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任忠亮 孟晓敏 +6 位作者 高登文 高富成 薛佳杰 马平 郝青晔 郭雷 王耀军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参照组41例。观察组予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予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 目的探讨与分析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与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面颈部瘢痕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参照组41例。观察组予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予传统皮瓣修复术治疗,记录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均低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的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明显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面颈部外形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且观察组的面颈部外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外观主观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瘢痕能降低患者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也可降低患者面颈部瘢痕部位疤痕硬度,改善患者的面颈部外形与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扩张器皮瓣修复术 面颈部瘢痕 疤痕硬度 外形与功能评分
下载PDF
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孟晓敏 任忠亮 +4 位作者 高登文 高富成 薛佳杰 郝青晔 郭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08-909,共2页
目的探讨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将85例于我院完成鼻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n=43)和参照组(常规自体皮瓣移植修复,n=42)。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 目的探讨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将85例于我院完成鼻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n=43)和参照组(常规自体皮瓣移植修复,n=42)。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的面部感觉恢复功能情况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额部带蒂扩张皮瓣修复的应用能促进患者康复,可降低创面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与随访面部感觉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部恶性肿瘤切除 额部带蒂扩张皮瓣 并发症 面部感觉恢复功能
下载PDF
PD-L1/PD-1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h17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抑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鼠ADSC细胞与分化或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鼠ADSC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在Th1/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第0、1、4、6天程序性死亡受...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抑制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鼠ADSC细胞与分化或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鼠ADSC细胞程式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及在Th1/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第0、1、4、6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给予分化或成熟T细胞PD-1/PD-L1单抗后,流式细胞检测作用第0、4天后PD-1的表达。结果间充质干细胞与成熟Th1/Th17细胞共培养,与Th1比较,Th17细胞PD-L1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为(39.06±1.14)%、(75.08±1.52)%。在Th1/Th17分化期间,细胞的PD-1表达量逐渐增加,于第6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37±1.23)%、(57.38±1.39)%;给予PD-1/PD-L1单抗对分化或成熟的Th1细胞增殖无显著作用(P>0.05);鼠ADSC与成熟的Th17细胞共培养后阻断PD-L1,其增殖率由(43.14±1.57)%上升至(80.32±1.38)%。结论鼠ADSC选择性免疫抑制成熟Th17细胞通过上调细胞间的接触因子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辅助性T细胞17
下载PDF
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耀军 薛佳杰 +4 位作者 任忠亮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干... 目的:探讨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的整形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13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修复治疗,两组均进行3个月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为89.23%,高于对照组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RP、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修复后3个月整体美观、修复部位色泽、修复部位外形、颜色不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转移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可获得较高的整形美容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转移修复 乳腺癌根治术 放射性溃疡 背阔肌肌皮瓣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美容修复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薛佳杰 任忠亮 +5 位作者 马平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王耀军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治疗的115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治疗的115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两组均用药3个疗程,每个疗程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治疗效果、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表达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硬度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瘢痕疙瘩复发率分别为13.79%、8.62%,对照组分别为8.77%、1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曲安奈德序贯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瘢痕外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IL-17、TGF-β1水平表达、抑制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序贯治疗 复方倍他米松 曲安奈德 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MiR-486-5p/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高富成 王耀军 +3 位作者 薛佳杰 郝青晔 高登文 郭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73-780,797,共9页
目的探讨miR-486-5p/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 subfamily 1,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调节机制。方法小鼠建立深二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NC mimic+Vector组、FOXO... 目的探讨miR-486-5p/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 subfamily 1,FOXO1)轴对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调节机制。方法小鼠建立深二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NC mimic+Vector组、FOXO1组、miR-486-5p mimic组和miR-486-5p mimic+FOXO1组。采用miR-486-5p mimic和(或)FOXO1处理伤面,观察伤面愈合情况。在烧伤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止血(0 d)、炎症(1 d)和增殖(7 d和14 d)]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伤面边缘组织中miR-486-5p表达部位和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FOXO1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分析FOXO1与miR-486-5p结合关系。构建miR-486-5p过表达或敲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HaCaTKeratinocytes,HaCaT)模型,通过EdU法和划痕试验考察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中FOXO1蛋白表达。结果miR-486-5p在小鼠深二度烧伤伤面愈合过程中显著上调。体内模型显示,miR-486-5p通过抑制FOXO1表达促进伤面愈合。在HaCaT细胞中,miR-486-5p过表达增加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miR-486-5p则具有相反的效果。FOXO1是角质形成细胞中miR-486-5p的直接靶标。FOXO1过表达导致HaCaT细胞的EdU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伤面愈合降低,并且逆转了miR-486-5p对EdU阳性细胞和伤面愈合的诱导作用。结论miR-486-5p是深二度烧伤创面修复的关键调节剂,通过抑制FOXO1表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miR-486-5p 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
下载PDF
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疗效对比分析
7
作者 任忠亮 王耀军 +5 位作者 马平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568-156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新。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按植皮方式分为meek植皮组和邮票植皮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创面恢复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目的对比分析meek植皮与邮票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新。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60例,按植皮方式分为meek植皮组和邮票植皮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创面恢复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meek植皮组患者手术耗时、供皮面积、植皮面积率、治疗费用均低于邮票植皮组,患者皮片融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患者植皮皮片成活率高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邮票植皮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邮票植皮组(P均<0.05)。结论meek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效率明显优于邮票植皮方式,且有效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是更优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 meek植皮修复 邮票植皮修复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5-1009,共5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胫前中下段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小腿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采用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创面及供瓣区,第2供区一期直接缝合。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范围为5cm×3cm^13cm×9cm,切取修复创面皮瓣及修复第1供区的穿支皮瓣面积分别为6cm×4cm^14cm×10cm、5cm×4cm^10cm×6cm。通过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外形,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患者均获8~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良好、色泽接近正常;第2供区仅残留线状瘢痕,不影响肢体整体外观。结论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且血供可靠,手术部位均位于小腿外侧,在修复胫前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同时可以改善第1供区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小腿
原文传递
负压伤口疗法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临床的作用。方法2014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肢体毁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PWT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8±10)岁]和常规...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临床的作用。方法2014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肢体毁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PWT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8±10)岁]和常规换药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7±10)岁]。急诊行清创、骨折外固定、血管神经探查、显微外科修复术后,NPWT组患者行NPWT治疗,常规换药组行常规换药治疗。急诊术后7~10d,计算2组患者动脉栓塞率并观察创面感染情况。统计2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肢体存活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急诊术后7~10d,NPWT组患者动脉栓塞率为6.67%(3/45),与常规换药组患者的5.56%(2/36)相近(χ2=0.043,P>0.05)。急诊术后7~10d,NPWT组1例患者创面感染,明显少于常规换药组6例,χ2=5.847,P<0.05。NPWT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30±4)d,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的(36±8)d,t=2.813,P<0.01。NPWT组24例患者肢体存活,与常规换药组的18例相近(χ2=1.293,P>0.05)。结论NPWT治疗可明显降低毁损肢体急诊术后创面感染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四肢救助 创伤和损伤 急诊处理
原文传递
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背阔肌皮瓣供区创面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耀军 任忠亮 +5 位作者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肢体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联合接力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肢体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3岁。交通事故伤8例,... 目的探讨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肢体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联合接力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肢体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1~56岁,中位年龄33岁。交通事故伤8例,伤后至皮瓣修复时间为1~3周,平均13 d;股内侧肌纤维肉瘤切除后缺损1例。缺损部位:上臂5例,大腿4例。创面缺损范围为20 cm×12 cm~36 cm×27 cm。合并肱二头肌缺损2例,肱三头肌缺损3例,股二头肌缺损2例,股四头肌缺损2例;肱骨骨折2例;肱动脉破损2例,股动脉离断缺损合并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离断缺损1例。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创面及重建肌肉功能,皮瓣切取范围为22 cm×13 cm~39 cm×28 cm,肌瓣范围为12 cm×3 cm~18 cm×5 cm。重建上肢功能采用带蒂皮瓣修复,重建下肢功能采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胸背神经与受区神经肌支吻合)。供区采用大小为10 cm×5 cm~17 cm×8 cm的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第2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9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质地良好;5例肌力恢复至4级,4例恢复至3级;背阔肌皮瓣切取后肩关节活动度为40~90°,平均70°。背阔肌皮瓣两点辨别觉为9~15 mm,平均12.5 mm;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 mm,平均9.2 mm。第2供区仅残留线状瘢痕。结论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肢体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联合接力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在修复供、受区缺损同时重建肌肉功能,降低了供区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皮瓣 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接力皮瓣 软组织缺损 供区
原文传递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登文 王耀军 +5 位作者 任忠亮 薛佳杰 郭雷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 足跟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多指指端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登文 王耀军 +6 位作者 高富成 任忠亮 马平 薛佳杰 郭雷 郝青晔 杨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7期764-766,共3页
目的观察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多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02采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的8例(18指)手部多指指端缺损。急诊清创换药,采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多指指端缺损,术后常规抗凝、解痉、扩容... 目的观察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多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02采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的8例(18指)手部多指指端缺损。急诊清创换药,采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多指指端缺损,术后常规抗凝、解痉、扩容、抗感染治疗;皮瓣愈合后二期行皮瓣断蒂分指术,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情况,随访观察患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成功通血后皮瓣颜色正常。术后皮瓣均有明显肿胀,但是存活良好,2例出现张力性水泡,经换药后皮瓣逐渐愈合。断蒂分指后随访3~6个月,18指皮瓣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色泽正常,手指形态及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多指指端缺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虽然需要二期行断蒂分指术,但是断蒂分指操作简单,术后患指皮瓣愈合良好,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指端缺损 手外伤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