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骨科结合PBL-CBL教学法在骨肿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1
作者 欧阳汉斌 康雅思 +5 位作者 贺彬 张欣 邹其声 林文杰 钟环 陈海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随着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是当今教学模式发展的研究热点。骨科临床教学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病种繁多、难度大、病因机制多变和重点难点不... 随着医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是当今教学模式发展的研究热点。骨科临床教学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病种繁多、难度大、病因机制多变和重点难点不易理解和掌握等特点。特别是骨肿瘤相关疾病,其病因学、形态学和临床表现等特点都是青年医师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而学员们对以往传统带教方法的教学效果普遍感到欠满意。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数字骨科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阐述了其在临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实施过程和应用体会。数字骨科结合PBL-CBL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临床实践的多项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医学教育 骨肿瘤 PBL CBL 三维重建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足踝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文杰 邹其声 +3 位作者 黄文华 欧阳汉斌 杨洋 孙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524-528,共5页
在足踝外科领域,由于解剖结构涉及多个关节和骨骼,足踝疾病和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相对复杂,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实现外科修复重建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的新方法,在足踝外科中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3D打印的原... 在足踝外科领域,由于解剖结构涉及多个关节和骨骼,足踝疾病和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相对复杂,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实现外科修复重建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的新方法,在足踝外科中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3D打印的原理及流程进行概述并从术前规划、医患沟通、手术器械设计及术后辅助支具等方面回顾3D打印技术在足踝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局限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数字医学 足踝外科 综述
下载PDF
拓扑优化技术在骨科植入物创新设计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邹其声 孙欣 +6 位作者 魏波 林文杰 钟环 欧阳汉斌 彭智恒 黄成硕 郑锦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82-85,90,共5页
得益于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别于传统规格化骨科植入物,制造内外部结构复杂的新型植入物成为可能。有限元分析方法一直以来都是骨科植入物创新设计极具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可靠性高... 得益于近年来增材制造技术(又称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别于传统规格化骨科植入物,制造内外部结构复杂的新型植入物成为可能。有限元分析方法一直以来都是骨科植入物创新设计极具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可靠性高等特点,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拓扑优化技术因其在非参数结构优化中的广泛应用,现已从结构工程领域逐渐被拓展到定制化骨科植入物的设计中,初步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拓扑优化技术在骨科植入物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过程,特别对其在脊柱、关节和创伤骨科器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总结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展望了拓扑优化在定制化骨科植入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有限元分析 骨科 植入物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罗伟斌 林勇 +3 位作者 孙春喜 潘敏成 邹其声 孙欣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0期210-212,2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VP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骨折位置及骨折发生时间的构成比。采用单...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VP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骨折位置及骨折发生时间的构成比。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25.5%(51例),其中骨折位置为胸段、腰胸段、腰段的构成比分别为17.6%(9例)、54.9%(28例)、27.5%(14例),而骨折时间≤PVP后3个月、PVP后3个月<骨折时间≤PVP后6个月、PVP后6个月<骨折时间≤PVP后12个月的构成比分别为74.5%(38例)、15.7%(8例)和9.8%(5例)。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危险因素骨密度<-4.5 SD、年龄≥70岁、骨水泥渗漏、骨水泥用量>5.0 ml、伤椎数目>2、术前Cobb角>30°的P值均<0.05。结论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以腰胸段骨折和术后3个月内骨折最为常见。危险因素骨密度<-4.5SD、年龄≥70岁、骨水泥渗漏、骨水泥用量>5.0 ml、伤椎数目>2、术前Cobb角>30°是P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新发椎体骨折 术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LIF老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文杰 魏波 +6 位作者 符莉莉 邹其声 杨泽 程龙 王蒙 傅青龙 孙欣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老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68例PLIF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SSI发病率、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结果PLIF老年患者SSI发生率为4.5%,金黄色葡萄...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老年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68例PLIF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SSI发病率、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结果PLIF老年患者SSI发生率为4.5%,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40.4%)。身体质量指数>25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手术节段数>3、17:00后手术是SSI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LIF老年患者SSI发生率较高,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最常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侧翼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黄解元 陈琦翔 +5 位作者 许定拔 黄毓娟 钟环 林文杰 邹其声 孙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2期1709-1715,共7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带侧翼双平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力学性能。方法:基于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锁骨CT数据,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锁骨中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单平面锁定钢板(SP)、侧翼钢板(WP)的两种...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带侧翼双平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力学性能。方法:基于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锁骨CT数据,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锁骨中段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单平面锁定钢板(SP)、侧翼钢板(WP)的两种固定方式,采用轴向压缩、轴向扭转、悬臂弯曲以及拔出的四种载荷工况分别对两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WP在轴向压缩、轴向扭转、悬臂弯曲和拔出工况下,相对于SP,其刚度分别提高1.47%、5.82%、1.51%和3.96%,应变能分别下降1.50%、5.39%、1.48%和3.49%,具有更好的内固定稳定性;WP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特点与SP相似,高应力区位于骨折区上方的钢板钉孔周围;WP在拔出工况下,钉孔表面应力峰值相对于SP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尤其体现在侧翼螺钉两侧钉孔,具有更高的抗拔出能力。结论:侧翼锁定钢板在各种载荷条件下的承载模式与单平面锁定钢板相似,而稳定性略高于单平面锁定钢板;而在抗拔出性能方面,侧翼钢板优势更为明显。双平面固定的带侧翼锁定钢板有望成为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或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内固定治疗更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侧翼钢板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lncRNAs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彭波 邹其声 +5 位作者 林文杰 王蒙 程龙 杨泽 张球良 孙欣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84-588,共5页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揭露了lncRNAs可能起到调控骨质疏松发病过程的潜在作用。该文从lncRNAs调控BMMSCs分化的角度出发,对lncRNAs在骨质疏松症中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讨lncRNAs在骨质疏松症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lncRNAs 骨质疏松 BMMSCs 成骨分化
下载PDF
组配式环锯辅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8
作者 钟环 周世怀 +5 位作者 陈海聪 吴少科 魏波 冯柏淋 邹其声 欧阳汉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568-1572,共5页
[目的]探讨组配式环锯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4例采用组配式环锯辅助PFNA内固定,36... [目的]探讨组配式环锯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34例采用组配式环锯辅助PFNA内固定,36例采用常规标准配套工具PFNA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第4 d和第11 d环锯组和常规组各有1例患者死于肺动脉栓塞。环锯组手术时间[(39.59±6.52)min vs(43.86±9.34)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11.39±2.66)次vs(14.66±1.97)次,P<0.05]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共68例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髋伸屈ROM、内-外旋ROM和内收-外展ROM,以及Harri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环锯组术后双侧颈干角差值[(4.25±1.49)°vs(5.16±2.05)°,P<0.05]和术后双侧偏心距差值[(3.19±1.58)mm vs(4.01±1.60)mm,P<0.05]均显著小于常规组;环锯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至未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至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配式环锯辅助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可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和骨折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环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