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云飞:浙派古琴的守望者
1
作者 王明青 郑云飞 《杭州(生活品质)》 2015年第5期51-53,共3页
一拨古朴的琴音牵引着我们的思绪,回溯到南宋都城临安,南宋著名琴家郭沔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墨香琴韵笔砚静好的时光,西湖的一脉柔波赋予了他无限的琴韵和文思,酝酿了浙派古琴的起源,从此舒畅清越的浙派古琴便声声不息地延绵至今。今天,就... 一拨古朴的琴音牵引着我们的思绪,回溯到南宋都城临安,南宋著名琴家郭沔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墨香琴韵笔砚静好的时光,西湖的一脉柔波赋予了他无限的琴韵和文思,酝酿了浙派古琴的起源,从此舒畅清越的浙派古琴便声声不息地延绵至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古琴家、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郑云飞老先生的声音和视线,一同去领略浙派古琴的弦上风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艺术 浙派 守望者 郭沔 琴家 徐元白 琴韵 临安 西寺 秋风词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合探索——评《高校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
2
作者 郑云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11-I0012,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合作,拓展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合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多媒体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音乐与艺术、音乐与科技等跨学科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学习体验 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 高校音乐教学 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学习 跨学科合作
下载PDF
长笛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云飞 《戏剧之家》 2023年第21期97-99,共3页
长笛是西洋乐器中家喻户晓的木管乐器之一,于20世纪初传到中国,要想将这一传统的西洋乐器在我国进行推广,就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形、神、气、韵律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整合。本文在长笛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的基础上对二者的融... 长笛是西洋乐器中家喻户晓的木管乐器之一,于20世纪初传到中国,要想将这一传统的西洋乐器在我国进行推广,就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形、神、气、韵律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整合。本文在长笛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的基础上对二者的融合方式进行阐述,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笛乐器 中国传统文化 元素融合
下载PDF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庆宽 韩原 +1 位作者 孙一飞 郑云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200,342,共15页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问题是伴随着风洞试验方法产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随着桥梁尺寸的增大其雷诺数也逐渐增大,风洞试验雷诺数和实桥梁雷诺数的差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该研究阐述了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由来,回顾了雷... 桥梁风工程研究中的雷诺数效应问题是伴随着风洞试验方法产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随着桥梁尺寸的增大其雷诺数也逐渐增大,风洞试验雷诺数和实桥梁雷诺数的差别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该研究阐述了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由来,回顾了雷诺数效应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针对圆形断面、矩形断面、主梁断面等不同桥梁结构断面雷诺数效应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周围流场、气动力、风致振动随雷诺数的变化,指出了桥梁风工程雷诺数效应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风工程 雷诺数效应 气动力 风致振动
下载PDF
基于耦合界面键合效应的石墨烯磨损研究
5
作者 郑云飞 卢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5,共10页
石墨烯作为二维固体润滑材料,其超滑特性不仅是物理作用结果,其化学键结构机制下的摩擦化学现象,是深入理解石墨烯摩擦性能的关键.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构建了多重层数石墨烯增强不同粗糙形貌的金属基底模型,实现了其与金刚石尖... 石墨烯作为二维固体润滑材料,其超滑特性不仅是物理作用结果,其化学键结构机制下的摩擦化学现象,是深入理解石墨烯摩擦性能的关键.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构建了多重层数石墨烯增强不同粗糙形貌的金属基底模型,实现了其与金刚石尖端滑动过程的动态分析,揭示了考虑尖端与石墨烯之间存在界面键时石墨烯层的理化耦合作用下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金刚石尖端与石墨烯之间化学键合时,石墨烯发生磨损破裂的临界载荷相对于不考虑界面化学键时的值减小,这是由于界面键的形成会剥离石墨烯导致石墨烯断裂所致;金属基底的粗糙度也是决定石墨烯发生磨损破裂时临界载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粗糙度增大,临界载荷减小,同时通过增加石墨烯层的层数(增韧)来提高石墨烯发生磨损破裂失效的临界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层 界面键 分子动力学 磨损破裂
下载PDF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乡土中国》为例
6
作者 郑云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61-64,共4页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阐述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目标制订和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构建...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阐述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目标制订和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区域林下药用植物栽植适宜性研究
7
作者 郑云飞 蔡国荣 +2 位作者 尹积华 万翠 杨清群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项目在九江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3个植被类型区域林下种植黄精、黄花倒水莲、白及、淫羊藿、草珊瑚、金果榄和七叶一枝花7种药用植物,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区域林下药用植物栽植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上述7种药用植物在3个... 本项目在九江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3个植被类型区域林下种植黄精、黄花倒水莲、白及、淫羊藿、草珊瑚、金果榄和七叶一枝花7种药用植物,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区域林下药用植物栽植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上述7种药用植物在3个植被类型区域内栽植时生长情况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黄花倒水莲和黄精在3个区域内栽植的成活率均较高,均达到了80%以上,长势也较好,初步判定该2种药用植物适宜在当地林下栽植;草珊瑚、淫羊藿、七叶一枝花3种药用植物较适宜在常年郁闭度较高的林下套种;白及成活率较高,但株高较低,可以改进栽培技术后进一步试种;金果榄在3个区域内成活率均低于20%,初步判定其不适宜在3个区域内栽植。该研究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林下套种栽培模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植被类型 林下套种 成活率 适宜性
下载PDF
基于“教-练-考”一体化的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以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题为例
8
作者 郑云飞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8期3-5,共3页
“教-练-考”一体化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练习与考试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以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题为例,探讨在“教-练-考”一体化视角下提升学生高考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教-练-考”一体化 新课标Ⅱ卷作文题 写作能力
下载PDF
防风网对大跨度煤棚风荷载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付赛飞 贾娅娅 +3 位作者 周一航 陈娟 郑云飞 刘庆宽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55,615,616,共8页
为了研究防风网对大跨煤棚风荷载的影响,通过风洞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对3种透孔率的防风网下煤棚表面风荷载进行研究,分析了风向角、有无防风网和防风网透孔率对典型测点和分区的体型系数以及测点的脉动风荷载的功率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研究防风网对大跨煤棚风荷载的影响,通过风洞刚性模型测压试验,对3种透孔率的防风网下煤棚表面风荷载进行研究,分析了风向角、有无防风网和防风网透孔率对典型测点和分区的体型系数以及测点的脉动风荷载的功率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风向角下,结构体型系数极值出现的位置和范围差别较大;防风网对减小煤棚风荷载有较好效果,放置防风网后煤棚表面呈现为绝对值较小的负压;大部分风向角下,20%的透孔率防风网对减小风荷载效果更好;不同位置测点受来流脉动影响情况不同,煤棚迎风侧角部测点脉动风荷载无量纲功率谱数值较大,且功率谱成分复杂,放置防风网后其峰值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棚 风洞试验 防风网 分区体型系数 功率谱
下载PDF
基于尺度注意知识迁移的自蒸馏目标分割方法
10
作者 王晓兵 张雄伟 +2 位作者 曹铁勇 郑云飞 王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当前的目标分割模型难以兼顾分割性能与推断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尺度注意知识迁移的自蒸馏目标分割方法。首先,构建了一个仅利用主干特征的目标分割网络作为推断网络,实现高效的前向推断过程。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注意知识的自蒸... 当前的目标分割模型难以兼顾分割性能与推断效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尺度注意知识迁移的自蒸馏目标分割方法。首先,构建了一个仅利用主干特征的目标分割网络作为推断网络,实现高效的前向推断过程。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注意知识的自蒸馏学习模型:一方面,设计了具有尺度注意机制的金字塔特征模块,利用尺度注意机制自适应地捕获不同语义水平的上下文信息,提取更具区分性的自蒸馏知识;另一方面,融合交叉熵、KL(Kullback-Leibler)散度和L2距离构造蒸馏损失,高效驱动蒸馏知识向分割网络迁移,提升泛化性能。该方法在COD(Camouflaged Object Detection)、DUT-O(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OMRON)、SOC(Salient Objects in Clutter)等五个目标分割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将所提推断网络作为基准网络,所提自蒸馏模型分割性能在Fβ指标上平均提升3.01%,比免教师(TF)自蒸馏模型增加了1.00%;所提网络与近期的残差分割网络(R2Net)相比,参数量减少了2.33×10^(6),推断帧率提升了2.53%,浮点运算量减少了40.50%,分割性能提升了0.5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兼顾性能与效率,适用于计算和存储资源受限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蒸馏 目标分割 知识迁移 尺度注意机制 金字塔知识表示
下载PDF
不同风向角下干扰效应对超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乾森 郑云飞 +2 位作者 杨雄伟 崔会敏 刘庆宽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0-47,共8页
通过气弹模型测振试验,分析了2个相同尺寸的建筑模型,在折减风速、风向角和施扰位置改变的情况下,受扰建筑顶部横风向加速度响应的变化情况。绘制了加速度响应均方根的干扰因子IF和全风速情况下的包络干扰因子EIF等值线图,讨论建筑在不... 通过气弹模型测振试验,分析了2个相同尺寸的建筑模型,在折减风速、风向角和施扰位置改变的情况下,受扰建筑顶部横风向加速度响应的变化情况。绘制了加速度响应均方根的干扰因子IF和全风速情况下的包络干扰因子EIF等值线图,讨论建筑在不同情况下受到的干扰效应,并进行了典型工况的时频分析。结果表明,两建筑串列布置且施扰建筑位于y/b=6时,建筑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均方根达到最大值;两建筑并列布置且施扰建筑位于x/b=2时,建筑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减小最为明显;随着风向角的增加建筑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均方根有所减小;施扰建筑位于上游对受扰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较为强烈,普遍会放大受扰建筑的风振响应;不同风向角各施扰位置受扰建筑的EIF基本在1.0以上,其中30°风向角、施扰建筑位于y/b=6,x/b=0时,其EIF最大可达2.68;上游位置的干扰会使受扰建筑的卓越频率有所减小,并降低其低频段和高频段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横风向加速度响应 气弹模型 干扰效应
下载PDF
浙江跨湖桥遗址的古稻遗存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郑云飞 蒋乐平 郑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稻作起源问题 ,对距今 70 0 0~ 80 0 0年前的浙江省杭州市近郊新发现的跨湖桥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和植物遗存调查。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显示 ,除第 11层外 ,其他各层都有来自稻叶片运动细胞的硅酸体 ,而... 为了深入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稻作起源问题 ,对距今 70 0 0~ 80 0 0年前的浙江省杭州市近郊新发现的跨湖桥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和植物遗存调查。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显示 ,除第 11层外 ,其他各层都有来自稻叶片运动细胞的硅酸体 ,而且硅酸体的形状较大 ,与现代栽培粳稻的相似。植物遗存调查显示 ,跨湖桥遗址中有大量的稻谷、稻米和谷壳等古稻遗存 ;其中 ,稻谷的长宽比为 2 .71,稻米的长宽比为 2 .6 8,稻谷粒型与现代栽培稻的籼稻相似。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可能是我国稻作起源地之一 ,跨湖桥遗址的古稻可能是尚未完全分化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跨湖桥遗址 水稻 考古 新石器时代 碳化稻米
下载PDF
太湖地区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初探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郑云飞 郑云飞 +6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分属于马家、崧泽和良渚等三个文化阶段。硅酸体的形状特征解析表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期的硅酸体的纵长、横长比马家文化期分别增加了15.73%、15.15%和11.73%、15.19%;粒子组分中小颗粒明显减少,大颗粒增加。显示出向以大型硅酸体为特征的粳稻方向进化的趋势。判别结果表明:崧泽和良渚文化期为粳稻;马家 文化早期的判别值有负值,但绝对值较小,和现代栽培的籼稻有差异。从演化过程看,硅酸体特征似籼的早期的栽培稻已具向粳稻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端板对二维矩形风洞试验模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郑云飞 刘庆宽 +1 位作者 马文勇 刘小兵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5,共8页
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两端设置端板可以有效减小端部效应对风压分布的影响,从而保证气流在模型周围的二维流动,其中端板尺寸是影响端板效果的主要参数。为了明确不同尺寸端板对矩形断面气动特性的影响,以桥梁节段模型中最常见的3种宽高... 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两端设置端板可以有效减小端部效应对风压分布的影响,从而保证气流在模型周围的二维流动,其中端板尺寸是影响端板效果的主要参数。为了明确不同尺寸端板对矩形断面气动特性的影响,以桥梁节段模型中最常见的3种宽高比(B/H分别为1、5和10)的二维矩形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研究了端板尺寸对各模型的气动力、风压分布和斯托罗哈数St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端部效应不仅仅对端部附近的风压有影响,对中间位置处风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设置端板是获得准确试验结果的重要保证;随着断面宽高比(B/H)逐渐增大,端部效应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减小;随着端板尺寸的增大,模型背风面风压绝对值逐渐增大并趋向一稳定值;抑制端部效应的最小端板尺寸与结构的风迎角有关,风迎角增大,所需的端板也相应增大;有无端板对斯托罗哈数St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断面 节段模型 端板 气动力 风压分布 斯托罗哈数
下载PDF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在水稻进化上的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云飞 芮国耀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1-696,共6页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大 ,是一类小型硅酸体 ;利用硅酸体 4个形状特征参数进行亚种判别的判别值也较小 ,和现代栽培稻籼亚种的硅酸体更相近 .但在硅酸体的分布图上出现多峰现象 .从硅酸体形状分析结果看 ,罗家角遗址及其周围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以籼亚种为主 ,并混杂粳亚种的多样性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水稻 硅酸体 亚种 形状特征 水稻进化
下载PDF
从南庄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云飞 刘斌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陶片中发现了稻的硅酸体 ,分别属于马家浜文化(B.C. 4 5 0 0~B.C. 380 0 )和良渚文化 (B.C. 35 0 0~B.C. 2 0 0 0 ) ,说明这个遗址及其周围从距今 6 0 0 0年左右起就已经栽培水稻了。对发现的稻硅酸体进行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伴随历史的发展稻硅酸体的长、宽、厚增大 ,形状系数 b/ a减小 ;在 4个形状特性的分布上看到同样的趋势 ,表明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稻的硅酸体有一个向大尺寸、尖长型方向变化的过程。根据稻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 ,我们认为遗址早期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正在分化的多样性的群体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庄桥遗址 稻硅酸体 早期水稻 系统演变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 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云飞 藤原宏志 +4 位作者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农业考古》 1998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浙江农业大学郑云飞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浙江省博物馆俞为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苏州市博物馆丁金龙日本宫崎大学王才林,宇... 大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水稻(O.sativaL.)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稻种演变初探浙江农业大学郑云飞日本宫崎大学藤原宏志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浙江省博物馆俞为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苏州市博物馆丁金龙日本宫崎大学王才林,宇田津彻朗引言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硅酸体 形状特征 新石器时代遗址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栽培稻 红烧土 SATIVA 崧泽文化 机动细胞
下载PDF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的稻作生产——来自植物硅酸体的证据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云飞 陈旭高 王海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7,共7页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遗址没有发现炭化稻谷和与稻作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本研究通过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对古...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坯土和红烧土中掺和着大量的稻谷颖壳和植物,在研究稻作起源和早期稻作生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遗址没有发现炭化稻谷和与稻作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本研究通过植物硅酸体分析方法,对古稻的文化属性、稻作生产在先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栽培稻系统的演化方向等进行了探讨。遗址地层和遗迹土壤中高密度的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反映了稻米是在小黄山遗址先民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于野生稻的双峰乳突形态特征表明当时已经开始农业生产活动,生产稻米;运动细胞硅酸体形态特征解析结果显示遗址土壤硅酸体来自粳稻,且带有热带粳稻特性。另外,遗迹硅酸体分析结果也为认识遗址功能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山遗址 植物硅酸体 食物结构 稻作起源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葡萄种子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云飞 游修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60,168,共6页
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最近几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葡萄种子,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南方先民已经食用葡萄,不亚于欧洲的使用葡萄历史;历史文献中也记载,在欧洲葡萄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居民已经普遍把葡萄作为水果食用... 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最近几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葡萄种子,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南方先民已经食用葡萄,不亚于欧洲的使用葡萄历史;历史文献中也记载,在欧洲葡萄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居民已经普遍把葡萄作为水果食用。各种迹象显示我国可能有本土葡萄的驯化栽培历史。文章对中国的野生葡萄为什么没有进一步驯化成象西方那样的优良食用和酿酒用的品种?中国原有的野生葡萄资源有无驯化培育为栽培种的可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葡萄种子 驯化培育 历史文献 野生葡萄 长江下游 栽培历史 葡萄资源 浙江
下载PDF
河姆渡遗址稻的硅酸体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云飞 游修龄 +2 位作者 徐建民 边其均 俞为洁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1-85,共5页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 用植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对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堆积物和土壤中的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进行了观察调查,以冀从细胞形成角度了解河姆渡稻谷的种属。结果表明,河姆渡遗址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以β型为主,占73.8%;a型次之,占22.1%;中间型占4.1%。平均尖度0.86,背离系数1,是一个以粳型为主的栽培稻群体,其生物学性状与现代的热带粳稻有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硅酸体 水稻 粳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