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脾益肠丸通过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糖酵解代谢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肖秋萍 黄佳琦 +5 位作者 万琪 施旻 李姗姗 刘端勇 陈丽玲 钟友宝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补脾益肠丸(Bupi Yichang Pills)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抗炎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步给予低、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1.5、3.0、6.0 g·kg^(-1)·d^(-1))及美沙拉嗪(300 ... 目的探究补脾益肠丸(Bupi Yichang Pills)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抗炎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步给予低、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1.5、3.0、6.0 g·kg^(-1)·d^(-1))及美沙拉嗪(300 mg·kg^(-1)·d^(-1)),观察小鼠一般表现并称质量,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IL-35、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转运体及糖酵解代谢激酶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明显下调结肠炎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P<0.05,P<0.01);其体质量、结肠长度明显增大,而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均明显减小(P<0.05,P<0.01),且结肠组织溃疡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明显下调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P<0.01),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IL-35、TGF-β1的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被明显上调(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高剂量补脾益肠丸可明显下调结肠组织中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2、Glut4)和糖酵解激酶(HK2、Aldolase A、PKM2)的表达(P<0.01)。结论补脾益肠丸能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与改善糖酵解代谢途径及调节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脾益肠丸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细胞因子 糖酵解 葡萄糖转运体 小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花干预酒精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肖秋萍 罗琳 +2 位作者 鄢宇豪 陈丽玲 钟友宝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9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葛花治疗酒精性肝炎(AH)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葛花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AH相关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获取关键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葛花成分-交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17... 目的探讨葛花治疗酒精性肝炎(AH)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葛花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AH相关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获取关键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葛花成分-交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17种葛花主要成分及其靶点166个,AH相关靶点699个,葛花与AH的交集靶点70个;葛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槲皮素、山柰酚、葛花苷元、芒柄花黄素及β-谷甾醇,关键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肿瘤蛋白p53、IL1B;主要信号通路为TNF、IL-17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结论葛花可能通过槲皮素等活性成分激活AKT1、TNF蛋白,调控TNF等信号通路治疗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葛花 酒精性肝炎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余飞浩 王海燕 +5 位作者 王梦雪 康增平 钟友宝 赵海梅 周步高 刘端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46-185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采用3%DSS溶液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成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DCs)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采用3%DSS溶液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APS组和美沙拉嗪组。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结肠长度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等情况;HE染色后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总DCs(CD11c^(+)CD103^(+)、CD11c-CD103^(+)、CD11c^(+)CD103-、CD11c-CD103-细胞)、炎症DCs(CD11c^(+)CD103^(+)i NOS^(+)、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E-Cadherin^(+)细胞)、滤泡性DCs(CD11c^(+)CD103^(+)CXCR5^(+)细胞)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结肠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在给药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明显增长,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及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经APS治疗后,结肠炎小鼠外周血中炎症DCs数量如CD11c^(+)CD103^(+)INOS^(+),CD11c^(+)CD103^(+)TNF-α^(+)、CD11c^(+)CD103^(+)E-cadherin^(+)和滤泡性DCs(CD11c^(+)CXCR5^(+)CD103^(+),DC-Tfh)数量明显下调(P<0.05或P<0.01)。各治疗组结肠组织中PI3K、p-Akt、Rheb和Kif2α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P<0.05或P<0.01)。结论:APS有效缓解小鼠结肠炎与下调小鼠炎症、滤泡性DCs数量以及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树突状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对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金晶 刘端勇 +4 位作者 黄洁 康增平 钟友宝 龙健 赵海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9-173,I0041,I0042,I0043,I0044,共9页
目的探讨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复发型结肠炎模型组、复发型结肠炎四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二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五味子散组和美沙... 目的探讨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复发型结肠炎模型组、复发型结肠炎四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二神丸组、复发型结肠炎五味子散组和美沙拉嗪对照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经给药治疗10 d后,通过体质量变化增长率、体质量、结肠重量、结肠重量指数、结肠长度、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及结肠镜下损伤评分评价其疗效,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黏膜中模式识别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模式识别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二神丸及五味子散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率和结肠长度有不同程度地增加,结肠质量、结肠重量指数、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和结肠镜下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同时,肠道菌群结构分析发现,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升高,多样性增加,且给药组物种及优势菌群聚类较为集中,同时给药组TLR2、TLR4表达水平下降(P<0.05或P<0.01),且关联性分析表明,四神丸组样本与结肠长度变化的方向一致呈正相关,与TLR4、TLR2病理损伤评分变化的方向相反呈负相关。相关性Heatmap显示病理损伤评分与毛螺旋菌科(uncultured bacterium 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呈负相关,与毛螺旋菌科(unclassified Lachnospiraceae)_UCG-006、拟杆菌属(Bacteroides_acidifaciens)呈正相关;TLR4与瘤胃球菌(unclassified Ruminococcaceae)_UCG-014呈正相关。进化分析揭示了缓慢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_lentus)和毛螺旋菌科(unclassified_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酸化菌(Bacteroides_acidifaciens)和拟杆菌属肠杆菌(Bacteroides_caecimuris)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而模型组在Bacteroides_acidifaciens表达水平上调,治疗组水平下降。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平衡而达到减轻DSS诱导型结肠炎的目的,二神丸、五味子散在改善腹泻症状、恢复结肠形态、调控肠道菌群平衡治疗UC中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 结肠炎 肠道菌群 二神丸 五味子散
下载PDF
补脾益肠丸重塑CD4^(+)T细胞亚群稳态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秋萍 赵畅 +4 位作者 刘端勇 李姗姗 施旻 陈丽玲 钟友宝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探究补脾益肠丸(BPYCP)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CD4^(+)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模型组(DSS组,13只)、模型+补脾益肠丸组(DSS+BPYCP组,13只)、模型+5-ASA组(DSS... 目的探究补脾益肠丸(BPYCP)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CD4^(+)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0只)、模型组(DSS组,13只)、模型+补脾益肠丸组(DSS+BPYCP组,13只)、模型+5-ASA组(DSS+5-ASA组,12只);采用自由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小鼠UC模型,DSS+BPYCP组和DSS+5-ASA组分别采用BPYCP或美沙拉嗪(5-ASA)连续灌胃2周。观察小鼠粪便黏稠度及便血情况,测量结肠长度,结肠称质量并计算结肠质量指数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4、IL-17A、IL-10及IL-2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组织T-框蛋白21(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淋巴瘤-6(Bcl-6)及大鼠叉头蛋白P3(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DSS组比较,DSS+BPYCP组和DSS+5-ASA组UC小鼠腹泻、便血等症状得到改善,小鼠体质量及结肠长度均增加,且结肠质量、结肠质量指数及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均下降,黏膜上皮较完整,腺体排列更规整,炎性细胞浸润更少,病理组织损伤评分显著降低,肠系膜淋巴结中的Th2细胞比例降低,Th17细胞比例及IL-17A水平降低,结肠组织T-bet、GATA-3、RORγt、Bcl-6 mRNA水平降低(P<0.05);DSS+BPYCP组的Th1细胞比例降低,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IL-10水平均升高,CD4^(+)CXCR5^(+)Tfh细胞比例和IL-21水平降低,Foxp3 mRNA水平升高(P<0.05);DSS+5-ASA组的Th1细胞比例及IFN-γ水平降低(P<0.05)。结论BPYCP可能通过重塑肠道组织的CD4^(+)T细胞亚群稳态缓解实验性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补脾益肠丸 CD4^(+)T细胞亚群 细胞稳态
下载PDF
思政教育和混合式教学在“病理学”课程中的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秋萍 陈丽玲 +1 位作者 刘端勇 钟友宝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5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估思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3个平行班级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思政融合传统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并评估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思政融合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及总... 目的:评估思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3个平行班级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思政融合传统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并评估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思政融合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及总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其中,思政融合传统教学在平时成绩表现最突出,而混合式教学在考试成绩上得分最高。结论:据此推测,思政融合教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混合式教学更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思政教育及混合式教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混合式教学 病理学
下载PDF
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构建及T淋巴细胞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肖秋萍 钟友宝 +4 位作者 喻松仁 李姗姗 罗小泉 刘漩 陈丽玲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 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及探明T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特征。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FXY组、3%DSS组、FXY+3%DSS组和FXY+2%DSS组。采用DSS联合番泻叶(FXY)建立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 目的 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及探明T淋巴细胞在该模型中的特征。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FXY组、3%DSS组、FXY+3%DSS组和FXY+2%DSS组。采用DSS联合番泻叶(FXY)建立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8 T淋巴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结果 FXY组小鼠的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3%DSS组的小鼠以便血为主,而FXY+3%DSS组和FXY+2%DSS组小鼠表现出腹泻和便血同行,但FXY+3%DSS组小鼠生存率低至50%。与Control组相比,3%DSS组、FXY+3%DSS组和FXY+2%DSS组体重、结肠长度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浓度均显著降低,而DAI、结肠重量、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浓度均显著上升;FXY+3%DSS组和FXY+2%DSS组肠系膜淋巴结中的CD4、Th1、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而CD8、Th2、Treg细胞显著下降。结论 番泻叶联合2%DSS诱导能成功构建脾虚湿蕴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并表现出典型的CD4/CD8 T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失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湿蕴证 溃疡性结肠炎 模型构建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人工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仔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勇 郭慧 钟友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74,共4页
为探索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仔猪的致病机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HE染色对人工感染PCV-2仔猪的呼吸、消化及淋巴系统主要器官进行抗原定位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淋巴器官的组织广泛分布阳性抗原,尤其在淋巴小结较为密集,组织出现... 为探索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仔猪的致病机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HE染色对人工感染PCV-2仔猪的呼吸、消化及淋巴系统主要器官进行抗原定位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淋巴器官的组织广泛分布阳性抗原,尤其在淋巴小结较为密集,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棕黄色着色,不均匀分布在胞质中。消化与呼吸系统的实质性器官功能性小叶不完整,组织结构紊乱,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的胞质溶解、胞核固缩及出现包涵体等病理变化。淋巴器官的组织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裂解与消失,严重病例中大多数淋巴细胞成团消失,难以发现较为完整的淋巴小结,并在细胞质中出现球形的包涵体,也具有呈单或团状的类上皮样组织结构,细胞质出现溶解或消失,仅剩细胞膜的结构,出现胞核固缩,导致组织的空泡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猪圆环病毒2型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陈丽玲 钟友宝 +4 位作者 刘漩 陈来 袁可望 黄丽婷 李姗姗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在建立既能保留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且免疫功能相对正常的人肿瘤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过程中,为保证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考察效率,摸索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方法用... 目的在建立既能保留人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且免疫功能相对正常的人肿瘤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过程中,为保证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考察效率,摸索建立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方法用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人HepG2细胞,利用无水乙醇模拟杀伤人HepG2细胞,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CFSE和PI的浓度及作用时间。以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人HepG2细胞为靶细胞,从效靶作用时间和效靶比方面进行优化,确定试验方法的最佳条件。结果采用CFSE/PI双标记将细胞分为CFSE^+PI-、CFSE^+PI^+、CFSE-PI^+和CFSE-PI-4个组群,可有效区分活细胞和被杀伤细胞。CFSE标记靶细胞的浓度采用2.5μmol/mL,效靶作用时间为12 h,效靶比10∶1。结论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评价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HepG2细胞杀伤活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可为评价动物脾淋巴细胞对异种细胞的杀伤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脾淋巴细胞 人HepG2细胞 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 碘化丙啶(PI)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左金丸对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素萍 王海燕 +4 位作者 赵海梅 钟友宝 龙健 左铮云 刘端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调控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金丸组(3 g·kg^(-1))及美沙拉嗪组(30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自由饮水的...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调控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金丸组(3 g·kg^(-1))及美沙拉嗪组(30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连续7 d,构建UC小鼠模型。7 d后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每天称小鼠体质量并观察其一般症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及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数量;测定小鼠结肠质量、结肠长度,计算结肠质量指数;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左金丸组小鼠的结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肠长度明显恢复(P<0.01),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CD4^(+)CD44^(+)ICOS^(+)、CD4^(+)CD44^(+)IL-17^(+)及CD4^(+)CD44^(+)CXCR5^(+)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CD4^(+)CXCR5^(+)Foxp3^(+)及CD4^(+)CXCR5^(+)Blimp-1^(+)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的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Bcl-2/Bax蛋白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左金丸可能通过调控Tfh/Tfr细胞平衡,以及结肠组织的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发挥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溃疡性结肠炎 滤泡辅助性T细胞 滤泡调节性T细胞 BAX Bcl-2 Caspase-3 小鼠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reg/Th9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龙健 康增平 +4 位作者 钟友宝 董辛 王梦雪 赵海梅 刘端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9(Th9)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200 mg·kg^(-1))及美沙拉嗪组(300 mg&...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9(Th9)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200 mg·kg^(-1))及美沙拉嗪组(300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3%DSS自由饮水7 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组同时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0 d。观察记录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测量结肠长度及其质量,计算结肠质量指数;采用HE染色法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IL-4、IL-15、IL-17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44^(+)Foxp3^(+)、CD4^(+)CD44^(+)IL-9;、CD4^(+)CD44^(+)IL-10^(+)、CD4^(+)CD25^(+)Foxp3^(+)、CD4^(+)CD25^(+)PD-1;及CD4^(+)CD25^(+)PD-L1;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减少,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区域溃疡形成;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结肠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结肠质量指数及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5、IL-17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小鼠外周血的CD4^(+)CD44^(+)Foxp3^(+)、CD4^(+)CD25^(+)Foxp3^(+)、CD4^(+)CD44^(+)IL-10;T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CD4^(+)CD44^(+)IL-9^(+)、CD4^(+)CD25^(+)PD-1;、CD4^(+)CD25^(+)PD-L1;T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组小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糜烂修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质量明显降低、结肠长度明显延长、结肠质量指数及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5、IL-17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IL-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外周血的CD4^(+)CD44^(+)Foxp3^(+)、CD4^(+)CD25^(+)Foxp3^(+)、CD4^(+)CD44^(+)IL-10^(+)T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CD4^(+)CD44^(+)IL-9^(+)、CD4^(+)CD25^(+)PD-1;、CD4^(+)CD25^(+)PD-L1;T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调控Treg/Th9细胞平衡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溃疡性结肠炎 T淋巴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辅助性T细胞9(Th9) 小鼠
下载PDF
香参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思逸 刘妙华 +4 位作者 潘源乐 黄佳琦 赵海梅 钟友宝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97,I0020,I0021,共6页
目的在评价疗效的基础上,评价香参丸对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香参丸组、美沙拉嗪(5-ASA)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 目的在评价疗效的基础上,评价香参丸对结肠炎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香参丸组、美沙拉嗪(5-ASA)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香参丸5 g·kg^(-1)·d^(-1)、美沙拉嗪300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10 d后,通过测量小鼠体质量、结肠质量、结肠长度,计算肠重指数、肠长指数,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切片评价香参丸疗效;流式细胞术检测炎性树突状细胞数量;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经香参丸治疗的小鼠结肠质量与结肠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肠长度明显恢复(P<0.05),炎性树突状细胞亚型CD11c^(+)CD103^(+)CXCR5^(+)、CD11c^(+)CD103^(+)iNOS^(+)、CD11c^(+)CD103^(+)E-cadherin^(+)、CD11c^(+)CD103^(+)TNF-α^(+)细胞数量明显下降,抑炎因子IL-13、IL-4表达增加,促炎因子IL-33、IFN-γ和MCP-1/CCL-2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香参丸可能通过调节UC小鼠炎性树突状细胞,发挥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参丸 溃疡性结肠炎 树突状细胞 疗效 炎症
下载PDF
以温阳-能量-免疫轴理论解析四神丸治疗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念 黄佳琦 +3 位作者 刘端勇 程绍民 钟友宝 赵海梅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8-11,共4页
在中医经典理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及“治未病”等指导下,结合免疫代谢学研究最新热点提出的“温阳-能量-免疫轴”理论,诠释了阳气的功能物质基础、阳虚证的免疫代谢学表征以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科学内涵... 在中医经典理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及“治未病”等指导下,结合免疫代谢学研究最新热点提出的“温阳-能量-免疫轴”理论,诠释了阳气的功能物质基础、阳虚证的免疫代谢学表征以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科学内涵,进而为从阳论治未病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具有温脾补肾、涩肠止泻之功的四神丸可通过改善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能量代谢水平,调节免疫状态平衡,维持免疫耐受,从而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不失为“温阳-能量-免疫轴”理论实际利用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能量-免疫轴 炎症性肠病 四神丸 能量代谢 免疫平衡
下载PDF
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伟燕 钟友宝 +1 位作者 刘端勇 赵海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近些年来发病率升高,对其临床研究也与日俱增。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给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容易复发,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补脾益肠丸或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UC安全有效,且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近些年来发病率升高,对其临床研究也与日俱增。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给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容易复发,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补脾益肠丸或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UC安全有效,且疗效显著,为治疗UC提供更佳的中医药途径。本文将从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补脾益肠丸 疗效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附子水提物对大鼠十二指肠外排转运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季苗苗 梁新丽 +2 位作者 钟友宝 陈来 廖正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813-2817,共5页
目的:研究附子水提物对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3种外排转运蛋白和3种紧密连接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附子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0.45、0.9、1.8g/(kg·d),以生药量计算],每组8只,分别灌胃水... 目的:研究附子水提物对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3种外排转运蛋白和3种紧密连接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附子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0.45、0.9、1.8g/(kg·d),以生药量计算],每组8只,分别灌胃水和相应药液0.1mL/kg,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后,取大鼠十二指肠肠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肠组织中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多药耐药蛋白2(Mrp2)为代表的外排转运蛋白和密封蛋白(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为代表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上述6种蛋白对应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附子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P-gp、Mrp2、Bcrp、Claudin-1、Occludin、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附子水提物各剂量组P-gp的mRNA表达水平,附子水提物低、高剂量组Bcrp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附子水提物中、高剂量组Claudin-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子水提物可从mRNA和/或蛋白水平上调3种外排转运蛋白和3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可能与上述外排转运蛋白的其他底物类药物以及以细胞旁路途径为主要转运通道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在临床上联合用药时可考虑对用药剂量作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水提物 十二指肠 外排转运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旁路 药物相互作用 大鼠
下载PDF
补脾益肠丸抑制树突状细胞炎性分化及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肖秋萍 钟友宝 +5 位作者 黄佳琦 陈丽玲 李姗姗 施旻 刘端勇 刘荣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04-2210,共7页
目的:研究补脾益肠丸调节树突状细胞(DCs)炎性分化及紧密连接蛋白(TJs)表达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低、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及5-氨基水杨酸(5-ASA)连续14 d治疗2.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每天称重并观察... 目的:研究补脾益肠丸调节树突状细胞(DCs)炎性分化及紧密连接蛋白(TJs)表达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低、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及5-氨基水杨酸(5-ASA)连续14 d治疗2.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每天称重并观察粪便黏稠度及便血情况,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结肠炎症状,实验结束后,取结肠称重并测量长度,HE染色评价结肠组织损伤情况,流式细胞术、ELISA法分别检测脾脏不同表型DCs及结肠炎性因子水平,免疫组化、q PCR检测结肠TJs的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能显著减轻结肠炎小鼠腹泻、便血症状,并显著降低小鼠DAI、结肠质量及结肠病理组织损伤(P<0.05),抑制DCs炎性分化,使脾脏炎性DCs(CD11c^(+)CD103^(-)E-cadherin^(+)、CD11c^(+)CD103^(-)CD80^(+)、CD11c^(+)CD103^(-)MHC-Ⅱ^(+)、CD11c^(+)CD103^(-)CD86^(+)、CD11c^(+)CD103^(-)TNF-α^(+)DCs)细胞比例显著下调(P<0.01),炎性因子(IFN-γ、IL-1β、IL-6及IL-23)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P<0.01);此外,中、高剂量补脾益肠丸均能显著上调Caludin1、Occludin及ZO-1的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补脾益肠丸能有效缓解UC,其作用与抑制DCs炎性分化及促进TJs表达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脾益肠丸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树突状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四神丸挥发油对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和T细胞亚群失衡的调控作用
17
作者 张泽云 万琪 +6 位作者 黄佳琦 周文 钟友宝 李燕珍 赵海梅 刘端勇 蒋青青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研究四神丸及其拆方挥发油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挥发油组(110.84μL/kg)、二神丸挥发油组(77.8μL/kg)、五味... 目的研究四神丸及其拆方挥发油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挥发油组(110.84μL/kg)、二神丸挥发油组(77.8μL/kg)、五味子散组(33.04μL/kg)、美沙拉嗪组(300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组小鼠采用DSS法复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应处理后,比较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结肠重量、肠重指数、结肠黏膜病理形态及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等指标评价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IL-4、IL-10、IL-17A、IL-21、IFN-γ等炎性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Th10、Th17、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菌群种属特异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四神丸挥发油组、二神丸挥发油组、五味子散挥发油组及美沙拉嗪组小鼠结肠组织中IL-4、IL-21、IL-17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或P<0.05),四神丸挥发油组和五味子散挥发油小鼠结肠组织中IL-10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或P<0.05),四神丸挥发油组小鼠结肠组织中IFN-γ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四神丸挥发油组、二神丸挥发油组、五味子散挥发油组及美沙拉嗪组小鼠外周血中CD4^(+)FoxP3^(+)、CD4^(+)IL-21^(+)、CD4^(+)IFN-γ^(+)细胞水平明显上调(P<0.01或P<0.05),四神丸挥发油组、二神丸挥发油组、五味子散挥发油组CD4^(+)CXCR5^(+)细胞水平明显上调(P<0.01或P<0.05),四神丸挥发油组和二神丸挥发油组CD4^(+)IL-10^(+)细胞水平明显上调(P<0.05)。同时四神丸挥发油组、二神丸挥发油组、五味子散挥发油组及美沙拉嗪组小鼠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肠重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重量指数和DA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四神丸及其拆方挥发油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影响Th细胞分化从而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四神丸 挥发油 CD4^(+)T细胞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温胆汤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脂肪细胞自噬对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喻松仁 刘彩玲 +6 位作者 周丽 钟友宝 熊乃鑫 徐佳玲 刘春燕 程绍民 王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0,共10页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肥胖痰湿证大鼠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自噬活性标志物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形成的物质基础及温胆汤的干预机制。...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肥胖痰湿证大鼠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自噬活性标志物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形成的物质基础及温胆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空白组16只和造模组110只,空白组喂养基础饲料,造模组喂养高脂饲料建立肥胖痰湿证动物模型,共8周。造模成功后,视体质量情况,按顺序淘汰体质量过轻者,遴选出48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32.40 mg·kg^(-1))、雷帕霉素组(2 mg·kg^(-1))、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4.45、8.90、17.80 g·kg^(-1)),每组8只;另在空白组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设为正常组,各用药组按剂量(以生药量计算)给予灌胃,模型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共6周。检测或计算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体比和肥胖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动物自噬启动蛋白1(ULK1)、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人自噬相关蛋白5(Atg5)、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Ⅱ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IL-4、IL-10、IL-1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classⅠ-PI3K、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P3)、Akt、mTORC1、ULK1、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升高(P<0.01),肥胖率>20%,有形体肥胖、活动度下降,食欲下降,皮毛无光泽、蓬松,便溏,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饮水量减少等痰湿证表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脂体比、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脂肪细胞classⅠ-PI3K、PIP3、Akt、mTORC1、TSC1、TSC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但ULK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体质量、脂体比、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TNF-α、IL-6、IL-1β、MCP-1、IL-4、IL-13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且雷帕霉素组、温胆汤中、高剂量组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1),奥利司他组TGF-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但ULK1显著降低(P<0.01)。与雷帕霉素组比较,温胆汤各剂量组脂肪细胞所有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温胆汤低剂量组炎性因子(除TNF-α外)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温胆汤中剂量组炎性因子(除IL-16、MCP-1、IL-10外)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温胆汤中、高剂量组信号通路各关键分子蛋白除PI3K外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奥利司他组比较,温胆汤低、中剂量组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温胆汤低剂量组IL-6、IL-4、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1),所有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温胆汤中剂量组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除PI3K外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温胆汤高剂量组体质量、自噬活性标志物ULK1、LC3Ⅰ/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IP3、mTORC1、TSC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自噬活性标志物Beclin1、Atg5蛋白、炎性因子TNF-α、IL-13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的形成与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脂肪细胞自噬密切关联,且温胆汤可有效干预肥胖痰湿证大鼠的慢性炎症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该信号通路进而改善脂肪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肥胖痰湿证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自噬 慢性炎症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补脾益肠丸干预Notch信号重塑Th17/Treg细胞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友宝 黄佳琦 +6 位作者 黄莉 张哲言 施旻 左铮云 王海燕 赵海梅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72-3079,共8页
目的:基于Th17/Treg细胞平衡探究补脾益肠丸(BPYCP)干预Notch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UC,BPYCP和5-ASA同步给药;实验期内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及称重,实验结束时采集结肠样品、测量其长度并称重... 目的:基于Th17/Treg细胞平衡探究补脾益肠丸(BPYCP)干预Notch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UC,BPYCP和5-ASA同步给药;实验期内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及称重,实验结束时采集结肠样品、测量其长度并称重,病理组织技术评价结肠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Th17/Treg细胞比例,qPCR和ELISA检测相关核转录因子及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A/IL-1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Notch信号分子DLL1、DLL3、DLL4、Jagged1、Jagged2、Notch1、Notch2、Notch3、Hes1、Hes2和Hes5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Notch1基因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进一步流式检测Th17/Treg细胞的Notch1表达水平。结果:BPYCP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小鼠实验结肠炎,并呈典型的剂量依赖相关性,体质量损失减小、疾病活动指数下降、生存率上升,结肠显著延长,而结肠重量、结肠重量/结肠长度、结肠重量指数显著下降,结肠组织溃疡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与DSS组比较,中、高剂量BPYCP给药处理的结肠炎小鼠CD4^(+)CCR6^(+)、CD4^(+)IL-17A+Th17细胞及其转录调控因子(AHR,BATF,RORɑ和RORγt)、细胞因子IL-17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与此同时,中、高剂量BPYCP给药处理的结肠炎小鼠CD4^(+)CD25^(+)、CD4^(+)CD25^(+)Foxp3^(+)、CD4^(+)IL-10+Treg细胞及其转录调控因子(Eomes,Foxp3)、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P<0.01);此外,BPYCP抑制结肠炎小鼠Notch信号活化,结肠组织中DLL1、DLL4、Jagged1、Jagged2、Notch1、Notch2和Hes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发现Notch1基因水平与Th17细胞数量呈正相关,而与Treg呈负相关,且BPYCP有效逆转了Th17和Treg细胞的Notch1的表达。结论:BPYCP重塑Th17/Treg细胞平衡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UC,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与抑制Notch信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脾益肠丸 结肠炎 TH17细胞 TREG细胞 NOTCH信号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病证方药”结合探析左金丸对寒热错杂证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燕 袁望圆 +4 位作者 钟友宝 周步高 刘端勇 葛巍 左铮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5-667,共3页
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病证方药”结合研究有利于诠释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文章坚持古为今用,以“病证结合”“方证对应”“阴火理论”“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等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从现代病理药理研究角度出... 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病证方药”结合研究有利于诠释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文章坚持古为今用,以“病证结合”“方证对应”“阴火理论”“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等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从现代病理药理研究角度出发,探析左金丸对寒热错杂证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以期揭示左金丸治疗寒热错杂证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也为经典方剂的二次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寒热错杂证 溃疡性结肠炎 病证方药 治疗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