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高峰 王建新 +1 位作者 禹明洋 邹许亭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分、膝关节屈膝度、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围术期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LKS评分和膝关节屈膝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E、β-EP、Cor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可提高治疗优良率、LKS评分和膝关节屈膝度,降低应激反应指标、围术期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干骨折 膝关节功能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高峰 王建新 +1 位作者 禹明洋 邹许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克氏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 3个月,克氏针组的MEPS评分均显著高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患儿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经皮克氏针可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弹性髓内钉 撬拨复位 桡骨颈骨折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研究现状 被引量:35
3
作者 孙友强 陈雷雷 +3 位作者 刘予豪 邹许亭 洪志楠 何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95-3101,共7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等内固定后并发症一直是困扰广大临床医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目的:分析近15年来关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文献资料,总结其发病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的最... 背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等内固定后并发症一直是困扰广大临床医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目的:分析近15年来关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文献资料,总结其发病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搜索CNKI、万方、维普、Pub Med、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股骨头坏死"、"空心钉内固定"、"坏死"、"femoral neck fracture"、"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ecrosis"、"internal fixation"、"internal fixationwith cannulated screw"等主题词检索,最后在所获得的文献中排除综述、个案报道等类型文章。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54篇文献关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文献,发病率为8.1%-37.2%,发现坏死的时间平均为伤后17个月;(2)坏死原因与年龄、术前骨折移位情况、术前牵引、术中骨折复位程度、受伤到手术时间、老年患者合并疾病、老年患者取内固定物、闭合还是切开内固定、术后下地时间、高BMI、高血脂症、季节、抑郁状态等因素相关;(3)治疗可采取预防坏死和坏死后补救手术;(4)术后康复建议患者术后3-6个月不负重下地活动,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5)结果提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方案,即通过合理的术前规划、规范的手术操作、正确的诊断治疗,恰当的术后康复以及充分的医患合作达到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率发生以及治疗坏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器 股骨头坏死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内固定 研究现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木豆素通过阻碍破骨细胞形成预防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友强 刘予豪 +11 位作者 陈雷雷 王超 珍妮弗.迪克娜 邹许亭 洪志楠 杨帆 文森特.库克 周驰 邵敏 王海彬 徐家科 何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66-2173,共8页
目的:探讨木豆素单体对骨质疏松症(OP)等类溶骨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提取并培养小鼠BMM和RAW264.7细胞,进行MTS、TRAc P染色、荧光素酶基因报告、PCR、Western blot、ROS清除、钙离子震荡等体外实验;建立OVX小鼠模型,观察M... 目的:探讨木豆素单体对骨质疏松症(OP)等类溶骨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提取并培养小鼠BMM和RAW264.7细胞,进行MTS、TRAc P染色、荧光素酶基因报告、PCR、Western blot、ROS清除、钙离子震荡等体外实验;建立OVX小鼠模型,观察Micro-CT形态学,HE、TRAc P染色等组织形态学试验,探讨木豆素预防OVX小鼠的骨丢失作用;最后通过木豆素胶囊治疗40例OP患者(时间0.5-1.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木豆素可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抑制破骨标志基因以及NF-κB和NFAT通路上下游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另外,还可抑制活性氧(ROS)以及钙离子震荡反应。此外,通过小鼠卵巢切除动物模型实验,发现木豆素能够扭转由卵巢切除术引起的骨丢失,实验组Micro-CT见骨量增加、TRAc P染色中破骨细胞减少、HE染色中骨量增多等表现。临床研究发现,木豆素胶囊可改善OP患者的骨密度(P<0.01)。结论:木豆素通过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破骨细胞的功能来减少OVX小鼠的骨丢失,从而预防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素 破骨细胞 RANKL 骨吸收 OVX小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主钉开口处取骨植骨在股骨粗隆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天然 陈夏平 +6 位作者 王瑞雄 林江游 叶志强 张昭兴 敖庆芳 邹许亭 吴振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38-43,48,共7页
目的:探讨主钉开口处取骨植骨在股骨粗隆下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60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髓内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主钉开口处取骨植骨在股骨粗隆下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60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髓内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主钉开口处取骨植骨。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0~24个月,平均(15.3±3.2)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复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和髋关节功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下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采用主钉开口处取骨并植骨,其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步骤,骨折愈合率更高,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少,这种无额外医源性创伤和排异反应的植骨技术值得广大临床骨科医师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钉 植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