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生前人脑海马结构含GABA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德枢 陈二云 丁松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4~38 周人胎海马结构含GABA 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主要结果有:(1)早在14周时便有许多含GABA 神经元分布于海马和齿状回各部;(2)14~22 周海马脑室带和中间带含GABA ...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4~38 周人胎海马结构含GABA 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主要结果有:(1)早在14周时便有许多含GABA 神经元分布于海马和齿状回各部;(2)14~22 周海马脑室带和中间带含GABA 神经元的密度逐渐减少,22 周及以后这两部位仅见少量含GABA 神经元,其它层含GABA 神经元的密度在出生前发育过程中呈现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最后又下降的规律;(3)在各发育阶段,含GABA 神经元主要分布于海马的锥体层、始层以及齿状回的多形层和门区,而含GABA 神经元的密度由CA1 区向CA3 区逐渐降低;(4)许多含GABA 纤维出现于14~22 周海马分子腔隙层及18~38 周海马始层;(5)在各发育阶段,海马伞内可见许多含GABA 纤维和少量含GABA 神经元。以上结果提示:人类海马结构在胚胎时期含GABA 神经元的出现和分化较早,且在发育过程中至少部分含GABA 神经元和纤维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至少部分传出纤维含有GA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神经元 出生前 发育 海马 人脑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德枢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7-22,共6页
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是多细胞动物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正常过程 ,它与细胞增殖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失控不仅扰乱发育 ,还导致病变。因此 ,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生命科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进展很快。本文从凋亡的定... 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是多细胞动物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正常过程 ,它与细胞增殖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细胞凋亡与程序性死亡失控不仅扰乱发育 ,还导致病变。因此 ,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生命科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 ,进展很快。本文从凋亡的定义、形态学特点、诱导、生物化学背景、基因调控等 5个方面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 细胞程序性死亡 诱导 形态学
下载PDF
大脑皮质局部回路神经元及胼胝体的形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德枢 丁松林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1年第1期56-59,共4页
大脑皮质局部回路神经元的研究进展大脑皮质是脑的最高级部位。在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如思维、认识、记忆等与大脑皮质的关系早已为神经科学许多领域的工作证实。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神经元 胼胝体 形态学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1对缺血缺氧后谷氨酸及其转运体神经元的作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胡志兵 陆雪芬 郑德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缺血缺氧后不同时期脑组织中谷氨酸及其转运体阳性神经元的动态变化 ,以及GM1对其的影...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缺血缺氧后不同时期脑组织中谷氨酸及其转运体阳性神经元的动态变化 ,以及GM1对其的影响。结果 :缺血缺氧后 6h、1、3d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中谷氨酸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 ,而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神经元有所增加 ,GM1组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谷氨酸神经元及谷氨酸转运体神经元较单纯缺氧缺血组明显增多。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对谷氨酸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GM1 新生鼠 缺氧缺血 谷氨酸神经元 谷氨酸转运体Ⅲ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_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胡志兵 陆雪芬 +1 位作者 郑德枢 易咏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 GM1 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 SD大鼠 HIE动物模型 ,观察动物的死亡率 ,测量缺血缺氧后 2 4小时脑组织含水量和 3周后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增生情况 ,以及...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 GM1 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 SD大鼠 HIE动物模型 ,观察动物的死亡率 ,测量缺血缺氧后 2 4小时脑组织含水量和 3周后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细胞增生情况 ,以及 GM1 对其影响。结果 单纯缺氧缺血组 (n =8)脑组织含水量为 89.6 7± 0 .5 5 % ,GM1 预防 (n =8)和治疗组 (n =8)分别为 87.12± 0 .36 %、86 .94± 0 .47% (P<0 .0 1) ;GM1 的防治明显提高了缺氧缺血后大鼠的生存率 (P<0 .0 1) ;GM1 防治组 (n =2 6 )仅 9只出现微小的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灶 ,而单纯缺氧缺血组 (n =12 )均出现巨大的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灶。结论 神经节苷脂GM1 可能对新生大鼠 HIE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 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 保护作用
下载PDF
柴胡对大鼠额叶皮层电刺激惊厥阈值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龚素珍 廖卫平 郑德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209-210,共2页
本实验采用电刺激大鼠额叶皮层引起肢体抽搐的方法,初步了解单味柴胡的抗抽搐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能的辅助抗癫痫药物。材料与方法1 材料 1.1 动物 3~4月龄 SD 大鼠,雌雄不限,体重200~250g,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药物与试剂... 本实验采用电刺激大鼠额叶皮层引起肢体抽搐的方法,初步了解单味柴胡的抗抽搐作用,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能的辅助抗癫痫药物。材料与方法1 材料 1.1 动物 3~4月龄 SD 大鼠,雌雄不限,体重200~250g,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药物与试剂柴胡注射液为河南省镇平东风制药厂产品,批号930722,浓度5mg/ml。安定为天津市氨基酸公司人民制药厂产品,批号940125,浓度0.5mg/ml(安定稀释液用生理盐水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皮层 国外医学 电刺激 大鼠 统计学意义 柴胡桂枝汤 电惊厥 材料与方法 柴胡注射液 生理盐水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春泽 丁松龄 +5 位作者 吴莹 陈文荣 刘恋 陈玲 郑德枢 刘兴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4-375,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海马及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变化。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 模型,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 染色法观察NOS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海马及...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海马及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变化。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 模型,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 染色法观察NOS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海马及皮层NOS阳性细胞在缺血15 分明显增多,1 小时减少,6 小时有所恢复;再灌流15 分又显著减少,1 小时渐增多,24 小时皮层出现较多NOS阳性的毛细血管和大量胶质细胞。结论 本实验结果符合NO 在缺血早期增加和再灌流后期大量增加的变化,支持NO参与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脑缺血 再灌流 脑组织
下载PDF
马桑内酯所致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0
8
作者 龚素珍 丁松林 +2 位作者 孙卫文 朱蔚文 郑德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系统应用马桑内酯所致的慢性癫痫大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整个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并可见阳性细胞增生、胞体肥大,尤以齿状回门区和海马分子腔隙层...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系统应用马桑内酯所致的慢性癫痫大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整个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并可见阳性细胞增生、胞体肥大,尤以齿状回门区和海马分子腔隙层及始层为甚。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反应强度随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2 h~9 d)而不同,且直至发作后9 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反应程度仍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马桑内酯所致癫痫反复发作可使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 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 海马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GM_1对新生鼠缺血缺氧后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志兵 陆雪芬 +2 位作者 郑德枢 邓平 李婉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 ,观察缺血缺氧后不同时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 ,以及GM1对其影响。结果 :GM1给药组脑组织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 ,观察缺血缺氧后不同时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 ,以及GM1对其影响。结果 :GM1给药组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缺血缺氧可诱导脑组织中NOS表达水平上调 ,GM1部分地抑制了缺血缺氧后NOS的表达水平。结论 :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部分抑制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GM1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鼠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人胎初级视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2 位作者 颜焱华 孙卫文 郭秋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6~38周人胎儿初级树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16周时,含Calbindin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室带、脑室下带和中间带深部,其他皮质带散在存在。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细胞大多跑体较大,胞浆和胞核均含阳...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6~38周人胎儿初级树皮质含Calbindin神经元的发育.16周时,含Calbindin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室带、脑室下带和中间带深部,其他皮质带散在存在。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细胞大多跑体较大,胞浆和胞核均含阳性产物,而其它皮质带细胞胞核常不染色。19周时,脑室带和脑室下带的含Cal-bindin神经元明显减少,仅存在极少量,其它皮质带含Calbindin神经元的状况类似16周。21周时大多数含Cal-bindin神经元位于Ⅴ、Ⅵ层。以后,随着服龄增大,较多的含Calbindin神经元逐渐依次出现于Ⅳ、Ⅲ和Ⅱ层,遵循皮质神经元从深至浅的发育规律。这些神经元的形态也由以双极细胞为主发育成以多极细胞为主,染色逐渐加深,突起逐渐增长。在19~28周,皮质Ⅰ层的一些Cajal-Retzius细胞和水平纤维亦表达Calbindin。本实验中较多的含Calbindin神经元于发育早期在皮质增殖带的出现,提示Calbindin在皮质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钙结合素 神经元 发育
下载PDF
人胎海马结构小白蛋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与发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松林 孙卫文 +1 位作者 郑德枢 颜焱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5,I008,共4页
目的了解人类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发育。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16~38周人胎海马结构内小白蛋白免疫反应性(PV-IR)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结果PV-IR神经元最早见于23周海马结构内,主要位于下托和CA1区的锥体细... 目的了解人类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发育。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16~38周人胎海马结构内小白蛋白免疫反应性(PV-IR)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结果PV-IR神经元最早见于23周海马结构内,主要位于下托和CA1区的锥体细胞层和多形层(始层),以下托为主。24周开始,PV-IR神经元数量逐渐增加,大多位于下托和CA1区锥体细胞层/多形层交界处附近,少数见于CA2。直至38周,CA3和齿状回内才可见到少量PV-IR神经元。含PV-IR神经元均为非锥体细胞,它们的染色强度和突起的数量与长度随着胎龄增大而增加。结论海马结构内PV-IR神经元出现的早晚与该细胞分化成熟的早晚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结构 小白蛋白 发育 人脑 神经元
下载PDF
人类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神经元的出生前发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1 位作者 颜焱华 孙卫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49,I007,共6页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9~40周人胎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PV)神经元及纤维的发育和形态。19周,少数含PV神经元出现于皮质板深部(相当于Ⅵ层处)。24周,含PV神经元仍仅见于Ⅵ层,但数量明显增加,...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9~40周人胎初级视皮质含Parvalbumin(PV)神经元及纤维的发育和形态。19周,少数含PV神经元出现于皮质板深部(相当于Ⅵ层处)。24周,含PV神经元仍仅见于Ⅵ层,但数量明显增加,多为双极细胞。26~29周,许多含PV神经元可见于Ⅵ及Ⅴ层,双级、多级及双簇细胞均可见。33~40周,Ⅴ、Ⅵ层含PV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加,并随胎龄增大依次出现于Ⅳ、Ⅲ和Ⅱ层,多为多极及双簇细胞。这些结果提示,Ⅱ-Ⅵ层含PV神经元遵循从深至浅的发育规律。另外,29~40周皮质Ⅰ层一些Cajal-Retzius神经元和水平纤维亦含PV;38~40周皮质Ⅰ层深部还可见较多含PV的小型神经元,散在分布于Ⅰ层含PV的水平纤维之间,提示PV可能参与发育过程中Ⅰ层内各种神经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小白蛋白 发育 胚胎 神经元
下载PDF
出生前人脑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梯度发育——钙结合素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1 位作者 颜焱华 孙卫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1-164,I011,共5页
为了探索人类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出生前发育规律,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3~38周人胎齿状回钙结合素(CB)阳性颗粒细胞的分布和发育。结果发现,在发育过程中,齿状回外肢的颗粒细胞最早表达CB,而内肢的颗粒细胞最晚表达C... 为了探索人类齿状回颗粒细胞的出生前发育规律,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3~38周人胎齿状回钙结合素(CB)阳性颗粒细胞的分布和发育。结果发现,在发育过程中,齿状回外肢的颗粒细胞最早表达CB,而内肢的颗粒细胞最晚表达CB;CB阳性颗粒细胞的数量及染色深度按先外肢后内肢的顺序逐渐增加。然而,CB阳性颗粒细胞的这种梯度分布在38周时已不明显。本实验结果提示,出生前人脑齿状回各部位颗粒细胞并不是均匀地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齿状回 出生前发育 免疫细胞化学 CB
下载PDF
丙戊酸钠影响癫痫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剂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蔚文 丁松林 +3 位作者 陆雪芬 孙卫文 郑德枢 廖卫平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  研究抗痫药丙戊酸钠 (VPA)在不同剂量范围对癫痫发作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建立马桑内酯 (CL)急性致痫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分为单纯CL组和 5个VPA预处理组 ,VPA剂量分别为 10 ,15 ,2 0 ,30 ,35mg/kg。均于痫性发作 2 4h后... 目的  研究抗痫药丙戊酸钠 (VPA)在不同剂量范围对癫痫发作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建立马桑内酯 (CL)急性致痫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分为单纯CL组和 5个VPA预处理组 ,VPA剂量分别为 10 ,15 ,2 0 ,30 ,35mg/kg。均于痫性发作 2 4h后断头取脑 ,用TUNEL法检测CA1区 ,CA2区 ,CA3区 ,门区 ,齿状回 ,丘脑 ,丘脑下部 ,杏仁核 ,额叶皮质 ,小脑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 结果  预注射VPA 10~ 30mg/kg组与单纯CL组相比 ,痫性发作程度及各脑区TUNEL阳性细胞密度随着VPA给药浓度的增加而递减。但预注射VPA 35mg /kg组的痫性发作反而较剧烈 ,凋亡脑细胞密度与单纯CL组大鼠相近。结论 VPA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显著有效地减少痫性发作 ,这种发作强度的减轻与多个脑区凋亡神经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相对应 ;但当VPA给药剂量超过一定范围则没有同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致痫鼠模型 马桑内酯 神经元凋亡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Parvalbumin(小白蛋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颜焱华 郑德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7-22,共6页
钙离子具有多种生理作用。诸如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糖原代谢、神经冲动传递、递质释放以及细胞分裂等各种生物学过程莫不依赖钙离子参与。钙离子与环磷酸腺苷一样被称为第二信使,它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内具有钙离子亲合力的钙结合蛋白来... 钙离子具有多种生理作用。诸如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糖原代谢、神经冲动传递、递质释放以及细胞分裂等各种生物学过程莫不依赖钙离子参与。钙离子与环磷酸腺苷一样被称为第二信使,它的作用是通过细胞内具有钙离子亲合力的钙结合蛋白来实现的,钙结合蛋白与钙离子的结合可将钙离子所携带的生物信息转化为生物效应,如肌钙蛋白C与钙离子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人们较为熟悉的钙调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结合蛋白
下载PDF
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平 赵绮华 +3 位作者 郑德枢 姚青松 宋一璇 祝家镇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探讨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的病理学改变及其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神经丝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 ,观察人体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及髓鞘在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在脑干损伤组 ,神经轴突在伤后 0 5h即有不规则肿胀及断裂 ,神经髓鞘在... 探讨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的病理学改变及其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神经丝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 ,观察人体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及髓鞘在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在脑干损伤组 ,神经轴突在伤后 0 5h即有不规则肿胀及断裂 ,神经髓鞘在伤后 19~ 2 2h有明显曲折、不完全剥脱及节段性消失 ;而在正常脑干组 ,神经轴突和髓鞘均无明显病理改变。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和髓鞘在损伤后将发生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神经轴突 神经髓鞘 法医病理学
下载PDF
新生猫视皮质胼胝体神经元的DiI示踪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DiI示踪法研究了新生猫视皮质的胼胝体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DiI标记的胼胝体神经元普遍分布于视皮质各区,包括在成年时缺乏胼胝体联系的17区内侧部.这些标记的神经元位于除Ⅰ层外的皮质各层中,但大部分位于Ⅲ展并有成簇... 采用DiI示踪法研究了新生猫视皮质的胼胝体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DiI标记的胼胝体神经元普遍分布于视皮质各区,包括在成年时缺乏胼胝体联系的17区内侧部.这些标记的神经元位于除Ⅰ层外的皮质各层中,但大部分位于Ⅲ展并有成簇分布的倾向.DiI标记的胼胝体神经元,特别是位于Ⅱ/Ⅲ层者大多呈“Golgi样”标记,其树突走行和各级分支,甚至树突棘均清晰易辨.上述结果除证实以往用其他方法证明的新生猫视皮质胼胝体神经元的分布外,还显示了标记神经元的详细形态特点,表明DiI示踪法是研究发育中的神经通路起源细胞及其突起形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神经元 视皮质 DiI示踪
下载PDF
致痫剂马桑内酯引起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旦莎 郑德枢 +1 位作者 邓维意 夏学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用有致痫作用的马桑内酯处理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以原位DNA 断端标记法检测培养神经细胞的凋亡,配以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检测,观察马桑内酯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与已知的神经毒剂海人酸作比较。结果显示,马桑... 用有致痫作用的马桑内酯处理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以原位DNA 断端标记法检测培养神经细胞的凋亡,配以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检测,观察马桑内酯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与已知的神经毒剂海人酸作比较。结果显示,马桑内酯可诱导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而引起细胞坏死的作用不如海人酸明显,其对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神经毒作用以导致神经细胞凋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内酯 神经毒性 凋亡 神经细胞 癫痫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胼胝体神经元含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免疫细胞化学证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94-398,共5页
本文采用HRP逆行示踪与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对Wistar大鼠额叶和枕叶皮质内胼胝体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含Glu的胼胝体神经元为大、中型锥体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质Ⅱ/Ⅲ、Ⅴ和Ⅵ层,并有成群... 本文采用HRP逆行示踪与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对Wistar大鼠额叶和枕叶皮质内胼胝体神经元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含Glu的胼胝体神经元为大、中型锥体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质Ⅱ/Ⅲ、Ⅴ和Ⅵ层,并有成群分布的倾向。同时发现含GABA的胼胝体神经元。它们为中等大小的非锥体细胞,胞体为圓形、椭圆形或梭形,绝大部分位于皮质Ⅴ和Ⅵ层,也有成群分布的倾向。含GABA的胼胝体神经元的百分比(在额叶和枕叶皮质分别约为8%在和10%)比含Glu的胼胝体神经元的百分比(在额叶和枕叶皮质分别约为17%和29%)少得多。本文从形态学上进一步证实相当一部分胼胝体神经元使用Glu作为兴奋性递质;首次证实一些胼胝体神经元含抑制性递质GABA。此外,含GABA的胼胝体神经元的存在提示,至少在大鼠大脑皮质内,一些含GABA神经元有比局部回路神经元较长的投射。结合本文和其他作者的实验结果,我们认为胼胝体系统是一个多递质系统,胼胝体系统中神经递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多样化可能是胼胝体系统具有复杂和高级神经机能的神经解剖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神经元 谷氨酸 氨基丁酸
下载PDF
成年和发育中大鼠胼胝体轴突含生长抑素的免疫组织化学证据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松林 郑德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59-362,共4页
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发现大鼠胼胝体内存在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轴突.此阳性轴突可见于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及成年大鼠的胼胝体内.出生时胼胝体内此轴突的数量很少;生后1周内其密度逐渐增高,至第2周初期达到高峰,此时胼胝... 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发现大鼠胼胝体内存在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轴突.此阳性轴突可见于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及成年大鼠的胼胝体内.出生时胼胝体内此轴突的数量很少;生后1周内其密度逐渐增高,至第2周初期达到高峰,此时胼胝体内可见大量生长抑素阳性轴突.然而,至第2周末,生长抑素阳性胶胝体轴突的密度已下降至接近成年时的水平,即仅有少量此纤维存在于胼胝体内。这些结果提示在大鼠早期生后发育过程中许多生长抑素阳性胼胝体轴突是暂时性的.结合本文作者等以往对成年和发育中大鼠和猫的与胼胝体联系的神经介质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胼胝体中的活性物质是多样的,在哺乳动物大脑皮质发育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胼胝体 生长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