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bB-2基因产物及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祥雄 王小众 +1 位作者 林谷珍 王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74-274,共1页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的cerbB2基因产物和PCNA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大肠癌患者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64例大肠癌患者中男36例,...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的cerbB2基因产物和PCNA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大肠癌患者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疾病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1材料64例大肠癌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31岁~67岁,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 结直肠肿瘤 PCNA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转移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祥雄 邹式文 +2 位作者 李频 林芬 杨旭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转移生长因子 β(TGF β)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方法 根据SLEDAI评分法 ,将 38例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度轻、中、重度三组 ;应用ELISA方法测定 38例SLE患者及 3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T...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转移生长因子 β(TGF β)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方法 根据SLEDAI评分法 ,将 38例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度轻、中、重度三组 ;应用ELISA方法测定 38例SLE患者及 3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TGF β及IL 10水平。 结果 SLE患者血清TGF 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0 .0 5 ) ,但在疾病活动度轻、中、重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SLE组血清IL 10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并且与疾病活动度指数成明显正相关 (r =0 .496 ,P <0 .0 1)。结论 临床上联合检测SLE患者血清TGF β和IL 10水平 ,对指导临床治疗及病情的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转移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0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改良LDH释放法测定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郑祥雄 林谷珍 +1 位作者 唐南洪 王小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4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用LDH释放法检测了50例正常人、35例肝癌及3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其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5.8%±5.6%、15.8%±4.9%及18.7%±6.2%,前者与后二者之... 用LDH释放法检测了50例正常人、35例肝癌及3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其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5.8%±5.6%、15.8%±4.9%及18.7%±6.2%,前者与后二者之间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肝癌及慢活肝患者体内免疫功能较正常人低。本文亦对LDR释放法加以改进,提出效应细胞浓度为2.0×106/ml,孵育时间16h及酶促终止时间为5min等条件,具有更稳定、简便、适合大批测定之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H释放法 肝肿瘤 肝炎 杀伤细胞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和TNF-α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祥雄 杨旭伟 +2 位作者 邹式文 李频 林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变化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 EL ISA方法测... 目的 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NF- R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变化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 EL ISA方法测定 46例 SL E患者及 30例正常人对照血清中 TNF-α和 s TNF- R 、s TNF- R 水平 ,及其与补体 C3 、抗双链 DNA抗体 (ds DNA)、抗核抗体 (ANA)及血沉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L E患者血清中 TNF-α、s TNF- R 和 s TNF- R 都显著升高 ,且活动期升高更为显著 (P<0 .0 1)。活动期患者 s TNF- R 和 s TNF- R 的变化与补体 C3 、ds DNA、ANA及血沉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P<0 .0 1) ,但与 TNF-α水平无相关性(P>0 .0 5 )。 结论  TNF-α在 SL E的免疫损伤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而 s TNF- R 和 s TNF- R 在疾病中具有免疫调控作用 ,并可作为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ICAM-1和IL-12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祥雄 陈治新 +2 位作者 王国平 卢贤立 林谷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312-314,共3页
目的 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胞间粘连分子 - 1( s 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 12 ( IL- 12 )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 EL ISA法测定 16例活动期、15例稳定期及 2 0例健康者血清中 s ICAM- 1和 ... 目的 探讨活动期和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胞间粘连分子 - 1( s 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 12 ( IL- 12 )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 EL ISA法测定 16例活动期、15例稳定期及 2 0例健康者血清中 s ICAM- 1和 IL- 12水平 ,并与抗 - ds DNA、抗核抗体 ( ANA)、血沉等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稳定期和活动期患者血清中 IL- 12水平依次降低 ( P<0 .0 1) ;SL E患者血清中 s ICAM- 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 P<0 .0 1) ,但活动期与稳定期未见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患者血清中抗 ds DNA、ANA滴度及血沉水平的变化与 IL- 12有较好的相关性 ,与s ICAM- 1无明显相关。 结论  IL- 12在 SL E的免疫发病机制和免疫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s ICAM- 1可以做为 SL E的一项免疫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SICAM-1 IL-12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祥雄 陈治新 +1 位作者 王小众 林谷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64-65,共2页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该病演变过程中纤维化形成与机体免疫参与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1,2]。笔者对4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1材...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该病演变过程中纤维化形成与机体免疫参与机制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1,2]。笔者对4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检查对象肝硬化患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透明质酸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血清层粘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附43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祥雄 陈治新 +1 位作者 王小众 林谷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6-7,共2页
为探讨层粘蛋白 ( L N)在大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 ( RIA)测定 2 3例有转移的大肠癌患者 ,2 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及 2 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 L N水平。结果显示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 L N含量(μg/ L )为 2 0 3... 为探讨层粘蛋白 ( L N)在大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 ( RIA)测定 2 3例有转移的大肠癌患者 ,2 0例无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及 2 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 L N水平。结果显示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 L N含量(μg/ L )为 2 0 3± 3 3 ,显者高于健康对照组 10 6± 2 0 .8( P<0 .0 1)。已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清的 L N含量为 2 5 6± 12 .8,明显高于未转移的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该蛋白含量 15 4± 2 0 .2 ( P<0 .0 1)。我们认为 ,血清中层粘蛋白的测定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手段之一 ,并且动态观察血清 L N的水平变化是判断大肠癌转移的一个简便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层粘蛋白 肿瘤转移 血清诊断
下载PDF
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IL-2治疗晚期肝癌3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祥雄 王小众 +3 位作者 陈道纯 林谷珍 卢贤立 林俊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5期27-28,共2页
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IL-2治疗晚期肝癌30例福建省消化系病研究室郑祥雄,王小众,陈道纯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林谷珍,卢贤立,林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肿瘤细胞具有广谱的细胞毒性,而不杀伤正常细胞,因此... 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IL-2治疗晚期肝癌30例福建省消化系病研究室郑祥雄,王小众,陈道纯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林谷珍,卢贤立,林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肿瘤细胞具有广谱的细胞毒性,而不杀伤正常细胞,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 LAK细胞 细胞亚群 郑祥 林谷 免疫功能 杀伤作用 陈道 肝区疼痛 杀伤活性
下载PDF
反义CD40 RNA对EB病毒转化的B细胞CD4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郑祥雄 李和军 +1 位作者 李频 周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7,510,共3页
目的 :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 0RNA ,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 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 ,构建人反义CD4 0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 0 ,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 目的 :探讨瞬时表达的反义CD4 0RNA ,对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膜表面CD4 0分子表达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 ,构建人反义CD4 0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 0 ,并以其转染本室建立的EB病毒转化的健康人B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 (FACS) ,检测B细胞膜上CD4 0分子表达的变化。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反义CD4 0RNA对B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pcDNA3组相比 ,转染pcDNA3/CD4 0细胞上CD4 0分子的表达降低 (P<0 .0 1) ,其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反义CD4 0RNA技术 ,可作为有效的免疫调控手段。C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RNA B淋巴细胞 CD40 表达 细胞增殖 EB病毒转化
下载PDF
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及其临床意义
10
作者 郑祥雄 黄淑玉 +3 位作者 陈道纯 蔡跃生 胡金福 张立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Southern blot核酸杂交和DNA直接杂交技术,检测5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血清学标志的血清标本及5例无任何HBV血清学标志的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并与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发现PCR结合Southern blo...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Southern blot核酸杂交和DNA直接杂交技术,检测5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血清学标志的血清标本及5例无任何HBV血清学标志的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并与血清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发现PCR结合Southern blot核酸杂交的灵敏度明显高于DNA直接杂交技术,而且还能直接反映患者血液是否有感染性。此外,前者还能直接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澄清模棱两可的血清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DNA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PCR检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和周围淋巴细胞中HBV DNA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祥雄 Wolfgang Jilg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结合 Southern Blot,DNA 探针杂交技术检测21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和周围淋巴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 DNA,10例 HBeAg 阳性患者与6例抗 HBe 阳性患者的血清和(或)周围淋巴细胞中查到 HBV DNA。
关键词 肝炎 PCR HBVDNA 淋巴细胞
下载PDF
CD_(154)反义RNA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
12
作者 郑祥雄 丁健 杨旭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41-14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 CD1 54反义 RNA诱导 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应用 RT- PCR扩增人 CD1 54膜外段基因 ,以及 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 CD1 54反义 RNA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将其转染入 Jurkat细胞中。应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 (FCM)检... 目的 探讨 CD1 54反义 RNA诱导 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 应用 RT- PCR扩增人 CD1 54膜外段基因 ,以及 T- 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 CD1 54反义 RNA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将其转染入 Jurkat细胞中。应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观察 Jurkat细胞的凋亡指标。 结果 电镜观察 CD1 54反义 RNA转染的 Jurkat细胞内可见凋亡小体 ,并且 FCM检测显示一明显的凋亡峰。 结论  CD1 54反义 RNA可诱导 Jurka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反义 CD154 JURKAT细胞 脱噬作用 转录 遗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
13
作者 郑祥雄 蔡耀生 +1 位作者 陈道纯 林谷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38-38,26,共2页
近年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等许多领域。核酸扩增前的样品处理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国内外学者报道了诸多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快速提取的方法,但由于试剂来源不易或重复性欠佳,... 近年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等许多领域。核酸扩增前的样品处理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国内外学者报道了诸多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快速提取的方法,但由于试剂来源不易或重复性欠佳,难以普遍推广。我们建立的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反应技术(AC/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抗体包被好的管子可以长时间保存,整个检测过程在一天内就可以完成,所以尤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扩增 抗原捕获 试剂盒 特异性 地高辛标记 系列稀释 聚合酶 甲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同种异体LAK细胞联合IL-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郑祥雄 王国平 +1 位作者 王小众 林谷珍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5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异体LAK细胞联合IL-2治疗组,单纯IL-2治疗组;一般药物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检测周围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乙型肝炎病毒DNA,两对半血清HBV标志物、肝功等项... 55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异体LAK细胞联合IL-2治疗组,单纯IL-2治疗组;一般药物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检测周围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乙型肝炎病毒DNA,两对半血清HBV标志物、肝功等项目。结果表明,单纯IL-2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P<0.05),而与异体LAK细胞联合治疗组,效果更佳,免疫功能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LAK细胞 治疗组 联合 对照组 同种异体 慢性乙型肝炎 改善 显著性差异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性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5
作者 石黎明 宁勇 +1 位作者 郑祥雄 林庆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0-1031,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性水肿的疗效。方法:以52例糖尿病肾病中-重度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性水肿的疗效。方法:以52例糖尿病肾病中-重度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和黄芪静滴治疗。2周后观察水肿消退情况以及尿量、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和主要凝血指标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2周后尿量增多、水肿明显改善(P<0.05),24h尿蛋白明显减少,ALB增加,Scr明显下降(P<0.05)。主要凝血指标除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外(P<0.05),其他指标如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亦未见明显出血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可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高凝状态、调节血液流变学、促使组织间液回流,从而对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具有较好的利尿消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低分子肝素钙 黄芪 水肿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楠 郑安 +3 位作者 陈玉玲 范林 黄华品 郑祥雄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8-340,共3页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发病后第 3天及第 14天 )和 30例正常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 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发病后第 3天及第 14天 )和 30例正常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水平 ,并根据影像学结果所显示的梗死灶的直径将所有患者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小梗死组 ,分析梗死灶大小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脑梗死组发病后第 3天和第 14天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脑梗死组发病后第 3天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水平显著低于第 14天 (P <0 .0 0 5 ) ;不同大小梗死灶组之间 (发病后第 3天和 14天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水平差异显著 (P <0 .0 0 1)。以上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可能对脑缺血区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而且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旭伟 张旸 +3 位作者 郑祥雄 李频 林芬 邹式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其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4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清suPAR水平,并分析suPAR水平与补体C3、补体C4、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其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4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血清suPAR水平,并分析suPAR水平与补体C3、补体C4、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DAI积分在10分以上的SLE患者血清suPA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存在相关关系,suPAR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补体C4呈负相关;SLEDAI积分小于10分的轻度疾病活动组的SLE患者血清suPAR水平低于积分在10分以上的中重度疾病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LE患者血清suPAR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来反映SLE的疾病活动度;中重度疾病活动组的suPAR水平与轻度疾病活动组的suPAR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和军 李频 +1 位作者 周小玲 郑祥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46,共4页
目的构建人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人CD80膜外段-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将其转染入CHO细胞株... 目的构建人CD80-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应用T-A克隆技术和亚克隆技术,构建人CD80膜外段-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将其转染入CHO细胞株并筛选,进行稳定表达。通过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建立CHO细胞稳定表达株。Western blot及ELISA法检测到细胞培养上清中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CD80膜外段-IgG1Fc段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CD80-IgG1Fc/pcDNA3.1(+),并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为下一步抗肿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0 IGG1 FC段 融合蛋白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
下载PDF
人CD40-IgG1Fc段融合蛋白对EBV转化的B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和军 张家永 +2 位作者 李频 郑祥雄 周小玲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人CD40-IgG1Fc段融合蛋白对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在细胞生长及凋亡方面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膜表面异位表达CD40L;应用本研究所构建的CD40-IgG1Fc段融合蛋白CHO稳定表达株的培养上清与EBV转... 目的探讨人CD40-IgG1Fc段融合蛋白对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在细胞生长及凋亡方面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膜表面异位表达CD40L;应用本研究所构建的CD40-IgG1Fc段融合蛋白CHO稳定表达株的培养上清与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共孵育,通过MTT法检测B细胞的生长变化,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法和DNA ladder法检测融合蛋白对B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EBV转化的B细胞膜表面异位表达CD40L;CD40-IgG1Fc段融合蛋白可有效抑制EB病毒转化的B细胞生长,抑制程度与蛋白浓度呈正相关;AO与EB双染色法及DNA ladder法均检测到B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共孵育时间呈正相关。结论CD40-CD40L的相互作用是EBV转化的B细胞异常激活的重要机制,人CD40-IgG1Fc段融合蛋白能阻断CD40-CD40L的相互作用,抑制EB病毒转化的B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为下一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验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IgGlFc段 融合蛋白 B淋巴细胞 凋亡
下载PDF
CD40发夹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CA46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凌 郑祥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构建人类CD40膜蛋白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 观察其对CA46细胞上CD40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合成两条编码发夹siRNA序列的单链DNA,并将其克隆到pSilenCircle载体中, 构建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siCD40 /pSilenC...  目的: 构建人类CD40膜蛋白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 观察其对CA46细胞上CD40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合成两条编码发夹siRNA序列的单链DNA,并将其克隆到pSilenCircle载体中, 构建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siCD40 /pSilenCircle。以同样的方法, 分别构建相对应的编码反义RNA及无关基因的重组质粒antiCD40 /pSilenCir cle和siFly/pSilenCircle。以上述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CA46细胞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A46细胞上CD40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用MTS法(改良的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①成功地构建了两个CD40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CD40 /pSilenCircle、两个相对应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antiCD40 /pSilenCircle和无关基因重组质粒siFly/pSilenCir cle。②与siFly/pSilenCircle转染组相比较, siCD40 /pSilenCir cle转染组和antiCD40 /pSilenCircle转染组CA46细胞上CD40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但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凋亡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 构建的两个CD40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CD40 /pSilenCircle, 可有效地抑制CA46细胞上CD40分子的表达, 但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RNA干扰技术可望作为一种有效地调控基因功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SIRNA CD40 载体构建 CA46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