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创造教育作为美育学的核心——杜卫教授《美育学》评介 |
邹元江
|
《美育学刊》
|
2024 |
0 |
|
2
|
论京剧《霸王别姬》的具身呈现及场上表演的文本结构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论王延松音乐叙事的双重真实 |
廖舒婷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论老子音乐美思想的本质——对“大音希声”辨析 |
邹元江
李昊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2
|
|
5
|
狄德罗“理想的范本”与中国戏曲“传家的衣钵”——重温朱光潜关于“演员的矛盾”的论述 |
邹元江
刘暄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6
|
论非对象化 |
邹元江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1
|
|
7
|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
邹元江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8
|
我们该如何理解中西戏剧的审美差异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9
|
对“梅兰芳表演体系”的质疑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0
|
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 |
邹元江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11
|
必极工而后能写意——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反思之一 |
邹元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2
|
想象力·独创性·自由——论康德关于艺术创造主体的天才特征 |
邹元江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13
|
建构非在场的陌生化世界——由胡塞尔到萨特、海德格尔 |
邹元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4
|
从尝试新潮演剧到回归“旧剧的途径”——对梅兰芳1912—1935年表演剧目转圜的反思 |
邹元江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5
|
“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 |
邹元江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6
|
解释的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的困惑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17
|
戏曲体验论的困境 |
邹元江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8
|
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读张允和《昆曲日记》札记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9
|
传承作为昆曲国家文化战略确立的关键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20
|
关于戏曲本体论问题与叶朗、施旭升和李伟等先生对话 |
邹元江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