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汶川M_s8.0级地震孕育的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郭良迁 李延兴 +1 位作者 胡新康 刘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1-537,共7页
根据网络工程的GPS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相对中国大陆整体1999-2007年的趋势运动速率和2004-2007年的动态运动速率,用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的参数计算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参量,研究了中国大陆运动场和其变化,分析了地壳运动场的特征与汶川... 根据网络工程的GPS站点观测资料,计算相对中国大陆整体1999-2007年的趋势运动速率和2004-2007年的动态运动速率,用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的参数计算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参量,研究了中国大陆运动场和其变化,分析了地壳运动场的特征与汶川M_s8级地震的孕育关系.结果揭示出:现今地壳的运动分区与地质新构造单元基本一致,显示现代地壳构造活动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动力主要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俯冲产生的作用力有关.汶川M_S8级地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对青藏亚板块的向北推挤、产生侧向运动,致使龙门山断裂带遭受挤压产生能量积累所致.2004 -2007年的地壳动态运动,使龙门山断裂带走滑活动加强,从稳定的压应变积累状态转人了剪切作用下的易活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水平运动 动态变化 汶川地震
下载PDF
玉树M_S 7.1级地震前的形变应变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3 位作者 杨国华 胡新康 郭赫 陈长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90-1996,共7页
基于1999~2007年和2007~2009年的GPS站点观测数据计算的速度场,分析了青藏亚板块的运动特征.利用块体(旋转与线性应变)弹性运动公式计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块体和羌唐块体的应变率、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的运动速度和应变率,研究了玉... 基于1999~2007年和2007~2009年的GPS站点观测数据计算的速度场,分析了青藏亚板块的运动特征.利用块体(旋转与线性应变)弹性运动公式计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块体和羌唐块体的应变率、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的运动速度和应变率,研究了玉树7.1级地震前的形变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块体处于青藏亚板块运动场的差异变化较大的地带;1999~2007年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为主;2007~2009年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在玉树以西压应变率显著增强,利于应力积累,以东为右旋为主,玉树附近地段成为不同应变应力状态的转换地带——不稳定地段.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的活动为7.1级地震孕育提供了能量积累和发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运动场 块体运动 断裂带活动 应变率增加 玉树地震孕育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M_S=8.1级地震的形变应变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良迁 张祖胜 +2 位作者 李延兴 王敏 薄万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8-1075,共8页
根据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 ,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 .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 ,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 ,应变速率较大 .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 .地... 根据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 ,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 .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 ,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 ,应变速率较大 .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 .地壳的形变和应变揭示出孕震体在挤压状态下积累了较高的应变势能 .8.1级地震的同时期由于地壳释放了巨大的应变能而应变速率变化显著 .计算结果表明 ,地震所产生的应变达到 4 .5× 10 -6以上 .发震断裂带的平均左旋走滑量是 3.31m(89°E~ 96°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形变 应变速率 地震 昆仑山
下载PDF
天津地区的垂直形变与构造活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4 位作者 陈宇坤 姚兰予 塔拉 周海涛 郭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根据1992—2008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结果,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地面垂直升降变化。使用多项式函数对每条测线上的漏斗进行了计算,排除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沉降干扰,对所得结果分块拟合,绘制了垂直形变速度图,并计算了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垂直... 根据1992—2008年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结果,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地面垂直升降变化。使用多项式函数对每条测线上的漏斗进行了计算,排除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沉降干扰,对所得结果分块拟合,绘制了垂直形变速度图,并计算了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垂直活动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津地区的块体和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形变反映出天津地壳块体有的为掀斜活动,有的为整体性上升或者下降;块体的垂直变化差异幅度亦有大有小,活动程度亦存在差别;本区断裂的垂直活动速率在0.13-0.48 mm/a,平均速率为0.29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准资料 地面沉降 地壳垂直变化 块体运动 断裂垂直活动速率
下载PDF
中国大陆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及地震活动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杨国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在GIS平台上 ,以 195 1~ 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度图为基础求出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其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剪应变及相应的剪应力的大小。东部的华北块体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值明显地高于东北和华南地区 ,西部地区... 在GIS平台上 ,以 195 1~ 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度图为基础求出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其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剪应变及相应的剪应力的大小。东部的华北块体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值明显地高于东北和华南地区 ,西部地区的青藏块体和天山地块的梯度较高 ,它们是现代构造活动较强的块体。斜贯中国大陆的察隅 -通化北东向高梯度带和其西侧的银川 -乌丽北东向高梯度带是现代地壳垂直差异活动强烈的地带。现代强震主要孕育发生在高梯度异常区及其附近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异常对地震危险区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梯度信息 地震活动 中国大陆 GIS平台 地壳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的近期位移和应变率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良迁 占伟 +1 位作者 杨国华 薄万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2,共7页
根据山西GPS局域网观测资料计算的应变位移场和主应变率结果,研究山西断陷带内各个盆地的小尺度形变和应变,以及山西断陷带的整体变化。同时利用网络工程区域网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在鄂尔多斯块体和太行山块体相互作用下,山西断陷带上产生... 根据山西GPS局域网观测资料计算的应变位移场和主应变率结果,研究山西断陷带内各个盆地的小尺度形变和应变,以及山西断陷带的整体变化。同时利用网络工程区域网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在鄂尔多斯块体和太行山块体相互作用下,山西断陷带上产生的差异活动和应变率,这是空间大尺度的变化。不同尺度的应变场和位移场存在着显著差别,它们在地震预测分析中的含义也不同。中小地震分布的随机性较大,与空间小尺度的形变应变有关联,大震主要发生在块体边界带上,与块体的整体运动有关,所以,空间小尺度的形变应变场是评估中小地震活动的依据,块体间的运动和应变场是评估大震活动的依据。2006—2009年的应变显示,大同盆地和忻代盆地"南压北张",太原盆地主应变率"内小外大",临汾盆地"北压南张"。各个盆地的水平运动都具有张扭或压扭特征。大尺度变化说明山西断陷带存在一定的应变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带 水平运动 主应变率 空间尺度差异 运动与应变
下载PDF
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地壳应变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1 位作者 胡新康 王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6,共9页
根据GPS观测资料求出的水平地应变和由跨断层垂直形变计算出的速率强度累积率,研究了包头-大同地区1992~1995年、1995~1996年和1996~1999年的各时期的应变特征,并对包头6.4级(1996年5月3)地震前后的地应变进行对比,认为以压应变为主... 根据GPS观测资料求出的水平地应变和由跨断层垂直形变计算出的速率强度累积率,研究了包头-大同地区1992~1995年、1995~1996年和1996~1999年的各时期的应变特征,并对包头6.4级(1996年5月3)地震前后的地应变进行对比,认为以压应变为主导的高值区可能是未来强震孕育的地区.面应变、主压应变、剪应变和趋势累积率同时较高的地区,强震危险性较大.一般低应变区和张应变为主导的地区,孕育强震的可能性小,属于比较稳定的地区.1992~1999年包头-大同地区的GPS水平应变的演变,反映了1996~1998年地震幕的孕育发展及结束的全过程.以压应变为主的高应变区和应变梯度带可作为未来强震危险区的判定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变 包头地震 GPS观测 断层 剪应变 面应变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GPS连续站的基线变化与青藏块体的现代活动 被引量:9
8
作者 郭良迁 胡新康 +2 位作者 张风霜 陈长云 孙东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4,共5页
基于近10年的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块体及周边的GPS连续观测站点间的基线变化,并以此研究了空间大尺度的地壳块体和构造带的活动。青藏块体的西部北西方向的基线表现为伸长,地壳在该方向上呈现拉张变化,东部北东方向的基线缩短速率较... 基于近10年的GPS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块体及周边的GPS连续观测站点间的基线变化,并以此研究了空间大尺度的地壳块体和构造带的活动。青藏块体的西部北西方向的基线表现为伸长,地壳在该方向上呈现拉张变化,东部北东方向的基线缩短速率较大,表明该方向地壳压缩强烈。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和汶川8.0级地震前,基线在数月至1年以上的时间内出现显著的异常变化,反映出浅源大地震的发生与大区域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连续观测 基线变化 前兆 大地震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9
9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2 位作者 杜雪松 谢觉民 陈银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50,共9页
根据断层形变求解的华北地区异常参数和应变累积率,研究了华北主要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及其应震特征。同一断裂带上的形变异常与该带上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河套—张家口—蓬莱活动构造带上发生的强震,北京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在... 根据断层形变求解的华北地区异常参数和应变累积率,研究了华北主要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及其应震特征。同一断裂带上的形变异常与该带上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河套—张家口—蓬莱活动构造带上发生的强震,北京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在总体上几乎都有明显的前兆性异常。山西带北部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对山西断陷带及其延伸部位上的强震同样有较好的反映。断层应变累积率反映了应力的积累程度,其值相对较大时,测点所在地区的地震较活跃,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地震异常 断层形变 应变累积率 断裂带
下载PDF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良迁 马青 +1 位作者 杜雪松 孙东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0,共7页
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华北地区1985—2006年断层背景活动速率,并对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逐项扫描识别异常,分区带统计计算异常数量和异常频率。结果显示,在6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一年左右,异常频率开始增大,地震发生在异常高频延续过程中或... 用线性拟合方法计算了华北地区1985—2006年断层背景活动速率,并对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逐项扫描识别异常,分区带统计计算异常数量和异常频率。结果显示,在6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一年左右,异常频率开始增大,地震发生在异常高频延续过程中或者结束后。异常频率对5级地震也有一定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 断层活动 异常频率 前兆标志 地震
下载PDF
华北1999—2009年水平形变应变场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1 位作者 杨国华 郭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根据华北地区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华北活动块体的运动速度和应变率,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活动速率和应变率,研究了华北块体的运动和应变率特征,以及边界断裂带的应力作用特征。形变揭示出华北亚板块从西向东运动方向由东向偏转为南东向,NE-NN... 根据华北地区GPS观测数据计算了华北活动块体的运动速度和应变率,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活动速率和应变率,研究了华北块体的运动和应变率特征,以及边界断裂带的应力作用特征。形变揭示出华北亚板块从西向东运动方向由东向偏转为南东向,NE-NNE向断裂带呈现右旋,NWW-EW向断裂带呈现左旋。各个次级块体的主压应变应力轴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边界断裂带现今应变应力状态页不相同,郯庐断裂带北段和山西断陷带以压性为主,具有应变能积累显示,但是应变率相对较小,应变能积累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运动 应变应力场 断裂带 应力作用 蕴震分析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day active strain field of Chinese mainland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良迁 李延兴 +1 位作者 杨国华 胡新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0-569,共10页
On the basis of the GPS data obtained from repeated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2004 and 2007,the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ain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is calculated,which shows that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 On the basis of the GPS data obtained from repeated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2004 and 2007,the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ain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is calculated,which shows that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is of each subplat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axi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xis acquired by geological method.It indicates that the crust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regions in a long time.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xes of Qinghai-Tibet and Xinjiang subplat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ese mainland direct to NS and NNE-SSW,which are controlled by the force from the col-lision of the Eurasia Plate and India Plate.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es of Heilongjiang and North China subplates in the eastern part direct to ENE-WSW,which shows that they are subject to the force from the collision and underthrust of the Eurasia Plate to the North America and Pacific plates.At the same time,they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lateral force from Qinghai-Tibet and Xinjiang subplates.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is of South China plate is WNW-ESE,which reflects that it is affected by the force from the collision of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Eurasia Plate and it is also subject to the lateral force from Qinghai-Tibet subplate.It is apparent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es in the periods of 2004~2007 and 2001~2004 that the acting directions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of subplates in both period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However,there is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directional concentrations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xes.The sur-face strain rates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in both periods indicate that the events predominating by compressive variation decrease,while the events predominating by tensile change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应变场 压应变轴 应力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华北地区断裂带的现代形变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杨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29-36,共8页
断层形变观测揭示华北地区西部的速率大于东部。华北地区 (特别是西部 )的断层活动主要具有正断性质 ,但华北东部的逆断活动比例高于西部。断层应变累积率在包头 6 .4级和张北 6 .2级地震前明显增大 ,可能与地震孕育有关。呼和浩特 -大... 断层形变观测揭示华北地区西部的速率大于东部。华北地区 (特别是西部 )的断层活动主要具有正断性质 ,但华北东部的逆断活动比例高于西部。断层应变累积率在包头 6 .4级和张北 6 .2级地震前明显增大 ,可能与地震孕育有关。呼和浩特 -大同地带、渤海湾地区、莱州湾 -沂水地段和太原盆地是现今压应变速率相对较大的地区 ,有一定的应力积累。水平应变反映出郯庐断裂带、河套 -张家口 -蓬莱隐伏断裂带等有明显的分段性 ,各段的活动及应变特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地壳运动 地壳内应变能 速率 地震孕育
下载PDF
京津唐地区的现今垂直形变特征及其构造活动的含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良迁 陈聚忠 塔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基于京津唐地区近十几年来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和主要断裂带的活动速率,研究了京津唐地区地壳块体垂直运动特征和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垂直形变表明京津唐地区地壳近十年来北部上升、南部下降,这种垂直变化与地形地... 基于京津唐地区近十几年来的水准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和主要断裂带的活动速率,研究了京津唐地区地壳块体垂直运动特征和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性。垂直形变表明京津唐地区地壳近十年来北部上升、南部下降,这种垂直变化与地形地貌的北高南低基本相符,反映出构造活动属于继承性运动,多数块体呈现掀斜活动;主要断裂带活动性质存在差别,有的表现为正断,有的为逆断,有的呈枢纽运动;断裂带的垂直活动速率为1.00~2.00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准资料 垂直形变 块体垂直运动 断裂带活动 京津唐地区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的形变应变特征及地震活动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良迁 胡新康 +2 位作者 王秀文 黄立人 赵文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64-71,共8页
根据GPS点观测结果计算得出山西断陷带各地段 1999~ 2 0 0 3年的水平形变场存在差别 ,并有瞬时变化 ,应变场也有同样的情况。山西断陷带内的M≥ 4地震多发生在GPS点位移速率矢量较大的地区 ,且随着震级增大形变特征也愈显著。地震区的... 根据GPS点观测结果计算得出山西断陷带各地段 1999~ 2 0 0 3年的水平形变场存在差别 ,并有瞬时变化 ,应变场也有同样的情况。山西断陷带内的M≥ 4地震多发生在GPS点位移速率矢量较大的地区 ,且随着震级增大形变特征也愈显著。地震区的最小主应变速率和最大剪应变速率一般都较大 ;最小主应变轴的优势方向各时间段差别较大。山西断陷带的主体走向与最小主应变速率轴夹角较小 ,与最大主应变速率轴夹角相对较大 ,在最小和最大主应变速率轴代表的主压应力和主张应力共同作用下 ,山西断陷带的主体应变发生右旋张剪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主应变 形变 GPS 点位 体应变 主压应力 断陷 应变特征 瞬时
下载PDF
云南地区地壳垂直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良迁 塔拉 +3 位作者 陈阜超 周海涛 陈聚忠 薄万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云南地区1951—2011年的水准复测资料,计算获得了1951—1980年、1980—1994年、1994—2011年、1951—2011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图和各个阶段的形变增量场,结合该区的地震活动,研究了垂直形变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 利用云南地区1951—2011年的水准复测资料,计算获得了1951—1980年、1980—1994年、1994—2011年、1951—2011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图和各个阶段的形变增量场,结合该区的地震活动,研究了垂直形变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升区,与区域性上升有关;地震多数发生在垂直形变速率增量场的正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速率 垂直形变场演变 形变增量场 地震活动 孕震
下载PDF
地壳垂直形变场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良迁 黄立人 +1 位作者 马青 胡新康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1期6-12,共7页
根据不同时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度,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演变特征,结合1965—2005年中国大陆地区M≥7级的大震,研究了垂直形变演变与强震活跃时间段和相对平静时段的关系。并且依据1951—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率图计算分析了... 根据不同时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度,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演变特征,结合1965—2005年中国大陆地区M≥7级的大震,研究了垂直形变演变与强震活跃时间段和相对平静时段的关系。并且依据1951—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率图计算分析了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研究了高梯度带与大震的分布关系。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度的演变表明,在中国大陆出现NWW向的上升带和下降带相间分布,而且以上升为主,西部呈现“南升北降”等形变特点时,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也相对活跃,当大面积下降变化为主,尤其是青藏高原表现为下降时,大震相对平静。M≥7级的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水准网控制的高梯度带上,发生在不同高梯度带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或者局部变化较突出的附近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速度 高梯度带 强震
下载PDF
天津地区的水平应变场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胡新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4,共7页
根据1995—1999年、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天津地区GPS站点观测资料,分不同地块计算了主应变率和断裂带的差异应变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津地区应变场和断层应变。结果显示,天津地区整体由主应变方向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前两个时... 根据1995—1999年、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天津地区GPS站点观测资料,分不同地块计算了主应变率和断裂带的差异应变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津地区应变场和断层应变。结果显示,天津地区整体由主应变方向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前两个时段为北西向,后一个时段为北东东向;次级小块体的主压应力方向变化较大;块体边界断裂有的成为应变梯度带,有的不明显;断裂带的差异应变率在不同时段,差别显著;地震活动与高应变带、应变梯度带、断裂带的差异应变率较大的地段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主应变率 面应变率 最大剪应变率 差异应变率
下载PDF
北京地区近十年应变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良迁 李延兴 +2 位作者 黄立人 胡新康 薄万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2,共7页
北京地区1995~2005年不同时段的应变率揭示出:1995~1996年和1996~1999年的最大剪应变率较大,与1996~1999年阴山燕山南缘构造带、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基本一致;1999~2001年和2001~2004年为应变率相对较小的时段,... 北京地区1995~2005年不同时段的应变率揭示出:1995~1996年和1996~1999年的最大剪应变率较大,与1996~1999年阴山燕山南缘构造带、张家口渤海构造带的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基本一致;1999~2001年和2001~2004年为应变率相对较小的时段,而这两个构造带的地震也相对平静;北京地区各时段的最大剪应变率等值线的最大值都在10-7/a以上,表明该区为构造蠕变较强烈的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剪应变率 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 应力场 北京地区
下载PDF
苏鲁皖地区现代构造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良迁 黄立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4,共8页
苏豫皖地区1956—1999年水准复测资料结果表明:胶东地块、苏北地块、泰沂蒙地块和淮河地块的现代构造活动主要以掀斜为主,有的地块在某些时间段以拗陷为主。4个地块中,1956—1978年胶东地块活动性较强,与同时期郯庐断裂带北延地段的渤海... 苏豫皖地区1956—1999年水准复测资料结果表明:胶东地块、苏北地块、泰沂蒙地块和淮河地块的现代构造活动主要以掀斜为主,有的地块在某些时间段以拗陷为主。4个地块中,1956—1978年胶东地块活动性较强,与同时期郯庐断裂带北延地段的渤海Ms7.4地震孕育发生有关;1978—1985年和1990—1995年苏北地块活动性较强,分别与苏北地块东部南黄海Ms6.2和Ms6.1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 块体运动 断裂活动 动态演变 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