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的17例(20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例资料,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肩袖部分撕裂6例(7肩),完全撕裂11例(13肩)。收集并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的17例(20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例资料,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肩袖部分撕裂6例(7肩),完全撕裂11例(13肩)。收集并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1年的外展、外旋、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结果17例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本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UCLA评分分别为(27.15±2.85)分、(30.55±2.11)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3.20±4.07)分、(83.35±3.84)分,与术前相比逐步提升,各个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95±2.37)分、(7.35±2.13)分改善至术后的(2.20±1.23)分和(2.40±1.43)分,术前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由术前的77.30°±18.20°、37.25°±10.03°、35.25°±12.74°改善至术后的131.80°±20.22°、47.85°±7.66°和59.40°±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是肩袖完全撕裂还是部分撕裂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通过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动、静态疼痛及内旋活动度恢复良好;但在肩袖完全撕裂的病人中,术后外展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均未见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能较好地缓解病人疼痛,对于肩袖部分撕裂的病人也能较好地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满意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的17例(20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病例资料,均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其中肩袖部分撕裂6例(7肩),完全撕裂11例(13肩)。收集并比较病人术前及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分析病人术前、术后1年的外展、外旋、内旋等肩关节活动度。结果17例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本组术后6个月和1年的UCLA评分分别为(27.15±2.85)分、(30.55±2.11)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3.20±4.07)分、(83.35±3.84)分,与术前相比逐步提升,各个时间点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95±2.37)分、(7.35±2.13)分改善至术后的(2.20±1.23)分和(2.40±1.43)分,术前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度由术前的77.30°±18.20°、37.25°±10.03°、35.25°±12.74°改善至术后的131.80°±20.22°、47.85°±7.66°和59.40°±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论是肩袖完全撕裂还是部分撕裂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通过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病人动、静态疼痛及内旋活动度恢复良好;但在肩袖完全撕裂的病人中,术后外展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均未见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肩袖损伤能较好地缓解病人疼痛,对于肩袖部分撕裂的病人也能较好地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