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脑卒中患者痉挛的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muscle,BBM)在不同屈肘角度以及肌肉不同深度的硬度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20例...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脑卒中患者痉挛的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muscle,BBM)在不同屈肘角度以及肌肉不同深度的硬度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3.8(30~75)岁。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定量比较BBM痉挛侧与非痉挛侧、屈肘90°与屈肘0°以及浅层与深层杨氏模量的差异。结果屈肘0°时,痉挛侧BBM杨氏模量值中位数均明显大于健侧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浅层57.2 vs 31.0,P<0.01;深层74.2 vs 32.5,P<0.01);痉挛侧BBM在屈肘90°时的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明显小于屈肘0°时的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浅层39.1 vs 57.2,P<0.01;深层42.6 vs 74.2,P<0.01);当痉挛侧屈曲0°时,BBM浅层的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明显小于深层(57.2 vs 74.2,P<0.01)。屈肘0°时,BBM浅层和深层杨氏模量均与改良Ashworth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呈正相关(浅层:r=0.612,P=0.004;深层:r=0.732,P=0.000)。结论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BBM硬度的变化。展开更多
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被定义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且找不到确切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的下背痛的总称[1]。NLBP与社会工业化高度相关,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2]。其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被定义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且找不到确切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的下背痛的总称[1]。NLBP与社会工业化高度相关,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2]。其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年龄、职业、体重等因素有关。随着对非特异性下背痛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运动控制与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来我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2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用简单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10)和对照组(n=10)。试验组使用运动控制与...目的评价运动控制与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来我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2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用简单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10)和对照组(n=10)。试验组使用运动控制与反馈训练系统(MediTouch system)进行踝背伸运动训练,对照组使用徒手肌力训练进行踝关节背伸运动训练,疗程为8周。比较两种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踝背伸运动时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主动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力(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拮抗肌群的综合痉挛程度(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拮抗肌群与主动肌群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以及10 s踝屈伸次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干预8周后,除对照组的痉挛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外,两组其他观察指标较基线均显著改善(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IVC积分肌电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07.32±116.27)μV×s vs(446.23±104.57)μV×s,P=0.442)],踝关节背伸AROM显著高于对照组[(12.37±2.11)°vs(9.92±2.89)°,P=0.044],10 s踝屈伸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91±1.66 vs 4.20±1.23,P=0.018),小腿三头肌综合痉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20±0.59 vs 12.25±1.11,P=0.017),CC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26.28%±7.31%vs 32.47%±5.63%,P=0.048)。结论两种康复训练方法均可改善卒中后踝背伸运动功能,但运动控制与反馈训练康复效果更佳,同时还具有患者坚持度高、参与度高等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脑卒中患者痉挛的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muscle,BBM)在不同屈肘角度以及肌肉不同深度的硬度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20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3.8(30~75)岁。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定量比较BBM痉挛侧与非痉挛侧、屈肘90°与屈肘0°以及浅层与深层杨氏模量的差异。结果屈肘0°时,痉挛侧BBM杨氏模量值中位数均明显大于健侧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浅层57.2 vs 31.0,P<0.01;深层74.2 vs 32.5,P<0.01);痉挛侧BBM在屈肘90°时的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明显小于屈肘0°时的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浅层39.1 vs 57.2,P<0.01;深层42.6 vs 74.2,P<0.01);当痉挛侧屈曲0°时,BBM浅层的杨氏模量值中位数明显小于深层(57.2 vs 74.2,P<0.01)。屈肘0°时,BBM浅层和深层杨氏模量均与改良Ashworth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呈正相关(浅层:r=0.612,P=0.004;深层:r=0.732,P=0.000)。结论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BBM硬度的变化。
文摘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被定义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且找不到确切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的下背痛的总称[1]。NLBP与社会工业化高度相关,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2]。其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年龄、职业、体重等因素有关。随着对非特异性下背痛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文摘目的评价运动控制与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来我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2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用简单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10)和对照组(n=10)。试验组使用运动控制与反馈训练系统(MediTouch system)进行踝背伸运动训练,对照组使用徒手肌力训练进行踝关节背伸运动训练,疗程为8周。比较两种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踝背伸运动时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主动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力(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拮抗肌群的综合痉挛程度(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拮抗肌群与主动肌群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以及10 s踝屈伸次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干预8周后,除对照组的痉挛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外,两组其他观察指标较基线均显著改善(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IVC积分肌电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07.32±116.27)μV×s vs(446.23±104.57)μV×s,P=0.442)],踝关节背伸AROM显著高于对照组[(12.37±2.11)°vs(9.92±2.89)°,P=0.044],10 s踝屈伸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91±1.66 vs 4.20±1.23,P=0.018),小腿三头肌综合痉挛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20±0.59 vs 12.25±1.11,P=0.017),CC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26.28%±7.31%vs 32.47%±5.63%,P=0.048)。结论两种康复训练方法均可改善卒中后踝背伸运动功能,但运动控制与反馈训练康复效果更佳,同时还具有患者坚持度高、参与度高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