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化转型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晓斌 应苏辰 《中国土地》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核心提示本文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化转型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并从促进整治和修复互融互促、探索基于自然单元的整治模式、完善整治生态化监测评估、加强整治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展望了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 核心提示本文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化转型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并从促进整治和修复互融互促、探索基于自然单元的整治模式、完善整治生态化监测评估、加强整治实施保障机制等方面,展望了未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化转型的多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转型 土地综合整治 自然单元 全域 整治模式 多元路径 监测评估 路径思考
下载PDF
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苏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坤宇 金晓斌 +5 位作者 张晓琳 宋家鹏 李权荃 应苏辰 祁曌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80-3896,共17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作用流动机制融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方法,以苏...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作用流动机制融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方法,以苏南地区为研究区构建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应以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和保障区域人类生态福祉为构建目标。其中,生态安全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为核心关注对象,人类生态福祉的实现依赖于人类主动获取与生态系统服务流;(2)苏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间存在错配格局,在此基础上分别识别生态源地与需求源地4247.46km^(2)、1882.16km^(2),生态廊道与供需廊道1614.02km、1915.82km,生态夹点29处、生态障碍点23处、生态供需节点20处;(3)形成“三区四带两组团”的社会-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布局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保护修复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空间协同发展。研究可为丰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理论和方法、推动国土空间优化与管控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人类生态福祉 生态网络 苏南地区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功能性流失测度评价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施釉超 金晓斌 +2 位作者 罗秀丽 梁坤宇 周寅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3,共11页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发展下耕地功能性流失现象的阶段性特征,探讨流失类型和流失等级的时空格局与管控策略,为优化区域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思路借鉴。[方法]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功能性流失的类型特征解析,从“用途—产能—...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发展下耕地功能性流失现象的阶段性特征,探讨流失类型和流失等级的时空格局与管控策略,为优化区域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思路借鉴。[方法]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功能性流失的类型特征解析,从“用途—产能—储量”三维视角构建其综合测度体系,监测耕地功能的流失程度并预测流失风险,进一步针对各级流失区域提出管控策略,以江苏省江阴市为研究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1)统筹考虑耕地功能流失的阶段性特征,以此划分耕地功能性流失的主要类型,探索定量表征快速城市化进程下耕地功能性流失程度和风险的方法,对缓解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具有重要理论支撑。(2)江阴市用途流失维中种植非粮食作物面积占比最大,共涉及267个村;产能流失维涉及的村域较少,仅59个村;储量流失中,中低风险类型区涉及的村域较多且数量相当,分别为104个村和115个村。(3)基于综合评价体系,江阴市村域中二级流失占比最大(71.17%),在未来发展中需对不同流失程度实施完善农业建设、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加强流失风险监测等差异化治理策略。[结论]耕地功能性流失现象在发生时间、受干扰因素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阶段性特征,其时空格局在分维和综合维度上各具差异,因地施策可为促进区域耕地保护与利用,完善耕地功能风险监测与预警,进而优化国土空间合理布局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功能性流失 多维测度 城市化 江阴市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重建数据集历史文献数据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4
作者 薛樵风 金晓斌 +2 位作者 成一农 杨绪红 周寅康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5-1564,共10页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归纳为统计、列举、描述和图像4种主要类型,从各类数据源应用现状、制备方法等方面对现有重建数据集进行了重点回顾,归纳重建数据集应用历史文献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从多重历史数据源综合利用、重建思路调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源制备效率等方面展望了LUCC重建数据集改进历史文献应用方式、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 历史文献 数据源 空间重建 中国
下载PDF
江苏省耕地集聚连通性时空特征与分类优化策略
5
作者 施釉超 金晓斌 +4 位作者 梁鑫源 韩博 应苏辰 王世磊 周寅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8-248,F0003,共12页
耕地的集中连片和空间连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像元—邻域—连片”三级尺度嵌套视角,综合考虑耕地面积、形状、结构和连通性等特征,构建耕地集聚度和连通性特征测算体系,探究了2000-2020年江苏省耕地格局时空演化规... 耕地的集中连片和空间连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像元—邻域—连片”三级尺度嵌套视角,综合考虑耕地面积、形状、结构和连通性等特征,构建耕地集聚度和连通性特征测算体系,探究了2000-2020年江苏省耕地格局时空演化规律和分类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集聚度从中部向北部和南部递减,98.94%的县域以不同程度下降。2)江苏省耕地连通性从中部至北部形成以宝应县和宿豫区为中心的连通性优势带,南部区域则有所下降。3)根据耕地集聚度和连通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可将江苏省划分为6个类型区,并提出相应的耕地利用和改善策略。该研究为综合测算耕地的集聚度和连通性特征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明确了耕地优化管理的策略,对于指导区域耕地保护与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优化 集聚度 连通性 尺度嵌套 多维测度 江苏省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风险评价与管控分区——以江苏省为例
6
作者 张辛欣 金晓斌 +5 位作者 梁坤宇 韩博 王世磊 朱文洁 梁鑫源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38-8149,共12页
快速城市化地区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口聚集的重要区域,但城市化进程中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城镇建设、人口集聚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使其面临严峻的生态风险,开展生态风险评价与管控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快速城市化地区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口聚集的重要区域,但城市化进程中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城镇建设、人口集聚和资源消耗等问题使其面临严峻的生态风险,开展生态风险评价与管控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引入社会-生态系统框架诠释生态风险形成机理,构建了基于“内生性-外源性-控制性”的生态风险评估框架,结合多源数据对2000—2020年江苏省生态风险时空特征进行测度,综合考虑生态风险现状和变化趋势划定生态风险分区,并针对性地提出区域生态风险预防和治理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有助于深化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风险的认识,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风险源头复杂、受体多元、表现多样的特征,构建集成“内生性-外源性-控制性”的生态风险解析框架,可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风险诊断和管控发挥积极作用;(2)近20a江苏省内生性生态风险和外源性生态风险有所增加,控制性生态风险略有降低,综合生态风险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镇中心以及环境敏感区,且风险普遍有所上升,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水域湿地、大城市郊区以及主要的交通线路;(3)研究期内江苏省生态风险持续下降型、波动下降型、稳定型、波动上升型和持续上升型占比分别为18.79%、2.96%、57.95%、15.88%、4.41%,并可据此将生态风险管控分区划分为生态风险紧急管控区、严格管控区、动态调控区、预防管理区、敏感监控区等5类分区,各区比例分别为12.05%、2.19%、64.42%、16.11%、5.22%。本研究可为解析和评估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风险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并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时空特征 社会-生态系统 快速城市化地区 江苏省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堵点分析、机制设计与路径创新
7
作者 谭迎辉 王伟 金晓斌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遵循“堵点分析—逻辑重塑—机制设计—路径创新”的思路框架,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路径、市场、机制、价值及业务5大方面的堵点,从空间发展权视角提出空间治理逻辑重塑思路,以政府端的权力统筹、市场端的权益统筹及社... 遵循“堵点分析—逻辑重塑—机制设计—路径创新”的思路框架,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路径、市场、机制、价值及业务5大方面的堵点,从空间发展权视角提出空间治理逻辑重塑思路,以政府端的权力统筹、市场端的权益统筹及社会端的权利统筹为核心开展“三权统筹”机制设计,提出针对5大方面堵点的贯通思路及路径创新,以期助力“多规合一”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效能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发展权 国土空间规划 治理 堵点 机制
下载PDF
面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适应性转型与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金晓斌 应苏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系统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适应性转型框架、作用途径、模式类型及优化路径,为助力新时期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借鉴。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解析法。研究结果:(1)全域整治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研究目的:系统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适应性转型框架、作用途径、模式类型及优化路径,为助力新时期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借鉴。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解析法。研究结果:(1)全域整治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工具之一,围绕资金运作、整治模式、生态保护、设施保障、居所更新等方面亟待探索适应性转型;(2)全域整治可依据要素整治、格局优化、功能强化、价值显化、机制保障等途径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3)从地理区位、产业资源和规划导向维度解析差异化全域整治模式,提炼出传统农业型、都市农业型、高效农业型等13种模式类型;(4)从管控端、引导端、利用端和保障端,分别总结强化底线约束和构建整治体系、下沉发展权利和制定开发计划、探索差异路径和配套用地准则、保障要素配置和创新整治机制等全域整治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全域整治仍应加强理论机制、效益评价和类型体系等研究,以更好服务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区域高质量发展 适应性转型 路径优化
下载PDF
耕地“进出平衡”制度的实施障碍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8
9
作者 金晓斌 黄朝奎 +1 位作者 杨绍辉 王世磊 《中国土地》 2023年第4期22-24,共3页
本文认为,强化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有助于完善可持续耕地利用的顶层设计。耕地“进出平衡”制度是新时期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判别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是落实该制度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实施障碍 应对策略 顶层设计 耕地利用 进出平衡 耕地保护制度 关键环节
下载PDF
新时期系统保护导向下的耕地生态保护修复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晓斌 石师 《中国土地》 2023年第11期31-33,共3页
本文面向新时期耕地保护的多元需求,以系统理论为核心指引,阐释总结了耕地生态保护修复的基本内涵和关键问题,尝试为深化新时期耕地生态保护修复理论研究、推进其方法探索提供补充思路,以期为促进耕地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 本文面向新时期耕地保护的多元需求,以系统理论为核心指引,阐释总结了耕地生态保护修复的基本内涵和关键问题,尝试为深化新时期耕地生态保护修复理论研究、推进其方法探索提供补充思路,以期为促进耕地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需求 耕地保护 生态保护修复 耕地生态保护 修复理论 方法探索 基本内涵 关键问题
下载PDF
时空动态视角下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帆 金晓斌 +4 位作者 刘晶 张晓琳 宋家鹏 李权荃 周寅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53-261,F0003,共10页
景观生态风险是区域景观受多种风险源长期干扰的累积结果。立足风险发生的“历史-现期-未来”动态视角探讨景观生态风险分区管控策略可为优化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借鉴。为科学认知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格局,继而制定空间分区管... 景观生态风险是区域景观受多种风险源长期干扰的累积结果。立足风险发生的“历史-现期-未来”动态视角探讨景观生态风险分区管控策略可为优化区域生态风险管理提供思路借鉴。为科学认知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格局,继而制定空间分区管控策略,研究基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风险动态管控需求,构建了“历史-现期-未来”时空动态视角下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控分区框架,并以江阴市为例,探讨其风险变化的时空过程、演变特征、未来趋势及差异化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2005—2020年,伴随城市化演进,江阴市耕地减少12.76%,建设用地增加13.53%,景观类型转化剧烈、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其中,耕地和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程度较严重,而建设用地集聚分布态势显著。2)江阴市生态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低风险区集中分布在北部水域及乡镇建设用地核心区,高风险区分布在南部水域、沿江地带及乡镇建设用地扩张边缘区。3)基于风险的动态变化过程,江阴市景观生态风险演变类型可划分为维持型、升级型、缓和型和波动型。继而,依据风险现状和未来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的风险控制需求与风险走向,细化具体的防范区,不同区域在风险防范紧迫性、管控重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集成景观变化“历史-现期-未来”视角的风险评价和管控框架有益于从时空动态全过程理解城市化地区景观与外界干扰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态风险管理及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土地利用 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 时空演变 快速城市化 江阴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权荃 金晓斌 +3 位作者 张晓琳 韩博 李寒冰 周寅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61-1473,共13页
构建良好的生态网络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高景观连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源地识别-综合阻力面构建-生态网络生成”基本模式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是相关研究的主... 构建良好的生态网络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高景观连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源地识别-综合阻力面构建-生态网络生成”基本模式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是相关研究的主流做法。但该模式内部各环节所依赖的理论基础差异较大,相应的细化思路方法多元,考虑到尺度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综合评估不同方法组合下研究结果的差异对深化原理认知和有效指导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生态网络中各环节技术方法的差异性,选取生态源地识别的4种方法、综合阻力面构建的2种方法以及生态网络生成的2种方法,分别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对比两个视角,通过方法组合形成相应的生态网络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原理差异,各环节下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态源地的数量、面积和空间分布;阻力面高阻力值分布状况;以及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的数量与格局特征等方面;(2)在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原理的对比方案中,构建包含Harary指数、整体连通性指数、可能连通性指数、成本比、网络密度、效能鲁棒性和廊道密度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该方案下的24个生态网络结果进行评价,最终基于综合评价法生成的生态源地、基于阻力系数结合夜间灯光修正因子构建的综合阻力面和基于Graphab软件生成的生态网络方法组合方式构建的生态网络最优;(3)在基于电路理论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对比方案中,基于电路理论可以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和用于替代最小成本路径生态廊道的结果,对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生成的结果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将两个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网络安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景观生态学 景观连通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电路理论 方法对比
下载PDF
2000—2020年苏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家祺 金晓斌 +3 位作者 刘晶 梁鑫源 韩博 周寅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39-248,共10页
为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减少资源投入、降低环境损失、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多重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农业生产绩效,该研究采用基于松弛值测算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lack-based measure data envelopment a... 为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减少资源投入、降低环境损失、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多重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农业生产绩效,该研究采用基于松弛值测算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slack-based measur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对2000—2020年苏北地区乡镇单元的农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估,解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20 a苏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升-降-升”的波浪式发展趋势,高值乡镇占比较低,农业生态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2)研究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高值区分布范围有沿西南向东北扩展的趋势。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明显的集聚格局,低低型集聚主要分布在徐州市,高高型集聚主要集中于淮安市;3)能源投入、农药投入、农业碳排放是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化农业生态效率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为解析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 生态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时空演变 苏北地区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的作用机制探析:基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 被引量:8
14
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3 位作者 罗秀丽 祁曌 梁坤宇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94,共11页
研究目的: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探索全域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机制,以期为空心化治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结果:(1)乡村功能演化是生产功能主导向多功能协调的转型过程,具有城镇去中心化、空间减... 研究目的: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探索全域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机制,以期为空心化治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结果:(1)乡村功能演化是生产功能主导向多功能协调的转型过程,具有城镇去中心化、空间减量化、数字智慧化、绿色生态化等特征;(2)全域整治具有对象全面、目标多元、手段复合、主体多样、机制灵活等优势,更适合解决日益复杂的空心化问题;(3)全域整治协同利益主体,以多元机制支持项目建设,实现用地结构重构、质量重塑、布局重组,促进产业升级、融合与增值,结合设施完善和生态改善,实现“地—业—钱—人”空心化治理和三生功能提升;(4)实证研究表明,全域整治以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产业升级与融合,推动了多渠道资金投入和产出,吸引了人口回流,实现了多维空心化治理。研究结论: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明确了全域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机制,未来应从理论内涵、治理路径、政策优化等层面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乡村空心化治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功能演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慧梅 范业婷 +2 位作者 金晓斌 杨帆 张辛欣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0,27,共7页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区域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域综合整治任务日益加重和整治专...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区域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域综合整治任务日益加重和整治专项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以依靠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发展需求。研究立足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结合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探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的内在逻辑、典型模式以及发展路径,以期为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实践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应从投资体制等多方面开展顶层设计,是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途径;(2)当前社会资本参与全域综合整治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及委托企业代建;(3)应尽快健全完善社会资本参与全域综合整治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和专业队伍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 内在逻辑 典型模式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综合“同质等效—流补平衡”的耕地“进出平衡”管制:方法与实证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坤宇 金晓斌 +3 位作者 王世磊 应苏辰 祁曌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88,共12页
研究目的: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的管制体系,构建综合“同质等效—流补平衡”的管制框架,为科学制定农用地用途管制规则、合理确定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进出平衡”应... 研究目的: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的管制体系,构建综合“同质等效—流补平衡”的管制框架,为科学制定农用地用途管制规则、合理确定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进出平衡”应以一般耕地和可恢复非耕农用地为对象,综合“同质等效”与“流补平衡”的管制要求,实现耕地长期稳定利用的目标;(2)以“同质等效”和“流补平衡”为管制评价依据和分区划定原则,可为落实区域耕地“进出平衡”提供方法支撑;(3)宜兴市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可划分为备选补入区(2848.07 hm^(2))、备选流出区(2847.70 hm^(2))、重点保护区(3063.06 hm^(2))和特色发展区(16286.94 hm^(2))4种类型,落实耕地“进出平衡”管制后宜兴市耕地耕作适宜性均值可由0.60提升至0.64。研究结论:明确耕地“进出平衡”管制规则有助于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并且实现耕地的量质并提、格局优化和功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进出平衡 同质等效 流补平衡 用途管制 宜兴市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耕地产能变化及土地整治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艳林 韩博 +1 位作者 金晓斌 张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93,共12页
耕地产能改善是中国在耕地资源数量约束下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产能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在大尺度区域对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影响耕地产能的空间分异规律认识仍不充分。因此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MODIS-EVI遥感... 耕地产能改善是中国在耕地资源数量约束下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产能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在大尺度区域对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影响耕地产能的空间分异规律认识仍不充分。因此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MODIS-EVI遥感数据评估了2001—2017年研究区耕地产能及变化特征,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80920个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产能影响的空间格局和分区特征,结果表明:1)耕地产能变化趋势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单季作物、双季作物第一和二季产能分别呈减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先增后减趋势,长江上游产能增幅最大,下游单季作物和双季作物第二季产能降幅最大;2)土地整治对耕地产能影响机制存在空间分异,长江上游单季作物主要受土地整治建设规模和投资标准的积极影响,长江下游双季作物第二季产能受土地整治消极影响;3)根据耕地产能变化特征及土地整治影响机制差异可以将长江经济带可划分为西南山地整治区、四川盆地整治区、南方丘陵整治区和长江下游平原整治区。该研究可以为各区域土地整治政策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产能 土地整治 耕地保护 影响因素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沿海都市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关联性分析——以海口市秀英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应凭 金晓斌 +2 位作者 陈传钊 马丽 周寅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4,132,共10页
以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推动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资源利用不当,土地利用方式与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景观格局特征愈发复杂,受格局影响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变化。为探究沿海都市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文章以海口市秀英区为案例区,... 以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推动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资源利用不当,土地利用方式与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景观格局特征愈发复杂,受格局影响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变化。为探究沿海都市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文章以海口市秀英区为案例区,利用4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对1990—2015年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估,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景观因素,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主导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景观格局经历了显著变化。边缘密度(ED)和斑块个数(NP)不断减小,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减弱;斑块平均规模增大,形状复杂程度减小;邻近度和蔓延度(CONTAG)波动变化,结合度(COHESION)渐高;景观类型多样性有所下降,优势景观类型的主导性逐步降低。(2)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整体下降”的态势,北部沿海地带生态环境条件较优。1990、2002、2007和2015年RSEI优良区面积占比分别为91.60%、75.28%、69.64%和84.04%。生态质量提升区主要集中于秀英区中西部乡镇,生态质量下降区集中于南部地区。(3)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欧式平均最邻近距离(MNN)、结合度指数(COHESIO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相关。其中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欧式平均最邻近距离(MNN)对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负向影响,而结合度指数(COHESIO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的影响效应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RSEI指数 时空变化 机制 海口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县域碳收支时空动态及碳平衡分区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栋 刘笑杰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碳收支核算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01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引入碳补偿率、碳平衡压力指数、碳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等方法探究2000一2017年长三角碳收支时空... 碳收支核算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01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引入碳补偿率、碳平衡压力指数、碳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等方法探究2000一2017年长三角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平衡分区,并提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总体呈先急剧上升后高位波动的演变趋势,由2000年的5.6亿t增长至2017年的15.6亿t,区域碳排放差异程度呈缩小态势,高碳排放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②长三角地区植被固碳功能在抵消当地能源碳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但空间异质性较大;③长三角地区碳平衡压力呈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变化态势,县域碳补偿率呈递减趋势,平均补偿率为68.5%,空间匹配较差;④基于碳平衡分析,将长三角地区空间划分为碳汇功能区、低碳经济区、低碳优化区、碳强度控制区及高碳优化区5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县级不同功能区差别化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和低碳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碳收支 碳平衡分区 碳补偿 县域空间
下载PDF
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优化的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秀丽 李鹏山 +2 位作者 金晓斌 洪步庭 刘笑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带规划,总结了田园城市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欧盟Natura 2000、高自然价值农田和伦敦绿带建设的借鉴价值。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利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适用于成都的国际理念和国际经验,构建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为手段,以绿色网络体系建设、农田生境保护、特色圈层发展模式为策略的环城生态区国土空间优化框架,希冀为大都市郊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国际经验 国土空间 成都环城生态区 土地整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