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群容量计算研究Ⅰ:短期调峰特征与梯级开发增益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2 位作者 王义民 王学斌 孙骁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779,共12页
依托常规梯级水电站修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混蓄电站)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重要途径。混蓄电站即可抽水又可发电的典型运行方式增加了水电基地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此亟需研究其运行方式以及与原有梯级水电站运行方式间的互... 依托常规梯级水电站修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混蓄电站)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的重要途径。混蓄电站即可抽水又可发电的典型运行方式增加了水电基地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此亟需研究其运行方式以及与原有梯级水电站运行方式间的互馈关系。研究以黄河上游待开发龙羊峡-拉西瓦、拉西瓦-尼那混蓄电站为对象,建立含混蓄电站的梯级水电站短期联合调峰优化模型,分析混蓄电站对原有梯级水电站运行方式的影响,基于理论推导与数值计算两种方法揭示混蓄电站调峰效果的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混蓄电站抽水水量经由原有梯级水电站机组下泄,使得非填谷时段原有水电站出力增加,水电站上旋备容量降低;(2)龙羊峡水电站满发流量相对较小、拉西瓦水库调节库容较小以及日综合利用供水流量过大是制约混蓄电站调峰效果的主要因素,发现了综合利用流量影响混蓄电站调峰效果的临界特性,并提出了临界综合利用流量的计算公式;(3)发现并量化了混蓄电站梯级开发模式较单一开发模式所带来的梯级抽水调峰增益现象,并揭示了梯级抽水调峰增益背后所蕴含的“河流梯级反向再造”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蓄电站群 临界调峰特征 梯级开发增益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群容量计算研究Ⅱ:多尺度嵌套容量计算模型及实例
2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2 位作者 王义民 王学斌 孙骁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8-907,共10页
基于流域梯级水电站增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混蓄电站),对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消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基于多尺度嵌套调度模型的混蓄电站群容量计算模型,该模型嵌套含混蓄电站的梯级水电站短... 基于流域梯级水电站增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混蓄电站),对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消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基于多尺度嵌套调度模型的混蓄电站群容量计算模型,该模型嵌套含混蓄电站的梯级水电站短期调峰模型、考虑短期调峰与综合利用供水任务的梯级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调度模型两大核心模块;此外,针对该容量计算模型的高维特征,提出基于代理模型思想的求解方法。以黄河上游待规划的大型混蓄电站群为实例,分别计算混蓄电站单独开发、梯级开发、整体开发三种模式下电站装机容量以及抽水调峰效益,并推导理论公式揭示混蓄电站抽发循环效率及抽水时长对电站装机容量的影响机制。实例计算取得的结果:龙羊峡-拉西瓦混蓄电站推荐采用水泵机组+可逆式抽蓄机组形式开发,单独开发模式下,推荐装机160万kW;当其与拉西瓦-尼那混蓄电站梯级开发时,推荐装机205万kW。当混蓄电站设计抽水时长减小时,其装机容量可增加,调峰能力变大,但电站抽水耗电调峰效益不变。拉西瓦-尼那、李家峡-直岗拉卡、公伯峡-苏只混蓄电站推荐装机分别为75万、16万和59万kW。4座混蓄电站整体开发模式下,可用于新能源消纳的抽水调峰电量为年均87.42亿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蓄电站群 容量计算模型 多尺度嵌套调度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含混合式抽蓄的梯级水电站短期临界调峰模式
3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3 位作者 王义民 王学斌 席秋义 郑永恒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0-1220,1235,共12页
利用梯级水库电站建设混合式抽蓄电站,在提高新型电力系统清洁灵活性调峰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原梯级电站的运行方式变得更为复杂,亟需开展梯级电站与混合式抽蓄电站的联合调度模式研究。本文首先剖析了混合式抽蓄电站与梯级水电站日内联... 利用梯级水库电站建设混合式抽蓄电站,在提高新型电力系统清洁灵活性调峰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原梯级电站的运行方式变得更为复杂,亟需开展梯级电站与混合式抽蓄电站的联合调度模式研究。本文首先剖析了混合式抽蓄电站与梯级水电站日内联合调峰运行特点,建立了短期含混合式抽蓄的梯级水电站调峰优化模型;其次,发现了日内联合调峰的临界特性,并从临界调峰方式、临界调峰流量、临界调峰能力三方面定量刻画了该临界调峰特性,推导了梯级水电站临界调峰流量、混合式抽蓄电站临界抽发流量等计算公式,提出了混合式抽蓄电站与梯级水电站的临界调峰模式;最后,将上述理论成果应用至依托安康与旬阳梯级水库修建的安康混合式抽蓄电站。结果表明:安康水电站额定水头下临界调峰流量为892 m^(3)/s,小于892 m^(3)/s时,抽蓄电站日内满抽满发,以最大化调峰方式运行;大于892 m^(3)/s后,混合式抽蓄电站可转为与常规水电站同抽同发运行模式以及部分抽蓄机组转常规水电站机组运行模式等;长系列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电站同抽同发运行模式提高了抽蓄电站运行小时数,但降低了联合调度主体调峰能力,部分抽蓄机组转常规水电站机组运行模式耗用了安康水电站的可用发电水量,但提高了联合调度主体调峰能力,实际调度过程中应根据电网运行情况、电站运营主体等灵活选择抽蓄电站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调峰模式 混合式抽蓄电站 梯级水电站
下载PDF
水电站机组负荷降维优化分配中的时间尺度效应
4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3 位作者 杨世海 赵月欣 王义民 房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6-4463,I0012,I0013,I0011,共11页
时间尺度是影响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时间尺度对水电站负荷分配的影响,研究论述了水电站调度中的时空尺度效应内涵及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包含发电耗水量、跨越振动区次数、机组启停次数、求解耗时等的尺度效应量化指... 时间尺度是影响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时间尺度对水电站负荷分配的影响,研究论述了水电站调度中的时空尺度效应内涵及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包含发电耗水量、跨越振动区次数、机组启停次数、求解耗时等的尺度效应量化指标,并以ZM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水电站机组负荷优化分配模型,逐次递进分析了典型日考虑负荷过程随机性与负荷水平的水电站机组负荷优化分配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越小更易捕捉负荷变化与水库运行过程,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的耗水量、机组启停与跨越振动区次数越大。时间尺度越大更易忽视或弱化机组启停以及跨越振动区等行为,产生潜在的安全运行风险。2)考虑负荷过程的随机性时,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同样呈现尺度效应现象,但其影响程度与时间尺度大小影响相当。3)负荷水平越小或越大,不同时间尺度下电站机组运行方式变化较小,时间尺度效应越不显著;负荷水平居中时,时间尺度效应相对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水电站负荷优化分配的时间尺度选择以及模型降维求解算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效应 机组负荷优化分配 水电站短期经济调度
下载PDF
考虑旱灾风险的水库分级分期旱警水位内涵与确定方法
5
作者 彭郅雯 郭爱军 +3 位作者 畅建霞 严登华 严子奇 赵泽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0-1269,共10页
水库蓄水是重要的抗旱应急水源,设定水库旱警水位是提高水库抗旱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已有成果,拓展旱警水位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轻旱、中旱等干旱典型年Ⅰ级、Ⅱ级、Ⅲ级与Ⅳ级分级、分期旱警水位的控制原则;将水库调度模型与... 水库蓄水是重要的抗旱应急水源,设定水库旱警水位是提高水库抗旱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已有成果,拓展旱警水位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轻旱、中旱等干旱典型年Ⅰ级、Ⅱ级、Ⅲ级与Ⅳ级分级、分期旱警水位的控制原则;将水库调度模型与计算农业需水量与需水过程的AquaCrop-OSPy模型结合,以农业生产因旱损失风险最小为目标,模拟不同等级干旱典型年在不同初始水位下的水库运行过程与农业生产因旱损失风险,并绘制农业生产因旱损失风险曲线;以损失风险等级分界点所对应的水库水位为分级旱警水位;采用AquaCrop-OSPy模型模拟多种灌溉方案下各典型年的农业生产,计算各月供水率与农业减产率的偏相关系数,来表示各月的需水敏感度,以此作为时段水量对冲和旱警水位分期的依据。以东庄水库为例,选择其供水区域内的主要农作物夏玉米与冬小麦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旱警水位的分级与分期控制反映了临界调控理论与水量的时空对冲调控;农业生产因旱损失风险变化曲线呈现连续、多拐点、三阶段的变化特征,东庄水库轻旱年旱警水位为Ⅳ级预警,中旱和重旱年为Ⅳ级、Ⅲ级与Ⅱ级预警,特旱年为Ⅱ级、Ⅰ级预警,旱警水位从时间上分为7—12月、1—4月和5—6月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分期旱警水位 AquaCrop-OSPy模型 需水敏感度 农业生产因旱损失风险曲线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变化与生态效益分析
6
作者 胡瑞媛 畅建霞 +1 位作者 郭爱军 王义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3,共12页
以提取1990—20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生态指数、人类干扰指数等遥感生态指标来反映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状况变化趋势。将遥感生态指标作为驱动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法,量化供给、调节、支持、文... 以提取1990—20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生态指数、人类干扰指数等遥感生态指标来反映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状况变化趋势。将遥感生态指标作为驱动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法,量化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各功能间权衡和协同效应的动态演变关系,对1990—2020年累积生态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以来,干流有近1/3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较低、中、较高、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分别增加17%、5%、2%、2.9%。(2)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增加后渐趋稳定,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表明中、下游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存在一段滞后期,且受来水水量影响较大。(3)调节和支持功能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供给与调节和支持功能之间存在权衡效应。(4)生态输水后期,干流上、中、下游累积生态效益均表现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据此从生态修复角度出发,给出断面年径流量的适宜范围,上游不超过42.5×10^(8)m^(3),中游不超过21.5×10^(8)m^(3),下游不超过3.5×10^(8)m^(3)。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生态水水量配置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工程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效益 塔里木河
下载PDF
生产实习“关联任务驱动–群体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7
作者 王学斌 黄领梅 +2 位作者 王义民 孟雪姣 郭爱军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1期893-898,共6页
智能软硬件生产工具已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水文分析计算、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中普及使用,本科生产实习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相关核心任务计算的参与度降低,导致实际生产作业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衔接程度减弱,... 智能软硬件生产工具已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水文分析计算、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中普及使用,本科生产实习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相关核心任务计算的参与度降低,导致实际生产作业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环节的衔接程度减弱,通过本科生产实习教学实现由理论学习到工程实践的难度增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关联任务驱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多个相互关联且贯穿多个环节的生产任务,并根据需要选择能支撑实习任务的生产实习基地,由本科生分组协同合作完成关联任务并由指导教师阐明不同专题间的支撑与关联关系,可有效克服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环节与教学实践环节衔接程度减弱的问题,提高生产实习效果。Intelligent hardware and software production too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ydrolog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related work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major. However, this situation reduces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alculation of related critical tasks by comprehensively applying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duction practice. As a result,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between actual production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weakened, and the difficulty of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oretical learning to engineering practice through undergraduate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increa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udent-centered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related task-driven-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Specifically, the teachers set several production tasks that are interrelated and run through multiple links and select a production practice base that can support the practice tasks. The students complete the associated tasks by group cooperative work. Finally, the support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opics are elucidated by the teachers. In this way, the weak degree of connection between actual production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can be relieved and the effect of production practice can be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生产实习 关联任务驱动 群体合作学习
下载PDF
近50年泾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及驱动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50
8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1 位作者 王义民 黎云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5-171,共7页
为明确变化环境下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特征,定量分析影响因素,该文提出利用滑动偏相关系数法诊断泾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异情况,与双累积曲线法相互验证,引入Copula函数分析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 为明确变化环境下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特征,定量分析影响因素,该文提出利用滑动偏相关系数法诊断泾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变异情况,与双累积曲线法相互验证,引入Copula函数分析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泾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于1996年发生变异,主要由流域内持续增加的用水量以及大规模的水利水保工程致使的径流衰减性变化造成,降雨年际、年内变幅不明显;降雨-径流关系变异后(1997-2010年),相较1960-1996年,相同降雨条件下流域产流能力减弱,年降雨量≥400 mm时,产流量相对减幅达40%以上;降雨、径流联合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不同时段相同量级降雨、径流遭遇概率变化显著;1997-2010年与1960-1996年相比,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到80.96%,气候变化影响程度仅为19.04%。该研究可为合理进行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工作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流域 气候变化 泾河流域 降雨径流关系 COPULA函数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减压渣油掺炼工业供氢剂缓和热转化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1 位作者 张会军 王治卿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7-672,共6页
以FCC油浆及其窄馏分作为工业供氢剂,首先测定其受热供氢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掺炼工业供氢剂对减压渣油缓和热转化生产燃料油和部分轻质油的改进效果及其化学原因。在实验室热反应装置上对减压渣油(VR)为原料掺炼FCC油浆(DO)及其... 以FCC油浆及其窄馏分作为工业供氢剂,首先测定其受热供氢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掺炼工业供氢剂对减压渣油缓和热转化生产燃料油和部分轻质油的改进效果及其化学原因。在实验室热反应装置上对减压渣油(VR)为原料掺炼FCC油浆(DO)及其窄馏分段(DO3)热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在400℃、100min反应条件下随着供氢剂掺炼比增大,小于180℃馏分的收率减少,180℃~350℃馏分收率增加,大于180℃燃料油的100℃黏度减小、安定性增加;当掺炼比达15%时,燃料油的安定性合格。减压渣油掺炼相对供氢能力较大的工业供氢剂进行缓和热转化,有利于在提高轻油收率的同时使得燃料油黏度较低、安定性合格;但是燃料油四组分含量的变化与安定性关系不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供氢剂对于减压渣油缓和热转化所得燃料油具有较好安定性的化学原因在于,工业供氢剂可同时抑制前沥青质的生成和沥青质分子缔合指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供氢剂 缓和热转化 燃料油 安定性
下载PDF
渭河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1 位作者 黄强 孙佳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220,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渭河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为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诊断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变异位置,以径流变异之前时间段为基准期,变异点之后时间段为计算... 【目的】定量分析渭河流域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为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诊断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变异位置,以径流变异之前时间段为基准期,变异点之后时间段为计算期,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渭河流域径流序列分别在1971、1991年发生变异,1972-1991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14.60%,其中降水、蒸发所占比例分别为24.55%和-9.9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85.40%;1992-2005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30.37%(降水占25.00%,蒸发占5.37%),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69.63%。【结论】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减少有决定性影响,平均贡献率接近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
下载PDF
饱和烃促进渣油热反应初期生焦的考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研究了石油渣油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化学对渣油热反应体系生焦的影响。对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饱和烃 沥青质组成的二元模型反应体系 ,以及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 沥青质组成的三元模型反应体系 ,分别进行高压热反应 ;然后关联二元反应体... 研究了石油渣油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化学对渣油热反应体系生焦的影响。对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饱和烃 沥青质组成的二元模型反应体系 ,以及由饱和烃 供氢探针 沥青质组成的三元模型反应体系 ,分别进行高压热反应 ;然后关联二元反应体系和三元反应体系中饱和烃夺氢能力及供氢探针的供氢量和沥青质生焦率。结果表明饱和烃夺氢能力可促进沥青质生焦 ;并且饱和烃的热裂化夺氢反应性能与饱和烃的物理沉积性能相比较 ,前者更能促进沥青质形成凝聚相而生焦。进而测定四种减压渣油的热反应生焦趋势 ,发现渣油饱和分的夺氢量与渣油热反应初期的生焦趋势密切相关 ,而较苛刻的条件下的生焦趋势主要是由原料渣油残炭值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饱和烃 热裂化 夺氢能力 生焦诱导期 热反应体系
下载PDF
焦化原料的表征与延迟焦化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爱军 张宏玉 +2 位作者 沐宝泉 于道永 王宗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4-19,共6页
 研究了锦州石化分公司两种焦化原料样品及自制焦化循环油的基本性质及分子结构,采用实验室微型反应釜考察了这些试样的延迟焦化性能。结果表明,虽然两种焦化原料的性质相差较大,如残炭质量分数分别为17.3%和20.1%、沥青质分别为1.9%和...  研究了锦州石化分公司两种焦化原料样品及自制焦化循环油的基本性质及分子结构,采用实验室微型反应釜考察了这些试样的延迟焦化性能。结果表明,虽然两种焦化原料的性质相差较大,如残炭质量分数分别为17.3%和20.1%、沥青质分别为1.9%和5.6%,但是它们的平均结构参数比较接近,60%~80%的硫氮原子富集在胶质组分中。另一方面,锦州焦化原料的密度、残炭、灰分、金属质量分数都显著高于国内熟知的孤岛减压渣油,而硫质量分数较低,约为后者的10%;尽管循环油的性质总体优于焦化原料,但是其沥青质质量分数高于相应焦化原料的沥青质质量分数、残炭也占两种焦化原料残炭的20%以上。延迟焦化性能考察表明,温度和焦化原料都可影响产物分布,高温有利于增加液收、提高柴汽比、降低焦中硫质量分数,而焦化原料与焦化循环油的共焦化可抑制焦炭增加液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原料 焦化循环油 延迟焦化 液体收率 硫质量分数
下载PDF
热重法考察渣油及其亚组分的焦化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爱军 张宏玉 +1 位作者 于道永 王宗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53,共5页
以热重法考察锦州石化渣油及其亚组分的焦化性能,并揭示了渣油各亚组分间的焦化物理化学作用。结果表明,四组分焦化生焦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渣油的生焦率介于芳香分和胶质之间。焦化过程中表观热裂化反应... 以热重法考察锦州石化渣油及其亚组分的焦化性能,并揭示了渣油各亚组分间的焦化物理化学作用。结果表明,四组分焦化生焦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渣油的生焦率介于芳香分和胶质之间。焦化过程中表观热裂化反应活性顺序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而实际热裂化剧烈程度的顺序相反。饱和分可促进其它亚组分生焦,而芳香分可抑制胶质、沥青质生焦;渣油按四组分组成物理加权后的生焦率大于该渣油的生焦率。还探讨了渣油及其亚组分在焦化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渣油 亚组分 焦化性能
下载PDF
饱和烃热裂化夺氢氢转移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研究了在热反应条件下石油渣油中饱和烃夺氢氢转移能力的测定方法和结果。饱和烃受热生成的自由基可从氢化芳烃四氢萘夺取活泼氢 ,由此可测定不同饱和烃的夺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饱和烃可剧烈裂化而具有较强的夺氢能力 ,且这种夺氢能... 研究了在热反应条件下石油渣油中饱和烃夺氢氢转移能力的测定方法和结果。饱和烃受热生成的自由基可从氢化芳烃四氢萘夺取活泼氢 ,由此可测定不同饱和烃的夺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饱和烃可剧烈裂化而具有较强的夺氢能力 ,且这种夺氢能力随反应条件苛刻度增大而增强。对于正构烷烃或石蜡系列 ,其夺氢能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强。而对于不同来源石油渣油的饱和分 ,其夺氢能力的差别不大。沥青质的存在可诱导饱和烃剧烈裂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饱和烃 热裂化 夺氢能力 氢转移 测定方法
下载PDF
考虑水库来用水过程关联性的多维随机动态规划算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爱军 畅建霞 +3 位作者 王义民 黄强 吴彬 张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水库来水和以农业灌溉用水为典型代表的用水过程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显著影响。气候过程的随机性会导致水库入库径流(供给侧)与需求过程(需求侧)的随机性;同时,流域气候条件的空间相似性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为有效解决水库... 水库来水和以农业灌溉用水为典型代表的用水过程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显著影响。气候过程的随机性会导致水库入库径流(供给侧)与需求过程(需求侧)的随机性;同时,流域气候条件的空间相似性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为有效解决水库随机优化调度中来用水过程的随机性与关联性问题,该研究采用Copula函数描述多维变量的随机性与关联性,提出了考虑与不考虑多维变量关联性的多维随机动态规划算法,并以泾河流域东庄水库优化调度为例展开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除却水库来水(用水)一维随机过程时段之间的关联性外,部分时段下来水与用水过程呈现显著的关联性;考虑多维随机过程的关联性时,长系列灌溉缺水总量10.37亿m^(3),较将水资源供、需二维过程独立性处理时更优(缺水总量10.49亿m^(3)),考虑与不考虑来用水过程关联性时的状态转移概率差异较小是造成优化调度结果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现实环境中来用水过程之间的随机性与关联性切实存在,考虑多维变量关联性的随机动态规划算法理论上更为契合,建议采用该方法求解含农业灌溉用水的水库随机优化调度问题。研究提出的多维随机动态规划算法可扩展应用于其他领域多维随机过程呈独立、相关的不同情形,并为随机性优化调度提供新的算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灌溉 入库流量 关联性 随机性 多维随机动态规划 COPULA函数
下载PDF
助剂辅助催化裂化油浆离心-静电组合脱固工艺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爱军 靳正正 +4 位作者 龚黎明 刘贺 陈坤 沐宝泉 王宗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26-3135,共10页
提出先对催化裂化(FCC)油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静电脱固的方法,加入助剂降低油浆体系的黏度,并辅助离心分离脱除沥青质,降低FCC油浆中沥青质在静电塔填料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高静电脱固的效率。研究表明,FCC油浆A中的固体颗粒... 提出先对催化裂化(FCC)油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静电脱固的方法,加入助剂降低油浆体系的黏度,并辅助离心分离脱除沥青质,降低FCC油浆中沥青质在静电塔填料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高静电脱固的效率。研究表明,FCC油浆A中的固体颗粒90%左右是催化剂颗粒,且颗粒粒径较小,大部分集中在15μm以内,其余为焦粉颗粒,较难分离。当加入多功能复合助剂MCA-B,助剂加入比例为油浆的150%(质量比)后,油浆A体系的黏度降低至0.85mm^2/s(80℃),可满足静电脱固的黏度要求。再进行离心条件为离心力3819g,离心时间10min的离心实验,使得油浆A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分别降低了6.34%和58.82%。最后在静电电压14kV,静电温度70℃,静电稳定时间30min的条件下进行静电脱固,在此实验条件下油浆A和油浆B的脱固效率都可达到98%以上,能够将油浆中的固含量降低到30~60μg/g,可满足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原料的固含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固体颗粒 油浆预处理 脱固效率
下载PDF
延迟焦化工艺弹丸焦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爱军 林祥钦 +1 位作者 王圆圆 王宗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58-966,共9页
以光学结构分析为主要表征手段,在小型焦化装置上,研究了弹丸焦的生成历程,以及原料性质、焦化工艺操作条件对弹丸焦生成的影响,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结果表明,弹丸焦成焦历程为:原料→不稳定中间相小球体→... 以光学结构分析为主要表征手段,在小型焦化装置上,研究了弹丸焦的生成历程,以及原料性质、焦化工艺操作条件对弹丸焦生成的影响,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结果表明,弹丸焦成焦历程为:原料→不稳定中间相小球体→镶嵌型中间相→弹丸焦;沥青质残炭之比大于0.5、氢碳原子比小于1.5、胶体稳定性参数小于3.5的焦化原料易生成弹丸焦;不同循环馏分对弹丸焦的抑制效果不同,以焦化重蜡油(420~500℃)的抑制作用最大;通过采取降低反应温度、升高反应压力、增大循环比以及向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量四氢萘或催化油浆等措施,可以抑制弹丸焦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焦 原料性质 操作条件 添加物 光学结构
下载PDF
利用供氢剂探讨石油渣油的热转化机理(英文)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爱军 王宗贤 阙国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以孤岛渣油和辽河渣油为原料、以供氢剂 9,10 二氢蒽为化学探针 ,在反应温度 36 0℃~ 430℃和体系初压为室温时 4 0MPa氮气氛的热反应条件下 ,在微型高压釜内对渣油热转化机理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化学探针在渣油中的供... 以孤岛渣油和辽河渣油为原料、以供氢剂 9,10 二氢蒽为化学探针 ,在反应温度 36 0℃~ 430℃和体系初压为室温时 4 0MPa氮气氛的热反应条件下 ,在微型高压釜内对渣油热转化机理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化学探针在渣油中的供氢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其中孤岛渣油反应体系中的供氢反应速率常数较辽河渣油中的大 ,并且其间的差别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虽然两种渣油反应体系中的氢转移反应积分活化能极为接近 ,但是微分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 ;这表明氢转移机理从较低温度时以分子间的反应为主转变为在较高温度时以自由基参与的反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渣油 反应机理 热转化 氢转移 动力学 供氢剂 9 10-二氢蒽
下载PDF
添加剂改性对催化裂化油浆静电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爱军 龚黎明 +6 位作者 赵娜 陈坤 刘贺 王宗贤 黄金菊 孙梦 袁俊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66-3272,共7页
为提高催化裂化油浆的静电分离效果,对一级静电后的油浆经过改性之后再进行二级静电脱固。通过比较4种添加剂加入后的静电脱固效果,发现介电常数较高、导电率较低的添加剂A最优。经过对加入添加剂后静电分离实验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添加... 为提高催化裂化油浆的静电分离效果,对一级静电后的油浆经过改性之后再进行二级静电脱固。通过比较4种添加剂加入后的静电脱固效果,发现介电常数较高、导电率较低的添加剂A最优。经过对加入添加剂后静电分离实验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添加剂改性时静电分离的最优实验条件。与不进行改性相比,改性后的脱固效率提高了21%,净化油浆催化剂颗粒含量低于10μg/g。对固体颗粒的介电常数进行测定,利用光学显微观察、能谱分析及红外光谱仪对静电前后油浆中剩余固体颗粒的物理状态及物质组成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向油浆中加入添加剂A之后再进行静电分离,可以使净化油浆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减小,介电常数增加,并且添加剂对油浆中的催化剂颗粒作用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分离 添加剂改性 脱固效率 介电常数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中烯烃分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爱军 郑文林 +4 位作者 焦守辉 陈坤 刘贺 王宗贤 王子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以某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通过二烯值和溴价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共轭烯烃(双键)和烯烃(双键)的含量;同时结合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的烯烃类型和含量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催... 以某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通过二烯值和溴价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共轭烯烃(双键)和烯烃(双键)的含量;同时结合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的烯烃类型和含量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油浆中的确存在烯烃(双键)和共轭烯烃(双键),其烯烃(双键)和共轭烯烃(双键)的含量高达21%和6%,四组分中的共轭烯烃(双键)含量依次增多,五个馏分中共轭烯烃(双键)的含量在5%左右,且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烯烃(双键)的含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时,不同组分和不同馏分之间正构α-烯烃和内烯烃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二烯值 溴价 核磁共振 烯烃类型与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