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Br-cAMP与顺铂对Eca-109细胞DNA polβ,wtp53基因表达及多药耐受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郑乃刚 李士坤 +1 位作者 吴景兰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 :比较分化诱导剂 8 Br cAMP与基因毒性药物顺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及wtp5 3基因表达和多药耐受蛋白的影响。方法 :分别制备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和生物素标记的野生型p5 3(wtp5 3)探针 ,并检测各探针灵敏度。将培养... 目的 :比较分化诱导剂 8 Br cAMP与基因毒性药物顺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及wtp5 3基因表达和多药耐受蛋白的影响。方法 :分别制备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和生物素标记的野生型p5 3(wtp5 3)探针 ,并检测各探针灵敏度。将培养的人食管癌Eca 10 9细胞分组如下 :① 8 Br cAMP组 (Br组 ) ;②不加 8 Br cAMP的对照组 (C1组 ) ,①②组同时培养 4 8h ;③顺铂组 (Pt组 ) ;④不加Pt的对照组 (C2组 ) ,③④组同时培养 2 4h。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各组细胞polβ基因的表达。对①②及③组细胞进行polβ及wtp5 3双信号原位杂交 ,并应用多药耐受蛋白 (MRP)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耐药性。结果 :生物素标记的polβ探针的杂交信号呈兰紫色细颗粒 ,分布于胞质 ;Br组信号弱于C1组 ,P <0 .0 5。Pt组的信号比C2组强 ,P <0 .0 5。Br组的MRP IR弱于C1组 ,P <0 .0 5 ;Pt组的多药耐受蛋白免疫反应性 (MRP IR)强于C2组 ,P <0 .0 5。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的杂交信号呈橙色细颗粒 ,生物素标记的wtp5 3探针的杂交信号呈蓝紫色细颗粒 ,均分布于胞质。在双杂交信号细胞内C1组的橙色强于蓝紫色信号 ;而Br组的蓝紫色信号较明显 ,Pt组的橙色信号较C1组更显著 ,3组相比P皆 <0 .0 5。结论 :8 Br cAMP可下调polβ基因表达及耐药性 ,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Β 8-BR-CAMP 顺铂 WTP53 耐药性 ECA-109细胞 食管癌
下载PDF
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β基因表达水平及定位 被引量:4
2
作者 郑乃刚 李士坤 +1 位作者 吴景兰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表达水平及定位。 方法 :取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距癌灶 4~ 5cm处的正常组织。每块组织分 2等份 ,其中 1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原位杂交 ,另 1份提取总RNA进行RNA...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表达水平及定位。 方法 :取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距癌灶 4~ 5cm处的正常组织。每块组织分 2等份 ,其中 1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原位杂交 ,另 1份提取总RNA进行RNA斑点印迹 ,并以TLC扫描数值。结果 :蓝紫色杂交信号颗粒定位于胞质。弱信号见于正常组织的上皮基底细胞 ;癌旁组织的增殖细胞信号增强 ;癌组织分化较高的癌巢信号较弱 ;浸润的癌细胞信号强。原位杂交信号积分值与TLC扫描数值在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依次降低 (P <0 .0 5或P <0 .0 0 1)分别为 :癌组织 (32 .1± 7.8)和 (35 .8± 8.7) ,癌旁组织 (2 2 .1± 5 .3)和 (2 8.1± 6 .8) ,正常组织 (11.2± 2 .4 )和 (11.2± 2 .7)。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polβ基因呈高表达 ,DNA聚合酶 β较高表达可能是癌变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DNA聚合酶Β 基因表达 定位 癌组织
下载PDF
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与XRCC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乃刚 李士坤 +1 位作者 吴景兰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3-505,共3页
目的 :观察XRCC1及DNA聚合酶 β(POLB)在人食管癌、癌旁及相邻的正常组织内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邻的正常组织中POLB和XRCC1的免疫反应性 (IR)进行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 :POLB... 目的 :观察XRCC1及DNA聚合酶 β(POLB)在人食管癌、癌旁及相邻的正常组织内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邻的正常组织中POLB和XRCC1的免疫反应性 (IR)进行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 :POLB IR和XRCC1 IR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依次减弱 (P <0 .0 1或P <0 .0 0 1) ,2者在上述组织中定位相似 ,且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POLB和XRCC1在癌旁组织表达的相对提高可能为癌变的早期事件 ;2者表达的定位近似 ,提示 2者在形态和功能上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DNA聚合酶Β XRCCl表达 相关性 癌组织
下载PDF
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志 被引量:2
4
作者 郑乃刚 阎爱华 +3 位作者 吴景兰 李金萍 裴迎新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细胞系的肿瘤干细胞(CSC)标志。方法:应用免疫酶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2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Eca-109和EC9706)中CD133、CD44以及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和定位。结果:食管鳞癌细胞中CD133和MDR1一致强阳性...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细胞系的肿瘤干细胞(CSC)标志。方法:应用免疫酶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2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Eca-109和EC9706)中CD133、CD44以及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和定位。结果:食管鳞癌细胞中CD133和MDR1一致强阳性的细胞占30%~43%,CD133和CD44一致强阳性的细胞约占40%。CD133强阳性小细胞占癌细胞的8%,癌组织中约为4%。CD133强阳性小细胞位于鳞癌上皮的基底层、癌珠周缘或癌灶内;CD44强阳性细胞约占40%,其中包含2个亚群:少数较小CD44阳性的细胞亚群定位于鳞癌上皮的基底层、癌珠周缘或癌灶内;较大CD44强阳性细胞的亚群主要定位于鳞癌上皮棘细胞层及癌灶中。结论:CD133强阳性小细胞和CD44强阳性细胞可能是CSC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食管鳞癌 Eca-109和EC9706细胞 CD133 CD44
下载PDF
同一细胞非放射性双原位杂交信号显示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乃刚 王峰 +3 位作者 吴景兰 李士坤 张莹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2,共2页
目的 :探讨同一细胞内双原位杂交信号的显示技术。方法 :以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加生物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探针或生物素标记的wtp5 3探针对人食管癌Eca 10 9细胞同时进行原位杂交后 ,以anti Dig AP孵育 ,以AP Red为底物显... 目的 :探讨同一细胞内双原位杂交信号的显示技术。方法 :以地高辛标记的polβ探针加生物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探针或生物素标记的wtp5 3探针对人食管癌Eca 10 9细胞同时进行原位杂交后 ,以anti Dig AP孵育 ,以AP Red为底物显色 ,杂交信号呈桔红色或桔黄色细颗粒。继之以SA AP孵育后以NBT/BCIP底物显色 ,杂交信号呈蓝紫色颗粒。结果 :在同一细胞内可见桔黄色和蓝紫色颗粒双杂交信号。结论 :应用非放射性双杂交信号的原位杂交技术可观察单个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杂交信号 原位杂交技术 非放射性 地高辛标记 食管癌
下载PDF
野生型DNA聚合酶β转染Eca-109细胞后增变基因表型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乃刚 高涵昌 +3 位作者 吴景兰 裴迎新 王一菱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野生型DNA聚合酶β(polbeta)转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后对其增变基因表型的效应。方法:将经过鉴定的重组pcDNA3.1质粒(插入野生型,wt)-polbeta转染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将Eca-109细胞分为3组:转染实验组(E)、空质粒转... 目的:探讨野生型DNA聚合酶β(polbeta)转染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后对其增变基因表型的效应。方法:将经过鉴定的重组pcDNA3.1质粒(插入野生型,wt)-polbeta转染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将Eca-109细胞分为3组:转染实验组(E)、空质粒转染对照组(C1)和未转染对照组(C2)。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显示wt-polbeta和wt-p53的杂交信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OLB-免疫反应性(IR)和多药耐受(MDR1)-IR,免疫印迹显示wt-polbeta和突变(mt)-polbeta的带型,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比率。结果:polbeta免疫印迹结果显示E组呈现增强的wt-polbeta主带,C1、C2组呈现很弱wt-polbeta主带和显著突变的(mt)-polbeta主带(P<0.01);polbeta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E组的强信号定位于细胞核内,C1、C2组信号皆很弱(P<0.01)。E组的wt-polbeta及wt-p53原位杂交的信号强于C1、C2组(P<0.01)。E组MDR1的免疫反应性和增殖与分化细胞的比率低于C1、C2组(P<0.01)。结论:wt-polbeta转染的Eca-109细胞呈现wt-polbeta及wt-p53表达上调而mt-polbeta及MDR1表达下调的增变基因表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DNA聚合酶β 转染 DNA聚合酶β-p53-MDR1表达亚群 增变基因表型 ECA-109细胞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与完整细胞原位蛋白质斑点印迹联合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郑乃刚 吴景兰 +2 位作者 陈奎生 丁一 王一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与完整细胞原位蛋白质斑点印迹联合应用的探讨郑乃刚1)吴景兰2)陈奎生2)丁一2)王一菱2)1)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郑州450052关键词斑点印迹;免疫组... 免疫组织化学与完整细胞原位蛋白质斑点印迹联合应用的探讨郑乃刚1)吴景兰2)陈奎生2)丁一2)王一菱2)1)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郑州450052关键词斑点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方法玻片上细胞标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完整细胞原位 蛋白质
下载PDF
DIFA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乃刚 丁一 +3 位作者 吴景兰 苏安英 丰艳 王一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提高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效率和节省昂贵的试剂,将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预先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NCM)上,应用自制的DIFA装置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结果表明:此技术可快速检测生物活性试剂的效价及工作浓度;选择研究样本及... 为提高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效率和节省昂贵的试剂,将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预先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NCM)上,应用自制的DIFA装置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结果表明:此技术可快速检测生物活性试剂的效价及工作浓度;选择研究样本及试验条件;鉴定探针灵敏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印迹 非放射性 印迹技术 DIFA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淋巴细胞转化与酸性酯酶活性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郑乃刚 刘长江 +1 位作者 吴景兰 王一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对20例健康成人微量周血(0.1ml)标本同时进行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分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转化率与ANAE点型细胞百分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7%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呈局灶性点样型,而... 对20例健康成人微量周血(0.1ml)标本同时进行PH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分型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转化率与ANAE点型细胞百分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17%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呈局灶性点样型,而83%的转化T淋巴母细胞ANAE阳性反应显著增强,呈弥散样型。提示ANAE总阳性反应是T淋巴母细胞的可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转化 ANAE 细胞免疫活性
下载PDF
8-Br-cAM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奎生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丁一 王一菱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7-229,I009,共4页
目的探讨8-Br-cAMP对人Eca-109细胞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受8-Br-cAMP处理后,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RNA、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研究了与细胞生长相关的... 目的探讨8-Br-cAMP对人Eca-109细胞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受8-Br-cAMP处理后,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RNA、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研究了与细胞生长相关的几种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8-Br-cAMP可减弱EGFR、H-ras、c-myc、突变型p53等基因的表达,增强野生型p53基因表达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论8-Br-cAMP可通过影响有关信号传递和细胞周期进程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BR-CAMP 基因表达 Eca-109细胞系 食管肿瘤
下载PDF
金银花对大鼠体内和体外RBL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宫璀璀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赖泽仁 何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金银花(HS)对机体内外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RBL细胞与0.25g·L-1的金银花共培养前或后加H2O2(氧化剂),应用MTT和TUNEL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 目的: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金银花(HS)对机体内外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RBL细胞与0.25g·L-1的金银花共培养前或后加H2O2(氧化剂),应用MTT和TUNEL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和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检测NF-κB、HSP-70、Bcl-2、Bax及Caspase-3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建立金银花大、小剂量灌胃的大鼠动物模型,检测血浆抗氧化酶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苷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金银花对RBL细胞的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中,前保护(先加金银花,后加H2O2)高于后保护(先加H2O2,后加金银花)的效应;下调NF-κB和HSP-70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且前保护组凋亡率低于后保护组;同时也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体系的水平。金银花灌胃1~2h后,大鼠血浆中T-AOC、GSH-Px、GSH、SOD含量较灌胃前显著增高(P<0.05),而MDA含量明显减低(P<0.05)。结论:金银花可通过上调体内抗氧化酶体系并下调NF-kB信号传导途径呈现抗氧化、抗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过氧化氢 抗氧化酶体系 抗凋亡信号传导 人肝RBL细胞系
下载PDF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凋亡中P38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红梅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王一菱 宫璀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和槲皮素对Eca 10 9细胞凋亡中P38、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贴壁培养的Eca 10 9细胞随机分为 3组 :①对照组 :只加DMEM(Sigma)培养液 (含体积分数 10 %胎牛血清 )培养 4 8h。②Br组 :终浓度为 2× 10 -5...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和槲皮素对Eca 10 9细胞凋亡中P38、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贴壁培养的Eca 10 9细胞随机分为 3组 :①对照组 :只加DMEM(Sigma)培养液 (含体积分数 10 %胎牛血清 )培养 4 8h。②Br组 :终浓度为 2× 10 -5mol/L 8 Br cAMP的培养液培养 4 8h。③Q组 :终浓度为 4 3μmol/L槲皮素的培养液培养 4 8h。对以上 3组细胞以TUNEL法染色计数细胞凋亡率。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3组细胞的P38MAPK IR和Caspase 3 IR反应性。结果 :Br组及Q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 ;Br组及Q组细胞的P38MAPK IR高于对照组 ;Br组及Q组细胞的Caspase 3 IR亦高于对照组。P38MAPK IR与Caspase 3 IR呈正相关。P均 <0 .0 5。结论 :P38MAPK及Caspase 3参与了 8 Br cAMP及槲皮素诱导的Eca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MAPK Caspase-3 细胞凋亡 ECA-109细胞 8-BR-CAMP 槲皮素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NF_κB,IL-6,p16,DNMT1和HDAC1表达及共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邵依 李红文 +1 位作者 郑乃刚 吴景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各自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NF-κB(96.25±1.92)和IL-6(129.11±10.4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F-κB为67.53±2.03,IL-6为67.61±1.92);p16的表达(64.92±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4.01±12.01);此外,DNMT1和HDAC1各与NF-κB,IL-6,p16的共表达信号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有差异,病变组在棘细胞浅层的表达均高于深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IL-6,p16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棘细胞浅层可能参与银屑病的表观遗传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_κB IL-6 P16 DNMT HDAC 寻常性银屑病
下载PDF
针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热休克蛋白、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基因表达的效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一菱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王红梅 丁一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9-281,I020,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热休克蛋白(HSP)、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mR-NA表达的效应。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无菌石蜡油后,随机分为3组:电针(EA)组、对照1(C1)组和对照2(C2)组... 目的研究针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热休克蛋白(HSP)、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mR-NA表达的效应。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腹腔注射无菌石蜡油后,随机分为3组:电针(EA)组、对照1(C1)组和对照2(C2)组。将3组收集的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成玻片和硝酸纤维素膜(NCM)两种标本,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化学及斑点印迹技术检测HSP70、iNOS及iNOSmRNA。结果HSP70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胞质和胞核;iNOSmRNA及iNOS均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胞质;3组的iNOSmRNA、iNOS、HSP70的斑点印迹的扫描数值均为EA组>C2组>C1组(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HSP70、iNOS及iNOS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热休克蛋白 电针疗法
下载PDF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士坤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白经修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及槲皮素等分化诱导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Eca 10 9细胞分为 3组 :①加 8 Br cAMP组 (Br组 ) ;②加槲皮素组 (Q组 ) ;③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 (C组 )。同时培养 4 8h ,...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及槲皮素等分化诱导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Eca 10 9细胞分为 3组 :①加 8 Br cAMP组 (Br组 ) ;②加槲皮素组 (Q组 ) ;③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 (C组 )。同时培养 4 8h ,将野生型DNApolβ的cDNA ,EGFRcDNA ,野生型 (wt)p5 3cDNA及c myccDNA分别制备了生物素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阵列。另进行POLB ,XRCC1,VEGF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斑点印迹阵列。结果 :Br组和Q组的DNApolβ ,EGFR ,c myc基因表达下调而wtp5 3基因表达上调。POLB ,XRCC1,PCNA及VEGF免疫斑点印迹减弱。 8 Br cAMP及槲皮素显著下调Eca 10 9细胞的DNApolβ基因表达及相关癌基因表达 ,同时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作为POLB的异二聚体XRCC1及恶性细胞生物标志的PCNA及VEGF表达下调。结论 :分化诱导剂下调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表达 ,提示Eca 10 9细胞的polβ基因是高表达的 ;功能调整后的polβ通过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尤其是wt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Β 基因表达 ECA-109细胞 8-BR-CAMP 槲皮素 食管鳞状上皮癌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国强 赵勤 +4 位作者 刘栋 杨洪艳 郑乃刚 章茜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 :研究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病例的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的突变情况。 方法 :利用PT PCR、SSCP和序列分析对食管癌高发区 5 0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olβ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5 0例食管癌标本中有 2 2例 polβ发... 目的 :研究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病例的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的突变情况。 方法 :利用PT PCR、SSCP和序列分析对食管癌高发区 5 0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olβ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5 0例食管癌标本中有 2 2例 polβ发生变异 ,突变率为 4 4 % (2 2 /5 0 ) ;而癌旁组织仅 2例异常 ,突变率为 4 % (2 /5 0 )。突变形式有 :5 8bp(177位到 2 34位 )的基因片段缺失 ;375位A→G(Ile→Val) ,4 5 4位T→C(Phe→Ser) ,4 6 2位G→T(Glu→终止码 ) ,4 6 6位G→A(Gly→Glu) ,6 13位A→T(Lys→Ile) ,6 4 8位G→C(Gly→Arg) ,6 6 0位A→G(Arg→Gly)。结论 :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存在 polβ基因突变 ,且突变率较高 ;该酶基因突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发区 癌组织 DNA聚合酶Β 基因突变 检测
下载PDF
武广客运专线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乃刚 高智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7-51,共5页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道床的施工,介绍其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控制标准,各主要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通过对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客运专线 双块式无砟轨道 施工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及DNA聚合酶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金戈 赵继敏 +5 位作者 吴景兰 杨红艳 赵勤 赵国强 郑乃刚 董子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DNA聚合酶 β(polβ)蛋白表达。...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细胞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DNA聚合酶 β(polβ)蛋白表达。结果 经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后 ,人食管癌Eca10 9细胞的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 ,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olβ表达降低。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食管癌Eca10 9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抑制 polβ的表达 ,改变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ECA 109细胞 细胞分化 全反式 维甲酸 DNA聚合酶Β
下载PDF
BDNF/TrkB信号途径与抗肿瘤治疗 被引量:6
19
作者 莫赛军 郑乃刚 +2 位作者 曹文波 周琦 杨胜利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76-478,共3页
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但耐药现象的产生,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爱体B(Trk B)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 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但耐药现象的产生,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酪氨酸激酶爱体B(Trk B)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活BDNF/Trk B信号途径除了刺激肿瘤细胞存活,血管发生及失巢凋亡以外,还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BDNF/Trk B信号途径对肿瘤耐药的影响及相应的抗肿瘤治疗应用,以期为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TRKB 肿瘤 耐药性 抗肿瘤治疗
下载PDF
槲皮素对小鼠体内和体外NIH-3T3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宫璀璀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何培霞 王一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比较槲皮素对小鼠体内和体外H2O2处理前/后的NIH-3T3细胞抗氧化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NIH-3T3细胞分为4组,槲皮素前保护组(Qb)、槲皮素后保护组(Qa)、H2O2组(H2O2)和对照组(C)。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T-AOC、SOD、GSH-Px... 目的比较槲皮素对小鼠体内和体外H2O2处理前/后的NIH-3T3细胞抗氧化效应的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NIH-3T3细胞分为4组,槲皮素前保护组(Qb)、槲皮素后保护组(Qa)、H2O2组(H2O2)和对照组(C)。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T-AOC、SOD、GSH-Px、GSH、MDA、NOS和NO2-/NO3-的水平;MTT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生存率;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的cyclin D1、PTEN、NF-κB、HSP-70、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另将20只Wistar大鼠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检测槲皮素灌胃前、后1、2及24 h血浆内T-AOC、SOD、GSH-Px、GSH、MDA、NOS和NO2-/NO3-的水平。结果H2O2组细胞凋亡率增高,cyclin D1、PTEN及BCl-2的表达下调;BAX、HSP-70、NF-κB及caspase-3的表达上调;T-AOC,SOD,GSH-Px及GSH水平降低,NOS、NO2-/NO3-及MDA增高。动物灌胃后1 h、2 h血浆中T-AOC、SOD、GSH-Px、GSH,NOS及NO2-/NO3-的水平增高,MDA降低;24 h后基本恢复。结论槲皮素在体内外皆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体系发挥抗氧化作用,其效应依据H2O2处理与否和处理前/后等细胞的异质性而呈现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H2O2氧化应激 抗凋亡信号传导 NIH-3T3细胞系 抗氧化酶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