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页岩油储层可动油含量测井评价方法——以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军 邹友龙 路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826,共11页
近年来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但制约页岩油产能评价的关键因素是油可动性。研究苏北盆地页岩油提出了二维核磁共振法和常规测井法2种测井评价页岩可动油含量的方法。建立了二维核磁共振测量纵向弛豫时间(T1)-横... 近年来中国东部陆相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但制约页岩油产能评价的关键因素是油可动性。研究苏北盆地页岩油提出了二维核磁共振法和常规测井法2种测井评价页岩可动油含量的方法。建立了二维核磁共振测量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可动油识别图版,评价吸附油及束缚水等流体类型,通过游离烃含量(S1)与沉积环境、沉积构造的关系及测井响应的关联性,分析常规测井电阻率及声波时差对游离烃含量、有机质含量响应灵敏度,建立了游离烃含量测井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测井资料评价游离烃含量的方法,计算可动油饱和度及含油量。咸化环境和纹层状构造有利于有机质成烃和运移,游离烃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性 可动性 可动油含量 测井评价 页岩油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致密储层数字岩心重构及核磁共振响应模拟 被引量:12
2
作者 邹友龙 谢然红 +5 位作者 郭江峰 谭茂金 胡法龙 李潮流 李长喜 周灿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1,共9页
基于物理过程法模拟沉积岩的沉积、压实和胶结过程,构建致密岩石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随机行走法模拟不同成岩过程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以及不同润湿性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胶结成岩后孔隙半径减小导致核磁共... 基于物理过程法模拟沉积岩的沉积、压实和胶结过程,构建致密岩石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随机行走法模拟不同成岩过程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以及不同润湿性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胶结成岩后孔隙半径减小导致核磁共振横向弛豫(T_2)分布的峰值向短弛豫方向移动,流体视扩散系数略小于自由扩散系数;致密岩石中随润湿相流体饱和度减小,润湿相T_2分布向短弛豫方向偏移,受限扩散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数字岩心重构 孔隙尺度 核磁共振响应模拟 流体受限扩散
下载PDF
Analysis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interpolation approach 被引量:4
3
作者 邹友龙 胡法龙 +3 位作者 周灿灿 李潮流 李长喜 Keh-Jim Dun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397-410,511,共15页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interpolation approach proposed by Freedman is used to solve invers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well-logging and other petrophysical issues. The approach is to predict petrophysical prop... The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interpolation approach proposed by Freedman is used to solve invers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well-logging and other petrophysical issues. The approach is to predict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e laboratory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rock datasets, which include the formation factor, viscosity, permeability, and molecular composition. However, this approach does not consider the effec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alibration data on the interpolation result. 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RBF interpol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Freedman's RBF interpolation approach, by which the unit basis functions are uniformly populated in the space domain. The inverse results of the two approaches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by using our datasets. We determine that although the interpolation effects of the two approaches are equivalent, the new approach is more flexible and beneficial for reducing the number of basis functions when the database is large, resulting in simplification of the interpolation function expression. However, the predicted results of the central data are not sufficiently satisfied when the data clusters are far a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problems radial basis function interpolation new approach
下载PDF
利用径向基函数预测岩石渗透率及流体分子组分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友龙 胡法龙 +1 位作者 李长喜 李潮流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测井反问题研究中,经常遇到正演模型未知、经验公式的相关系数较小的情形,且现有的反问题处理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反问题处理方法之一,该技术能够生成平滑连续的多个变量的多元函数,逼近未知的正... 测井反问题研究中,经常遇到正演模型未知、经验公式的相关系数较小的情形,且现有的反问题处理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反问题处理方法之一,该技术能够生成平滑连续的多个变量的多元函数,逼近未知的正演模型。介绍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原理,针对核磁共振实验的T2分布,采用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预测了岩石渗透率及流体分子组分,实现了多维到一维映射及多维到多维映射的2种情况,并且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精度,测量值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解决测井反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反问题 正演模型 径向基函数插值 渗透率 分子组分
下载PDF
盐水泥浆条件下定向井双侧向测井环境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谭茂金 高杰 +2 位作者 邹友龙 谢关宝 乔悦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2-1432,共11页
在定向井中,双侧向测井数据由于受井眼、围岩、井斜、径向侵入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地估算储层的电阻率和更准确地识别储层流体.本文拟提出图版法和反演法相结合的思路来研究地层视电阻率的校正问题.首先,针对研究区的测井环境和... 在定向井中,双侧向测井数据由于受井眼、围岩、井斜、径向侵入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难以准确地估算储层的电阻率和更准确地识别储层流体.本文拟提出图版法和反演法相结合的思路来研究地层视电阻率的校正问题.首先,针对研究区的测井环境和钻井液电阻率,计算了不同尺寸井眼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绘制了井眼校正图版;然后,针对斜度井地层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井斜、不同厚度地层的测井响应,构建了井斜-围岩/层厚图版,利用该图版实现了井眼校正和井斜-围岩/层厚的电阻率快速校正.最后,针对钻井液侵入的影响,采用反演方法计算了侵入半径和地层真电阻率,最终实现了双侧向测井的环境校正.利用上述理论与方法对海洋中定向井的双侧向测井资料进行了环境校正,提高了储层流体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双侧向测井 三维有限元(3D FEM) 环境校正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测井数字岩石物理研究需求、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华阳 李潮流 +3 位作者 周灿灿 胡法龙 李霞 邹友龙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致密砂岩等非常规储层孔隙空间复杂,常规驱替等实验手段不能满足其岩石物理研究精度和时效性要求,亟需大力发展测井数字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分析测井数字岩石物理研究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在配套设备、模拟方法等方面取得... 致密砂岩等非常规储层孔隙空间复杂,常规驱替等实验手段不能满足其岩石物理研究精度和时效性要求,亟需大力发展测井数字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分析测井数字岩石物理研究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在配套设备、模拟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结合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讨论了该技术现阶段面临的4个主要问题和挑战:①分辨率与储层非均质性之间存在矛盾严重影响模拟精度;②图像分割与构建数字孔隙格架过程的多解性强;③缺乏能够模拟黏土矿物影响的方法模型;④现有模拟方法的时效性亟需优化完善。指出了该技术近期需重点攻关的2个方向为多分辨率三维孔隙网络整合和趋势云分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性质 致密砂岩 非常规储层 CT扫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水模型(T_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数值模拟及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谭茂金 邹友龙 +1 位作者 刘兵开 杨萱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一维核磁共振测井在流体识别时有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不仅能够给出准确的物性参数,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T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弛豫机理,拟采用改进的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实现二维谱反演;对给定的不同含气饱和度的... 一维核磁共振测井在流体识别时有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不仅能够给出准确的物性参数,在流体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针对(T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弛豫机理,拟采用改进的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实现二维谱反演;对给定的不同含气饱和度的气水流体模型和气层模型分别在不同磁场梯度、不同回波间隔组合和不同信噪比下进行正演和反演实验,分析了不同饱和度模型的响应特征,计算了其反演精度,以研究上述参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研究得出,在多回波间隔观测模式下,最佳磁场梯度在3.0×10-3T/cm左右;在回波等待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长回波间隔与短回波间隔的适当组合时的观测结果和反演的效果最好。信噪比对二维NMR观测数据和反演精度也有较大影响,信噪比的最低临界值约为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多回波间隔观测模式 扩散系数 横向弛豫时间 含气饱和度 流体模型
下载PDF
致密碎屑岩裸眼井测井系列适应性分析与优化
8
作者 申本科 苏俊磊 +1 位作者 邹友龙 张爱芹 《国外测井技术》 2023年第2期79-83,2,共6页
随着地质对象越来越复杂,资源品质越来越低,工程作业要求越来越高,“测量难、评价难”成为测井面临的突出问题。致密碎屑岩矿物组分复杂,孔隙度低,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测井流体识别、孔隙结构与产能评价困难。此外由于自然产能... 随着地质对象越来越复杂,资源品质越来越低,工程作业要求越来越高,“测量难、评价难”成为测井面临的突出问题。致密碎屑岩矿物组分复杂,孔隙度低,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测井流体识别、孔隙结构与产能评价困难。此外由于自然产能低,需要测井为压裂改造提供岩石力学参数。通过对致密碎屑岩测井系列适应性分析,区域井(参数井)/预探井测井系列必测项目应包括双井径(方位)、自然伽马能谱、自然电位、双侧向-微球/双感应-八侧向电阻率、补偿声波、岩性密度、补偿中子、井斜方位、井温、元素扫描、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核磁共振(二维)和阵列声波测井项目。评价井测井系列在探井测井系列基础上,减去元素扫描、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核磁共振(二维)和阵列声波测井项目。水平井/大斜度井根据井况参照直井测井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系列 测井项目 致密碎屑岩 区域井(参数井)/预探井 评价井 适应性 优化
下载PDF
砂岩核磁共振响应模拟及受限扩散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江峰 谢然红 邹友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703-2712,共10页
本文运用随机游走方法模拟了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核磁共振(NMR)响应及其受限扩散现象.通过改变数字岩心的分辨率模拟生成不同孔隙尺寸的砂岩,研究了不同孔隙尺寸砂岩饱含水时流体扩散系数随扩散时间的变化关系,同时模拟了砂岩饱和单相流体... 本文运用随机游走方法模拟了砂岩储层中流体的核磁共振(NMR)响应及其受限扩散现象.通过改变数字岩心的分辨率模拟生成不同孔隙尺寸的砂岩,研究了不同孔隙尺寸砂岩饱含水时流体扩散系数随扩散时间的变化关系,同时模拟了砂岩饱和单相流体和两相流体的NMR响应;研究了流体的受限扩散系数与横向弛豫时间T2的关系,分析了表面弛豫率和胶结指数对润湿相流体受限扩散系数线位置的影响,并将其用于解释砂岩储层的D-T2分布.结果表明:孔隙流体的扩散系数会随扩散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趋于定值.随着岩石孔隙尺寸的减小,受限扩散现象越明显,受限扩散对岩石NMR响应的影响也越大.润湿相流体受限扩散系数线的位置受岩石胶结指数和表面弛豫率的影响较大.由于润湿相流体扩散系数减小,导致D-T2分布中润湿相流体信号偏离其自由扩散系数线,需要利用流体的受限扩散系数线准确识别D-T2分布中的润湿相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NMR响应 随机游走方法 受限扩散 扩散系数线
下载PDF
(T_2,D)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混合反演方法与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谭茂金 邹友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83-692,共10页
一维核磁共振(1DNMR)测井技术在流体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2DNMR)测井能同时测量到多孔介质中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等信息,利用这两个参数区分流体性质,较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针对梯度场下的... 一维核磁共振(1DNMR)测井技术在流体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2DNMR)测井能同时测量到多孔介质中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等信息,利用这两个参数区分流体性质,较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针对梯度场下的2DNMR测井弛豫机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适用于求解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的反演方法—基于非负最小二乘法(LSQR)和截断奇异值分解(TSVD)法的混合算法.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先根据多回波观测模式合成回波串数据,然后再用混合反演算法进行反演,反演得到横向弛豫时间(T2)和扩散系数(D),并构建T2-D二维谱图.结果对比表明,该混合反演算法得到的T2-D二维谱与流体模型一致性好,计算精度均比单一反演方法有较大改善,表明该混合反演方法可用于油气储集层2DNMR测井的反演和流体识别.此外,分别对油水同层和气水同层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和反演实验,系统考察了不同磁场梯度、不同回波间隔组合对反演效果的影响,为2DNMR参数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混合反演 扩散系数 横向弛豫时间 流体识别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T_2,T_1) 2D NMR and fluid responses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茂金 邹友龙 +1 位作者 张晋言 赵昕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401-413,495,共14页
One-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D NMR) logging technology is limited for fluid typing, while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D NMR) logging can provide m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longitudi... One-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D NMR) logging technology is limited for fluid typing, while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D NMR) logging can provide more parameters including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71) and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 relative to fluid types in porous media. Based on the 2D NMR relaxation mechanism in a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echo train simulation and 2D NMR invers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2D NMR inversion, a hybrid invers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amping least squares method (LSQR) and an improved 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SVD) algorithm. A series of spin echoes are first simulated with multiple waiting times (Tws) in a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for given fluid models and these synthesized echo trains are inverted by the hybrid method. The invers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given models. Moreov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arious fluid models such as the gas-water, light oil-water, and vicious oil-water mode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echo spacings (TEs) and Tws by this hybrid method. Finall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ignal-to-noise ratios (SNRs) on inversion results in various fluid models are studi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hybrid method and optimized observation parameters are applicable to fluid typing of gas-water and oil-water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imensional NMR (2D-NMR) logging hybrid inversion method transverserelaxation time (T2) 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 fluid typing
下载PD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microscopic simulation based on random-walk: Theory and parameters analysis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茂金 徐晶晶 +1 位作者 邹友龙 徐赤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91-1097,共7页
The microscop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re widely used for characterizing complex pore structures of rocks. Due to the prohibitive NMR experiment cost,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emp... The microscop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re widely used for characterizing complex pore structures of rocks. Due to the prohibitive NMR experiment cost,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employed a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verify som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NMR responses. Firstly,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ore-scale NMR simulation based on random-walk method(RWM) were introduced. The RWM-simulated results were benchmarked wit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for an ideal spherical pore model. Then, the effects of two numerical parameters, namely diffusion radius and walk numbers, were studied on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The simulation method is then applied to various pore models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 and pore shapes filled with different fluids to study the microscopic NMR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NMR measurements and the simulation code provides a numerical tool to perform pixel-based digital rock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copi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random-walk method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analysis
下载PDF
DNA聚合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多重功能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友龙 李丽莉 楼慧强 《生命科学》 CSCD 2014年第11期1166-1171,共6页
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是生命繁衍的根本。基因组DNA的精确复制和分配是遗传物质传递的基础,也是细胞周期两大最核心的生物学事件。DNA聚合酶作为催化合成DNA双链的酶,是复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尽管对这类酶的研究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 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是生命繁衍的根本。基因组DNA的精确复制和分配是遗传物质传递的基础,也是细胞周期两大最核心的生物学事件。DNA聚合酶作为催化合成DNA双链的酶,是复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尽管对这类酶的研究已有将近60年的历史,但依然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前沿之一。真核生物中已知的DNA聚合酶有十几种,它们不仅参与正常基因组DNA合成过程,也参与DNA损伤情况下多种修复过程。如此众多的具有不同特性的DNA聚合酶在细胞内是如何分工与合作的,在正常细胞传代与环境胁迫等情况下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又是什么。更有意思的是,最近的肿瘤细胞比较基因组数据表明,多种DNA聚合酶基因突变与某些肿瘤和遗传疾病相关,从而为这些疾病致病机理研究与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上述DNA聚合酶相关核心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复制 DNA聚合酶 复制检验点 基因组稳定性相关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