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路 房东亮 +4 位作者 姜大魏 许智先 郭孟萌 陈立和 林佩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明确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操作和临床非即刻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60具干颅骨,选取面颅宽度测量点,观察翼腭窝变异情况。对6具成人湿颅取脑后,行经颞下窝入路针刺操作,打开... 目的:明确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操作和临床非即刻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60具干颅骨,选取面颅宽度测量点,观察翼腭窝变异情况。对6具成人湿颅取脑后,行经颞下窝入路针刺操作,打开翼腭窝后壁暴露翼腭窝,精细分离辨认蝶腭神经节,原位保留上颌动脉翼腭段,观察针灸针是否进入翼腭窝。测量进针深度、面颅宽度、针与蝶腭神经节间距离、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间距离、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距离。结果:选取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作为面颅宽度,3具干颅存在翼腭窝变异。对湿颅行双侧针刺操作(共12次),针均进入翼腭窝;进针深度与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间比例关系区间为44%-54%。12次操作中仅2次针尖触碰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平均距离:左侧(5.88±3.70)mm、右侧(6.43±5.54)mm。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平均距离:左侧(2.77±3.99)mm、右侧(2.53±3.10)mm,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平均距离:左侧(2.83±4.05)mm、右侧(2.67±4.95)mm,以上各测量维度中双侧数据间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操作时针具可进入翼腭窝,但直接触碰蝶腭神经节的概率不高;2临床治疗鼻炎疗效可能与针具近神经相关;3临床非即刻不良反应可能是针具刺中上颌动脉翼腭段造成;4面颅宽度与进针深度存在比例区间关系,综合考虑临床操作安全性、有效性,建议针对不同患者进针深度选取面颅宽度与进针深度比例区间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蝶腭神经节 可行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以“周围性面瘫”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1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路 郭海燕 +2 位作者 李春志 郭孟萌 徐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7-548,共2页
患者,女,60岁,主因"右侧口眼歪斜2 d"于2017年1月30日于针灸科门诊初诊。病史:2017年1月28日乘坐公交车毗邻窗户,吹风受凉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眼无法完全闭合,右侧口角鼓腮时漏气,休息后未见好转,遂至针灸科就诊。既往史:否认糖... 患者,女,60岁,主因"右侧口眼歪斜2 d"于2017年1月30日于针灸科门诊初诊。病史:2017年1月28日乘坐公交车毗邻窗户,吹风受凉后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右眼无法完全闭合,右侧口角鼓腮时漏气,休息后未见好转,遂至针灸科就诊。既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体格检查:内科查体(-)。神经系统:右侧额纹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鉴别诊断 面神经炎 针灸临床
原文传递
“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立和 张路 +7 位作者 毛文虹 沈建武 李博 许智先 郭孟萌 王克键 张丽娟 徐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3期254-260,共7页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m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 Med、Pro Quest、ChiCTR、I... 目的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m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 Med、Pro Quest、ChiCTR、ISRCTN Registry、Clinieal Trials.gov及CENTRAL注册的研究,同时手工检索2004年1月-2015年1月出版的《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刺研究》《针灸临床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期刊。将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文献,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Grade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检索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188篇,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共7项研究,受试者1230例。结果显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OR=3.22,95%C,(1.81~5.75)];但症状积分改善[MD=0.69,95%a(-0.56~1.93)]、Ig[SMD=-0.07,95%CI(-0.97~0.83)]方面,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西药,但纳入研究多存在方法学偏倚,研究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蝶腭神经节 变应性鼻炎 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经颞下窝毫针盲刺翼腭窝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路 李蕾 +1 位作者 郭海燕 郭孟萌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8期807-809,共3页
临床诊治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1例,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伴右鼻塞、脓涕,鼻腔异味感,经抗生素、鼻用激素治疗,疗效不满意,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以李新吾教授发明的鼻炎针刺技术治疗3周,症状明显缓解,复查鼻窦CT... 临床诊治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1例,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伴右鼻塞、脓涕,鼻腔异味感,经抗生素、鼻用激素治疗,疗效不满意,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以李新吾教授发明的鼻炎针刺技术治疗3周,症状明显缓解,复查鼻窦CT结果与耳鼻咽喉科会诊均提示病情好转、无须手术治疗。因针刺目标为翼腭窝,且为盲刺,故提出此技术宜称“经颞下窝毫针盲刺翼腭窝技术”,并认为该技术较手术侵入性小、不良反应少,或可成为严重CRS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手术治疗前可尝试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针刺 翼腭窝 病例报道 经验心得 医案
原文传递
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许智先 张路 +5 位作者 陈立和 王克键 郭孟萌 张丽娟 李汀 毛文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针刺常规穴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治疗,以颧弓与下颌骨冠状... 目的: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与针刺常规穴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毫针刺激蝶腭神经节治疗,以颧弓与下颌骨冠状突间骨间隙为进针点,进针约55mm;对照组施针刺常规穴,以迎香、印堂或风池为主穴,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点采用鼻眼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鼻炎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并同时随访患者AR复发情况、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RQLQ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RQLQ评分随时间变化而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第1周到第2周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各时点组间R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因素与组别交互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鼻炎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随时间变化呈现降低趋势(P<0.01);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VAS评分: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治疗前后组间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差值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4)随访复发天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接受度: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卫生经济学:观察组患者时间成本更低。(7)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轻微不良反应,不需做特殊处理。结论:与传统针刺相比,针刺蝶腭神经节近期疗效较为显著,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时间成本支出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针刺 蝶腭神经节 迎香 印堂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