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仁强 赵笃德 +4 位作者 沙家豪 徐文山 程宝庚 张玉华 岳培龙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74-78,122,共6页
我们观察了幼年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窦壁由腔面向外一般出3层构成:(1)一层连续的内皮;(2)由一薄层细胞间质构成的基膜;(3)一层外膜网状细胞及其扁平的突起。内皮细胞核扁圆,异染色质细小,核仁不明显,胞质极薄,含粗面内质网... 我们观察了幼年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窦壁由腔面向外一般出3层构成:(1)一层连续的内皮;(2)由一薄层细胞间质构成的基膜;(3)一层外膜网状细胞及其扁平的突起。内皮细胞核扁圆,异染色质细小,核仁不明显,胞质极薄,含粗面内质网极少,而有大量的吞饮小泡。细胞邻接处相互重叠或嵌合,有20nm宽的间隙相隔。有的地方可见不发达的细胞连接。当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穿越内皮时,可出现临时性间隙,内皮边缘与穿越细胞相贴。基膜由电子透明的无定形基质及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外膜网状细胞的核异染色质较多,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含许多粗面内质网而很少吞饮小泡。外膜网状细胞之间常见0.5μm宽的间隙。在窦腔内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星状的网状细胞等。由于小白鼠腘淋巴结的淋巴窦小,故窦内星形的网状细胞很少,其超微结构特点,与外膜网状细胞及淋巴组织内的网状细胞相似,在突起的切面上,常见包有小束的胶原原纤维。巨噬细胞较多,形态不规则,常贴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核椭圆,常有凹陷,胞质丰富,含许多溶酶体。在取材前1h,于足垫注射中国墨汁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粗的墨汁颗粒。本文认为,淋巴窦壁可能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小结 淋巴窦壁 超微结构 内皮 基膜 外膜网状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人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健宁 郭仁强 周丽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1-413,共3页
以电镜观察第4~8月龄人胎儿腭扁桃体的超微结构。第4月龄扁桃体上皮开始形成上皮芽并长入其下的结缔组织形成隐窝;隐窝上皮内出现淋巴细胞、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随胎龄增长浸润细胞数量增多并渐扩展到上皮表层。第8月龄... 以电镜观察第4~8月龄人胎儿腭扁桃体的超微结构。第4月龄扁桃体上皮开始形成上皮芽并长入其下的结缔组织形成隐窝;隐窝上皮内出现淋巴细胞、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随胎龄增长浸润细胞数量增多并渐扩展到上皮表层。第8月龄胎儿隐窝上皮表层有少数M细胞,具有较一般上皮细胞为多的微绒毛并以胞质突起包绕和覆盖淋巴细胞。隐窝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常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毛细血管较丰富,有的血管紧贴上皮基膜分布。扁桃体固有层中初级淋巴小结在第4月龄已渐形成,此后增大并成熟,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区窄小,可见呈立方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窝上皮 腭扁桃体 M细胞 超微结构 人胎儿
下载PDF
人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小血管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健宁 郭仁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7-329,T019,共4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胎儿的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血管的结构及分布。发现儿童及成人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存在着有孔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及由扁平内皮与矮立方内皮构成的过渡型血管。这3种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 用透射电镜观察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胎儿的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血管的结构及分布。发现儿童及成人腭扁桃体隐窝上皮内存在着有孔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及由扁平内皮与矮立方内皮构成的过渡型血管。这3种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聚集,可见白细胞贴附或穿越血管壁。在胎儿扁桃体隐窝上皮内有白细胞等浸润,但未见血管,隐窝上皮基膜下组织中毛细血管丰富,7月龄胎儿可见毛细血管突向上皮内。本研究结果表明,扁桃体隐窝上皮中的血管构成了淋巴细胞再循环及抗体等物质进出血液的途径。隐窝上皮内血管可能是上皮下血管随浸润细胞一起长人上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血管 超微结构 扁桃体
下载PDF
人腭扁桃体隐窝上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健宁 郭仁强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79-282,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了31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8例胎儿的扁桃体隐窝上皮结构及其中细胞的分布。电镜观察发现隐窝上皮表面存在三种类型微隐窝开口,其腔内有浸润细胞、异物及细菌。有三种特化上皮细胞(M细胞)覆...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了31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和8例胎儿的扁桃体隐窝上皮结构及其中细胞的分布。电镜观察发现隐窝上皮表面存在三种类型微隐窝开口,其腔内有浸润细胞、异物及细菌。有三种特化上皮细胞(M细胞)覆盖于Ⅲ型微隐窝开口处,其结构与肠道M细胞相似,其数量随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而减少。形态表明微隐窝是浸润细胞和外来抗原的出入口。M细胞与抗原的摄取及传递有关。光镜免疫金银法观察证明上皮浸润细胞中多数为OKT_s^+细胞,其中OKT_4^+者又占多数而OKT_s^+细胞较少,这些细胞是隐窝上皮参于免疫应答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微隐窝 上皮细胞 人类
下载PDF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早孕滋养层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卢小东 徐昌芬 郭仁强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对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中EGFR、HCG的表达作定位、定性研究。方法 :取停经 45~ 5 5天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 ,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用ABC法进行抗HCG及抗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合体滋养层细胞HCG强阳... 目的 :对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中EGFR、HCG的表达作定位、定性研究。方法 :取停经 45~ 5 5天健康妇女人工流产的绒毛组织 ,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 ,用ABC法进行抗HCG及抗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合体滋养层细胞HCG强阳性反应 ,细胞滋养层细胞HCG阴性 ,部分中间型滋养层细胞HCG阴性或弱阳性 ;合体滋养层和中间型滋养层细胞胞质和核膜EGFR中度阳性 ,细胞滋养层细胞膜、核膜EGFR中度阳性、胞质弱阳性 ,各层滋养层细胞核EG FR弱阳性。结论 :为进一步研究EGF EGFR调控滋养层细胞合成分泌HCG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
6
作者 张健宁 周丽玲 郭仁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350-350,共1页
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张健宁,周丽玲,郭仁强(南京医科大学电镜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南京210029)腭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隐窝上皮是该器官中最先接触和摄取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其结构较特殊。... 胎儿腭扁桃体隐窝上皮超微结构研究张健宁,周丽玲,郭仁强(南京医科大学电镜室、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南京210029)腭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隐窝上皮是该器官中最先接触和摄取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其结构较特殊。以往研究 ̄[1][2]证明扁桃体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腭扁桃体 隐窝上皮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剂量雌二醇对大鼠胸腺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捷 郭仁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研究用大剂量苯甲酸雌二醇,诱导性成熟前SD大鼠的胸腺迅速退化,可见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比例降低,皮质内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电镜下见胸腺的上皮性网状细胞(ERC)为一异质性细胞群,它们对雌二醇的反应性也各不相同。其典型的改变为:1... 本研究用大剂量苯甲酸雌二醇,诱导性成熟前SD大鼠的胸腺迅速退化,可见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比例降低,皮质内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电镜下见胸腺的上皮性网状细胞(ERC)为一异质性细胞群,它们对雌二醇的反应性也各不相同。其典型的改变为:1.一部分明ERC呈明显的退行性变;2.另一部分明ERC内则充满低电子密度的囊泡;3.暗ERC明显增多,该细胞胞体及其突起的周围,都有许多胶原原纤维。血管周围间隙内也呈类似改变。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虽未见异常,但胸腺内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的T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胸腺皮质内有大量浆细胞聚集,其粗面内质网多高度扩张。本文在上述形态学观察基础上,就雌二醇诱导胸腺退化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退化 雌二醇 ERC
下载PDF
小鼠肠道M细胞正常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维亚 郭仁强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92-95,共4页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组化方法观察成年健康Balb/c小鼠肠道Peyer淋巴集结圆顶部表面上皮中M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及其表面组化特性。结果表明,M细胞是分布于Peyer淋巴集结圆顶部表面上皮中的一种特殊的上皮细胞。其形态结构特征...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组化方法观察成年健康Balb/c小鼠肠道Peyer淋巴集结圆顶部表面上皮中M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分布及其表面组化特性。结果表明,M细胞是分布于Peyer淋巴集结圆顶部表面上皮中的一种特殊的上皮细胞。其形态结构特征为游离面具有许多短的微绒毛和微皱褶,基部胞膜内陷形成1个大的中央腔,其腔内常包绕数个淋巴细胞,偶见浆细胞和巨噬细胞,顶部胞质终末网不发达,有许多小泡。M细胞表面低活性的碱性磷酸酶可作为光镜下鉴别M细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细胞 小肠淋巴集结 小鼠
下载PDF
M细胞吞噬并转运甲醛化空弯菌进入Peyer集结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维亚 郭仁强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未免疫的成年小鼠在麻醉状态下剖腹,于Peyer淋巴集结处小肠结扎作肠,然后将甲醛化的空肠弯曲菌悬液(2×10~9CFU/ml)注入肠袢。1小时后取材,电镜观察,发现该菌特异性地粘附在Peyer淋巴集结表面上皮中的M细胞上,而且M细胞的微皱褶象... 未免疫的成年小鼠在麻醉状态下剖腹,于Peyer淋巴集结处小肠结扎作肠,然后将甲醛化的空肠弯曲菌悬液(2×10~9CFU/ml)注入肠袢。1小时后取材,电镜观察,发现该菌特异性地粘附在Peyer淋巴集结表面上皮中的M细胞上,而且M细胞的微皱褶象■足样伸出捕捉细菌,细菌被包裹在M细胞胞质内的吞噬泡中,转运并释放到中央腔内的淋巴细胞之间,偶见被淋巴细胞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细胞 空肠弯曲菌 Peyer集结
下载PDF
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起源的初探
10
作者 吴瑞娟 张适 +2 位作者 葛百明 郭仁强 杨砚华 《南京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为使胚胎学的研究面向临床,我们采用两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33例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membranous subaortic stenosis,MSS),其中23例同时合并室间隔膜部缺损(包括5例法乐四联症)。MSS系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有隔膜或新月... 为使胚胎学的研究面向临床,我们采用两维-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33例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membranous subaortic stenosis,MSS),其中23例同时合并室间隔膜部缺损(包括5例法乐四联症)。MSS系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有隔膜或新月形的纤维环存在,隔膜常位于主动脉瓣下1~3cm处。该隔膜可能主要由于心脏发生过程中心球脊发育不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诊断 超声
下载PDF
马鞭草对滋养细胞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小东 徐倡芬 +1 位作者 郭仁强 焦中秀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52-153,共2页
于体外器官培养的初级绒毛组织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马鞭草乙醇提取液,马鞭草的终浓度分别是12.5,25,50g/L。加药24h,测定每毫克绒毛组织分泌HCG的累积量:50g/L马鞭草组与对照组绒毛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结... 于体外器官培养的初级绒毛组织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马鞭草乙醇提取液,马鞭草的终浓度分别是12.5,25,50g/L。加药24h,测定每毫克绒毛组织分泌HCG的累积量:50g/L马鞭草组与对照组绒毛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加药组每毫克绒毛组织分泌HCG的累积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01)。超微结构显示:加药组合体滋养层细胞微绒毛减少,溶酶体及髓样小体增多,滑面内质网极度扩张,胞质呈空泡状,核染色质聚集于核膜下,核中央电子密度降低。故马鞭草可直接损伤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 滋养层细胞 超微结构 HCG
下载PDF
颅内的“胎儿内胎儿”一例
12
作者 郭仁强 周金童 强求精 《解剖学通报》 1965年第4期60-63,共4页
胎儿内胎儿(Foetus in foetu)是极罕见的畸形,文献中常与畸胎瘤或胚瘤混淆不清。Potter[1]及Willis[2]认为畸胎瘤是由混乱的三胚层组织构成的瘤,无脊柱等中轴结构。而胎儿则具有脊柱,有规律排列的组织或器官系统。
关键词 胎儿 寄主 包膜 脊柱 畸形 病毒结构 畸胎瘤 畸胎性肿瘤 女婴
下载PDF
An Ultrastructural Study of Phagocytosis and Transport of Formalized Campylobacter jejuni By M Cells into Mouse Peyer's Patches
13
作者 王维亚 郭仁强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4年第1期41-44,共4页
Suspension of formalized Campylobacter jejunt (2×10 CFU/ml)was injected into a bothend-ligated intestinal loop of ileum which contained some Peyer's patches from non-immunized adult mice after laparotomy unde... Suspension of formalized Campylobacter jejunt (2×10 CFU/ml)was injected into a bothend-ligated intestinal loop of ileum which contained some Peyer's patches from non-immunized adult mice after laparotomy under anesthesia.After 1-hour post inoculation, the specimen was taken out and prepared for TEM and SEM obser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cteria adhered specifically on the surface of M cells of Peyer's patches.The microvilli and microfolds of the M cells fused to capture the bacteria and to form a large endocytotic vesicle in the cytoplasm of the M cell,then transported inward,and, at last.released into the central cavity between lymphocytes.Occasionally, we found some of them were phagocytosed by lymph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 cell Campylobacter jejunt transepithelial transport Peyer's patc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