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钟的桂 刘启宇 +6 位作者 麦秀钧 王文豪 赖俊辉 黄永明 黄永铨 侯秋科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427-2436,共10页
背景:手术部位感染是腰椎后路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和身体上的痛苦,也给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增加了困难,还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导致死亡。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可能引起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 背景:手术部位感染是腰椎后路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不但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和身体上的痛苦,也给临床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增加了困难,还影响术后康复,甚至导致死亡。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可能引起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目的:探讨国内腰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国内关于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研究,通过阅读全文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再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与结论:(1)共计纳入20个研究,其中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423例,对照组13 995例;(2)Meta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27 kg/m2[OR=3.82,95%CI(2.47,5.91),P<0.000 01]、年龄≥60岁[OR=1.99,95%CI(1.44,2.76),P<0.000 1]、术中出血量≥300 m L[OR=3.98,95%CI(2.50,6.33),P<0.000 01]、皮下脂肪厚度[MD=5.35,95%CI(3.58,7.12),P<0.000 01]、手术节段≥3[OR=3.83,95%CI(2.02,7.26),P<0.000 1]、手术时间≥180 min[OR=2.96,95%CI(2.06,4.27),P<0.000 01]、术前血清蛋白<35 g/L[OR=2.37,95%CI(1.63,3.46),P<0.000 01]、糖尿病[OR=2.88,95%CI(2.22,3.74),P<0.000 01]均是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7 kg/m2[OR=3.21,95%CI(1.97,5.22),P<0.000 01]、皮下脂肪厚度[MD=5.35,95%CI(3.58,7.12),P<0.000 01]、术前血清蛋白<35 g/L[OR=3.73,95%CI(2.30,6.04),P<0.000 01]、糖尿病[OR=3.35,95%CI(1.75,6.42),P=0.003]均为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提示体质量指数≥27 kg/m2、皮下脂肪厚度、术前血清蛋白<35 g/L、糖尿病均为国内腰椎后路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受到研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和其方法学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仍需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来证实,从而为围手术期的管理提供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比后稳定型假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俊恒 钟的桂 +1 位作者 范智荣 黄永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82-1290,共9页
背景:目前临床运用的全膝关节置换假体包括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2种假体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2种假体均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学术界对于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具有优势仍存在较大争论。目的:对比全膝关... 背景:目前临床运用的全膝关节置换假体包括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2种假体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2种假体均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学术界对于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具有优势仍存在较大争论。目的:对比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术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4月有关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比后稳定型假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员单独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数据,运用RevM an软件检验文献的异质性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1 747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观察组的899例患者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照组848例患者采用后稳定型假体;(2)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选用2种假体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MD=0.13,95%CI(-0.73,1.00)]、WOMAC评分[MD=0.59,95%CI(0.00,1.18)]、术后膝关节伸直活动度[MD=0.04,95%CI (-0.36,0.45)]和胫骨后倾角[MD=-0.09,95%CI (-0.52,0.33)]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对比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选用后稳定型假体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MD=-6.78,95%CI(-8.88,-4.67)]、屈曲活动度[MD=-4.22,95%CI (-6.03,-2.41)]更大,且后稳定型假体的机械胫股角[MD=0.85,95%CI (0.46,1.25)]更接近于理想的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在术后并发症上,全膝关节置换选用2种假体术后膝关节疼痛残留率[OR=1.26,95%CI(0.57,2.78)]、手术部位感染率[OR=0.50,95%CI(0.13,1.88)]和膝关节翻修率[OR=0.59,95%CI (0.15,2.3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漏斗图提示纳入研究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6)结果提示,相较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后稳定型假体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屈曲活动度更大,机械胫股角更理想,但由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操作要求更高,建议低年资术者优先选择后稳定型假体,高年资术者则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的熟练情况来选择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全膝关节置换术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后稳定型假体 膝关节 胫骨后倾角 机械胫股角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传统开放胫骨高位截骨后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俊恒 钟的桂 +1 位作者 洪伟武 黄永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5077-5085,共9页
背景:传统胫骨高位截骨依赖术前计划及术中透视情况来调整矫正的角度,但这受到体位、透视角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有研究报道计算机导航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可提高矫正角度、的精准性,但既往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存在争议,需要... 背景:传统胫骨高位截骨依赖术前计划及术中透视情况来调整矫正的角度,但这受到体位、透视角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存在不稳定性。有研究报道计算机导航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可提高矫正角度、的精准性,但既往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存在争议,需要对计算机辅助胫骨高位截骨和传统手术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对比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临床效果与影像学结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全面搜集从建库到2018年4月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计算机导航辅助对比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研究,再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再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与结论:(1)纳入13个临床研究,共计1 030例内翻膝的患者,其中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患者471例(导航组),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手术的患者559例(传统组);(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组比较,导航组术后下肢负重线比率更大、更接近于Fujisawa点[MD=2.14,95%CI(0.23,4.05)],术后胫骨后倾角增加程度明显更小[MD=-1.27,95%CI(-1.95,-0.60)],术后机械胫股角更准确[MD=0.81,95%CI(0.37,1.25)],术后出现胫股角异常的患者更少、比率更低[OR=0.39,95%CI(0.27,0.59)],相应的手术时间更长[MD=14.90,95%CI(9.93,19.88)],但在术后Lysholm评分[MD=1.30,95%CI(-0.31,2.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MD=3.19,95%CI(-1.60,7.98)]、术后胫骨截骨处延迟愈合比率[OR=1.58,95%CI(0.44,5.65)]和手术部位感染比率[OR=1.75,95%CI(0.37,8.30)]方面,两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相较于传统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影像学结果更精准,手术时间更长,但在术后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截骨处延迟愈合比率和手术部位感染比率这些临床结果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由于研究存在局限性,仍需大样本长期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两者的长期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胫骨高位截骨术 开放楔 META分析 膝内翻 胫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截骨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出血量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钟的桂 王文豪 +6 位作者 吕阳 陈善创 麦秀钧 黄永明 黄永铨 侯秋科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103-3109,共7页
背景:有研究报道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但这些研究普遍病例数较少。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 背景:有研究报道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但这些研究普遍病例数较少。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胸腰椎后路融合围术期出血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 4个外文数据库和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等4个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氨甲环酸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阅读全文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再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结果与结论:共计纳入9个研究,其中氨甲环酸组患者363例,对照组3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同等剂量安慰剂,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可降低术中出血量(MD=-50.57,95%CI:-78.69至-22.44),降低术后引流量(MD=-109.45,95%CI:-124.50至-94.39),减少围手术期输血需求(OR=0.51,95%CI:0.31-0.85),也降低了手术操作时间(MD=-6.28,95%CI:-12.01至-0.56),且并未增加深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率(OR=0.46,95%CI:0.10-2.06),氨甲环酸还可降低腰椎后路融合围手术期总出血量(MD=-184.53,95%CI:-224.66至-144.40)。结果证实,在胸腰椎后路融合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和输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由于纳入文章病例数不多,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进一步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氨甲环酸 脊柱 出血 胸椎后路融合手术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随机对照研究 安慰剂 META分析 出血量 手术时间 输血需求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嘉杰 钟的桂 +2 位作者 赖俊辉 黄永铨 苏海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20-29,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月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月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6个数据库,收集PETD与PEI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按照标准纳入文章,并由两位作者进行独立筛选。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章进行质量评分。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此次Meta分析共纳入18篇相关研究,共1 149例患者。其中,PETD组597例,PEID组552例。PEID手术时间短于PETD(P<0.05),PEID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TD(P<0.05),PETD手术并发症少于PEID(P<0.05),而术后1 d、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术后1 d、3个月、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比较、术后疗效优良率的比较、术后复发或残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ETD和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确且疗效相当,两种入路各有优缺点,适应证存在重叠,亦有不同,故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隙入路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肥厚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相关性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彭嘉杰 钟的桂 +3 位作者 王竣 赖俊辉 黄永铨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670-3674,共5页
背景:腰椎黄韧带肥厚存在多种发病机制,但是否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分析腰椎黄韧带肥厚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入院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8例患者的... 背景:腰椎黄韧带肥厚存在多种发病机制,但是否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分析腰椎黄韧带肥厚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入院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射线片上进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测量,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矢状面平衡。在患者腰椎MRI轴位关节突层面T2WI图像上对L_(1-2),L_(2-3),L_(3-4),L_(4-5),L_5-S_1节段黄韧带厚度进行测量;将黄韧带≤3 mm者作为正常组,>3 mm者为肥厚组,分析腰椎黄韧带肥厚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各节段性别、体质量指数黄韧带正常组与肥厚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L_(1-2)节段胸椎后凸角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_(2-3)节段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3-4节段胸椎后凸角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L_(4-5)节段腰椎前凸角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_5-S_1节段各参数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L_5-S_1节段黄韧带厚度与矢状面平衡存在负相关关系(r=-0.33,P<0.05);(4)提示黄韧带肥厚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腰椎 黄韧带 组织工程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 黄韧带肥厚 影像学 相关性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否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Meta分析 被引量:46
7
作者 范智荣 彭嘉杰 +5 位作者 钟的桂 周霖 苏海涛 黄永铨 吴江林 梁以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7-1312,共6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对踝穴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减小胫距接触面,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是否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尚未达到统一的结论。目的:系统评...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对踝穴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减小胫距接触面,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是否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尚未达到统一的结论。目的:系统评价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CNKI、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不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试验组使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检索年限为各自建库至2018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版本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最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499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相比,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在Baird-Jackson踝关节相关评分优良率[RR=1.27,95%CI(1.08,1.50),P=0.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MD=7.81,95%CI(5.50,10.11),P <0.000 01]、目测类比评分[MD=-0.15,95%CI(-0.29,-0.01),P=0.04]、距骨倾斜角[MD=-3.92,95%CI(-4.75,-3.09),P<0.000 01]、内踝间隙[MD=-0.83,95%CI(-1.17,-0.48),P <0.000 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26,95%CI(0.12,0.58),P=0.000 9]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能够增强踝关节功能、减小距骨倾斜角及内踝间隙宽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器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带线锚钉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稳定性 距骨倾斜角 内踝间隙宽度
下载PDF
侧卧位人工牵引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吕阳 王海洲 +3 位作者 钟的桂 刘军 陈海云 潘建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110-3116,共7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稳定性高、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未见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两种体位方式疗效差异的循证医学对比研究。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侧卧位人工...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固定稳定性高、术中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未见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两种体位方式疗效差异的循证医学对比研究。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侧卧位人工牵引和平卧位牵引床牵引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的相关研究,通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共计661例患者,其中侧卧位人工牵引组330例,平卧位牵引床牵引331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侧卧位人工牵引与平卧位牵引床牵引相比,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MD=-7.58,95%CI(-14.42,-0.74),P<0.05]及手术时间[SMD=-0.81,95%CI(-1.01,-0.61),P<0.000 1],减少切口长度[MD=-1.92,95%CI(-2.17,-1.67),P<0.000 1],减少术中出血量[MD=-24.51,95%CI(-42.22,-6.79),P=0.007<0.01],但增加了术中透视次数[MD=2.82,95%CI(0.91,4.72),P=0.004<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2组6个月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55,95%CI(-0.77,1.86),P>0.05];(3)结果表明,虽然侧卧位人工牵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临床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而选择最佳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钉 内固定器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股骨转子间骨折 体位 牵引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对比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及金属离子水平: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范智荣 黄永铨 +5 位作者 彭嘉杰 洪伟武 钟的桂 苏海涛 刘子桃 江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8-437,共10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髋关节病终末阶段的金标准,但对于运动量大的年轻人来说,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已成为全髋关节置换的有效替代方案。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是否比全髋关节置换有优势尚无定论。目的:系统评价伯明翰髋关节表面...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髋关节病终末阶段的金标准,但对于运动量大的年轻人来说,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已成为全髋关节置换的有效替代方案。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是否比全髋关节置换有优势尚无定论。目的:系统评价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和金属离子水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对比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年限自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11-30。提取文献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包括2 317例患者,其中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组1 279例,全髋关节置换组1 03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结局指标上,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在短期随访中与全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13,95%CI(0.02,1.01),P=0.05],但是在长期随访中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具有更低的翻修率[RR=0.27,95%CI(0.15,0.50),P <0.000 1];③在次要结局指标的功能评分上,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在短期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 <0.05);但是在长期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以及任何时间段的髋关节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方面,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最后在金属离子水平中,无论是短期随访还是长期随访,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在钴离子水平方面与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而铬离子水平则表明,短期随访中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5);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较全髋关节置换释放出更多的铬离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⑤综上所述,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的翻修率和总体并发症更少,髋关节功能更好,铬离子水平更高。此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纳入大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髋关节表面置换 髋关节表面置换 全髋关节置换 HARRIS评分 金属离子 随访
下载PDF
有限元法分析非连续两节段颈椎病前路混合术式的生物力学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嘉杰 吴江林 +4 位作者 周霖 黄永铨 范智荣 钟的桂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175-5180,共6页
背景:对于连续节段颈椎间盘变性颈椎病的治疗,是单纯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还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抑或混合术式,都有大量的临床文献报道。然而,随着不连续节段颈椎间盘变性颈椎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并没有统一意见。... 背景:对于连续节段颈椎间盘变性颈椎病的治疗,是单纯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还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抑或混合术式,都有大量的临床文献报道。然而,随着不连续节段颈椎间盘变性颈椎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并没有统一意见。目的:对非连续两节段颈椎病前路4种手术方案进行有限元分析,探讨不同方案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机采集健康女性志愿者C2-7影像学资料,导入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及实体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后导出inp格式文件。志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方案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运用Hypermesh建立椎间盘、韧带及人工椎间盘模型,划分网格后导出为inp格式文件。将处理好的inp格式文件导入ABAQUS中进行赋材、建立接触对、设置载荷、约束边界及作业分析。结果与结论:(1)融合&融合模型中应力集中于固定节段,而固定节段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活动度代偿性增大;(2)置换&置换模型中置换节段活动度增大,正常节段一部分活动度被人工椎间盘所代偿,但是椎间应力与正常模型结果最为贴合;(3)融合&置换模型正常节段活动度保留程度比置换&融合模型大;(4)但置换&融合模型置换节段活动度增大程度大于融合&置换模型;(5)提示置换&置换方案是解决神经症状的同时又保证整体颈椎活动度的最好选择;融合&置换可避免下位节段应力集中的折中方案,随后的是置换&融合方案;融合&融合方案有导致邻近节段活动度代偿性增加的风险,仅作为最后考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 跳跃节段 融合 置换 混合术式 有限元分析 颈椎活动度 应力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赖志斌 朱永展 +6 位作者 邹运璇 张宏宁 李雪 钟的桂 杨康勇 赖俊辉 沈国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后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 目的比较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后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和对照组(改良后内侧入路),分别为21例和2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评估肌肉、软组织损伤水平。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踝关节的活动度(Ankle-ROM)、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9±6)个月,对照组(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TP-ROM和Ankle-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88.2±7.8)分,对照组为(84.5±7.6)分,观察组VAS为(0.9±1.0)分,对照组为(1.3±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K、Myo、CRP均较术前提高,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9.0%)神经麻痹症状。两组无切口感染、踇趾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手术视野更好,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不增加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水平,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一种安全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跟骨成形跟腱止点重建治疗Haglund综合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赖志斌 朱永展 +3 位作者 钟的桂 杨康勇 李谓林 沈国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成形跟腱止点重建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骨赘切除跟腱止点重建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26例患者。评估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 [目的]探讨跟骨成形跟腱止点重建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骨赘切除跟腱止点重建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26例患者。评估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58.3±17.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8±22.6)ml,住院时间(6.8±1.1)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3±9.5)个月。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5.3±2.0),(2.5±1.2),(1.2±0.9),(1.2±0.8),P<0.05]显著减少,而AOFAS评分[(62.6±8.4),(80.6±7.6),(87.9±6.7),(89.7±5.1),P<0.05]和踝关节ROM[(33.5±9.0)°,(54.0±9.2)°,(61.3±7.7)°,(64.8±9.4)°,P<0.05]显著增加。影像方面,术后平行间距线(Parallel pitch lines,PPL)阳性率(61.5%vs 0%,P<0.05)和跟骨后角(fowler-philip angle,FPA)[(61.8±5.8)°vs(41.3±5.6)°,P<0.05]较术前显著减少。[结论]开放跟骨成形跟腱止点重建显露清楚,有利于去除Haglund综合征合并多种病变组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glund 综合征 跟骨成形 跟腱止点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