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低轨卫星物联网场景下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体制的物联终端大尺度地理范围内多场景应用业务时延和终端功耗需求动态变化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评估NB-IoT终端在扩展不连续接收(extended...针对低轨卫星物联网场景下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体制的物联终端大尺度地理范围内多场景应用业务时延和终端功耗需求动态变化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评估NB-IoT终端在扩展不连续接收(extend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eDRX)和节能模式(power saving mode,PSM)下的时延功耗的方法,建立了以下行业务延迟和终端功耗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信关站利用终端历史业务数据信息离线训练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时延功耗的回归预测模型,以回归预测模型作为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II,NSGA-II)的目标函数,得到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前沿解集,进一步从Pareto前沿解集中选择满足当前应用时延功耗需求的工作状态定时器参数值,在线配置终端。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地面物联网终端固定式定时器参数配置方法,所提出的业务驱动的定时器参数配置方法在终端动态多场景应用下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时延和终端功耗需求。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3~1/2后停止,术后常规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组39例,血肿穿刺前放置ICP监测,然后对血肿进行控制性抽吸,设定目标ICP为15 mm Hg,达到目标ICP则停止抽吸,术后根据ICP监测数值控制性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2~5万单位等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评判ICP控制在HICH的价值。结果:通过治疗组观察发现,要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ICP,术中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即可;术后再出血:治疗组0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肿排空用时:治疗组(7.36±2.06)d,对照组(10.00±2.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19.45±5.942)d,对照组(25.52±9.8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ICP监测联合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HICH,改变既往术中经验性抽吸血肿和术后推注药物的观念,提出控制性引流和注药的理念,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约4~10 m L),即可降低ICP至目标值,还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为临床上提供灵敏、客观的指标和依据,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性损伤,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针对低轨卫星物联网场景下基于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体制的物联终端大尺度地理范围内多场景应用业务时延和终端功耗需求动态变化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评估NB-IoT终端在扩展不连续接收(extend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eDRX)和节能模式(power saving mode,PSM)下的时延功耗的方法,建立了以下行业务延迟和终端功耗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信关站利用终端历史业务数据信息离线训练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时延功耗的回归预测模型,以回归预测模型作为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II,NSGA-II)的目标函数,得到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前沿解集,进一步从Pareto前沿解集中选择满足当前应用时延功耗需求的工作状态定时器参数值,在线配置终端。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地面物联网终端固定式定时器参数配置方法,所提出的业务驱动的定时器参数配置方法在终端动态多场景应用下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时延和终端功耗需求。
文摘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3~1/2后停止,术后常规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组39例,血肿穿刺前放置ICP监测,然后对血肿进行控制性抽吸,设定目标ICP为15 mm Hg,达到目标ICP则停止抽吸,术后根据ICP监测数值控制性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2~5万单位等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评判ICP控制在HICH的价值。结果:通过治疗组观察发现,要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ICP,术中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即可;术后再出血:治疗组0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肿排空用时:治疗组(7.36±2.06)d,对照组(10.00±2.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19.45±5.942)d,对照组(25.52±9.8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ICP监测联合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HICH,改变既往术中经验性抽吸血肿和术后推注药物的观念,提出控制性引流和注药的理念,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约4~10 m L),即可降低ICP至目标值,还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为临床上提供灵敏、客观的指标和依据,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性损伤,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