-6的信号转导路径调节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颗粒神经元 白介素-6 N-甲基-D-天冬氨酸 神经毒性 神经保护 凋亡 CA^2+超载 gP 1 30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下载PDF
神经生长液促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孙永 周鸣鸣 +2 位作者 邱一华 马红萍 丁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308-2309,共2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中药-神经生长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5组:神经生长液低、中、高剂量组,弥可保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坐骨神经夹伤模型,于术后每5d测定坐骨神经功...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中药-神经生长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5组:神经生长液低、中、高剂量组,弥可保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坐骨神经夹伤模型,于术后每5d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nerveindex,SFI),术后第20天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测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5d时实验组(-72±9)与对照组(-79±8)间SF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58,P>0.05),10d时高剂量组(-60±9)和弥可保组(-61±7)优于对照组(-75±7)(F=5.1,P<0.05),15d和20d时低、中、高剂量组及弥可保组均优于对照组(F=6.83和9.92,P<0.05)。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最大收缩力检测,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记数、再生有髓纤维数、肌细胞截面积等指标神经生长液低、中、高剂量组及弥可保组均优于空白对照组(F=26.29,51.35,7.86,37.38,11.11,P<0.05)。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生长液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液 大鼠 坐骨神经再生 实验 坐骨神经损伤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