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左侧异构综合征1例
1
作者 付金涛 张佳立 +2 位作者 郜红艺 陈丹 陈凤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70-873,共4页
左侧异构综合征(left atrial isomerism,LAI)是一类罕见的先天性内脏畸形,是由体内脏器偏左侧异常发育所致,常合并心脏畸形及下腔静脉离断等特征,常在产前超声检查时发现。国内外对该疾病的研究大部分基于影像学表现,但在解剖形态学上... 左侧异构综合征(left atrial isomerism,LAI)是一类罕见的先天性内脏畸形,是由体内脏器偏左侧异常发育所致,常合并心脏畸形及下腔静脉离断等特征,常在产前超声检查时发现。国内外对该疾病的研究大部分基于影像学表现,但在解剖形态学上的研究少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患有左侧异构综合征胎儿的超声与尸检资料,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病例资料孕妇,27岁,孕1产0,停经31周,于我院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超声结果显示:胎儿心脏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心尖指向右侧(图1A);胃泡位于右腹腔(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异构综合征 产前超声 胎儿尸检
下载PDF
骨唾液酸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振连 康小玲 +3 位作者 李辉斌 廖燕霞 彭大云 郜红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4期1940-1943,共4页
骨唾液酸蛋白(BSP)是由骨基质和肿瘤细胞分泌,存在于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一种非胶原磷酸化糖蛋白,通过与整合素avβ3结合,可以介导肿瘤细胞与ECM的黏附作用、促进ECM的降解、参与血管生成和体液免疫等,在恶性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 骨唾液酸蛋白(BSP)是由骨基质和肿瘤细胞分泌,存在于细胞外基质(ECM)中的一种非胶原磷酸化糖蛋白,通过与整合素avβ3结合,可以介导肿瘤细胞与ECM的黏附作用、促进ECM的降解、参与血管生成和体液免疫等,在恶性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本文概述了BSP的生物学特性及近年来BSP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而评估其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唾液酸蛋白 整合素avβ3 进展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宫颈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郜红艺 张佳立 +4 位作者 张江宇 吴坤河 梁驹卿 潘小英 张畅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768-772,共5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的宫颈组织学变化,探讨HPV及其各基因型对宫颈上皮病理变化影响。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法对门诊844例宫颈癌筛查者行6、11、42、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CP8...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的宫颈组织学变化,探讨HPV及其各基因型对宫颈上皮病理变化影响。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法对门诊844例宫颈癌筛查者行6、11、42、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CP8304等21种HPV亚型的分型检测,与宫颈组织病理学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研究HPV各种基因型感染的宫颈上皮病理变化。结果HPV总感染率为49.2%(416/844),各亚型感染率依次为:16(10.7%)、52(10.0%)、58(7.6%)、CP8304(6.9%)、11(6.4%)、51(6.3%)、33(5.3%)、6(3.8%)、68(3.7%)、18(3.6%)、53(3.4%)、31(3.3%)、66(2.1%)、39(1.9%)、59(1.4%)、45(0.7%)、56(0.6%)、44(0.5%)、43(0.2%)、42(0)、35(0)。混合感染率为41.3%(172/416),其中感染2种亚型为29.8%(124/416);3种亚型为7.9%(33/416);4种亚型为2.6%(11/416);5种以上亚型为1.0%(4/416)。HPV阳性者191例行宫颈组织活检,其中慢性炎症30.4%(58/191);尖锐湿疣13.6%(26/191);CINⅠ41.4%(79/191);CINⅡ9.4%(18/191);CINⅢ3.1%(6/191);宫颈癌2.1%(4/191)。HPV混合性感染者宫颈CIN病变(CINⅠ~CINⅢ)的发病率为66.7%(54/81),单一型感染者宫颈CIN病变为44.5%(49/11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密切联系,各病毒亚型的混合性感染可能对宫颈CIN的发生与发展有累加作用,对HPV进行分型检测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导流杂交 活体组织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5 位作者 杨志 张佳立 张江宇 吴坤河 饶金 阮红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6-427,共2页
目的探讨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neurilemmoma,PN)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会阴部的PN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31岁,会阴部肿块渐增大4年,无疼痛。边界清楚,切面灰白,... 目的探讨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neurilemmoma,PN)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会阴部的PN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31岁,会阴部肿块渐增大4年,无疼痛。边界清楚,切面灰白,实性,呈多结节状,质地中等。镜检:肿物位于皮下,约有30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组成,直径0.5—2.0cm不等,每个结节均见纤维包膜包绕,大多数结节以细胞致密区(Antoni A)为主,无或少有细胞疏松区(Antoni B)。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核呈锥形、仿锤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和螺旋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vimentin和S-100蛋白弥漫阳性,GFAP与GPG 9.5部分呈阳性。结节外包膜EMA、CD34阳性,瘤细胞阴性。NSE、CD57、ER、PR、CD68、α-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阴性。结论丛状神经鞘瘤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点的外周神经肿瘤,应与丛状神经纤维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和婴儿和儿童丛状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肿瘤 丛状神经鞘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2 位作者 张佳立 吴坤河 张江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理学 临床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郜红艺 杨文涛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cervicovaginal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阴道和穹隆部的SCVM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检测。结果患者,63岁... 目的探讨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superficialcervicovaginalmyofibroblastoma,SCV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阴道和穹隆部的SCVM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电镜检测。结果患者,63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1个月并扪及有肿物自阴道口突出就诊。妇检于阴道右前壁上方和阴道左上穹隆处可见直径分别为3cm和1.1cm的带蒂肿块。大体上,肿块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晰。低倍镜下,肿瘤位于黏膜下,呈卵圆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位于肿瘤浅表或周边区域内的瘤细胞成分相对稀疏,间质呈黏液样或水肿样;位于中心区域内的瘤细胞相对密集,细胞之间可见纤细、致密的胶原纤维。高倍镜下,瘤细胞由形态基本一致、淡嗜伊红染的梭形细胞和星状细胞组成,瘤细胞无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2个/50HPF)。在瘤细胞稀疏、间质呈黏液样的区域内,瘤细胞多呈短条束状、网格状、花边状或筛孔状排列,或排列紊乱,偶见多核性细胞;在瘤细胞密集、间质富含胶原纤维的区域内,瘤细胞多呈条束状或波浪状排列,并与胶原纤维的走向一致。肿瘤内含有散在分布的薄壁血管,间质内可见丰富的肥大细胞,并见少量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强阳性表达vimentin、desmin、ER和PR,灶性表达CD34,不表达EMA、αSMA、MSA、hcaldesmon、NF、S100蛋白、CD57和calretinin等。电镜检测显示瘤细胞部分具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结论SCVM是一种起自于女性阴道和宫颈黏膜下浅表基质的良性间叶性肿瘤,其独特的组织学形态提示SCVM可被视为一种新的病种。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均显示瘤细胞具肌纤维母细胞分化。SCVM应注意与同样好发于女性下生殖道的一些间叶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肿瘤 宫颈肿瘤 肌纤维母细胞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7
作者 郜红艺 赖日权 +2 位作者 霍雷军 张佳立 吴坤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yosarcoma,SCR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CRM的临床表现、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婴幼儿,年龄2天~4岁。肿瘤部位:睾...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 rhabdomyosarcoma,SCR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SCRM的临床表现、组织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性婴幼儿,年龄2天~4岁。肿瘤部位:睾丸旁2例,腰背部1例,肿瘤直径2~6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韧。镜检:肿瘤呈侵袭性生长,边界尚清。瘤细胞由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深嗜伊红色,纤维状,可呈席纹状或漩涡状排列,局部区域可见波浪状结构,似神经纤维。部分细胞内可见横纹结构,有些区域见散在的横纹肌母细胞。瘤细胞间质内有少量胶原纤维。细胞核多为长圆形,有些细胞核呈纤细波浪状,细胞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偶见。免疫表型:vimentin、desmin、myogenin和Myo D1均阳性,CK、α-inhabin、AFP、CD34、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 SCRM是横纹肌肉瘤中一种少见的新类型,常发生于婴幼儿。需与婴儿纤维瘤病、先天性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蝾螈瘤及促纤维组织的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郜红艺 吴坤河 +2 位作者 张佳立 洪淑贞 阮红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637,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比较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郜红艺 张佳立 +3 位作者 张江宇 陈文静 潘小英 梁驹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8期8-11,共4页
目的比较人乳头瘤病毒DNA(human papillomavirus DNA,HPV DNA)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261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DNA检测,细胞学诊... 目的比较人乳头瘤病毒DNA(human papillomavirus DNA,HPV DNA)检测与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261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查和HPVDNA检测,细胞学诊断标准按照TBS(2001)分类。细胞学诊断≥ASCUS或高危型HPVDNA阳性患者建议阴道镜检查并行多点活检,宫颈病理诊断≥CIN1为阳性。结果高危型HPVDNA检测敏感性为64.1%,特异性为66.9%,TCT检查敏感性为53.1%,特异性为72.3%;高危型HPVDNA检测敏感性较TCT高,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ASCUS患者,54.5%出现宫颈上皮内瘤病(CIN),显著高于高危型HPVDNA阴性组(P〈0.05)。结论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的敏感性较高,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细胞学诊断Ascus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可提高筛查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薄层液基细胞学 宫颈上皮内瘤变 筛查
下载PDF
乳腺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郜红艺 张佳立 +4 位作者 张安秦 吴坤河 朱彩霞 陈文静 郭玉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纤维瘤病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边界欠清,质韧,切面实性,灰白色。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呈束状、条带...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纤维瘤病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边界欠清,质韧,切面实性,灰白色。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呈束状、条带状交错排列,向周围乳腺组织指突样扩展,并浸润到脂肪组织。局部有淋巴细胞浸润,以边缘区多见。瘤细胞vimentin和SMA阳性,Actin和desmin少数细胞阳性,ER、PR、AE1/AE3、EMA、CK5/6、CD34和S-100蛋白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5%。结论: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共同组成,临床、钼靶和B超检查很难与癌区别,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形态上应注意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病 乳腺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薄层液基细胞学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郜红艺 李兵 +2 位作者 毛玲芝 张佳立 张小庄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1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广东省潮州市3723名农村妇女同时进行TCT检查和HR-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进行宫颈组... 目的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检测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广东省潮州市3723名农村妇女同时进行TCT检查和HR-HPV检测,阳性的妇女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TCT与HR-HPV检测以及联合检查在宫颈上皮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8例农村妇女TCT检查阳性,其中鳞状细胞(ASC)15例(19.2%);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LSIL)44例(56.4%);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HSIL)19例(24.4%)。65例检测出HR-HPV阳性,阳性率为1.7%(65/3723)。94例患者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炎症者19例(20.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39例(41.5%)、CINⅡ级15例(16.0%)、CINⅢ级20例(21.3%);鳞状细胞癌(SCC)1例(1.1%)。TCT对诊断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阳性预测值0.45,阴性预测值0.94;HR-HPV检测宫颈上皮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0.52,阴性预测值为0.93。TCT联合HR-HPV检测宫颈上皮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0.69(34/49),高于TCT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0,P=0.007),与HR-HPV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6,P=0.066)。结论 TCT与HR-HPV检测是宫颈上皮病变筛查的理想方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上皮病变的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筛查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郜红艺 张江宇 +2 位作者 张佳立 吴坤河 阮红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阐述该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阐述该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肉眼观察肿瘤质硬、边界不清,直径5.0 cm,肿瘤组织切面呈灰白粘液样,呈浸润性生长。镜检显示明显扩张的管腔内见微小乳头状或桑葚状的癌细胞簇,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细胞由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外缘呈锯齿状,部分间隙内可见少量粘液。癌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呈柱状形或立方形,边界不清,无明显坏死和炎细胞反应。胞质多少不均,淡伊红至强伊红染。细胞核卵圆形,染色较深,有不同程度异型,核分裂少见。同侧腋窝淋巴结见癌转移,淋巴结内见相同形态学改变,淋巴管内见癌栓。免疫组化瘤细胞CK7和EMA表达阳性,ER、PR弱阳性表达,c-erbB-2强阳性表达,E-cadherin表达在癌细胞连接面的胞膜,而在间质面弱阳性表达。结论:I 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和高度的淋巴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咽癌预后相关的病理学研究
13
作者 郜红艺 吴秋良 张玉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0-332,共3页
关键词 鼻咽癌 预后 病理学 相关性 研究
下载PDF
广东省某监狱女服刑人员宫颈癌调查结果
14
作者 郜红艺 张佳立 +4 位作者 吴坤河 张江宇 陈文静 罗艳霞 张秀 《华南预防医学》 2006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某监狱女服刑人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对1 345名女服刑人员进行宫颈癌防癌普查,细胞学诊断标准参照2001版TBS分级系统。结果1 345名调查对象中有135份标本不满意,不满意率为10.04... 目的调查广东省某监狱女服刑人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状况。方法采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对1 345名女服刑人员进行宫颈癌防癌普查,细胞学诊断标准参照2001版TBS分级系统。结果1 345名调查对象中有135份标本不满意,不满意率为10.04%。标本满意的1 210名调查对象中,无上皮或恶性病变(NILM)1 081例(89.33%),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58例(4.7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8例(3.9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7例(1.40%),鳞状细胞癌(SCC)4例(0.33%),非典型腺细胞(AGC)2例(0.16%),未发现腺癌(AC)。鳞状上皮病变(包括LSIL、HSIL和SCC)的检出率为5.70%(69/1 210),平均年龄为50.87岁。结论受检的某监狱女服刑人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提示此类人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病风险高,其保健工作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服刑人员 宫颈肿瘤
下载PDF
鼻咽癌预后相关的病理学研究
15
作者 郜红艺 吴秋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 张玉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2年第4期68-74,共7页
鼻咽癌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病都很低,但在东南亚国家却是一种常见的肿瘤,中国的广东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率最高,因此俗称"广东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10—30/10万,40岁左右较常见,男女比例约为3:1。鼻咽癌病人的... 鼻咽癌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病都很低,但在东南亚国家却是一种常见的肿瘤,中国的广东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率最高,因此俗称"广东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10—30/10万,40岁左右较常见,男女比例约为3:1。鼻咽癌病人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男性居第7位,女性居第9位。目前鼻咽癌的治疗主要是放射治疗,放疗后总的5年生存率为50-60%,国内外报道差别不大,但是还有一部分发病人因为复发或转移而不能存活。那么,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是什么呢?怎样在病人就诊之初,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来预测病人的预后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工作呢?这个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研究的内容也增多,包括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PCR等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现了一些与鼻回癌预后有关的因素,并且有一定的灵敏性,对于指导临床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预后 组织病理学 发病率 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PCR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浆游离EBV/DNA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7
16
作者 李宇红 邵建永 +4 位作者 冯惠霞 郜红艺 张力 管忠震 曾益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放疗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120例初治、90例放疗后随诊患者,其中包括60例放疗后持续缓解,30例远处...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放疗后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120例初治、90例放疗后随诊患者,其中包括60例放疗后持续缓解,30例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DNA含量。结果:初治、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检出率分别为96.0%、95.0%和100%,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鼻咽癌患者、健康对照者和非鼻咽癌的肿瘤患者;初治鼻咽癌患者各TNM分期之间血浆EBV/DNA拷贝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晚期患者(Ⅲ+Ⅳ)期血浆EBV/DNA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初治患者治疗后已出现局部和远处转移者,治疗前血浆EBV/DNA中位数显著高于尚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初治患者治疗前血浆EBV/DNA≥40000拷贝/ml与<40000拷贝/ml两个水平,患者2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1%和92.9%,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的中位拷贝数显著高于治疗后持续缓解患者。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浆中游离的EBV/DNA是一种敏感可靠的方法,对于鼻咽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判断预后、监测治疗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荧光定量PCR EB病毒 DNA
下载PDF
EBV DNA定量分析在监测鼻咽癌转移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宇红 邵建永 +4 位作者 赵美卿 郜红艺 李丽容 管忠震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5-648,共4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近年来,有报道鼻咽癌患者血浆/血清中可检测到游离EBVDNA,但血浆EBVDNA水平对判断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临床意义尚缺少大宗研究报道。本研究定量检测鼻咽癌放疗...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近年来,有报道鼻咽癌患者血浆/血清中可检测到游离EBVDNA,但血浆EBVDNA水平对判断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临床意义尚缺少大宗研究报道。本研究定量检测鼻咽癌放疗后随诊患者血浆EBVDNA含量,探讨其在监测鼻咽癌转移、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随诊的放疗后鼻咽癌患者90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含量,比较转移、复发与持续缓解患者血浆EBVDNA拷贝数。结果:放疗后转移或复发患者血浆EBVDNA的检出率为96.7%(29/30),中位拷贝数为2650copies/ml(0~5900000copies/ml);而持续缓解组患者血浆EBVDNA检出率12%(7/60),中位拷贝数为0copy/ml(0~71000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临床持续缓解但有血浆EBVDNA升高患者,在随后的3~4个月随访中,证实有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血浆EBVDNA李宇红,等.EBVDNA定量分析在646定量检测可能成为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肿瘤转移、复发的敏感肿瘤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DNA定量分析 鼻咽癌 肿瘤转移 复发 荧光定量PCR 肿瘤标记物
下载PDF
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假阴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江宇 赖日权 +4 位作者 张佳立 吴坤河 彭秀红 郜红艺 何平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目的回顾宫颈涂片中假阴性病例,分析产生假阴性的原因。方法利用TCT技术检测6 850例宫颈涂片,其中细胞学阴性而活检阳性63例,分别记录其细胞量、有无宫颈柱状细胞/化生细胞涂片、是否血涂片、病灶与宫颈管距离及其组织病理结果。结果原... 目的回顾宫颈涂片中假阴性病例,分析产生假阴性的原因。方法利用TCT技术检测6 850例宫颈涂片,其中细胞学阴性而活检阳性63例,分别记录其细胞量、有无宫颈柱状细胞/化生细胞涂片、是否血涂片、病灶与宫颈管距离及其组织病理结果。结果原细胞学诊断阴性复查为阳性、缺乏宫颈柱状细胞和化生细胞涂片、细胞量<30%、有血涂片、病灶与宫颈管距离>1 cm者,在假阴性病例中分别占7.93%、19.04%、14.28%、20.6%、46.03%。病灶与颈管距离>1 cm且病变合并尖锐湿疣假阴性者与病灶离颈管距离<1 cm且病变合并扁平湿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获取满意的宫颈细胞样本、改进标本处理、加强细胞学医师继续教育和提高自身诊断水平是降低宫颈涂片假阴性的有效方法。临床医师对症状体征可疑但细胞学阴性的病例采取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减少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疾病 宫颈涂片 液基细胞学 假阴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霍雷军 吴坤河 +2 位作者 张宴 张江宇 郜红艺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FNAC)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89例乳腺癌患者,分析超声判断腋窝淋巴结异常者行腋窝淋巴结FNAC的检查结果,并与手术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及FNAC判断乳腺癌腋窝...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FNAC)在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89例乳腺癌患者,分析超声判断腋窝淋巴结异常者行腋窝淋巴结FNAC的检查结果,并与手术后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评价超声及FNAC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89例超声影像学腋窝淋巴结异常的乳腺癌患者FNAC阳性率60.7%,阴性率为39.3%。其中43例腋窝淋巴结FNAC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46.5%;21例淋巴结纵横径比值(L/T)<1.7患者转移率为95.2%,高于L/T≥1.7患者的6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NAC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55.9%(19/34)、特异度为88.9%(8/9)、准确度为62.8%(27/43)、阳性预测值为95%(19/20)、阴性预测值为34.8%(8/23);其中腋窝淋巴结L/T<1.7患者FNAC敏感度为75%(15/20),L/T≥1.7患者敏感度为28.6%(4/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及FNAC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腋窝淋巴结L/T<1.7时FNAC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病理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霍雷军 郜红艺 +3 位作者 谢四梅 吴坤河 张安秦 王颀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10-3014,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乳腺癌SLNB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365例乳腺癌SLNB中,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率分别为40.7%(110/270)和6.3%(4/63),差异... 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5例乳腺癌SLNB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365例乳腺癌SLNB中,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率分别为40.7%(110/270)和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835,P<0.001);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原发灶≤2 cm和>2 cm的患者SLN阳性率分别为28.0%(33/118)和54.7%(4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861,P<0.00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病理学分级≥Ⅱ级的患者SLN阳性率高于Ⅰ级(2=6.474,P<0.05)。(2)SLNB术中冰冻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患者,再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微转移病例,阳性率为10.0%(27/271),其中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率高于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2=3.983,P<0.05);但检测出SLN微转移而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患者与SLN阴性而未行ALND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LNB冰冻病理检查阴性同时行ALND患者与未行ALND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B冰冻病理检查阴性同时行ALND,发现非SLN癌转移,阳性率为18.0%(11/61),与SLNB冰冻病理检查阳性的非SLN阳性率58.5%(55/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791,P<0.001);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95,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较导管原位癌易发生SLN转移,其SLN阳性率与肿瘤原发灶大小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SLN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利于检测微转移,但SLN微转移对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影响;SLNB冰冻病理检查阴性的患者不必进行常规ALND,SLN宏转移患者易发生腋窝非SLN癌转移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