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II对血管内皮细胞三种转录因子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华 斯琴 +3 位作者 王小明 郭恒怡 李素敏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和方法 :分别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 (EM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AngII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 4的影响。结果 :(1)EMSA结果表明 ,AngII组核抽提物与 3种探针的结合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NF -κB ,SP - 1和AP ... 目的和方法 :分别采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 (EM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AngII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 4的影响。结果 :(1)EMSA结果表明 ,AngII组核抽提物与 3种探针的结合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与NF -κB ,SP - 1和AP - 1探针结合活性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10 98倍 ,3 97倍和 1 33倍 ,说明AngII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F -κB ,SP - 1和AP - 1等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增加有关。进一步证实NF -κB ,AP -1在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发现转录因子SP - 1也可能参与此过程。 (2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AngII处理后细胞核内NF -κB含量明显增加 ,提示AngII能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 -κB的核转位 ,进一步验证了EMSA的结论。而细胞核内SP - 1和AP - 1的含量较对照组略有增加 ,提示AngII对SP - 1和AP - 1的核转位无明显影响而可能主要是促进转录因子与相应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活性。结论 :AngII对内皮细胞 3种重要的转录因子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转录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EMSA WESTERN-BLOT 基因转录
下载PDF
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素敏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近年来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它几乎参与了该病变发生发展的所有环节 ,如介导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 ;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促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大量产生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 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近年来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关键的致病因素之一。它几乎参与了该病变发生发展的所有环节 ,如介导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 ;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促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大量产生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 ;削弱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蛋白 低密度 弱氧化型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葛根素抑制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舒 王绿娅 +5 位作者 王伟 吕树铮 勇强 石凤茹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观察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葛根素抑制损伤部位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效。复制球囊损伤家兔髂动脉造成血管狭窄模型 ,实验分为 5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10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和手术对照组 ,通过体外超声定期检测血管腔直... 观察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葛根素抑制损伤部位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效。复制球囊损伤家兔髂动脉造成血管狭窄模型 ,实验分为 5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10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和手术对照组 ,通过体外超声定期检测血管腔直径 ,病理切片观察血管内膜和中膜面积。结果发现 ,球囊损伤术后第 5周 5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的血管直径 (1.6 6± 0 .4 1mm)和 10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的血管直径 (1.5 9± 0 .17mm)显著高于对照组(1.13± 0 .4 3mm)。病理切片结果发现 10 0mg (kg·d)葛根素治疗组内膜 /中膜面积比 (36 %± 18% )显著低于对照组(12 4 %± 6 4 % )。结果提示 ,葛根素对球囊损伤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葛根素抑制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 计算机图像分析 葛根素 球囊损伤 再狭窄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余甘子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绿娅 王大全 +6 位作者 潘晓冬 杜兰平 石风茹 秦彦文 蔺洁 郭恒怡 张兰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余甘子能否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的损伤及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余甘子组(4g·kg^(-1)·d^(-1))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每组8只。酶法检测3组血脂含量,8周后处死,组织匀浆测定主动脉和肝脏... 目的探讨余甘子能否减少高脂血症对兔动脉壁的损伤及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余甘子组(4g·kg^(-1)·d^(-1))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组,每组8只。酶法检测3组血脂含量,8周后处死,组织匀浆测定主动脉和肝脏脂质含量,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光镜观察动脉内膜病变。结果实验8周后余甘子组与高脂组相比,(1)能显著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降低主动脉和肝脏脂质含量;(3)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厚度与中膜厚度比值明显降低。结论余甘子可能通过调整家兔脂质代谢,防止兔实验性粥样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余甘子
下载PDF
TNF-αⅠ型受体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iNOS和HO-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洁 邱劲 +4 位作者 娄晋宁 王小明 斯琴 吴其夏 郭恒怡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Ⅰ型受体(TNFR1)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iNOS、HO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NFR1基因敲除的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TNFR1)和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分别给予5ngmLTNFα刺激24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 目的探讨TNFαⅠ型受体(TNFR1)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iNOS、HO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NFR1基因敲除的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TNFR1)和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分别给予5ngmLTNFα刺激24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两种细胞iNOS基因和HO1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给予TNFα刺激后,iNOSmRNA和蛋白表达仅在野生型脑血管内皮细胞内明显增高,而在受体敲除脑血管内皮细胞无明显变化。HO1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和受体敲除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均明显增高。结论TNFα可能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TNFR1,增加iNOS表达,HO1表达增高并非由TNFR1介导,而由TNFα的其他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内皮细胞 TNF-Α HO-1 Ⅰ型受体 小鼠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TNFR1 基因表达水平 WESTEM INOS基因 mRNA iNOS表达 野生型 基因敲除 体外培养 blot 蛋白表达 受体介导 表达量 24h 种细胞 增高 细胞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华 沈传陆 +1 位作者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采用细胞ELISA和RT-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质和mRNA水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的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β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0-8mol/L~10-5mol/L的Ang-Ⅱ在蛋...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采用细胞ELISA和RT-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质和mRNA水平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的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β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0-8mol/L~10-5mol/L的Ang-Ⅱ在蛋白质水平能够促进内皮细胞整合素β3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10-6mol/L的Ang-Ⅱ作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8h后,细胞整合素β3mRNA量为正常对照组的15倍。结论:提示Ang-Ⅱ促进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β3的表达可能是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粘附功能增加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 内皮细胞 整合素
下载PDF
氧应激在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GF-B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建茹 王小明 +3 位作者 邱劲 斯琴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56-1556,共1页
关键词 氧应激 TNF-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PDGF-B链 基因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A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在TNF-α诱导HUVECHO-1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晓红 王小明 +6 位作者 李瑶 邱劲 石建茹 斯琴 林宇 郭恒怡 吴其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465,共5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来源的活性氧(ROS)在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小分子RNA干扰(siRNA)技术消除HUVEC的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用分子探针2,7-DCF测定细胞内ROS的产生量以及用RT-PC...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来源的活性氧(ROS)在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小分子RNA干扰(siRNA)技术消除HUVEC的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用分子探针2,7-DCF测定细胞内ROS的产生量以及用RT-PCR测定HO-1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200 U/mL)作用24 h后,HUVEC中ROS的产生量增加了138%,细胞内HO-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146.5%;转染p47phoxsiRNA后,细胞内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的mRNA表达消失,ROS的产生量降低至对照组水平,而HO-1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约54%。结论TNF-α刺激后,HUVEC内产生的ROS主要来源于NADPH氧化酶的活化,但ROS仅部分介导了TNF-α对HO-1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NADPH氧化酶 p47^phox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红素氧化酶1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基因上游序列HMGI结合区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小明 邱劲 +5 位作者 石建茹 斯琴 李素敏 沈传陆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转录结构因子高迁移率蛋白I(HMGI)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PDGF-B)基因上游序列的结合并初步鉴定HMGI的结合序列。方法:应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EMSA)观察重组人HMGI蛋白与PDGF-B基因上游-1758/+43bp片段的结合,并逐步确定与其结... 目的:观察转录结构因子高迁移率蛋白I(HMGI)与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PDGF-B)基因上游序列的结合并初步鉴定HMGI的结合序列。方法:应用凝胶迁移率改变法(EMSA)观察重组人HMGI蛋白与PDGF-B基因上游-1758/+43bp片段的结合,并逐步确定与其结合的AT富含序列。结果:重组人HMGI蛋白能较特异地与PDGF-B链基因上游-1758/+43bp片段结合,分离到的两个HMGI结合片段,-1393/-1181bp和-190/+43bp,均含有AT富含序列TTTATAAA(-1333/-1326bp,-1314/-1307bp和-30/23bp)。HMGI能与含TT-TATAAA的合成寡核苷酸结合,并能促进转录因子NF-κB与拼接于旁侧的PDGF-B基因的切应力反应元件结合。结论:HMGI在体外能与PDGF-B链基因上游的TTTATAAA序列结合,可能参与PDGF-B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基因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
下载PDF
5’上游序列对TNFα诱导内皮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传陆 王华 +2 位作者 王小明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 B 链基因5’上游序列在TNFα诱导内皮细胞该基因转录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将构建的一系列含人PDGF- B 链基因不同上游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与内参照质粒pSV-...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 - B 链基因5’上游序列在TNFα诱导内皮细胞该基因转录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将构建的一系列含人PDGF- B 链基因不同上游序列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与内参照质粒pSV- β- Gal 共转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分别检测了不同浓度和不同持续时间TNFα作用下转染内皮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观察了5’上游序列的定向删切对TNFα诱导内皮细胞PDGF- B 链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和结论:不同浓度TNFα处理转染( 重组报告基因质粒pSIS- 1758/ + 43Luc) 内皮细胞18h ,荧光素酶的表达均有增加,在TNFα为200 U/ mL、400 U/mL 和800 U/ mL 时,荧光素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分别为 P< 0-05 ,P< 0-05 和 P< 0-01) ;200U/m LTNFα分别处理9 h 、18 h 、36 h 和72 h 后,内皮细胞荧光素酶均有增加,自18 h 开始其荧光素酶的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分别为P < 0-05 ,P< 0-05 和 P< 0-01) ;在PDGF- B 链基因上游序列- 1758/ + 43 bp ,- 402/ + 43 bp 或-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TNFΑ PDGF-B链基因 基因转录
下载PDF
M受体亚型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包雅琳 郭恒怡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2,共5页
根据M受体与其不同拮抗剂的亲和力大小曾将M受体分为M_1、M_2、M_3、M_4亚型。目前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阐明了五种亚型的结构,分别命名为m_1、m_2、m_3、m_4、m_5受体。其中m_1、m_2和m_3受体对应于药理分型的M_1、M_2和M_3受体。m_1、m_3... 根据M受体与其不同拮抗剂的亲和力大小曾将M受体分为M_1、M_2、M_3、M_4亚型。目前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阐明了五种亚型的结构,分别命名为m_1、m_2、m_3、m_4、m_5受体。其中m_1、m_2和m_3受体对应于药理分型的M_1、M_2和M_3受体。m_1、m_3和m_5受体的结构相似,功能也基本一致,它们均可激活PI系统和cAMP。结构相似的m_2和m_4受体则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并在浓度较高时激活PI系统。M受体各亚型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M受体分型对临床选择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受体亚型
下载PDF
TNF-αⅠ型受体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自由基产生和MnSO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洁 崔丽英 郭恒怡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46-449,476,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Ⅰ型受体(TNFR1)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内氧自由基产生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NFR1基因敲除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RI)和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给予5ng/mLTNF-α刺激24h... 目的探讨TNF-αⅠ型受体(TNFR1)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内氧自由基产生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NFR1基因敲除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VEC/RI)和野生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给予5ng/mLTNF-α刺激24h,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blot法测定MnSOD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给予TNF-α刺激后,细胞内活性氧(RO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仅在BVEC内明显增高,而在BVEC/RI无明显变化。结论TNF-α可能通过作用于脑血管内皮细胞TNFR1增加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以及MnSOD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介导了细胞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 内皮细胞 活性氧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缺血性卒中中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洁 郭恒怡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8期597-600,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是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 ,脑缺血后TNF α水平增高。TNF α能作用于多种细胞 ,通过多种途径加重缺血后脑损伤。中和TNF α治疗能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TNF α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缺血性卒中 肿瘤坏死因子-Α 治疗 损伤作用 小脑梗死 脑缺血 细胞 水平
下载PDF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蔺洁 王绿娅 郭恒怡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非常异质性疾病 ,不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同 ,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反应性也不同 ,除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基因突变以外 ,其他可引起LDL清除障碍的基因突变也可导致FH样临床表型 ,在临床上仅采用传统的血脂水平检测...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非常异质性疾病 ,不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同 ,对他汀类药物治疗反应性也不同 ,除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基因突变以外 ,其他可引起LDL清除障碍的基因突变也可导致FH样临床表型 ,在临床上仅采用传统的血脂水平检测和家族史调查已无法与多种疾病鉴别。基因检测和超声检查有助于FH的确诊 ,并可为采用药物、血浆置换、基因干预等多种途径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鉴别诊断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的作用机制和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舒 王绿娅 +1 位作者 郭恒怡 吴其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2年第4期271-274,共4页
0 引言 Angiopoietin 是一族分泌型的细胞因子,目前尚未见公认的译文,根据词根构成我们暂称为血管生成素。该细胞因子家族在血管重塑、胚胎血管发育、癌症等研究热点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热点中的焦点。 Ang 家族的4位成员 Ang-1、... 0 引言 Angiopoietin 是一族分泌型的细胞因子,目前尚未见公认的译文,根据词根构成我们暂称为血管生成素。该细胞因子家族在血管重塑、胚胎血管发育、癌症等研究热点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热点中的焦点。 Ang 家族的4位成员 Ang-1、Ang-2、Ang-3和Ang-4 所起的作用各自不同,而其受体 Tie-1、Tie-2的功能也有差异。Ang-1 通过激活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发挥:①抑制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机制 细胞因子 ANGIOPOIETIN 血管生成素 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血管发育 血管重塑 受体酪氨酸激酶 肿瘤内血管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HMGI调节PDGF-B链基因转录的影响
16
作者 王小明 石建茹 +4 位作者 邱劲 李素敏 斯琴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50-1550,共1页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HMGI PDGF-B链 基因转录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
下载PDF
氧应激在TNF-α诱导人内皮细胞PDGF-B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17
作者 石建茹 王小明 +4 位作者 邱劲 斯琴 孙仁宇 郭恒怡 吴其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4-607,共4页
探讨氧应激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PDGF B)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以TNF α处理或预先以小分子抗氧化剂N 已酰半胱氨酸 (NAC)处理 ,用ELISA和RT PCR法分别检测PD... 探讨氧应激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B(PDGF B)链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以TNF α处理或预先以小分子抗氧化剂N 已酰半胱氨酸 (NAC)处理 ,用ELISA和RT PCR法分别检测PDGF B的蛋白和mRNA表达 ,用氧化 还原敏感的荧光探针 2 ,7 Dichlorofluorescein(DCF)检测细胞内的氧化 还原水平。结果显示 ,TNF α(2 0 0U/mL)作用 2 4h后 ,HUVECs中PDGF B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 ,分别较对照组增加 5 0 %和 12 9% (P <0 0 5 ) ,但小分子抗氧化剂N 已酰半胱氨酸 (NAC ,2 0mmol/L)能明显阻断TNF α对PDGF B蛋白和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TNF α处理后 4hHUVEC的氧应激水平明显升高 ,至 2 4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可被NAC完全抑制。这些结果提示TNF 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PD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应激 TNF-α PDGF-B链 基因表达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 肿瘤坏死因子-A 人血管内皮细胞 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狗血浆及大鼠虹膜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
18
作者 朱广瑾 郭恒怡 +5 位作者 孙仁宇 周朝风 陈华粹 李慧珍 赵涉兰 黄玉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4期2-4,共3页
大肠杆菌内毒素休克狗注射内毒素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迅速升高,在代偿期逐渐下降,接近于原水平,有的动物临死前又升至较高水平。正常麻醉狗静注654—2能使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短暂降低。内毒素休克大鼠虹膜的去甲肾上腺素荧光强度明显比... 大肠杆菌内毒素休克狗注射内毒素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迅速升高,在代偿期逐渐下降,接近于原水平,有的动物临死前又升至较高水平。正常麻醉狗静注654—2能使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短暂降低。内毒素休克大鼠虹膜的去甲肾上腺素荧光强度明显比对照鼠弱,注654—2鼠其荧光强度略高于休克大鼠,低于对照鼠。结果提示:654—2有间接抑制儿茶酚胺释放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内毒素 虹膜 暴发型流脑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心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19
作者 包雅琳 陈华粹 郭恒怡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感染性休克涉及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和结构方面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不但出现得最早。
关键词 感染性 休克 心功能障碍 病理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增强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与血小板粘附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学良 孙瑛 +4 位作者 栾竞 储毅 陈莉 郭恒怡 吴其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70-474,共5页
利用51Cr-标记血小板检测其与内皮细胞粘附功能;ELISA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玻璃连接蛋白受体(VnR)表达改变;Fura-2/Am负载测定群体细胞胞浆游离钙;Fluo-3/Am负载测定单细胞内游离钙等方法,观... 利用51Cr-标记血小板检测其与内皮细胞粘附功能;ELISA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玻璃连接蛋白受体(VnR)表达改变;Fura-2/Am负载测定群体细胞胞浆游离钙;Fluo-3/Am负载测定单细胞内游离钙等方法,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对内皮细胞(EC)与血小板粘附功能的影响,发现TNF-α(100U/ml)可明显促进血小板(PL)与EC的粘附,cp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10.7±17.6vs.219.7±16.3n=6P<0.01).用抗VnR-β3亚单位的单抗(McAb)可大部分阻断TNF-α的促粘附作用,与未加单抗的TNF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非McAb组cpm为410.5±17.6,McAb组为288.3±13.8,(n=6,P<0.01),用ELISA法证实不同浓度TNF-α(200U/ml~1000U/ml)可增加内皮细胞表面VnR表达,以1000U/ml组为最明显。同一浓度TNF-α组,VnR的表达呈现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此外,TNF-α可增加EC[Ca2+]i,群体细胞和单个细胞测定的结果一致。以上结果提示,TNF-α可增加EC与血小板的粘附功能,其作用机制是以VnR-(αv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血小板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