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内髓外浆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蕾 胡晓燕 +2 位作者 罗娜娜 彭辽河 邱大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04-306,共3页
0引言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髓及其他全身)、孤立性骨髓瘤(骨浆细胞瘤)、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肉瘤[1]。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罕见的不累及骨髓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约占所有浆细... 0引言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髓及其他全身)、孤立性骨髓瘤(骨浆细胞瘤)、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肉瘤[1]。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罕见的不累及骨髓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约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3%~5%,以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多见,约占80%~90%,且多见于鼻腔、鼻窦及口鼻咽部[2]。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病毒发病机制和慢性刺激被认为是主要因素[3]。发生在肺部的EMP极其少见,尤其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时极易误诊,本文主要分析1例发生在肺门及纵隔的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为肺内EMP的诊疗提供更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 原发性肺内髓外浆细胞瘤 PET-CT
下载PDF
注射后留置时间对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邱大胜 徐丽莹 +3 位作者 尹明媛 熊婷 郭小芳 孔祥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采用不同的留置时间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比较不同的留置时间对于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提高肿瘤种植成功率。方法:36只SD大鼠按留置时间3min、5min、10min分为3组,C6细胞体积10μl细胞悬液、注射时间5min。第一次未种植成功者再次种... 目的:采用不同的留置时间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比较不同的留置时间对于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提高肿瘤种植成功率。方法:36只SD大鼠按留置时间3min、5min、10min分为3组,C6细胞体积10μl细胞悬液、注射时间5min。第一次未种植成功者再次种植。术后用骨蜡封骨窗并清创缝合。造模术后2周和3周分别行MRI平扫及增强证实模型肿瘤生长。统计学方法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36只大鼠,16只第一次种植成功,20只种植失败,改变条件再次种植,2只死于麻醉意外,18只成功。留置时间3min与5min,其0.01<P<0.05,留置时间对于肿瘤种植成功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留置5min肿瘤成功率高于3min;留置时间5min与10min,其P<0.01,留置5min与10min两种不同的留置时间对于肿瘤种植成功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留置10min,肿瘤成功率明显高于5min。结论:微量注射器的留置时间与肿瘤种植成功率有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肿瘤种植成功率也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细胞 SD大鼠 模型 胶质瘤
下载PDF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2 位作者 刘定西 徐海波 于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63-666,共4页
目的 评价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 4例临床诊断为脊髓占位的患者行MR平扫、增强、3D CISS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CE MRA)。结果  2 4例中 2 3例可显示畸形血管 :髓内 3例 ,髓外 16例 ,髓内外 4例。对供... 目的 评价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 4例临床诊断为脊髓占位的患者行MR平扫、增强、3D CISS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 CE MRA)。结果  2 4例中 2 3例可显示畸形血管 :髓内 3例 ,髓外 16例 ,髓内外 4例。对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MR平扫不及 3D CE MRA。 1例MRI显示硬膜下血肿 ,未见畸形血管。结论 MR平扫是脊髓血管畸形最敏感的首选检查方法 ,3D 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MR信号特征在脑膜瘤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1 位作者 徐海波 刘定西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14-616,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脑膜瘤MRIT2 WI信号特征与脑膜瘤的质地、组织学类型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颅内脑膜脑膜瘤瘤体信号特征、组织类型及其质地的关系 ,总结脑膜瘤术前MRI检查对其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结果 脑膜瘤T2 WI信号与脑膜... 目的 探讨颅内脑膜瘤MRIT2 WI信号特征与脑膜瘤的质地、组织学类型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颅内脑膜脑膜瘤瘤体信号特征、组织类型及其质地的关系 ,总结脑膜瘤术前MRI检查对其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结果 脑膜瘤T2 WI信号与脑膜瘤的组织类型、质地有关。结论 脑膜瘤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MRI 组织类型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辐射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邱大胜 张照喜 +2 位作者 陈宪 杜东屏 蒋春林 《当代医学》 2009年第8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中CT辐射剂量与活检准确率的相关性。方法MX8000多层螺旋CT引导下栅条法定位,60例肺部肿块临床拟诊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30例常规剂量(120kv,120mAs),30例低剂量(120kv,30mAs),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C... 目的探讨肺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中CT辐射剂量与活检准确率的相关性。方法MX8000多层螺旋CT引导下栅条法定位,60例肺部肿块临床拟诊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30例常规剂量(120kv,120mAs),30例低剂量(120kv,30mAs),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CTDI及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穿刺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两种不同剂量120mAs,30mAs下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无明显差异,病灶密度不均及短毛刺显示,低剂量组不及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每位患者总的CTDI约24.3mGy,低剂量组每位患者总的CTDI约8.4mGy,低剂量组CTDI约为常规剂量的1/3。30例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组最后分别有27例和26例确诊为肺癌,穿刺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0%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种剂量条件穿刺,两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CT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的目的,肺癌低剂量CT引导穿刺活检术,不仅保证了穿刺的准确率,还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和CT球管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穿刺活检术 辐射剂量 肺肿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邱大胜 陈宪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282-284,共3页
随着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CT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设置得到完善和更新.1997年研制出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 helical CT,MSCT)简称多层CT,是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可同时获得多个层面(一般为4、8和16层)图像数据... 随着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CT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设置得到完善和更新.1997年研制出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 helical CT,MSCT)简称多层CT,是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可同时获得多个层面(一般为4、8和16层)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原理 结构 临床应用
下载PDF
MRI在脑胶质瘤放疗靶区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4
7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陈宪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76-477,482,共3页
脑胶质瘤靶区的功能定位包括肿瘤本身的功能成像(如代谢、血流灌注等)及放射线对靶区及邻近靶区脑功能(语言、运动、认知等)的潜在影响,靶区功能定位是放疗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及磁共振灌注、扩... 脑胶质瘤靶区的功能定位包括肿瘤本身的功能成像(如代谢、血流灌注等)及放射线对靶区及邻近靶区脑功能(语言、运动、认知等)的潜在影响,靶区功能定位是放疗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及磁共振灌注、扩散成像临床研究的深入,它们在胶质瘤放疗靶区的功能定位逐渐推广,放疗靶区剂量的提高,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靶区周围的正常脑功能,可进一步改善脑胶质瘤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放射治疗 功能磁共振成像 靶区
下载PDF
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陈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34-1436,共3页
关键词 直肠癌患者 术前分期 MRI 术后局部复发 局部复发率 中位生存期 治疗方法 恶性肿瘤
下载PDF
MR诊断外伤性髂总动脉瘤并动静脉瘘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MR 诊断 外伤性髂总动脉瘤 动静脉瘘 手术
下载PDF
大块骨质溶解症一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大胜 陈宪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2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大块骨质溶解症 发病机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直肠壁腔内线圈及相控阵线圈MR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大胜 徐宁 +1 位作者 陈宪 孔祥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表面线圈和相控阵线圈MRI对直肠壁组织结构的显示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筋膜切除术(TME)患者,术前行高分辨MRI,并在直肠癌切除术后0.5h内对标本行腔内表面线圈MRI,将MRI表现与组织学结构进行对照分...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表面线圈和相控阵线圈MRI对直肠壁组织结构的显示及临床意义。方法:18例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筋膜切除术(TME)患者,术前行高分辨MRI,并在直肠癌切除术后0.5h内对标本行腔内表面线圈MRI,将MRI表现与组织学结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体直肠横断面高分辨MR T2WI:14例显示直肠壁两层结构,分别表现为高信号黏膜及黏膜下层和低信号浆肌层,4例无法分辨直肠壁分层结构。直肠癌术后离体标本腔内表面线圈MR T2WI:15例可以清晰显示直肠壁5层组织学结构:黏膜层呈稍高信号,黏膜肌层呈稍低信号,黏膜下层亦呈稍高信号,固有肌层与黏膜肌层信号相似呈低信号,浆膜呈稍高信号;3例5层结构显示不清。结论:直肠腔内表面线圈T2WI可以区分直肠壁5层结构,优于相控阵线圈,随着线圈制造工艺和技术的提高,腔内表面线圈MRI显示直肠壁组织学结构将会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
下载PDF
肺栓塞MR增强肺灌注成像与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大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827-830,共4页
目的:比较MR及SPECT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大白兔建立肺栓塞模型,栓塞后6h采用3D-FLASH序列,从耳缘静脉注入Gd-DTPA行肺灌注扫描,应用Evaluation自动生成肺灌注曲线,在冠状位原始图像上两侧对称性选取正常与病变区... 目的:比较MR及SPECT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价值。方法:24只大白兔建立肺栓塞模型,栓塞后6h采用3D-FLASH序列,从耳缘静脉注入Gd-DTPA行肺灌注扫描,应用Evaluation自动生成肺灌注曲线,在冠状位原始图像上两侧对称性选取正常与病变区肺实质的ROI测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从耳缘静脉注入99Tcm-MAA111-148MBq0·3ml8体位显像。病理学检查:分别于栓塞后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栓塞肺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表现。统计学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成功建立20只兔肺栓塞模型,栓塞后6hMR增强肺灌注成像正常和栓塞区肺实质增强率分别为317·5%和45·1%;正常肺组织灌注曲线峰值明显,栓塞区灌注曲线低平或峰值延迟(t=11·52,P<0·01)。MR增强肺灌注成像对肺栓塞模型检测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SPECT肺灌注显像敏感性100%,特异性65%,统计学分析二者检查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病理显示:梗死区可见大量的纤维素渗出,肺间质增厚,动脉腔内可见红细胞和血栓形成,其周围白细胞浸润伴肺淤血,部分可见点状出血及肺淤血。结论:Gd-DTPAMR增强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是可行的;MR诊断肺栓塞与SPEC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灌注 磁共振成像 核素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53-355,共3页
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疾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按其出现的时间分为三期:急性期、早期迟发性反应期和晚期迟发性反应期。就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及在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波谱(MRS)、灌注成像的表现加以综述。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MRI 诊断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灌注成像
下载PDF
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的MRI表现
14
作者 邱大胜 孔祥泉 +1 位作者 徐海波 刘定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的MRI表现,评价γ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搜集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患者36例,MRI随访24个月,分析γ刀治疗后病灶MRI征象及临床症状的演变。结果36例患者γ刀治疗后6个月,MRI示28例... 目的分析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的MRI表现,评价γ刀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搜集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患者36例,MRI随访24个月,分析γ刀治疗后病灶MRI征象及临床症状的演变。结果36例患者γ刀治疗后6个月,MRI示28例患者瘤周水肿增大,瘤体信号无明显变化,16例患者症状加重。γ刀治疗后12个月MRI示7例瘤体缩小及其信号减低,25例瘤周水肿增大,16例症状减轻;γ刀治疗后24个月MRI示19例瘤体缩小,26例瘤体信号减低,26例瘤周水肿缩小,其临床症状减轻。结论MRI可以准确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脑部的病理演变及转归,与临床症状的演变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瘤 Γ-刀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及MRI在头颈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诊治中的价值
15
作者 邱大胜 刘玉林 +1 位作者 付荣 陈宪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0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及MR表现,提高影像学检查在本病诊治中的价值的认识。方法随访2年,回顾性分析6例头颈部pPNET的临床、CT、MRI及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手术病理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眼眶内肿块较小,... 目的研究头颈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的CT及MR表现,提高影像学检查在本病诊治中的价值的认识。方法随访2年,回顾性分析6例头颈部pPNET的临床、CT、MRI及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手术病理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眼眶内肿块较小,在CT及MRI上边界清晰,密度及信号均匀。4例颈部、1例腮腺肿块较大,病灶坏死囊变不明显,病灶与邻近的组织分界不清。所有肿块增强强化明显。结论头颈部pPNET的CT、MRI表现为边界清晰者手术易于切除,预后相对较好,病灶边界不清则手术难以切除,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8)F-FDG PET/CT高摄取对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靶点选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长春 胡晓燕 +2 位作者 陈浩 邱大胜 刘玉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结合18F-FDG PET/CT高摄取选择活检靶点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间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的22例病例,术前行PET/CT检查,靶点的选择参考18F-FDG PET/CT显像浓聚情况... 目的:探讨结合18F-FDG PET/CT高摄取选择活检靶点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间在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的22例病例,术前行PET/CT检查,靶点的选择参考18F-FDG PET/CT显像浓聚情况。采用栅标记法体表定位,使用多层螺旋CT引导行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结合病理和随访结果分析PET/CT确定穿刺靶点协同常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结果:40.9%(9/22)病灶高摄取区位于边缘或偏心处,穿刺靶点进行相应调整。22例患者穿刺活检均一次完成,并发症表现为少量气胸3例,肺内少量出血6例,无咯血。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1例、炎性肉芽肿2例、真菌感染1例。与术后及长期随访结果相比较,1例肺癌误诊为炎性假瘤,一针活检准确率95.65%,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6.7%、敏感性95%、特异性100%。结论:参考18F-FDG PET/CT图像选择经皮肺穿刺活检靶点,对提高活检的准确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辽河 胡晓燕 +4 位作者 李杰 丁久荣 邱大胜 张建廷 魏崇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患者临床及PET/CT检查资料,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1.5~7个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1周内行DSA造影...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肝细胞癌(HCC)TACE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患者临床及PET/CT检查资料,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1.5~7个月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1周内行DSA造影并接受介入治疗。重点评价2种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显示能力。结果全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ET/CT显像检查及DSA造影检查。DSA造影证实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46个,PET/CT显像检出肝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灶共45个。以DSA作为参考标准,PET/CT显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灵敏度为97.8%(45/46),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7.9%(46/47);PET/CT与DSA检出肿瘤残留或复发灶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出肿瘤灶的吻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吻合度较强(系数k=0.657,P=0.000)。另外,^(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新发现肝外转移3例,其中双肺转移1例,右侧肾上腺及肝门区、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1例,左髂骨转移1例。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经TACE治疗后HCC残留或复发病灶,且真实性和可靠性好;同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是肿瘤远处转移探测最有效的方法,可较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协助临床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18)F-FDG PET/CT结合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彭辽河 丁久荣 +4 位作者 胡晓燕 邱大胜 李杰 周静 朱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据诊断需要0~3 d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结合对PTBAC的诊断价值。结果:全组26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切诊断肺癌9例,恶性不除外13例,肺感染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34.6%,误诊率较高;其中15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后结合HRCT确切诊断肺癌13例,1例初次诊断感染性病变者后经结合HRCT图像诊断为肺癌,1例18F-FDG PET/CT显像及HRCT均疑为肺炎者,经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后综合评判考虑肺癌,后病理证实;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PTBAC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HRCT表现复杂多样,PET/CT结合HRCT在PTBAC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球在部分性脾栓塞术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纪昌学 冯晓波 +5 位作者 张勇 陈建生 李子林 刘玉林 邱大胜 陈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评价海藻酸钠微球(KMG)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及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58例肝癌并脾亢行PSE患者,依据PSE术所采用的栓塞材料不同分为2组:A组30例,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B组28例,栓塞... 目的 评价海藻酸钠微球(KMG)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及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58例肝癌并脾亢行PSE患者,依据PSE术所采用的栓塞材料不同分为2组:A组30例,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B组28例,栓塞材料为KMG。随访观察两组外周血自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RBC)计数变化及术后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1个月、6个月的WBC和PLT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虽然B组术后WBC和PLT计数较A组升高较多,但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RBC计数一直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栓塞程度的增加,外周血WBC和PLT计数升高越明显,但是术后反应加重.并发症也随之增加。结论 KMG可作为PSE术的栓塞材料,将栓塞程度控制在50%~60%可有效治疗脾亢,减轻术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肝癌 栓塞 海藻酸钠微球 治疗性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晓燕 李蕾 +6 位作者 倪茵 彭辽河 李杰 朱佳 邱大胜 丁九荣 周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HCC患者(HCC组)和55例ICC患者(ICC组)的18 F-FDG PET/CT资料,记录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HCC患者(HCC组)和55例ICC患者(ICC组)的18 F-FDG PET/CT资料,记录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病灶18F-FDG浓集水平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为诊断恶性标准,比较2组原发灶18 F-FDG PET/CT阳性率、SUVmax值、胆管扩张发生率、癌栓发生率、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以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不同区域的发生率差异。结果ICC组18F-FDG PET/CT阳性率(χ~2=13.887)、SUVmax值(t=-4.139)、胆管扩张发生率(χ~2=126.441)、淋巴结转移发生率(χ~2=32.727)、远处转移发生率(χ~2=30.964)、在各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较HCC组高(P均<0.05),而癌栓发生率与HC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815)。结论 18 F-FDG PET/CT鉴别诊断HCC与ICC具有重要价值。HCC的SUVmax值低于ICC。ICC较HCC更易出现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发生远处转移及合并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