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切削力测量的细长轴加工误差在线补偿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建亮 崔伯第 郑书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67,79,共3页
为获得一种效果稳定且操作简单的细长轴车削方法,分析了细长轴尺寸误差与切削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实测切削力信号作为尺寸误差的判断标准,据此实时地修正背吃刀量以实现细长轴加工误差的在线补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细长轴的... 为获得一种效果稳定且操作简单的细长轴车削方法,分析了细长轴尺寸误差与切削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实测切削力信号作为尺寸误差的判断标准,据此实时地修正背吃刀量以实现细长轴加工误差的在线补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细长轴的尺寸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削 细长轴 加工精度 切削力 在线补偿
下载PDF
基于排队论的多层拦截巡航导弹效率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建亮 高歆 申卯兴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0,共4页
用排队论方法解决混合多层部署拦截巡航导弹效率问题。以3层部署为例,进行一定的假设,应用排队系统理论,建立了3层防空导弹武器拦截巡航导弹的效率模型。首先分别对每层防空导弹的拦截效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后得出3层部署总的拦截效率,... 用排队论方法解决混合多层部署拦截巡航导弹效率问题。以3层部署为例,进行一定的假设,应用排队系统理论,建立了3层防空导弹武器拦截巡航导弹的效率模型。首先分别对每层防空导弹的拦截效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后得出3层部署总的拦截效率,并计算出来袭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最后给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该方法既可以计算出给定部署方案的拦截效率,也可进行反推,得出给定拦截效率下的部署方案,具有很大的适用性,能够为作战部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指挥员提供相关的辅助决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拦截效率 巡航导弹 排队系统 地空导弹 多层部署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防空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建亮 申卯兴 高歆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为了对防空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进行评估,结合系统本身性能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理论建立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的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当评估时考虑的因素较多,且大多数因素无法用固定的数学模... 为了对防空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进行评估,结合系统本身性能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理论建立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的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当评估时考虑的因素较多,且大多数因素无法用固定的数学模型描述时,此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系统 层次分析 模糊理论 综合评判
下载PDF
地方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改革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建亮 郑书华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8-120,共3页
从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首先分析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课程特点;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三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重点阐述了如何将虚拟仪器等全新的测试概念、测试方法与传统的... 从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首先分析了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课程特点;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环节三个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重点阐述了如何将虚拟仪器等全新的测试概念、测试方法与传统的基础知识之间进行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机械工程 测试技术 教学改革 虚拟仪器
下载PDF
用误差补偿法提高细长轴车削加工精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建亮 《工具技术》 2009年第5期31-33,共3页
由于难以对细长轴车削加工误差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因此细长轴的车削加工一直以来就是困扰人们的工艺难题。为此,首先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细长轴车削尺寸误差的大小,然后采取误差补偿的措施对其进行... 由于难以对细长轴车削加工误差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因此细长轴的车削加工一直以来就是困扰人们的工艺难题。为此,首先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细长轴车削尺寸误差的大小,然后采取误差补偿的措施对其进行抑制。切削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改变机床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细长轴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削 细长轴 加工精度 误差补偿
下载PDF
基于二叉树支持向量机的空袭目标类型识别
6
作者 郭建亮 郭军 申卯兴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共4页
针对现有空袭目标类型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支持向量机的空袭目标类型识别技术。该方法将二又树与支持向量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支持向量机解决两类分类问题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率。最后给出了与现有识别... 针对现有空袭目标类型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支持向量机的空袭目标类型识别技术。该方法将二又树与支持向量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支持向量机解决两类分类问题的优势,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率。最后给出了与现有识别方法的比较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叉树 支持向量机 空袭目标 类型识别
下载PDF
基于进化神经网络的磨削粗糙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廉清 郭建亮 +2 位作者 杨勋 迟军 赵霞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54-2863,共10页
针对外圆磨削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多、监测困难的问题,构建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开放式实验系统,在分析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缺点的基础上,提出遗传算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利... 针对外圆磨削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多、监测困难的问题,构建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开放式实验系统,在分析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缺点的基础上,提出遗传算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对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详细说明了遗传算法和反向传播网络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对比了相同网络结构下的反向传播预测模型和遗传算法-反向传播模型的预测性能。根据隐层节点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四种基于遗传算法-反向传播网络结构的外圆纵向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通过对四种模型样本的预测精度检验,最终确定一种最优的预测模型结构。试验证明,遗传算法和反向传播网络的结合可以提高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满足智能磨削对表面粗糙度预测高效性、准确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神经网络 外圆磨削 粗糙度预测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速硬车削切削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崔伯第 郭建亮 殷宝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5-177,共3页
采用PCBN刀具进行高速硬车削AISI P20淬硬钢的切削试验,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刀尖圆弧半径对切削力的影响。基于获得的试验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高速硬车削P20淬硬钢时的切削力预测模型。试验与仿... 采用PCBN刀具进行高速硬车削AISI P20淬硬钢的切削试验,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刀尖圆弧半径对切削力的影响。基于获得的试验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高速硬车削P20淬硬钢时的切削力预测模型。试验与仿真分析显示,切削力随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刀尖圆弧半径的增加而增大,而不同切削速度下的切削力值几乎保持不变;同时,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进给量,再次为刀尖圆弧半径,而切削速度的影响则非常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力 高速加工 硬车削 淬硬钢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加跟刀架的细长轴车削加工尺寸误差的仿真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荣第 郭建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108-112,共5页
为探索跟刀架的作用机理,开发了一个联合模型用以仿真细长轴车削尺寸误差的形成过程。该模型由3部分组成:切削力统计模型、工件变形模型及尺寸误差的几何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切削力与实际切削深度间存在耦合效应,因此切削力不能直接求得... 为探索跟刀架的作用机理,开发了一个联合模型用以仿真细长轴车削尺寸误差的形成过程。该模型由3部分组成:切削力统计模型、工件变形模型及尺寸误差的几何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切削力与实际切削深度间存在耦合效应,因此切削力不能直接求得,这里采用二分法进行迭代运算来解决此问题。最后,通过一系列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测值比较一致。由仿真结果可知,跟刀架刚度对细长轴中部尺寸误差的影响最显著,而降低这个部位的尺寸误差也是细长轴车削的难点所在,因此,改进跟刀架结构是提高尺寸精度的有效途径。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在建立跟刀架的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细长轴车削尺寸误差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轴 车削 跟刀架 尺寸误差 仿真 二分法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双螺杆挤压机系统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德溥 郭建亮 +1 位作者 杨绮云 徐克非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1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以螺杆长径比 ,螺杆压缩段长径比 ,模口直径作为实验因素 ,以双螺杆挤压机的功率消耗为目标函数 ,通过实验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双螺杆挤压机系统特性的影响。利用三维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分析各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 ,得出各因素的最佳取... 本文以螺杆长径比 ,螺杆压缩段长径比 ,模口直径作为实验因素 ,以双螺杆挤压机的功率消耗为目标函数 ,通过实验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双螺杆挤压机系统特性的影响。利用三维曲面图和等高线图分析各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 ,得出各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压机 结构参数 模型 特性 食品挤压加工
下载PDF
淬硬钢高速硬车削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伯第 殷宝麟 郭建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8-200,共3页
采用PCBN刀具进行高速硬车削AISI P20淬硬钢的切削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给出试验范围内的最优加工参数组合。基于所建立的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刀尖圆弧半径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 采用PCBN刀具进行高速硬车削AISI P20淬硬钢的切削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给出试验范围内的最优加工参数组合。基于所建立的表面粗糙度经验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刀尖圆弧半径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切削速度和刀尖圆弧半径可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而当进给量增大时,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同时,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刀尖圆弧半径次之,切削速度也有较大影响,而切削深度的影响则非常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高速加工 硬车削 淬硬钢
下载PDF
磨削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综合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霞 郭建亮 +1 位作者 迟军 陈廉清 《机电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749-752,共4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磨削优化研究成果偏重于加工质量,而无法兼顾加工效率的不足,对磨削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综合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对外圆磨削的主要目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以常规工艺参数及零件技术要求为约束条件,将外圆磨削表面粗... 针对目前存在的磨削优化研究成果偏重于加工质量,而无法兼顾加工效率的不足,对磨削加工质量与生产效率的综合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对外圆磨削的主要目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以常规工艺参数及零件技术要求为约束条件,将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模型与材料去除率模型有机结合后形成综合目标函数,提出了外圆磨削加工的非线性优化模型。以正交设计法的磨削试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模型加以训练,预测出最优磨削用量,在给定的磨削条件下,获得最优磨削用量为:磨削深度ap=0.011 mm,工件线速度vw=30 m/min,纵向进给量f=20 mm/r。最后,通过随机选取的工艺参数对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最大预测误差不超过16%,预测结果可为实际工艺规程编制中选择最优工艺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质量 磨削效率 优化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比磨削力建模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永清 赵坤 +1 位作者 郭建亮 陈廉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共4页
比磨削力不受砂轮宽度或工件宽度的影响,在磨削力研究中具有普适性。为精确预测磨削力,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后的线性编码为原则,结合工艺手册中磨削参数的常用取值范围(磨削深度a_(p)=10~30μm,磨削速度v_(s)=20~30... 比磨削力不受砂轮宽度或工件宽度的影响,在磨削力研究中具有普适性。为精确预测磨削力,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后的线性编码为原则,结合工艺手册中磨削参数的常用取值范围(磨削深度a_(p)=10~30μm,磨削速度v_(s)=20~30 m/s,进给速度v_(w)=6~15 m/min),对磨削参数进行非线性编码,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GCr15轴承钢平面磨削时比磨削力的统计模型。试验表明,该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磨削 表面缺陷 经验模型 精度
下载PDF
高校利用自主开发设备创新实验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永清 傅建钢 +1 位作者 徐兵 郭建亮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针对工科专业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验设备相对滞后、实验以验证性为主、实验内容的设计学生参与较少及实验的创新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将自主开发的磁性材料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选... 针对工科专业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验设备相对滞后、实验以验证性为主、实验内容的设计学生参与较少及实验的创新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将自主开发的磁性材料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产品,制定方案并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做法对弥补实验设备不足,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设备 实验创新 实验教学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径向跳动公差检测实验平台开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永清 贾虹 +2 位作者 郭建亮 吴增文 陈廉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理论教学缺少实验辅助以及径向跳动公差教学中存在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径向跳动公差测量实验平台。首先,通过中值滤波对工件源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其次,采用Robert... 针对“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实验设备不足、理论教学缺少实验辅助以及径向跳动公差教学中存在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径向跳动公差测量实验平台。首先,通过中值滤波对工件源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其次,采用Roberts算子提取边缘,得到工件母线定位精确的连续边缘特征;再次,开发测量程序系统,检测工件的径向尺寸变化,实现径向跳动公差测量;最后,以图形方式展示测量结果,使学生容易掌握领会。这种集探索、开发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该实验平台检测结果直观、速度快、界面友好、操作容易,是理论教学的有效支撑,不仅适合学生实验,还可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跳动公差 互换性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基于FAHP和改进排列法的地空导弹战术行动方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仝蕊 申卯兴 郭建亮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6,共5页
地空导弹战术行动方案的评价与选优属于多属性决策问题。为了更好地评定地空导弹战术行动方案,利用FAHP和改进排列法对各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选优,为制定作战行动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给出了具体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改进排列法 多属性决策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表面粗糙度建模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伯第 郭建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2-134,共3页
根据零件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表面粗糙度预测建模方法,并以外圆车削加工为例,建立了车削加工参数与工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模糊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可对零件表面粗糙度进行有效预测。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模糊神经网络 车削 归一化处理
下载PDF
改进灰色关联分析在导弹对抗预警雷达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帆 严聪 郭建亮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07-111,共5页
攻防对抗技术的发展,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强,导弹对抗预警雷达的效能评估问题也日益复杂.借助实数、区间数、三角模糊数间的距离,利用偏差函数建立对抗效能评估模型.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提出了基于从属度的方案排序法.此方法较好地解决这... 攻防对抗技术的发展,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强,导弹对抗预警雷达的效能评估问题也日益复杂.借助实数、区间数、三角模糊数间的距离,利用偏差函数建立对抗效能评估模型.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提出了基于从属度的方案排序法.此方法较好地解决这类混合型不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从而拓展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思路.通过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雷达权重 关联度 从属度
下载PDF
内螺纹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永清 朱晓靖 +2 位作者 王玉槐 郭建亮 陈廉清 《工具技术》 2014年第12期77-79,共3页
针对生产中内螺纹难以快速自动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内螺纹非接触式自动检测方法。采用数学形态学处理二值化后的内螺纹图像,消除了内螺纹小径圆弧边缘缺口、裂缝及破洞等缺陷;然后应用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检测内螺... 针对生产中内螺纹难以快速自动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内螺纹非接触式自动检测方法。采用数学形态学处理二值化后的内螺纹图像,消除了内螺纹小径圆弧边缘缺口、裂缝及破洞等缺陷;然后应用最小二乘圆拟合方法检测内螺纹小径圆弧,得到精确的小径半径尺寸,以内螺纹小径的半径尺寸差异为判别条件,开发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内螺纹的准确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精度高、正确率高、速度快,能满足内螺纹生产自动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螺纹 检测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智能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霞 郭建亮 杨勋 《机械制造》 2014年第9期29-31,共3页
针对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难以控制这一工艺难题,结合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提出了磨削过程的智能控制。在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基础上,以纵向进给速度为直接调整变量,以工件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为最终控制目标,通过智能化调整纵向进给速度... 针对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难以控制这一工艺难题,结合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提出了磨削过程的智能控制。在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基础上,以纵向进给速度为直接调整变量,以工件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为最终控制目标,通过智能化调整纵向进给速度实现对表面粗糙度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建立了磨削加工粗糙度的模糊控制器。磨削实验结果表明,实测的粗糙度以较高精度在目标值周围变动,该模型能够满足对表面粗糙度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圆磨削 表面粗糙度 智能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